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4493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心理学的概念总结一各章标题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2.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3.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经过头脑加工(综合和解释),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4.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

2、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6.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3、,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他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8.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特征。9.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10.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

4、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11.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1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4个特性。13.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书中特别列为小标题的概念1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

5、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4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5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6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7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

6、间的最小差异量。8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9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10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11音调: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12音响: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13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14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15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16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17单眼线索:是指用

7、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线度线索。包括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18双眼线索(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 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19方向定位: 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的空间位置的知觉。20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21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2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

8、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23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幻想比白日梦要严重。24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其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引导下进行的。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其脑电纪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相同。25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6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7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

9、、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8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29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30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31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32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33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34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35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

10、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36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37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38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39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40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短暂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41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

11、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42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43思维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44思维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45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46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个属性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47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48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

12、和属性,舍弃其个别属性和特征的过程。49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50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51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52夸张(强调):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53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5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55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56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

13、象、创造想象和幻想。57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58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59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60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61推理: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62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63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

14、效的方法解决问题。64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65创造性: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66语言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67语言加工: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加工和受控制加工、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模块化加工和交互作用式加工。68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分元音和辅音。69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70. 词汇理解

15、: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71.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72语言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73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74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75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

16、,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76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77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78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79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80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81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82冲突: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

17、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意识行为中的目标冲突活动及斗争。83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84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的采取决定,执行决定。85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86坚定性(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87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88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18、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89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90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91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92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管体验。93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94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95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96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

19、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97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98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核心)、想象力、创造力。99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00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101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102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103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

20、密切的关系。104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105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106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107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108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他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109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110认知风格:是指个人

21、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111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112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113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114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115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也就是说,要在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116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

22、离甚至时间关系。117高原现象: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118知识迁移:人们在一种情景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119技能的迁移:先学期的技能会对后学习的技能产生影响的现象。120发展的共同规律:个体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发展状况和趋势。121个别差异:是指发展中的个体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多样性,它显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122道德:指为某一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不同的社会文化可能有不同的道德准则,但也有许多道德准则是

23、人类共有的。123道德发展: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心理学实验总结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反应时测量技术是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指标在认知加工过程和个体差异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探讨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1820年Bessel公布了自己关于人差方程的研究成果,它起源于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桩公案1850年Helmholtz用反应时间来测定了神经传导的速度1868年Donder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相减法”1879年Wundt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对反应时

24、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1950年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反应式被大量用于研究认知加工过程反应时: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做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 也即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之间的潜伏期反应时的测量程序:给被试呈现特定刺激,要求在刺激出现后快速做出反应,同时通过仪器记录从刺激呈现到被试反应的间隔 这段时间可以被看作刺激在大脑内的认知加工过程。速度-准确性权衡:被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实际上被试会运用不同的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 有的被试会牺牲正确率而换取速度,而另一些反之。2反应时实验的种类A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时间也称作

25、简单反应时间B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 测得的反应时间包含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C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先规定好的刺激,对其他刺激的呈现不需反应 测得的反应时间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时间选择时间辨别时间简单反应时ABC(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科学的巨大悲剧 丑陋的事实毁灭了一个个漂亮的假设。1外部因素刺激变量方面的因素 a.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面积均与反应时有负相关; b.刺激越复杂,需要加工越多,反应时越长; c.选择反应所选择数目越多需要时间越长; d.对于辨别反应,刺激越接近越难判断;刺激呈现的

26、感觉通道 不仅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 官的不同部位都将导致不同的反应时间。触觉反应时小于听觉小于视觉。环境因素和实验仪器2机体因素速度-准确性权衡机体适应水平被试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练习个体差异(三)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在时间上进行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间上表现。因此不同的心理操作能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1反应时技术(1)相减法Donder根据其提出的三种反应时间,即A反应时、B反应

27、时、C反应时提出了反应时间相减法,由末尾的图示所示:简单反应时 = A反应时间辨别时间 = C反应时间 A反应时间选择时间 = B反应时间 A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相减法最初被用来测定某一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然而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要求在相减的两种反应时作业中有严格相同或匹配的部分。缺点:复杂信息加工过程很难区分出不同的阶段;不同作业有时很难匹配实验1 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 & Shepard,1973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作为实验材料,如R,J,2,5。将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每面六中不同的

28、倾斜角度随机呈现给被试,让其判断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字母或数字,并在反应之后记录反应时间。结果:不同旋转角度的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结论:辨认图形时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的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直至正立位置,然后再进行辨认,这就造成了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实验2 短时信息编码实验 Posner,1972实验安排两种材料:一种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Aa。并安排同时呈现和继时呈现两种模式,而继时呈现有多种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间。结果:同时呈现时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小于形异音同的两个字母的反应时;继时呈现时,随着两个字母呈

