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564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新)课件.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15:12,第一章 绪 论,1-1 环境及其分类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3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introduction,11:15:12,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二、环境的分类三、环境的功能与作用四、人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1-1 环境及其分类,11:15:12,一、环境的定义,辞典:环境是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其 周围的其它事物。环保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岩石、矿产、动物、植物、微生物、空气、水、土地、城市与乡村等。ISO14000:环境是指组织的外部存在。组织是指从事与环境有关活动的行为主体。,11:15:12,二、环境的分类,

2、环境要素:指组成环境整体、性质各异而又相互联系、服从于同一环境演变规律的组成部分。,11:15:12,三、环境的功能与作用,1.环境是生命的摇篮2.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3.环境是同化和消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高效清洁夫4.舒适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精神快乐的源泉和身心健康的保证。,11:15:12,四、人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类无法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同演化,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1:15:12,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分类三、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实质,11:15:12,一、环境问题的定义,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环境要

3、素改变引起环境质量和功能变化并反作用于人类,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环境效应的统称。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要素的改变而导致的环境后果。,11:15:12,二、环境问题的分类,11:15:12,11:15:12,局部性环境问题分类,11:15:12,1.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3.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生产性污染物:工业“三废”、农业农药等 生活性污染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放射性污染物:核废

4、弃物、医用放射源等,11:15:12,三、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并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和人口增长而加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变得愈加明显,环境公害频发,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环境工程学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11:15:12,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的哮喘病事件 日本的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腊肤运河事件,11:15:12,环境问题产生

5、的客观原因,1.人类对资源环境价值认识不足;2.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认识滞后;3.人类对自然环境自净能力有限性认识不足;4.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错误。,11:15:12,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1:15:12,1-3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一、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定义二、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研究内容,11:15:12,一、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定义,环境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人类环境质量变化及其规律,以及控制人类环境质量变化的理论、技术、

6、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它应用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的一门新兴学科。,11:15:12,二、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主要任务,环境科学的任务:探索全球环境演变规律 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及其规律 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研究环境污染防治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环境工程学的任务:保护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保护人类免受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 改善环境质量,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平衡,11:15:12

7、,结束,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领域,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第二章,社会科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环境伦理学、环境规划学、环境经济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环境化学、环境数学、环境物理学等,地球科学:环境地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气象学等,工程科学:环境工程学,生命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等,11:15:12,结束,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领域,环境工程学的研究领域: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噪声及其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11:15:12,第二章 环境生生态学基础,2-1

8、 地球圈层构造与生物圈2-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2-3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2-4 生态规律及其应用,11:15:12,一、地球圈层构造与生物圈,11:15:12,二、生物圈及其特征,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活动范围:上可延伸到地表以上23km高度,下可达地表以下12km深处 生物圈的组成成分:生命物质:活的生命有机体总称,又称生命系统。非生命物质:各类有机物、无机物、惰性物质等,又称生命支持系统。,11:15:12,2-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11:15:12,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9、定义: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学基本单位。2.特点:边界有限性 整体统一性 动态稳定性,11:15:12,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问题,11:15:12,三、生态系统的分类,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浅海、深海、泻湖,淡水生态系统,流水生态系统(河、江、溪),按地理条件,静水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水库、池塘),11:15:12,3.生态系统的分类,11:15:12,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结构 形态结构 营养结构,11:15:12,生态结构,生态结构: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诸要素及其

10、时空分布、物质和能量转移的路径。由以下四种结构形式构成:平面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11:15:12,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由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种群数量、时空分布等构成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11:15:12,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食物链或营养级联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以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功能结构。,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联系而形成的一种连锁关系,也是生态系统内部能量传递的唯一途径。,11:15:12,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环节上的物种均代表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正是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后,又为下一个营养级上的物种提供能量。,1

