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4376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1 总则1.1 规划背景鄞江古镇具有1600余年建镇史,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的所在地,曾做过500余年的句章、鄞县县治和80余年的明州州治,素有“宁波之根”“四明首镇”之称,鄞江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是宁波贯彻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支点。就区域而言,鄞江镇地处鄞西南,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有潜力,是四明山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对推动四明山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鄞江自身而言,古镇发展需求强烈,尤其是古镇内部居民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提升、现代化交通需求等民生问题已成为政府和民众日益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为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2014年11月,

2、宁波市规划局委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1.2 规划范围保护规划范围为整个鄞江镇域,总面积为63.9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历史镇区,规划面积194.4公顷。1.3 规划原则真实性原则:保护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历史遗存,保护其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完整性原则:保护名镇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属的历史环境;可持续性原则:依托名镇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发展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性保护思路。1.4 规划目标挖掘特色: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和名镇发展脉络的梳理,对鄞江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做出客观评价。明确底线: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确定鄞江名镇保护对象

3、及保护要求。 引导和谐发展:从名镇保护、特色发展的角度,对名镇发展提出规划引导性意见建议,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1.5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2 名镇特色与价值2.1 遗产资源概述鄞江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一览表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对象类别内容自然地形、地貌“倚山系水”、“山田共融”的山水空间格局 历史街巷桥弄、蟹浆弄、大兴巷、培才弄、养正弄、悬慈街等历史镇区历史街巷;鲍家墈、晴江岸、建岙古村落内历史街巷 文物古迹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 它山堰 区级文保单位(14处) 养正堂、光溪桥、洪水湾塘遗址、回沙闸古遗址、悬慈桥等 文物保护点(17处) 鄞

4、江古城遗址、郎官第古建筑群、上如松古建筑群等 新发现未定级文物点(99处) 它山庙、花窗门徐家民居、光溪徐氏宗祠、小如松民居等 传统民居还留存大量传统民居 历史环境要素文化遗址洪水湾塘遗址、上化山古石宕遗址、古城遗址等,均已列入保护名录古道义路芝岭古道、上化山古道、晴江岸古道、桂华岭古道、清修岭古道等历史河道鄞江、光溪河、清源溪、古小溪港、南塘河等古桥区内遗存古桥30余座,列入保护名录有童家嫁妆井、华兴宕大井2口古树已发现古树名木近百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民间习俗民间信仰 它山庙会、建岙庙会、鄞江纸会、鄞江正会等 生活习俗 岁时习俗、人生礼俗、建宅习俗等 生产商贸习俗 请龙神求雨习俗、各行叫

5、卖习俗、老字号取店名习俗等 民间艺术民间曲艺 宁波走书 民间音乐 打夯号子等 民间舞蹈 王家潭马灯等 民间文学 尚化山龙潭传说、十兄弟献身传说等 民间游艺与竞技 撮子、屙缸棋、牛角棋等 传统技艺泥雕、石雕、手工长面、打铁、传统手工剃头、甬式糕点制作、红榜裁缝、土法酿酒、弹棉花等技艺 地方名吃与原产地特产地方名吃 甬式糕点、长面、冷水庵木莲、建岙蛮糕等 原产地特产 鄞江贝母、它山堰白茶、四明银雾茶、清源芋艿、梅园山庄油桃、东魁杨梅等 历史人物刘裕、贺知章、王元暐、魏岘、徐原祥、陈孝均等 重要历史记忆历史名称 鄮县、句章、明州、光溪、小溪、通远等 桥堰地名 迴澜桥、官池塘、洪水湾塘、小塘、正祀门、

6、李家滩、麻滩、古城畈、后掼龙桥等 街巷河名 前街、中街、后街、三民路、民主路等 2.2 名镇文化梳理1、历史脉络梳理夏、商、周、秦汉人口稀少,水患频发三国、晋、南北朝县治迁入,城镇始兴隋、唐、五代州县双治、它山堰成宋、元人口激增、附郭重镇明、清物资交流,市集繁盛民国偏安一隅、赤白交界改革开放前一度设区、区镇同治改革开放后风情古镇、山水小城2、城镇形态演变自东晋隆安年间在凤凰山西麓建句章城始,鄞江城镇空间形态发生多次变迁:东晋县治迁入,建城伊始隋城池南迁,一水穿城唐城池北迁,州县双治宋结构松散,水网成形元发展迟缓,中心南移明中心居中,两翼对称清商业繁盛,纵向成轴民国战争纷扰,格局延续解放后至改革