29、现间隔增加,形同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间急剧增加;而形异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变化不大。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先时视觉,而后逐渐过渡为听觉编码。(2)相加法该方法由Sternberg提出,是相减法的发展和延伸与相减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个体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是完成任务过程中一系列加工阶段的因素的综合,如果两个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他们将对总反应时间产生独立效应。它的前提是信息加工的方式是系列而不是平行的。通过操纵使加工过程中的因素处于不同水平,然后比较其与加工的总时间的关系,即可以分析出该因素是否独立于其它因素而对应于加工中的某一特定过程。这样可以逐渐寻找出加工过程中的每个过

30、程。实验3 反应时相加因素法实验 Sternberg,?让被试先看1至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定该数字刚才是否识记过,按键反应,并记下反应时间。结果:识记集合的大小,反应的肯定或否定、测试项目等因素分别独立作用于反应时间结论:短时记忆提取反应过程包括四个独立阶段,即刺激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3)开窗实验反应时间相减法和相加法都不是直接测出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是间接地通过作业之间的比较而得出的。Hockey发展了一种新的技术,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并明显得看出不同的加工阶段,就如同打开窗子一样一览无遗,我们称之为开窗实验。实

31、验4 开窗实验 Hockey,1981给被试呈现1-4个字母并在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其中字母和最后的数字由被试自行控制相继呈现。要求被试将字母按照后面数字转换为字母表上对应数字之后的那个字母,比如“KENC+4”,先呈现“四个字母+4”,然后被试每按键后出现一个字母,他要出声进行转换“L-M-N-O”,然后按键出现下一个字母,直至四个字母都出现,再进行一次总回答“OIRG”结果:获得的12个数据可明显看出此字母转换作业的不同加工阶段结论:作业分为三个阶段 a.编码阶段:从按键看到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 b.转换阶段:出声转换所用的总时间 c.储存阶段,从前一

32、个字母转换结束到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2反应时技术的发展#序列反应时和内因联想测验方法是反应时技术的新发展。四、心理物理学方法心理物理法的中心问题是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Fechner曾给心理物理法下过这样的定义:一门研究身心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其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等。(一)阈限的测量阈限,又称感觉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另一种是差别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有50%次数能引起感觉,50%次数不能得一种刺激强度差别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强度的差别,即,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

33、别而50%不能得刺激强度的差别 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即传说中的JND。1极限法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刺激通常由递减和递增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呈现让被试报告其感觉,刺激得增减应尽可能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1)极限法的特点极限法认为人对阈限一下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其已被淘汰,或采取其变式阶梯法。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系统误差。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被试

34、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 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2)绝对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

35、列的绝对阈限。当被试回答说不清时即?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3)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三类反应,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录“-”;表示怀疑

36、可记作“?”。阈限计算: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平均上下限的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理论上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4)极限法的变式阶梯法把增加和减少刺激的程序连续进行,被试报告出现转折时立即向相反方向改变刺激如此往复,直到达到事先预定的实验次数,把此时各转折点的平均数作为阈限。2平均差误法实验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1)平均差误法的特点需要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能更好地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只能对可以连续变化的刺激进行测量(2)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

37、测定 绝对阈限平均差误法求绝对阈限时,只要设想标准刺激的强度为零来调节比较刺激,使比较刺激的大小变化到刚刚觉察不到或觉察到,然后平均比较刺激每次的值即可。 差别阈限实验过程: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计算差别阈限的方法有两种: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这里的主观相等点等于各个比较刺激的平均值(3)误差的控制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刺激的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

38、占一半;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大于或小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剂的次数也应各占一半。并且刺激的呈现应当最好采用拉丁方设计平衡各种误差。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间隔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1)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所使用的刺激恒定不变,适合不能逐渐调整的刺激刺激随即呈现,机会均等,因此能避免学习误差和期望误差统计时此种方法要求出引起反应的总体次数,而不是某种平均值实验

39、前要预备实验选定的刺激范围并准备好刺激呈现的随即顺序表(2)绝对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刺激选择在阈限估计的绝对阈限的周围,被试只报告有无即可。阈限计算:直线内插法:以刺激和正确判断的比率为横、纵座标画图,寻找判断比例为50%处的刺激大小 平均Z分数法:将实验结果的P值比例转换为标准分数Z,从而求得绝对阈限,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 最小二乘法:确定方程Y = a + bX,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3)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在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被试判断后者与前者的关系。这可能产生时间误差,如主观相等点小于标准刺激,就产生负的时间误差。反之,就产生正的时间误差。

