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4624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三五节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节植物病害的诊断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1、病原物的寄生性 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2、寄生物分类按照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能力的大小,可以把病原物分为4种类型。,(1)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所以也称为活体寄生物。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病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病原物的生活严格依赖寄主。该类病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线虫和霜霉、白粉和锈菌等部分真菌。一般不能在普通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2)强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寄生性次于专性寄生物,以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

2、一定的腐生能力,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勉强生长,但难以完成生活史。如外子囊菌、外担子菌等多数真菌和叶斑性病原细菌属于这一类。,(3)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弱寄生物一般也称作死体寄生物或低级寄生物。该类寄生物的寄生性较弱,它们只能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这类寄生物包括引起猝倒病的丝核菌和许多引起立木腐朽的真菌等,它们易于进行人工培养,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完成生活史。,(4)严格腐生物(专性腐生物),该类微生物不能侵害活的有机体,因此不是寄生物。常见的是食品上的霉菌,木材上的木耳、蘑菇等腐朽菌。,3、寄生的专化性,寄主范围与寄生的专化性一般来说,严格寄生物的寄主范围较

3、窄;弱寄生物的寄主范围较宽。同一寄生物的群体在其寄主范围内,常因对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分化,这就是寄生专化性。,禾谷杆锈菌,(二)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一般来说,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因此,寄生物和病原物并不是同义词。寄生性和致病性也不是同义词。一般来讲,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性相对越弱;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2、病原物致病机制,病原物的致病性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2)分泌各种酶类,消解和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侵入寄主并引起病害(3)分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引起褪

4、绿、坏死、萎蔫等不同症状;(4)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正常激素代谢,引起生长畸形 不同的病原物往往有不同的致病方式,有的病原物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多种致病方式,也有的病原物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致病方式。,(三)寄主植物的抗病性,1 抗病性的定义 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活动的能力称为抗病性,是寄主的一种属性。这种能力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2、植物抗病性的类型,(1)免疫(2)抗病(3)耐病(4)感病(5)避病,抗病性机制,1、按照发生的时期,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2、抗病机理,结构抗病性,生物化学抗病性,植物方面 植物组织结构固有的特点,如表面茸毛、密生腊质层、木栓化

5、等。,生化反应 植物分泌抑菌物质、如葱蒜素、酚、帖、萘和植物保卫素等物质,二、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害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一)病害的侵染过程,侵染过程,1 侵入前期,侵入前期指病原物到达寄主植物的种围、根围或叶围,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向着寄主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侵入前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2 侵入期,病原物在寄主体外,可以直接穿过植物表皮的角质层,或者通过植物的自然孔口以及伤口侵入

6、,(1)病毒只能从微伤口侵入;,(2)细菌能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3)真菌可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也能穿透植物表皮直接侵入;,(4)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可直接侵入寄主组织。,(5)大多数真菌是以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侵入的。,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影响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湿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对绝大多数气流传播的真菌,湿度愈高对侵入愈有利,在水滴中萌发率更高。真菌孢子在适温条件下萌发最快,一般最适温度为20 25。另外,光照对侵入也有一定影响,禾本科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气孔完全关闭,不利于病菌的侵入。,3 潜育期,潜育期:指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

7、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前的阶段。一般寄主植物生长健壮,抗病力增强,潜育期相应延长。,影响潜育期长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潜育期短,如黄瓜霜霉病,日均温15-16,潜育期5天;17-18,4天;20-25,3天。,4 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病原物由营养生长对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各种孢子(真菌病害)或其他繁殖体。,(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的过程。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土壤、植株、繁殖器官、病残体和介体昆虫等几方面。,2 病原物的传播,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自然动力传播,(1)气流:风力可

8、以将病菌传到较远的地方。小麦锈病菌的夏孢子可随风传到1000公里以外,雨水传播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传播。雨水传播的病害,一般传播距离较短,对这类病害的防治,应注意控制当地菌源,防止灌溉水从病田流向无病田。,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都可借助昆虫传播,其中尤以蚜虫、叶蝉、飞虱和木虱等昆虫传播为多。昆虫传播的方式可以是体内带毒或体表带菌。鸟类可以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如桑寄生和槲寄生的种子就是靠鸟类传播的。,(2)主动传播,病原物依靠本身动力进行传播,如真菌游动孢子和细菌均可借鞭毛在水中游动,线虫在土壤中蠕动,真菌外生菌丝或菌索在土壤中生长蔓延,某些真菌孢子主动向空

9、间弹射等都属于主动传播的类型。这种传播方式距离较短,仅对病菌的传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3)人为因素传播,3 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次侵染或初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完成侵染过程,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染。,第四节非侵染性病原,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营养失调、温度失调和有毒污染物质。一、营养缺乏引起的植物病害 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钙、镁和微量元素铁、硼、锰、锌、铜等十几种。缺乏这些元素时,就会出现缺素症;某种元素过多时、也会影响

10、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缺素识别:,1)缺铁(北方常见,尤其是果树)症状:植物褪绿变黄,进而出现白化;老叶绿色,新叶缺铁黄化白化(均匀),叶缘焦枯。,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先出现,2)缺N:症状:下部叶片由淡绿发展至淡黄、橙黄或黄红,植株矮小、直立、早衰 过量:症状: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抗病性下降。,缺素识别:,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3)缺P 症状: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4)缺K:症状:老叶先表现,叶尖和叶缘以及脉间失绿黄化,进而焦枯根系生长不良。,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

11、,6)缺Zn:小叶症,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7)缺B:,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畸形果,缺素识别:,8)缺Ca:苦痘病(苹果),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缺素识别:,9)缺Cu:幼叶萎蔫,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缺素识别:,10)缺锰:失绿斑,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缺素识别:,11)缺镁:明脉,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素识别:,12)缺S:黄化,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二、环境不适引起的植物病害,(一)水分失调引起的植物病害 引起叶片凋萎、黄化、花芽分化减少、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使植物根部呼吸困难,造成叶片变色、枯萎、早期落叶、落果,最后引起根

12、系腐烂和全树干枯死亡。,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幼苗伤害 2、低温:冷害 冻害3、变温:冻裂4、晚霜、早霜,(三)光照不适宜引起的植物病害,光照过弱可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害植物叶色发黄,枝条细弱,花芽分化率低,易落花落果,并易受病原物侵染。特别是温室、温床栽培的植物更容易出现上述现象。,(四)环境污染引起的植物病害 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对植物产生有害影响。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的氧化物、乙烯、硫化氢等。(五)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造成的植物病害 硝酸盐、钾盐或酸性肥料、碱性肥料如果使用不当,常能产生类似病原菌引起的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