7、开放前中轴通路,两翼开发改革开放至今发展迅速,外围扩大2.3 名镇特色总结1、山水格局镇域:西枕四明山麓,东扼鄞西平原,水网四通八达,山水田园并举。历史镇区:群山环抱于其外,溪水迂回在其中。2、古水利系统唐朝后期王元暐修筑它山堰,与历代增筑的碶、闸、塘等配套设施,形成一套完善的防洪灌溉水利系统:第一次分洪,洪水至迴澜桥迂回,漫小塘堰,入鄞江;第二次分洪,上游来水增加,洪水直接漫洪水湾大塘入鄞江; 第三次分洪,上游来水再增加,洪水经它山堰泄洪; 第四次分洪,水量再次增加,直接水漫官池塘,入南塘河,至乌金碶、积渎碶、行春碶等处继续向鄞江分洪。3、传统建筑特色建筑风格清与民国为主,时代特征明显建筑类

8、型遗存类型丰富,墙门建筑较多平面布局平面类型多样,布局自由灵活空间组成长屋建筑为主,廊披增加空间材料细部建筑就地取材,细部特色明显4、传统空间特色河街关系因水生街,街河平行街巷空间狭窄曲折,自由灵活广场空间面积较小,晒场为主桥堰空间交通水利,功能复合5、传统人文特色庙会文化延续千载,特色鲜明商贸文化八邑商聚,商业重镇宗族文化围以家祠,聚族而居2.4 名镇历史文化价值综述1、历史悠久,是孕育甬上文明的摇篮;2、它山古堰,是中国古水利工程系统的珍贵缩影;3、四明锁钥,是浙东地区依山临水型城镇的杰出代表;4、建筑鲜明,是富有四明山地方特色传统建筑的集中之地;5、人文荟萃,是它山庙会为代表的千年传统文

9、化积淀之地。3 保护层次与重点3.1 保护层次建立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镇域、历史镇区、历史文化遗存。3.2 保护重点1、格局保护:保护镇域“倚山系水、山田共融”的自然山水格局,以及历史镇区“群山环抱,溪水迂回”的自然山水格局。2、古水利工程保护:保护以它山堰为核心的古水利系统,以及与之相依存的河流水系。3、历史镇区与古村落保护:保护并延续历史镇区、古村落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4、物质文化遗存保护:保护各级文保单位与文保点、反映传统风貌的民居古宅、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的真实性,保护其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并弘扬民俗艺术、传统技艺及传统人文活动等优良的地方传统文化。

10、4 镇域保护4.1 保护内容镇域范围内形成“两山四水、一镇三村、多点多项”的规划保护结构。(详见附图1)4.2 山体与水系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历史镇区周边小型独立山体,保护山脉山脊线的视觉完整性;镇域范围内其它山体进行保护控制分区,低山缓坡作为山体控制范围,之上部分作为山体保护范围。划定樟溪、小溪港、鄞江等重要水体保护控制蓝线,有条件恢复它山堰配套古水利设施;控制保护麻滩、大江滩两个历史泄洪区,原则上禁止建设。(详见附图2)4.3 古村落保护本次规划针对鲍家墈、晴江岸和建岙三个古村落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确定保护内容,作为名村保护工作的初步依据,下一步名村需各自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细化保

11、护内容及相关要求。5 历史镇区保护5.1 保护区划1、核心保护范围鄞江历史镇区核心保护范围为北至四明路(不含沿街新建改建商业建筑),南至三岔路,西至上河头-府前桥-养正路-它山堰文保范围-鄞江廊桥,东至小溪江-洪水湾塘-夏朱家路-悬慈路4弄,总面积约25.47公顷。(详见附图3、4)2、建设控制地带本规划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北至四明路,东至环镇东路,西至它山堰文保建控边界,南至澄浪小区南界,总面积约137.25公顷。(详见附图3、4)3、环境协调区本规划将历史镇区外围乌龟山、凤凰山、狮子山、牛山、王家汇山、上化山等山体围合的区域划定为环境协调区。(详见附图3、4)5.2 整体格局与风貌特

12、征保护1、历史街巷保护规划根据历史特征保存情况对历史镇区内历史街巷分为两类保护:一类历史街巷29条,保护要求:不得改变街巷线形、宽度、尺度,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贴线;保护两侧传统院落与建筑界面,保护街巷传统风貌特征;利用原材料依据传统样式恢复街巷铺面。二类历史街巷20条,保护要求:整体保持街巷现有线形、宽度、尺度,并维持原有的街巷与两侧建筑之间高宽空间关系;保护两侧现存传统院落与建筑界面,修补破坏界面,提高街巷的连续性与贴线,以体现传统风貌特征。(详见附图5)2、历史河道保护重点保护鄞江、光溪河、小溪江及清源古溪四条历史水系环境;保护传统河街关系,保持现有的河道与两侧建筑构成的空间尺度;保护沿线

