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695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题库题库说明:1、单选题(共220题)、多选题(共166题),共386题;2、每套试题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多选题10题,每题4分,共40分;3、考试时长30分钟;4、评判标准:70分为及格,80分为良好,90分为优秀。一、单选题(共220题)1、(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执勤战斗条令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等法律规范,结合( ),制定本手册。 ( D )A、灭火作战安全准则B、训练安全准则C、抢险救援作战安全工作实际D、灭火救援作战安全工作实际2、(第三条)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行动,遵循“( )”的指导思想,坚持指战员“生命至上”原则, 落实“一岗双责,

2、在岗履职,齐抓共管,失责追责”相关要求。 ( B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严格训练、严格要求D、准军事化、准现役化3、(第三条)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行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指战员“( )”原则, 落实“一岗双责,在岗履职,齐抓共管,失责追责”相关要求。 ( A )A、生命至上B、敢打必胜C、救人第一D、合理冒险4、(第四条)通过明确灭火救援作战行动安全责任,健全( ),严密( ),强化( ),落实防范举措,科学组织实施,提升预防能力,努力杜绝和明显减少各类灭火救援作战训练行动指战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 C )A、中队编程、安全责任、安全意识B、

3、班组组织、作战规划、身体素质C、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安全意识D、大队编程、作战体制、体能素质5、(第五条)各级消防救援队伍( )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业务部门领导、现场指挥员(训练组织者)为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监督工作。 ( B )A、行政主官B、党政主要负责同志C、班长D、安全员6、(第五条)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工作( ),分管领导、业务部门领导、现场指挥员(训练组织者)为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监督工作。 ( B )A、直接责任人B、第一责任人7、(第五条)各

4、级消防救援队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业务部门领导、现场指挥员(训练组织者)为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直接责任人,( )具体负责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监督工作。 ( C )A、带队干部B、战斗员C、安全员D、通信员8、(第六条)严格落实( )制度。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大队、站每月至少开展1次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查找责任落实、人员编配、学习训练、装备维保、车辆巡查、行车管理、作战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针对性措施。 ( D )A、思想形势分析B、舆情分析C、队伍形势分析D、安全形势分析9、(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形势分析制度。

5、总队每半年、支队每季度、大队、站每月至少开展( )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查找责任落实、人员编配、学习训练、装备维保、车辆巡查、行车管理、作战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针对性措施。 ( A )A、1次B、2次C、3次D、4次10、(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形势分析制度。总队( )、支队( )、大队、站( )至少开展1次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形势分析,查找责任落实、人员编配、学习训练、装备维保、车辆巡查、行车管理、作战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针对性措施。 ( D )A、每年、每半年、每季度B、每季度、每月、每周C、每半年、每月、每周D

6、、每半年、每季度、每月11、(第六条)严格落实( )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常识学习教育,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季节转换、队员复退等特殊或敏感时期,以及执行重特大特殊灾害救援时,必须开展符合形势任务、气候特点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防事故措施与要求。 ( B )A、安全形势分析B、安全教育训练C、干部跟班作业D、安全督导提示12、(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训练制度。( )开展安全常识学习教育,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季节转换、队员复退等特殊或敏感时期,以及执行重特大特殊灾害救援时,必须开展符合形势任务、气候特点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防事故措施与要求。 ( D )A、每月B、每周C、每

7、天D、定期13、(第六条)消防站常态开展安全行动专项训练,训练时间每周不少于( )。 ( A )A、1课时B、2课时C、半天D、1天14、(第六条)( )常态开展安全行动专项训练,训练时间每周不少于1课时。 ( D )A、消防总队B、消防支队C、消防大队D、消防站15、(第六条)严格落实( )制度。作战训练必须由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级别干部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和全程监督。进行侦察、攻坚及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必须由干部或班长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站指挥应掌握现场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 C )A、安全形势分析B、安全教育训练C、干部跟班作业D、落实安

8、全督导提示16、(第六条)作战训练必须由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级别( )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和全程监督。进行侦察、攻坚及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必须由干部或班长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站指挥应掌握现场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 ( B )A、班长B、干部C、中队长助理D、装备技师17、(第六条)严格落实干部跟班作业制度。作战训练必须由与之规模相匹配的级别干部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安全检查和全程监督。进行侦察、攻坚及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必须由( )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站指挥应掌握现场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 ( D )A、