11、1:15:12,5.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传递 能量来源:太阳能 传递途径:食物链 传递规律:林德曼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物质循环 基本形式:无机有机无机 主要类型:碳、氢、氧、氮、硫、磷等六大循环 主要特征:闭路循环并遵循物质不灭定律3.信息反馈 营养信息:通过营养交换形式传递信息,如食物链 化学信息:通过分泌物或激素等传递信息 物理信息:通过声音、颜色、光等传递信息 行为信息:通过肢体、语言或动作传递信息,11:15:12,2-3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一、基本概念 二、生态演替及其规律 三、生态破坏及其表现形式,11:15:12,一、基本概念,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12、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恢复力、反馈力,生态阈值:指生态系统最大自我调节能力。,影响生态阈值的因素?,问题,11:15:12,二、生态演替及其规律,生态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总是自动地向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生态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生态演替: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时间作有规律变化的现象,也是地球环境自然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演替特点:具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这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11:15:12,三、生态破坏及其表现形式,定义 生态系统内部出现结构缺损或功能紊乱的现象,即称之为

13、生态失衡或生态破坏。2.条件 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干扰超过生态系统最大自我调节能力(即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将随之降低甚至消失,而出现结构缺损或功能紊乱现象,即生态系统失衡。3.表现形式 结构缺损:一级结构缺失或二级结构改变 功能紊乱:能量传递和信息反馈受阻、物质循环中断,11:15:12,2-4 生态规律及其应用,一、生态规律 1.马世骏生态学五大规律 2.陈昌笃生态学六大规律 3.G T Miller Jr 生态学三定律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1:15:12,马世骏生态学五大规律,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互生规律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物质循环的再生规律相互适

14、应与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11:15:12,陈昌笃生态学六大规律,物物相关律相生相克律能流物复律负载有额律协调稳定律时空有宜律,11:15:12,G T Miller Jr 生态学三定律,生态学第一定律 多效应原理(G Hardin)生态学第二定律 相互关联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 勿干扰原理,11:15:12,结束,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三章,1.环境质量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2.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3.指导环境保护及生态规划(含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4.指导农业生态建设5.指导受损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11:15:12,第三章 环境保护途径与方法,3-1 环境保护历程3

15、-2 环境保护途径与方法3-3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 3-4 环境管理基本制度,11:15:12,3-1 环境保护历程,一、世界环境保护的历程 1.环境保护意识觉醒 2.人类环境会议召开 3.末端治理战略实施 4.整体预防战略提出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 1.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1973年)2.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1983年)3.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1993年),11:15:12,3-2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1.非技术性措施 环境管理 公众参与,2.技术性措施 环境保护规划 污染源控制 环境污染治理 清洁生产,11:15:12,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国家应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宣传

16、教育等手段,调整人们环境行为,保障人群健康,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环境管理的主体、手段、对象、目的分别是?,问题,11:15:12,公众参与,环保宣传,11:15:12,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区划、保护与建设计划、措施与条件保障,11:15:12,污染源控制,废水处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中水回用目标。废气处理:实现废气达标排放

17、和回收固体废物管理:将固体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 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噪声控制:将噪声源强降低到排放标准要求。,11:15:12,环境污染治理,1.污染源控制2.水体再生与土壤污染修复3.生态恢复与重建,11:15:12,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关于生产模式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它是基于生态经济两大系统整体优化出发,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全过程,通过提高物料和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降低生产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并谋求社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附图,清洁生产,11:15:12,3-3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与政策,总方针:

18、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强化环境管理,11:15:12,3-4 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排污许可证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6.集中控制制度7.环保目标责任制8.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是牵头的;定量考核是结果;其他六项制度是制度性保证措施。,第四章,11:15:12,第四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4-1 水环境及其特征4-2 水质与水质标准4-3 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4-4 水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19、4-5 废水处理技术及原理,11:15:12,4-1 水环境及其特征,一、水、水体、水环境与水资源二、水资源及其分布三、水的自然循环四、水的社会循环,11:15:12,水、水体、水环境与水资源,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具有强溶解性和高比热,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更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水体:是水在自然界中的集聚体。通常由水和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水生生物等组成。水环境:指自然界中以水体为中心的自然地貌单元。通常由水体、沿岸、底泥等组成。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水生态系统。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直接利用的水体。主