13、树木、古桥、驳岸和埠头等历史环境要素,重点恢复官池墩、洪水湾塘及小塘的历史景观。3、景观视廊保护重点控制沿光溪河、鄞江形成的滨水景观视廊,以及由鄞江桥、廊桥纪念馆、它山堰、光溪桥、悬慈桥等主要观景点向外视域的通透与景观风貌的协调,拆除或整治视廊内障碍建筑。4、建筑高度控制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三普新发现文物点、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维持原高;严格控制核心保护范围、水中岛内及遗址公园周边建筑高度,以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高度,外围环境协调区内建筑高度可适当放宽。(详见附图6)5、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对建筑提出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和拆除六种模式。(详见附图7)6、建议历史建筑名录根据

14、宁波市实际操作办法,将新发现未定级文物点纳入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此外本规划将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36处传统建筑建议为新增历史建筑。(详见附表1)7、古水利工程保护保护以它山堰为主体,以各碶、闸、塘为补充的排洪灌溉古水利系统。保护历史镇区规划范围内各古水利工程,包括它山堰、回沙闸、光溪桥及官池墩、洪水湾塘及小塘。保护区划及保护措施依据2014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它山堰总体保护规划中相关内容。5.3 功能定位与用地调整1、功能定位依照鄞江“风情古镇,山水小城”的总体发展定位,以及其“山水”、“生态”、“底蕴”三大优势,规划进一步提出“千年山水古镇”、“养生旅居小城”、

15、“活态水利展堂”、“文化漫游水乡”的目标。2、 空间结构与用地调整规划形成“南北中轴、东西两翼、江河水环、八大片区”的空间结构。同时,规划依据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对历史镇区规划范围内十余处用地进行了用地功能调整。(详见附图8)5.4 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规划基本维持历史镇区内居住人口总数,但应调整人口结构,一方面有序迁出现有低层次外来人口,另一方面吸引高素养及文化人群。鼓励原住居民、下岗和退休职工参与到文化旅游相关的商业、服务业中,并通过经营辅导、帮助就业、减免税费、经济补贴等多种途径提高其实际收入水平。5.5 道路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融入区域网络,周边联动发展。内部交通:步行交通为主,满足应急需求

16、。停车设施应旅游配套与居民自用相结合,规划在核心保护范围外围设置七处停车场,两处旅游集中停车场,五处小型居民停车场。(详见附图9)5.6 市政及防灾规划完善市政管线和设施,当市政管线和设施按常规设置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发生矛盾时,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加以解决。沿山麓建设泄洪沟,降低山洪对镇区的威胁。开辟绿地、停车场等空间,作为避震疏散场地。根据街区内部道路、街巷、建筑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消防设施。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6.1 物质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1、物质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以及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

17、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详见附表1)保护文物保护点17处,严格按照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进行保护。(详见附表2)保护三普新发现未定级文物点共99处,对于保存完好的可提升为文保点或文保单位,按照对应等级的保护要求和措施给予保护;对于保存一般的予以登录保护,参照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和措施给予保护。保护建议历史建筑36处,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进行保护。(详见附表3)保护地形地貌、文化遗址、历史街巷、码头埠头、古井古桥、古树名木等其它物质文化遗存,采用原材料,按原样式进行修复,并通过适当方式说明和展示其历史风貌。(详见附表4)物质文化

18、遗存遵循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保护性展示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合理的利用。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保护宁波走书、它山庙会为代表的鄞江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习俗,传统思想文化与传统技艺,以及与鄞江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记忆等。设置各类场所,为保护非物质遗存提供文化展示、科学研究、参与体验等空间载体。针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加强与旅游业的结合,推动其进入市场,如节庆活动的策划、体验类活动的开发等。(详见附表5)3、旅游系统引导传承鄞江“风情古镇,山水小城”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围绕古镇古村、古迹非遗、山水美景,打造集古韵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运动