9、干部B、班长C、安全员员D、干部或班长18、(第六条)严格落实( )制度。总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必须设置灭火救援安全官,专门负责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督察。消防救援大队、站到场至少明确1名干部或班长担任现场安全员,专门负责现场安全监测、提示。总队、支队安全官对灭火救援现场安全员实行统一管理。 ( B )A、安全教育训练B、安全官(员)C、干部跟班作业D、安全督导提示19、(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官(员)制度。( )两级全勤指挥部必须设置灭火救援安全官,专门负责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督察提示。 ( A )A、总队、支队B、支队、大队C、大队、中队D、部局、总队20、(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官(员)

10、制度。总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必须设置灭火救援安全官,专门负责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督察。消防救援( )、( )到场至少明确1名干部或班长担任现场安全员,专门负责现场安全监测、提示。 ( C )A、总队、支队B、支队、大队C、大队、站D、部局、总队21、(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官(员)制度。总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必须设置灭火救援安全官,专门负责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督察。消防救援大队、站到场至少明确1名干部或班长担任现场( ),专门负责现场安全监测、提示。 ( D )A、指挥员B、通讯员C、卫生员D、安全员22、(第六条)总队、支队每年应对安全官(员)进行不少于( )的专项培训,逐步推进持证上

11、岗。 ( A )A、10天B、20天C、30天D、60天23、(第六条)严格落实( )制度。总队、支队应定期对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要通过图传系统、组织督导专班实时实地监督会操考核、实战演练和大型灭火救援安全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 B )A、安全教育训练B、安全督导提示C、干部跟班作业D、安全官(员)24、(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督导提示制度。( )应定期对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要通过图传系统、组织督导专班实时实地监督会操考核、实战演练和大型灭火救援安全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 A )A、总队、支队B、支队、大队C、大队、站D、支队、中队25、(

12、第六条)严格落实安全督导提示制度。总队、支队应定期对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情况开展( ),要通过图传系统、组织督导专班实时实地监督会操考核、实战演练和大型灭火救援安全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 D )A、现场提问B、实战演练C、灭火演练D、督导检查26、(第六条)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在( ),以及各级作战指挥中心在调度过程中应主动界入,持续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 A )A、出动途中B、归队途中C、训练当中27、(第六条)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在出动途中,以及各级作战指挥中心在调度过程中应( ),持续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 C )A、视情界入B、随机界入C、主动界入D、被动界入28、(第六条)

13、严格落实作战( )制度。总队、支队、大队应将作战行动安全作为战例研讨的必评内容。消防救援站在每一起有影响的灭火救援行动后,都应组织即时作战安全讲评,即时讲评通常在现场器材收整完毕后,或归队恢复战备后转入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前进行。 ( B )A、安全教育B、安全讲评C、安全督导D、安全官(员)29、(第六条)严格落实作战安全讲评制度。总队、支队、大队应将作战行动安全作为战例研讨的必评内容。消防救援站在( )有影响的灭火救援行动后,都应组织即时作战安全讲评,即时讲评通常在现场器材收整完毕后,或归队恢复战备后转入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前进行。 ( A )A、每一起B、每一周C、每一月D、每一季度30、(

14、第七条)在确保( )的前提下开展救援行动,尤其是无人员被困或确定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不得强行内攻,严禁冒险作业。进入危险建筑内攻前必须进行评估,必要时邀请建筑结构专家进行鉴定。 ( B )A、队友安全B、自身安全C、财产安全D、环境安全31、(第七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救援行动,尤其是无人员被困或确定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时,不得强行内攻,严禁冒险作业。进入危险建筑内攻前必须( ),必要时邀请建筑结构专家进行鉴定。 ( D )A、进行测温B、进行询问C、进行勘察D、进行评估32、(第七条)作战行动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危害风险,落实( ),随身携带空(氧)气呼吸器,在充烟、高温、有毒、缺氧