20、要指自然界淡水资源。,11:15:12,地球上总水量约1.38109km3(其中海水占97.5%、淡水仅占2.5%),其中,淡水资源大部分分布极地冰川、高山冰盖、高原冻土、大气和生物体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不到30%,主要分布在地下潜水和河流、湖泊中。水资源的特征:不可或缺性、有限性、可再生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保护水环境就是保护水资源,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水资源及其分布,11:15:12,水资源的有限性,全球水资源分布图,11:15:12,水资源的可再生性,自然再生:周期长,人工再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11:15:12,11:15:12,我国降雨量分布极

21、不均匀,11:15:12,水的自然循环,1.动力:由太阳能驱动,2.过程,地表水体蒸发(升腾),大气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渗流,3.水量平衡,11:15:12,水的自然循环,水循环的主要方式:蒸发和输运,11:15:12,水的社会循环,自然循环,水量减少,水资源利用,废水排放,废水处理,水质恶化,给水处理,社会循环,1.动力:由社会经济需求驱动,11:15:12,4-2 水质与水质标准,一、基本概念二、水质指标三、水质标准,11:15:12,一、基本概念,1.水质:即水体满足其功能需要的品质,是由水及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水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表征。2.水质指标:即用来评价或衡量

22、水体质量优劣的参数或物理量。3.水质标准: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水资源供求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用途或功能区水体的最低水质要求。具有强制性、适用范围有限性和时效性等特点。,11:15:12,水质指标及其分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味、电导率、透明度、浊度、总离子含量、盐度化学性水质指标:有机物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 无机物pH值、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离子及其他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菌,11:15:12,我国已制订并实施的部分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3、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水质标准,11:15:12,4-3 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1.水体自净作用及其机理,2.水体自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3.水环境容量及其影响因素,11:15:12,水体自净作用,1.水体自净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水体自净”。2.水体自净机理 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沉淀、挥发 化学和物化过程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解吸、中和、凝聚 生化过程生物分解、

24、生物转化、生物富集,11:15:12,水体自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水体自净能力:指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纳和同化污染物的量。单位:(kg污染物/d),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问题,11:15:12,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保持水体水质不变的前提下,水体所能消纳或同化污染物的最大量。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水体的用途与功能 水体本身的特性 污染物的特性 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水环境质量现状等,水环境容量及其影响因素,11:15:12,4-4 水污染及其防治,一、水污染及其特点二、水污染物(源)及其分类三、水污染防治途径和方法,11:15:12,一、水污染及其特点,1.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表现形式及鉴别方法

25、3.主要原因4.主要危害,11:15:12,水污染:即水环境污染,是指污染物或污染因子进入水体,导致水体质量下降或功能改变的现象。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1.水污染定义,水污染的基本特征是?,问题,11:15:12,我国水污染现状,2008年八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淡水水质状况,八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闽江,11:15:12,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湖泊水质状况,太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26、滇池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11:15:12,2008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四大海域水质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东海海域 渤海海域黄海海域南海海域,11:15:12,水污染分类,水污染表现形式及鉴别方法?,问题,11:15:12,二、水污染物及其分类,按污染物的成分、性质及其对水质影响特征,可以将水污染物分为8大类:固体类污染物:飘浮物、悬浮物、可沉降固体、溶解性固体 耗氧性污染物:可降解有机物、还原性无机物 酸碱污染物:废酸、废碱 植物性营养素:氮、磷 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氰化物、砷、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油类:动植物油、矿物油 生物性污染物:病原体(病毒/致病菌/

