《国网考试知识点全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网考试知识点全解.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综合能力(35%)类别序号主要知识结构备注1言语理解: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2数理思维:快速理解和解决算数问题的能力3判断推理: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一般能力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资料分析:主要类型包括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图形类资4料和综合类资料四种基本形式,综合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分析、计算等方面的能力1中国能源概况、战略思路以及电力在能源战略的地位及发展方向。电力与电网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互联现状和发展趋势。特高压输电2发展动因及研发历程,特高压输电技术特点,特高压交直流混能源战略合电网特征。3智能电网相关知识和应用4能源互联网企业文
2、化1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1函数、极限、连续2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高等数学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5多元函数微分学其他6多元函数积分学工学7无穷级数类专8常微分方程业加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定义、组成、进制、操作系统等)试内2网络技术基础(定义、拓扑结构、协议、差错控制、Internet)容大学计算3多媒体技术基础(媒体定义、多媒体组成、数据压缩)机基础4信息安全技术(定义、风险及防范、病毒及防范、加密技术)5信息科学前沿(云计算、传感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一电力与能源战略中国能源概况1.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3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2. 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1)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3)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3.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
4、;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5. 中国全面落实能源节约的措施: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工业节能,实施节能工程,加强管理节能,倡导社会节能。6. 中国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的措施: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油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7. 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开展基础科学研究。8. 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积极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能源项目的环境管理。9.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立法。强化安全生产。完善应
5、急体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机制改革。10. 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鼓励外商投资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资源。鼓励外商投资和经营电站等能源设施。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11. 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中国主张国际社会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电力与能源及发展战略1. 未来我国能源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总体格局。2. “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和华中电网联结起来,构建“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连接北方
6、煤炭基地、西南水电基地、西部北部可再生能源基地和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地区的坚强的特高压同步网架。3. “一特四大”战略:即通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4. “一特四大”的充分必要性:(1)保证电力供应的需要。(2)集约化开发能源资源的需要。(3)优化能源输送格局的需要。(4)提高能源配置效率的需要。(5)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6)应对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需要。5. “一特四大”的关键:发展特高压电网。6. 智能电网发展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自主创新、标准引领;坚持统
7、筹协调、合力推进。7. 中国电力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1)可持续供应问题;(2)输送和配置问题;(3)发展质量问题。8. 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原因:与经济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条件和国际竞争格局有关,根本在于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和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9. 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是由电力特性,资源禀赋和能源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可以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安全压力;可以优化结构,缓解环境保护压力;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可以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总之,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电力。10. “大能源”观: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
8、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11. 分布式能源:位于用户侧,优先满足用户自身需求,独立运行或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力梯级利用多联供电系统。电力在能源中的地位与发展方向1. 能源战略转型:能源结构由高碳型转向低碳型,能源利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高效型,能源配置方式由就地平衡型转向大范围优化配置型,能源供应由国内资源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利用型,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型转向智能互动型。2. 能源战略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特高压电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
9、,进而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战略转型,这是一条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途。3. 电力平衡是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以电力为中心推动能源发展,是指把电力平衡作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撑,把发电作为一次能源转换利用的重要方向,把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平台,把提高电气化水平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把实施“一特四大”战略作为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推动能源发展转变的战略基点。电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1 电网的基本概念:在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和用电的设施和设备的统称。属于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由联结成网的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 通常把由输电
10、、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网。简称电网。2 电网发展历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2006年西电东送工程投产;“十一五”时期,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到2010年底,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3 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十二五”是国家电网发展的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
11、家电网发展战略。基本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矛盾。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坚强智能电网。具体目标:主网架规划、配电网、通信网、智能化特别注意一下几个关键问题1、 国家电网“十二五”直流输电工程中,2012年已经开工的是哪条?答: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 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适用的经济输电容量是多少千瓦?答:760万千瓦。3、 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建成三大同步电网的送