15、等场所侦察或作业时,必须佩戴使用。并根据作战环境情况使用安全导向绳(水面漂浮绳)或救生照明线进行保护,严禁疏于防护。 ( C )A、11项基本防护B、防坠落防护C、等级防护D、防冻防护33、(第七条)作战行动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危害风险,落实等级防护,随身携带( ),在充烟、高温、有毒、缺氧等场所侦察或作业时,必须佩戴使用。并根据作战环境情况使用安全导向绳(水面漂浮绳)或救生照明线进行保护,严禁疏于防护。 ( A )A、空(氧)气呼吸器B、过虑式防毒面具C、护目镜D、测温仪34、(第七条)作战行动应根据指挥员指令,编组实施,至少( )以上协同配合,同进同出,严禁擅自行动。 ( B )A、一人B、两

16、人C、三人D、四人35、(第七条)进入危害现场进行侦察或作业前应设置( ),大面积灾害现场应多点设置安全员,在出入口处进行登记,检查防护装备,明确进攻路线、通信方式、撤离信号、撤退路线、接应点,安全员必须坚守战位,保持不间断联络,做好接应准备,直至内攻人员全部撤出,严禁擅离职守。 ( C )A、通信员B、卫生员C、安全员D、指挥员36、(第七条)进入危害现场进行侦察或作业前应设置安全员,大面积灾害现场应多点设置安全员,在( )进行登记,检查防护装备,明确进攻路线、通信方式、撤离信号、撤退路线、接应点,安全员必须坚守战位,保持不间断联络,做好接应准备,直至内攻人员全部撤出,严禁擅离职守。 ( A

17、 )A、出入口处B、内攻起点处C、单位大门处D、全勤指挥部外37、(第七条)执行( )等危险战斗任务时,遇空气呼吸器余量不足、器材故障、体能下降、突发险情等情况,无法按时安全有效完成既定任务时,应立即调整战斗部署或果断撤离、整装再战,严禁逞强作业。 ( C )A、外围侦查B、外围警戒C、內攻D、战斗分工38、(第七条)( )发生触电、溺水、窒息等紧急情况,必须持续采取心肺复苏等针对性急救措施,送医途中必须安排人员随车护送,持续急救,严禁中断急救。 ( B )A、被困者B、队友C、围观群众D、家属39、(第七条)发现危险情形、本人及队友受伤或身体不适等,必须立即向( )报告,同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18、,排除或避开险情,停止作业或撤离现场,医治伤情或入院治疗,严禁隐瞒不报。 ( C )A、队友B、班长C、指挥员D、医生40、(第八条)消防员参加灭火战斗时,应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要求采取防护措施。通常情况下,必须着消防员( )、靴,佩戴消防头盔、灭火防护头套、消防手套、消防腰带、应急逃生自救安全绳、呼救器、方位灯、照明灯等基本防护装备,携带空(氧)气呼吸器,根据要求佩戴通信设备并保持通信畅通。 ( A )A、灭火防护服B、隔热服C、战斗服D、抢险救援服41、(第八条)消防员参加灭火战斗时,应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要求采取防护措施。进入现场的摄像员、宣传员、通信员、单位

19、技术人员等,也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等级防护,并编组管理,( )单独作业。 ( B )A、可以B、严禁C、因工作需要时可以D、自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42、(第八条)消防员参加灭火战斗时,应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要求采取防护措施。通常情况下,必须着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靴,佩戴消防头盔、灭火防护头套、消防手套、消防腰带、应急逃生( )、呼救器、方位灯、照明灯等基本防护装备,携带空(氧)气呼吸器,根据要求佩戴通信设备并保持通信畅通。 ( A )A、自救安全绳B、腰斧C、救生钩D、指示标识43、(第八条)消防员参加灭火战斗时,应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要求采取防护措施。进入高温、热辐

20、射强和有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防爆服,佩戴防高温手套,( )着降温背心。 ( C )A、通常B、严禁C、视情D、结合自身负重能力44、(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通常情况下,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消防护目镜、抢险救援靴、抢险救援手套,( )等防护装备。 ( B )A、破拆工具B、照明灯具C、防静电内衣D、阻燃头套45、(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 ),按照防护等级佩戴