27、蠕虫)其它:废热、放射性核素等,11:15:12,主要水污染物来源及危害,11:15:12,二、水污染源及其分类,水污染源:是指污(废)水产生和排放的场所或设施。按污(废)水产生的原因分为:生活源(即生活污水,包括城市污水)工业源(即工业废水,包括冷却用水)农业源(蓄禽养殖废水,含农田径流)矿业源(矿井废水、选矿废水)废物处理源(垃圾渗滤液)交通运输源(含油污水)按污(废)水排放方式分为:点源、非点源,11:15:12,三、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做好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功能区划加强节水技术、工程与产品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水产生和排放强化水污染源控制,实现废水达

28、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目标重视水生态保护和水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11:15:12,4-5 废水处理技术及原理,废水:是指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物,是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液态废弃物。所有废水均含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水污染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环境污染。废水的分类:按废水成因分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 按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分为:有机废水、含油废水、含重金属废水、高浊度废水等3.废水处理:应用各种工艺技术方法,减少或转化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目的的过程。,11:15:12,废水处理技术及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污泥床、厌

29、氧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混凝、气浮、吸附等,化学处理(法):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物理处理(法):沉淀、离心、吹脱、过滤、膜滤等,按技术原理分,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氧化塘:生物浮岛(工程实例),自然处理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11:15:12,(1)物理法,利用废水中污染物的物理特性(如比重、质量、尺寸、表面张力等),将废水中主要呈悬浮及胶体状态的物质分离出来,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常用物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沉淀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 离心分离法 气浮法(浮选法),11:15:12,(2)化学法,利用污染物质的化学特性(如酸碱性、电离性、氧化还原性)来分

30、离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使其从有害变为无害。水处理中常用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 混凝法 氧化还原法 化学沉淀法,11:15:12,(3)物理化学法,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化工单元操作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它的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无机的或有机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尤其适用于杂质浓度很高的废水(用作回收利用的方法)或是很低的废水(用作废水的深度处理)。常用的物化法有以下几种:吸附法 离子交换法 萃取法 膜析法 蒸发法,11:15:12,(4)生物法,微生物有降解有机物及部分无机物的作用,使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常用的物化法有以下几种:活性污

31、泥法 生物膜法 生物塘法 污水灌溉,11:15:12,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三个不同阶段:一级处理:只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物理法中的大部分方法是用于进行一级处理的。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仍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需进行二级处理,因此对于二级处理来说,一级处理是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法是最常用的二级处理方法,比较经济有效。通过二级处理,一般废水均能达到排放标准。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无机盐类及其他污染物质,以便达到工业用水或城市用水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作业,列表说明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

32、处理技术。,11:15:12,第五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1 大气层结构及组成成分5-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5-3 大气自净机理与大气稳定度5-4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5-5 废气处理技术及原理,11:15:12,一、大气圈结构,11:15:12,大气组成成分,大气组成成分是随着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而不断变化的,历史上的大气组成成分有原始大气、还原性大气和氧化性大气三种。今天的大气属于氧化性大气,其组成成分如下:,11:15:12,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定义: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空气环境,保护人群健康,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及监测采样和分析方法作出的规定。空气环

33、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部分内容,11:15:12,5-3 大气自净机理与大气稳定度,大气自净机理:物理作用:沉降、稀释、扩散化学作用:氧化、吸收物理化学作用:吸附、凝聚、淋洗生物化学作用:生物吸附、生物吸收、生物降解,大气自净作用、自净能力、环境容量概念?,问题引入,11:15:12,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大气垂直扩散污染物的能力。稳定度越大,垂直扩散污染物能力越小,反之亦然。大气稳定度的判别(插图)rrd,表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rrd,表示大气处于稳定状态r=rd,表示大气处于恒定状态其中:r气温垂直梯度,即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的度数,rd 气温干绝热梯度,即在干

34、绝热状态下,气团沿垂直方向每上升(下降)100m气温的下降(升高)的的度数,,影响大气稳定度的因素?,问题,11:15:12,定义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并持续足够时间,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威胁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现象。大气污染的特点:污染扩散速度快 影响范围局部 持续时间暂时 环境效应复杂形成大气污染的三要素:污染源排放、大气扩散、受体效应,5-4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11:15:12,根据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及燃料的性质分为:煤炭型(还原型)石油型(氧化型)混合型(工业废气+粉尘)特殊型(泄露、FG)注:我国区域性大气污染主要是