12、端、受端分别是哪里?答:“十二五”国家电网将建成“三华”同步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电网为受端,以西北750千伏、东北500千伏为坚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4、 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建成的坚强智能电网的骨干网架是什么?答: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建成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5、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大约是多少?答: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6、 国网公司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和直流示范工程分别是什么?答: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800千伏向家坝-上海7、 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
13、建成的“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电网是什么?答:东纵:锡盟南京 中纵:张北南昌 西纵:蒙西长沙北横:陕北潍坊 中横:靖边连云港 南横:雅安上海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哪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答:山西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蒙东能源基地,西南水电基地,新疆能源基地特高压输电发展动因及研发历程、特高压输电技术特点、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特征1. 特高压输电发展动因:(1)满足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电力输送要求;(2)保护生态环境;(3)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社会综合效益;(4)提高能源输送保障能力;2.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1)交流输电可以落点,根据实际需要构成电网
14、,输电容量大、覆盖范围广;(2)直流输电主要以中间不落点的两端工程为主,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高于正负600kV,必须依附坚强的交流电网3. 特高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特征:在超高压交流电网的基础上采用1000kV交流特高压和正负800kV及以上直流特高压并联同步或异步输电的输电网。智能电网相关知识和应用1. 智能电网: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2.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1)坚强。(2)自愈。(3)兼容。(4)经济。(5)集成。(6)优化。3.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体现在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
15、度融合。4. 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必然趋势的原因:(1)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5.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强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的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竖强的内涵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6.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统一标准、试点先行。坚持统一建设、突出重点。坚持创新引领、注重质量
16、。7.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两条主线是指技术主线和管理主线。技术上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体现为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8.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年),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第三阶段为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9. 坚强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包括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四个部分。10. 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包括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五个方面。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采集方式有:(1)自动采集。(2)随机召测。(3)主动上报。12. 实施费
17、控管理的方式:(1)主站实施费控。(2)采集终端实施费控。(3)电能表实施费控。13.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类,可分为专用变压器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等类型。14. 双向互动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提供。(2)业务受理。(3)客户缴费。(4)接入服务。(5)增值服务。15. 电动汽车类型:(1)纯电动汽车。(2)混合动力汽车。(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16.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1)交流充电。(2)直流充电。(3)电池更换。企业文化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统一的基本理念、统一的发展战略、统一的企业标准、统一的行为规范和统一的公司品牌。1. 统一的价值理念:
18、(1)公司的使命是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2)公司的宗旨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简称“四个服务”);(3)公司愿景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简称“两个一流”);(4)公司的精神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简称“两越”精神);(5)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6)公司的企业理念是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2. 统一的发展战略。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途径是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简称“两个转变”)。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是
19、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是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一流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三集五大”的基本内涵是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管理体系。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保障是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简称“三个建设”)。公司科学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是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简称“三抓一创”)。公司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是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
20、理、标准化建设(简称“四化”)。3. 统一的企业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 4. 统一的行为规范。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5. 统一的公司品牌。品牌建设“三个统一”的原则是统一品牌战略、统一品牌传播、统一品牌管理。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 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能源互联网具备如下
21、五大特征3:l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l 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l 互联性: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起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素“接进来”。l 开
22、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它节点更重要。l 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产生、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智能。政策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3. 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把节
23、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4.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能耗降低目标,并将节能任务具体落实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重点企业。5. 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6.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7. 2005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技术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努力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8. 中国政府
24、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提交了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与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9. 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能源法律制度建设,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实施,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已经公布;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建筑节能条例正在抓紧制订;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电力法正在抓紧修订。10. 中国积极完善对外开放的法律政策,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努力营造公