21、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 A )A、危险特性B、破坏程度C、倒塌程度D、爆炸程度46、(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或有传染疾病危险的区域时,重危区作业人员根据需要必须着( ),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二级防化服。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服,防静电内衣、袜子和手套。 ( A )A、特级或一级防化服B、二级防化服C、三级防化服D、防静电服47、(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或有传染疾病危险的区域时,重危区作业人

22、员根据需要必须着特级或一级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 )防化服。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服,防静电内衣、袜子和手套。 ( B )A、特级或一级防化服B、二级防化服C、三级防化服D、防静电服48、(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 )采取防冻措施。 ( A )A、必须B、视情C、严禁49、(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行水域救援时,必须着消防员专用( ),水下救援需佩戴潜水装具,严禁着消防防护服下水救援。开展冰面救援时还应

23、着干式水域救援服,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 ( B )A、救生圈B、救生衣C、潜水服D、干式或湿式救援服50、(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 ),并佩戴护目镜。 ( A )A、防蜂服B、防化服C、战斗服D、抢险救援服51、(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行水域救援时,必须着消防员专用救生衣,水下救援需佩戴潜水装具,严禁着消防防护服下水救援。开展冰面救援时还应着( ),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 ( B )A、湿式水域救援服B、干式水域救援服C、

24、潜水服D、灭火战斗服52、(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行水域救援时,必须着消防员专用救生衣,水下救援需佩戴潜水装具,( )着消防防护服下水救援。开展冰面救援时还应着干式水域救援服,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 ( D )A、必须B、通常C、视情D、严禁53、(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入有( )区域时,必须着核沾染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装具,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救援行动。 ( C )A、高温B、强酸碱C、核放射危险D、高压54、(第九条)消

25、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 )着核沾染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装具,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救援行动。 ( A )A、必须B、通常C、视情D、严禁55、(第九条)消防员参加抢险救援战斗时,应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核沾染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装具,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并在( )开展救援行动。 ( A )A、专业人员指导下B、自行判断C、最快速度D、自我经验判定下56、(第十条)消防员在特殊环境作战时,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进入高温、

26、浓烟、有毒、缺氧区域、封闭空间时,必须佩戴使用空(氧)气呼吸器或移动供气源,( )使用过滤式防护装具。开放式有毒区域也可使用强制送风呼吸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 ( D )A、也可B、视情C、通常D、严禁57、(第十条)消防员在特殊环境作战时,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高空作业时,应穿戴救生吊带,携带安全绳,配备( )。 ( A )A、防坠落辅助设备B、鸡爪扣绳C、止坠器D、安全钩58、(第十条)消防员在特殊环境作战时,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开展金属、混凝土、玻璃等物质破拆时,应佩戴护目镜及具备( )功能的手套等防护装备。 ( B )A、防危化品B、防割C、防火D、防静电59、(第十条)消防员

27、在特殊环境作战时,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处置现场可能接触到人员、动物尸体或体液时,消防员还必须佩戴口罩、眼罩和( ),做好卫生防疫措施。 ( D )A、抢险救援手套B、灭火手套C、皮质手套D、医用手套60、(第十一条)针对特别危险情形,可采取主动防范手段降低安全风险。高温场所作业时,可出水冷却,或打湿消防员防护服增强防护效果。轮换时在阴凉通风的安全区域休息,第一时间脱掉上衣,采取将上半身浸没凉水桶等降温措施降低体温,及时补充含( )等元素的功能饮料和高能食品,并检测心肺功能和体温,恢复正常后,才能再次进入高温场所作业。 ( A )A、钠、钾B、铁、钙C、锂、钙D、铁、锌61、(第十一条)针对特

28、别危险情形,可采取主动防范手段降低安全风险。高强度作业时,定时组织战斗人员轮换休息,轮换休息和更换空气呼吸器钢瓶( )在安全区域进行。 ( B )A、视情B、必须C、严禁62、(第十一条)针对特别危险情形,可采取主动防范手段降低安全风险。重大灾害事故处置时或事后,及时安排( )进行心理干预。 ( C )A、干部B、班长C、专业人员D、领导63、(第十二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必须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确保防护效果。个人防护装备要加强日常检查,确保( ),发现损坏或性能明显下降,不得穿着使用,并及时更换。 ( A )A、完整无损B、外观漂亮64、(第十二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必须要严格遵守