35、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型为主,城市大气污染主要为汽车尾气污染。,大气污染类型,11:15:1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2008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城市规模大、人口多、能源消耗大、排放强度相对集中的大型及特大城市空气污染重于中小城市;超标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口比例,1.城市环境空气,11:15:12,2003年不同降水酸度城市比例,2008年487个市(县)的降水监测结果显示:出现酸雨的城市265个,占54.4%;年均pH值5.6的城市182个,占37.4%;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138个,占28.4%。,2.酸雨状况,11:15:12,2008年全国降水酸

36、度分布,11:15:12,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大气污染物:即大气中的不定成分,是指人类活动过程中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分子态污染物,按危害性,按化学成分,温室气体,臭氧层损耗物质,有毒有害气体,酸性气体,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COx,碳氢化物:HC,11:15:12,按废气成因分为:,按废气排放方式分为:固定源、移动源按废气排放源分布特点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大气污染源:即废气产生和排放源。,11:15:12,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1:15:12,5-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做好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功能布局重视节能技术与产品开发

37、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气产生和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强化大气污染源控制,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目标重视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植被保护,11:15:12,5-5 废气处理技术及原理,废气种类:按废气成因和污染物成分特征分为:有机废气 含尘废气 燃烧烟气 酸雾等,废气及其处理概念?,问题引入,11:15:12,5-5 废气处理技术及原理,作业,列表说明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处理技术。,11:15:12,机械式除尘器,机械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利用气流中粒子在运动过程中重力沉降除尘。它分为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一般对低流速的大颗粒,用较长的沉降室

38、有较好的除尘效果。惯性除尘器:在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改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旋风除尘器: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流。这是一种使用较广的除尘器。,11:15:12,电除尘器,电除尘器:它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过程中,使尘粒带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沉积在集尘极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的一种装置。电除尘过程与其他除尘过程的区别:分离力(主要是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这就决定了他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小的特点。,11:15:12,湿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使含尘气体

39、与液体(一般为水)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根据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机理,可将其大致分为七类 1.重力喷雾洗涤器;2.旋风洗涤器;3.自激喷雾洗涤器;4.板式洗涤器;5.填料洗涤器;6.文丘里洗涤器;7.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11:15:12,过滤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采用廉价的砂、砾、焦炭等颗粒物做为滤料的为颗粒层除尘器,主要可用于通风及空气调方面的气体净化。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的为袋式除尘器,主要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面,应用较广。,11:15:12,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气体吸收法:使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多种组

40、分溶解于选定的液体吸收剂中,或者与吸收剂中的组分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SO2、H2S、HF和NOx等。,11:15:12,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气体吸附法:用多孔性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几种组分浓集在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吸附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主要有四种: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和沸石分子筛。,11:15:12,第六章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6-1 固体废物及其特点6-2 固体废物产生及其分类6-3 固体废物危害及其控制6-4 固体废物污染控

41、制工程,11:15:12,固体废物:是指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因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包括用容器盛装的气态和液态废物。固体废物特点:呆滞性大、扩散性小 是各类污染物的终态形式 概念相对性:即废物不“废”污染负荷大 产生源广、种类多、成分和性质复杂等,一、固体废物及其特点,11:15:12,固体废物产生源:生活活动、生产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矿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废物处理(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率(kg废物/人.天)、产生量和累积堆存量,二、固体废物产生及其分类,11:15:12,1.普通分类法:按固体废物来源和性质分为:,固体废物分类体系,城市固体废