19、健身等主题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镇域范围内规划北部生态山林与红色旅游区、中部文化核心旅游区、南部生态山林与乡村旅游区,同时规划四条陆上旅游线路和两条水上旅游线路。附表1:鄞江镇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序号名称等级类别年代地点01 它山堰 国家级 古建筑-堤坝渠堰 唐 它山堰村 02 洪水湾塘遗址 区级 古遗址-水利设施遗址 宋 它山堰村 03 马鞍岗古石宕遗址 区级 古遗址-洞穴址 唐 它山堰村 04 上化山古石宕遗址 区级 古遗址-洞穴址 元 鄞江村 05 上化山石宕古道遗址 区级 古遗址-驿站古道遗址 清 鄞江村 06 天塌宕古遗址 区级 古遗址-洞穴址 明 光溪村 0

20、7 回沙闸古遗址 区级古建筑-其它古建筑宋 它山堰村 08 养正堂 区级古建筑-坛庙祠堂清 它山堰村 09光溪桥 区级 古建筑-桥涵码头 明 光溪村 10 榠樝祖庙 区级古建筑-坛庙祠堂清 梅园村 11 毛家宕毛坯石雕 区级 石窟寺及石刻-石雕 宋 光溪村 12 永峰亭 区级 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民国 蓉峰村 13 陈晓云烈士墓 区级烈士墓及纪念设施民国 沿山村 14 华兴宕 区级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民国 梅园村 15 悬慈桥 区级交通道路设施民国 悬慈村 附表2:鄞江镇文物保护点一览表序号名称类别年代地点01 狮子山古墓群普通墓葬晋悬慈村02 陈家山古窑址窑址汉-清悬慈

21、村03 高尚宅古遗址其他古遗址清悬慈村04 郎官第古建筑群宅第民居清-民国它山堰村05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牌坊影壁清大桥村06 三青团鄞县区队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民国梅园村07 大野树山墓道石刻石雕宋建岙村08 六贵桥桥涵码头清大桥村09上如松古建筑群宅第民居清-民国它山堰村10 四明公所(会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民国它山堰村11 鄞江古城遗址城址晋-唐它山堰村12 梅园大桥桥涵码头清大桥村13 梅园山庄1号墓名人或贵族墓待考大桥村14 梅园山庄2号墓名人或贵族墓待考大桥村15 童家嫁妆井池塘井泉清大桥村16 蜈蚣桥桥涵码头清金陆村17象鼻山高氏墓前牌坊牌坊影壁明沿山村附表3:

22、历史镇区内建议新增历史建筑一览表序号地点名称年代建筑面积(m)01光溪村上河头西房21号民居清17002上河头西房21号北侧民居清12003上河头西房37-42号民居清20004新宅门20-27号民居清-民国50005祠堂弄10-23号民居清-民国67006新宅门民居清13007花窗前徐家堂前及民居清-民国136008徐氏成房民居清56009锦新门民居清22010桥弄23-30号民居清42011桥弄11-13号民居清11012大兴巷3-5号民居民国13013孙家桥弄12号民居清15014鄞江汽车站旧址民国16015它山堰村张家弄11-14号民居清16016它山堰西路35-37号民居清25017

23、它山堰西路35弄2-4号民居清18518瑞庆弄民居清39019福建同乡会旧址清43020广福泰米店旧址清21021伟泰轧米厂旧址清15022夏家弄29-32号民居清16023夏家弄26-31号民居清32024正新门民居清40025朱氏宗祠清41026下明堂清61027悬慈村王记打铁店旧址民国15028明明斋眼科旧址民国13029悬慈街42弄民居清37030悬慈街27弄民居清-民国44031悬慈街46-52号民居清34032夏房2弄民居清88033悬慈街80-88号民居民国33034老屋门堂前及民居清81035板石弄七房民居清24036板石弄七房东侧民居民国160附表4: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与利用一

24、览表类别内容保护措施自然地貌镇域:“倚山系水”、“山田共融”历史镇区:“群山环抱于其外,溪水迂回在其中”关闭小型石宕,禁止新开石宕等挖山行为,对已破坏山体进行复绿;保护历史镇区周边凤凰山、狮子山、乌龟山、近家山等小型独立山体,同时保护山脉山脊线的视觉完整性,避免周边建筑对山体的遮挡;划定河道水体蓝线,禁止填埋侵占,同时保护水质,禁止污水、废水排放。 历史街巷桥弄、蟹浆弄、大兴巷、培才弄、养正弄、悬慈街等历史镇区历史街巷;鲍家墈、晴江岸、建岙古村落内历史街巷保护历史街巷格局,不得改变街巷线形、宽度、尺度,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贴线,一类历史街巷要求恢复传统铺装样式;整治沿街两侧建筑,修复破损界面,加