29、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确保防护效果。( )穿着非标或过期防护装备,私自拆改结构、去除附件。 ( A )A、不得B、视情C、可以65、(第十二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必须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确保防护效果。脱卸防化服前要( ),脱卸过程中不得直接接触防化服外表面。 ( B )A、用清水清洗B、彻底洗消C、气流吹扫D、高温晾干66、(第十二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必须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确保防护效果。脱卸防化服前要彻底洗消,脱卸过程中( )直接接触防化服外表面。 ( A)A、不得B、可以67、(第十三条)车库门口紧邻市政道路的,消防车辆出警时,应安排人员实施( ),提示门前来往车辆、行

30、人。 ( B )A、站岗B、警戒C、做好防暴准备D、做好信访工作68、(第十四条)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或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必须( ),必要时增配防滑链,同时开启雾灯、“双闪”等警示灯。 ( A )A、减速慢行B、随时紧急制动C、频繁超车69、(第十四条)车辆行驶时,消防员( )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 A )A、不得B、可以70、(第十四条)车辆行驶时,设有安全带座位的乘员( )系安全带。 ( A )A、应B、可以不71、(第十四条)车辆在出警行驶途中,驾驶员应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强行超车,防止摩托车、自行车、行人、车辆横穿和急速转弯变道。 ( A

31、 )A、严禁B、可以72、(第十四条)倒车时必须安排人员在车辆( )进行指挥警戒。 ( B )A、一侧后方B、两侧后方C、侧方D、前方73、(第十五条)车辆到达现场后,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并统一在道路( )靠边停放,车辆之间应保持约20米的安全距离。 ( A )A、一侧B、两侧C、中间74、(第十五条)车辆到达现场后,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并统一在道路一侧靠边停放,车辆之间应保持约( )米的安全距离。 ( D )A、5B、10C、15D、2075、(第十五条)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应朝( )方向。 ( D )A、进攻B、

32、灾害现场C、车辆进入时D、撤离76、(第十五条)在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可燃液体泄漏的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 ),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 ( B )A、行车记录仪B、防火罩C、车载对讲机D、可燃气体探测仪77、(第十五条)在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可燃液体泄漏的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 )位置。 ( C )A、上风B、逆风C、上风或侧上风D、下风或侧下风78、(第十五条)当车辆必须停在坡路上时,应采取可靠的( )措施。 ( B )A、防滑B、防溜C、防水D、防爆79、(第十五条)开门下车时,应首先观察车辆、行人来往情况,避免开门下车与来往车辆、行人发生碰撞,并尽量( )下车。 (

33、D )A、从靠近道路一侧开门B、从车辆右侧开门C、从车辆左侧开门D、从靠近人行道一侧开门80、(第十五条)开展交通道路火灾扑救或应急救援时,救援车辆应跨路斜停(车尾靠近来车方向)在事故车辆后方,停靠位置应距离事故点不少于( )米。 ( C )A、10B、30C、50D、10081、(第十五条)增援时,未向现场指挥员请示,未明确火场任务,( )驶入现场停靠。 ( C )A、原则上B、应当C、不可盲目82、(第十五条)在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可燃液体泄漏的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 )停靠在地沟、窨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 B )A、可以B、严禁83、(第十五条)处置

34、公路隧道灾害事故,一般情况下车辆应停放在( )。 ( B )A、隧道两端洞外左侧B、隧道两端洞外右侧C、隧道一端洞外左侧D、隧道一端洞外右侧84、(第十六条)在存建筑倒塌风险的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半径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倍。 ( C )A、0.5B、1C、1.5D、285、(第十六条)在道路进行灭火救援时,一般道路警戒距离不少于( )米。 ( D )A、50B、100C、150D、20086、(第十六条)在高速公路进行灭火救援时,应在救援区域前、后方( )米处设置发光或反光的警戒和事故警示标志。 ( C )A、100B、200C、500D、100087、(第十六条)高速公路,在救援区域前、后