42、物: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以及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 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是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是指矿山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又称有害废物,是指上述固体废物中凡是具有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毒性和传染性等危险特性废物的统称。,11:15:12,2.技术分类法:按固体废物组成成分特征分为:,固体废物分类体系,无机固体废物:是指无机物含量大于80%的固体废物。有机固体废物:是指有机质含量大于20%的固体废物。天然有机固体废物:又称可降解有机固体废物,是指组成固体废

43、物的 有机组分主要是天然成因的固体废物。合成有机固体废物:又称不可降解有机固体废物,是指组成固体废物 的有机组分主要是人工合成的固体废物。,11:15:12,3.法律分类法:按固体废物危害性大小分为:,固体废物分类体系,危险废物:是指凡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按照国家危险废物鉴 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废物的统称。,固体废物,普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易燃性危险废物,反应性危险废物,腐蚀性危险废物,毒性危险废物,传染性危险废物,放射性危险废物,生物累积性危险废物,11:15:12,三、固体废物危害及其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特点:潜在性:

44、环境效应 长期性:环境影响,复杂性:致害机理 严重性:造成后果,11:15:12,四、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资源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即控制固体废物对人类和环境危害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把固体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的管理体系和工程措施。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11:15:12,固体废物管理,1.基本概念 固体废物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固体废物产生及性质特征,应用各种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措施,把固体废物危害(使固体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努力减少资

45、金投入,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的过程。,2.管理战略 固体废物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战略,包括六大环节(或者系统):产生源管理;收集运输管理;储存和转运管理;处理系统管理;资源化利用管理;最终处置管理。,11:15:12,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回收或资源化产品,拟处置固体废物,11:15:12,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基本制度:即环境管理八项制度(见环境管理部分)专项制度:适用于所有固体废物管理。包括:分类管理制度和申报登记制度。特别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种危险废物管理。包括:统一标记制度 行政代处置制度 经营许可证制度 转移联单制度 事故预警与通报制度,11:15:12,固体废物管理技术政策,固体废物管理技术政策

46、,即“三化”政策,又称“三化”原则。包括:减量化:指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要尽可能地减少其体积和排放量。资源化:是指将固体废物作为二次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其重新回到社会物质循环体系中。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方式有:能量转换、物质转换、物质回收。无害化: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固体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或危害)最小化。,三化政策的基本关系是:以减量化为基础、以资源化为目标、以无害化为前提,指导固体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过程。,11:15:12,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应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变固体废物组成成分、结构、性质和赋存状态,以利于后续处理、处

47、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11:15:1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方法,物理处理:是指应用物理方法改变固体废物的。,热化学处理: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利用有机质热化学不稳定性,改变 其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以实现固体废物“三化”目的的过程。,固化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与固化剂充分混合,并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几何 形状和机械强度固化体的过程。稳定化处理:又称药剂稳定化或化学稳定法处理,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改变 固体废物结构、性质和赋存状态,降低固体废物环境可迁移性的过。,11:15:12,固体废物处置方法,固体废物处置:又称最终处置,是固体废物管理的最后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问题。它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使固体废

48、物与生物隔离,实现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目的。(即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或场所内,并不再回取的活动),11:15:12,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可持续发展理论7-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发展关系,11:15:12,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1:15:12,二、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鼓励发展但要求改变发展模式,鼓励经济增长,更谋求社会全面进步;2.要求发展要建立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之上;3.发展

49、要兼顾代内和代际的公平;4.鼓励全球合作,共同参与,但不干涉别国内政。,11:15:12,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而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主要措施。,11:15:12,环境保护新举措,产品环境标志制度:是国家权威机构根据同类产品环境性能的比较,赋予环境负荷最小的商品以特定的标志,表明该产品环境性能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权威认证。,11:15:12,11:15:12,加拿大标志图形称作环境选择商标,图形上一片枫叶代表加拿大的环境,由3只鸽子组成,象征3个主要的环境保护参加者:政府、产业、商业,商标伴随着一个简短的解释性说明,解释商标为什么被认证。,11:15:12,2.产品生命周期 评估,3.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11:15:12,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再见,结束,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