25、强沿街两侧建设行为的管控。特色构筑、环境设施、古树名木等古河道光溪、鄞江、小溪港、清源溪以及鲍家墈秀溪、建岙溪等划定河道水体蓝线,禁止填埋侵占;采用传统材料和式样整治现有驳岸;完善河道周边市政配套设施,避免沿河生活、生产污水直接向河道排放,保证河道水系清洁畅通。古堰墩、塘它山堰、官池墩、洪水湾塘、小塘、回沙闸等古水利设施保护以它山堰为主体,以各碶、闸、塘为补充的古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制定日常保养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因素,修复轻微损伤;严格按照它山堰、回沙闸、洪水湾塘、光溪桥的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的保护与控制要求,整治或拆除风貌不协调建构筑物。河埠码头历史镇区光溪、鄞江两岸30余处;鲍家墈古村

26、10余处;建岙古村10余处依照传统材料与样式改造河埠、码头形式,并整理周边环境,打造小型公共空间;适当增加旅游休闲设施,一方面增强景观环境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休憩和观景的空间。古井镇域现保留古井10余口,其中历史镇区1口:培才弄古井整治周边环境卫生,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公共水井结合街道开放空间,形成景观节点。私家水井结合庭院空间加以保护整治。古道寻芝岭古道、上化山古道、晴江岸古道、桂花岭古道、清修岭古道、岭墩古道、蜈蚣岭古道、北坑岭古道等不得改变古道线形、宽度、长度,保护古道原有铺面,对破损区段采用原材料按原样式修复;保护古道周边风貌与环境,将古道两侧20米范围作为古道保护范围,在此范围

27、内除小型旅游休闲设施外禁止新建建筑。古桥镇域现保留古井30余座,其中历史镇区3座:光溪桥、小溪港桥、悬慈桥保持其古意。如对破损构件进行修复,应采用原材料,按原样式进行。古树镇域现有古树名木近百株,其中历史镇区6株:光溪公园枫杨古树群(5株)、官池中路与水中西路相交处古枫杨1株建立古树名木的分级保护制度;加强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和建档、挂牌工作。严禁任何损害古树名木和损毁保护标志及设施的活动和行为。附表5: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一览表类别内容发展引导措施民间习俗民间信仰它山庙会、建岙庙会、鄞江纸会、鄞江正会等扩大“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传统庙会影响的同时,结合居民活动与旅游活动,可于

28、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广场开展特色民俗活动。生活习俗岁时习俗、人生礼俗、建宅习俗等融入旅游项目,开展特色民俗活动。生产商贸习俗请龙神求雨习俗、各行叫卖习俗、老字号取店名习俗等结合旅游项目,振兴传统集市;重要历史街巷内恢复部分老字号。民间艺术民间曲艺宁波走书对民间可表演类非遗项目,通过新的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民间音乐打夯号子等民间舞蹈王家潭马灯等民间文学尚化山龙潭传说、十兄弟献身传说等结合相关旅游、节庆假日等采取演员表演等情景再现;部分场景复杂的重大历史事件可通过电影、公共广告等进行多媒体展示。民间游艺与竞技撮子、屙缸棋、牛角棋等结合旅游活动,举行

29、民间传统竞技趣味活动,增加游客参与性与体验性。传统技艺泥雕、石雕、手工长面、打铁、传统手工剃头、甬式糕点制作、红榜裁缝、土法酿酒、弹棉花等技艺完善传承人制度,加强传承人培训; 将传统技艺表演融入旅游项目,游客可近距离观赏,亦可参与其中体验。地方名吃与原产地特产地方名吃甬式糕点、长面、冷水庵木莲、建岙蛮糕等 结合桥弄、悬慈街、光溪路等传统商业街巷的打造,引入特色餐饮和小吃店铺,让游客品尝鄞江地方名吃; 进行包装设计,作为鄞江旅游伴手礼。原产地特产 鄞江贝母、它山堰白茶、四明银雾茶、清源芋艿、梅园山庄油桃、东魁杨梅等 加强相关品种种植和优良品种培育;进行包装设计,作为鄞江旅游伴手礼。历史人物刘裕、贺知章、王元暐、魏岘、徐原祥、陈孝均等 可通过设置名人馆、塑名人雕塑等途径,展示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迹。重要历史记忆历史名称鄮县、句章、明州、光溪、小溪、通远等统一设置铭牌标示,并附其名称由来的相关介绍。桥堰地名迴澜桥、官池塘、洪水湾塘、小塘、正祀门、李家滩、麻滩、绛山岭、纱帽山、古城畈、后掼龙桥等街巷河名 前街、中街、后街、三民路、民主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