25、平、开放的外商投资环境。2002年制定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2004年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能源及相关的采掘、生产、供应及运输领域,鼓励投资设备制造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能源产业。11. 2001年,中国公布了修订后的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依法保护参与合作开采的外商合法权益。12. 2000年,中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市场。云计算1(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
26、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2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3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
27、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4特点编辑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被普遍接受的云计算特点如下:(1) 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
28、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3)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4)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
29、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5)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6)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7) 极其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
30、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8) 潜在的危险性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所有这些潜
31、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演化编辑云计算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现在这样比较成熟的水平,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用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电厂模式阶段:电厂模式就好比是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效用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当时计算设备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远非普通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产生了共享计算资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效用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
32、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用户能够像把灯泡插入灯座一样来使用计算机资源,并且根据其所使用的量来付费。但由于当时整个IT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未诞生,比如互联网等,所以虽然这个想法一直为人称道,但是总体而言“叫好不叫座”。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攻克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
33、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2014年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传感网的定义为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
34、,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节点,各节点通过协议自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优化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因为节点的数量巨大,而且还处在随时变化的环境中,这就使它有着不同于普通传感器网络的独特“个性”。首先是无中心和自组网特
35、性。在无线传感器网络 中,所有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预先指定的中心,各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来相互协调,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节点就能自动组织起一个测量网络。而正因为没有中心,网络便不会因为单个节点的脱离而受到损害。其次是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性。网络中的节点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它的状态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加之无线通信信道的不稳定性,网络拓扑因此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而这种变化方式是无人能准确预测出来的。第三是传输能力的有限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虽然省去了布线的烦恼,但是相对于有线网络,低带宽则成为它的天生缺陷。同时,信号之间还存在相互干扰,信号自身也在不断地衰减,诸如此类。
36、不过因为单个节点传输的数据量并不算大,这个缺点还是能忍受的。第四是能量的限制。为了测量真实世界的具体值,各个节点会密集地分布于待测区域内,人工补充能量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每个节点都要储备可供长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己从外汲取能量(太阳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
37、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数据挖掘(英语:Data mining),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
38、库知识发现(英语: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称:KDD)中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发展阶段编辑第一阶段:电子邮件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从70年代开始,平均的通讯量以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第二阶段:信息发布阶段从1995年起,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发布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成为目前Internet的主要应用。中小企业如何把握好从“粗放型”到“精准型”营销时代的电
39、子商务。第三阶段:EC(Electronic Commerce),即电子商务阶段EC在美国也才刚刚开始,之所以把EC列为一个划时代的东西,是因为Internet的最终主要商业用途,就是电子商务。同时反过来也可以说,若干年后的商业信息,主要是通过Internet传递。Internet即将成为我们这个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1997年底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APEC)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敦促各国共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议案,其引起了全球首脑的关注,IBM、HP和Sun等国际著名的信息技术厂商已经宣布1998年为电子商务年。第四阶段:全程电子商务阶段随着SaaS(Sof
40、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模式的出现,软件纷纷登陆互联网5,延长了电子商务链条,形成了当下最新的“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模式。也因此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数据挖掘与客户关系管理硕士。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基本结构编辑表示学习系统的基本结构。环境向系
41、统的学习部分提供某些信息,学习部分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以增进系统执行部分完成任务的效能,执行部分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分。在具体的应用中,环境,知识库和执行部分决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学习部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全由上述3部分确定。下面我们分别叙述这3部分对设计学习系统的影响。影响学习系统设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向系统提供的信息。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信息的质量。知识库里存放的是指导执行部分动作的一般原则,但环境向学习系统提供的信息却是各种各样的。如果信息的质量比较高,与一般原则的差别比较小,则学习部分比较容易处理。如果向学习系统提供的是杂乱无章的指导执行具体动作的具体信息
42、,则学习系统需要在获得足够数据之后,删除不必要的细节,进行总结推广,形成指导动作的一般原则,放入知识库,这样学习部分的任务就比较繁重,设计起来也较为困难。因为学习系统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所以学习系统所进行的推理并不完全是可靠的,它总结出来的规则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这要通过执行效果加以检验。正确的规则能使系统的效能提高,应予保留;不正确的规则应予修改或从数据库中删除。知识库是影响学习系统设计的第二个因素。知识的表示有多种形式,比如特征向量、一阶逻辑语句、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和框架等等。这些表示方式各有其特点,在选择表示方式时要兼顾以下4个方面:(1)表达能力强。(2)易于推理。(3)容易修改知识库。(4)知识表示易于扩展。对于知识库最后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学习系统不能在全然没有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凭空获取知识,每一个学习系统都要求具有某些知识理解环境提供的信息,分析比较,做出假设,检验并修改这些假设。因此,更确切地说,学习系统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展和改进。执行部分是整个学习系统的核心,因为执行部分的动作就是学习部分力求改进的动作。同执行部分有关的问题有3个:复杂性、反馈和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