40、阈限计算:两类反应:我们取25%和75%处的刺激的差的一半作为差别阈限,而主管相等点仍为50%处 三类反应:用50%的+反应的刺激与50%-反应刺激的差的一半作为差别阈限,也就是不肯定间距的一半(4)不肯定间距的不稳定性#三类反应中的不肯定间距,与其说是对辨别力的测量不如说是对自信态度的测量(参考信号检测论的内容理解MJ注)(5)恒定刺激法的变式#分组法:将比较刺激按照与标准刺激的差别的绝对值分组,一组一组的与标准刺激比较对数单位法:比较刺激选择在标准刺激的良策,按照对数等级选取,适合差别阈限大的领域但以刺激法:标准刺激只在起始呈现,之后只不断呈现比较刺激,让被试对他们凭印象进行判断P.S.:

41、 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比较这三种方法:从感觉阈限的含义上比较: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因为此法的操作是有系统地探查感觉的转折点,它的计算过程就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同时,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但也正是由于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从而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递减法不宜用于测定味觉和嗅觉阈限,因为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易采用极限法。从被试者方面比较:测定次数过多容易使被试者感觉单调而产生疲劳。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也可引起他的兴趣,因

42、此,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极限法和恒定刺激法。从误差方面比较:极限法中各个刺激是按照刺激量的大小依次改变的,因此被试者回答比较有把握,每次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也就较小,但是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恒定刺激法所用的刺激数目较少,且不需随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因此测量那些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则较为方便。又因为刺激是随机呈现的,不会像极限法那样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在用三类判断测定差别阈限时,不肯定间距的大小随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从而对所测的差别阈限产生影响。用二类判断测差别阈限,虽然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迫使被试作出肯定回答是不自然的,因为被试确实有难于判断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哪一个强或弱的情况。此外,在

43、恒定刺激法中,刺激的改变是没有一定方向的,被试者在回答时猜的成分较多,因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在平均差误法中,由于它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有所不同,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它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由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从效率上比较:平均差误法中刺激是由被试者自己调节,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少,因而能较快地得到测量结果。而极限法中要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多,其效率不及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可不必临时改变刺激,这是其忧越之处。而且恒定刺激法中的每一个记下的数据都可以利用上,不像在极限法中用来计算阈限值的数据是少数,因此,恒定刺激法的效率较高。注意:在测定要进行比较的两种阈限时,必须用同一

44、种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所用的指标不同。(二)心理量表法任何存在的事物,不论是痛感的强度还是对金钱的态度,亦或你对恋人的爱与恨的矛盾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程度在你心中的明确程度被别人看透的可能性,都是以某种量的方式存在着的。那么以某种量方式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测量。测量是一种给事物以及其属性赋予数目或名称的系统方法。当我们赋予事物及其属性这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量表。量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差别:事物及其属性在某些方面是有差别的强度:事物及其属性是可以比较的,比较的结果能以大小、强弱等程度来表示等距:量表之间相邻两个等级之间的差别是否都是相等的绝对零点:被测属性的量值为零的状态存在1量表的类型(1)

45、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按照测量的方式来划分,当同一感觉的两种量表发生矛盾时,采用直接量表作为正确标准。直接量表:直接测量要测量事物的特性间接量表:借助于测量另一类事物来推测要测量事物的情况(2)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根据不同的测量属性和包含的信息量多少,我们可以将常见量表分为四种,其中后一种包含前一种的属性:名称量表:只能测量差别属性,只是把事物或属性归于不同的类型等级量表(顺序量表):能够测量程度上的差异,通过让人们对一系列刺激进行排序即可获得等距量表:两表中临近的值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可以在表内进行加减运算比例量表:具有全部四个属性,绝对零点可以让我们能确定表中数值的比值(3)心理量表的

46、评价量表的类型直接决定制作量表所需数据的类型和种类,以及对量表中数值得数学和统计运算的种类,而测量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也很重要。一个好的心理量表最少应满足以下两点:逻辑清晰定义准确,非是即非,且符合数学上的数理逻辑推论,如传递性(e.g.,若ab , bc 则 ac)本身有系统的测量理论支持,包括:要明确能够测量的条件;能解释测量尺度的意义;有明确的测量程序;有误差分析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除含有名称、等级这些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它是测量的最高水平,也是科学家认为理想的量表。若一项测量结果在比例量表上是零,那么,我们可以说某个事物并不具有被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由于它具有绝对的零点,且量表上的单位相等,因此可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我们所用的绝对温度量表就属于这类量表。比例量表所适用的统计方法,除等距量表上可采用的统计方法外,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