35、方500米处设置发光或反光的警戒和事故警示标志,并在( )米处设置第二道警戒。 ( C )A、50B、100C、200D、30088、(第十六条)遇有雨、雪、雾等天气或夜间,警戒距离均应扩大( )倍。 ( A )A、一B、二C、三D、四89、(第十七条)在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时,侦查小组不应少于( )人,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灾情侦察应贯穿于作战行动全过程。 ( B )A、2B、3C、4D、590、(第十七条)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 )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 ( C )A、建筑结构长度B、建筑结构高度C、建筑结构强度D、建

36、筑结构宽度91、(第十七条)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行进时,必须前虚后实,探步前进,发现危险( ),并设置标识警示后续人员,防止坠落物伤人或指战员坠落伤害。 ( B )A、必须迅速前冲B、必须主动规避C、必须立刻呼叫92、(第十七条)侦察线路长、转弯多时,应设中间保护点,中间保护点不宜过多,每个保护点不应少于( )人。 ( B )A、1B、2C、3D、493、(第十七条)进入有发生爆炸、中毒危险区域侦察时,选择精干人员,并严格控制人数,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区域侦察前,必须设置( ),并在安全区域预留同等级防护的后备小组,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 C )A、保护区B、安全区C、洗消区94、(第十八条)利用

37、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角度不得过陡,确保拉梯接触点的稳定性。要避开喷火冒烟的阳台、窗口正面,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 )个以上梯蹬,梯上最多不得超过( )人,并采取固定措施。 ( D ) A、1、2 B、2、3 C、1、3 D、2、295、(第十八条)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确认( ),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 B )A、无热流后 B、无爆炸危险后 C、无烟气后 D、无泄漏后96、(第十八条)在外部设置水枪阵地时,应采取措施或保持足够的( ),严防建筑外墙倒塌伤人。 ( D ) A、水枪压力 B、用水量 C、射程距离 D、安全距离97、(第十八条)货(油)

38、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 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 A ) A、严禁 B、可以98、(第十八条)水枪后应留有( )米左右的机动水带,水枪手位于两侧站立,身高矮的在前,以便战斗员及时发现异常、快速移动位置躲避风险。 ( C ) A、5 B、30 C、10 D、20 99、(第十八条)楼层进攻时,分水器阵地通常设置在主入口处,燃烧层高于( )层的一般设置在下一层或下两层楼梯间。斗员及时发现异常、快速移动位置躲避风险。 ( B ) A、3 B、6 C、8 D、15100、(第十八条)分水器后干线水带在( )时,应对分水器进行固定。( B )

39、 A、蜿蜒铺设 B、垂直铺设 C、水平铺设101、(第十八条)高层垂直供水或大面积灾害事故现场,应在地面适当位置设置( )分水器,便于泄压和转移供水阵地。 ( B ) A、一道 B、两道 C、三道 D、四道102、(第十九条)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时( )。 ( A )A、动作要缓慢,避免水锤作用,严禁对射误伤他人B、动作要迅速,达到迅速向火场供水状态C、动作要连贯,讲究一气呵成D、动作要迅速,避免无法快速灭火103、(第十九条)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使用( )探试楼板、吊顶强度。( B )A、开花水B、直流水C、喷雾水104、(第十九条)严禁用水或泡

40、沫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 )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或冲击炼铁炉内钢水等超高温物质,防止引发爆炸或火势蔓延扩大。 ( B )A、开花水B、直流水C、喷雾水105、(第十九条)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使用直流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 )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 D )A、前实后虚缓慢前进B、左右虚步快速前进C、前虚后实快速前进D、前虚后实探步前进106、(第十九条)室内( )射水时,应注意排水,防止过载倒塌。 ( B )A、小量B、大量107、(第十九条)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严禁接触裸露电线、电气开关或在电线下方

41、站立,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 )方式,保持水枪有效接地。 ( B )A、持续直流B、点射108、(第十九条)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 )灭火,灭火后,要防止( ),扑救重质油品火灾时,严防沸溢喷溅伤人。 ( C )A、应尽早 闪燃、爆燃B、禁止 复燃、复爆C、不得盲目 复燃、复爆109、(第十九条)掩护时一般使用喷雾射流,与保护目标保持( )的有效距离。 ( B )A、1-3米B、3-5米C、8-10米D、10-20米110、(第十九条)冰面救援时应检测( ),选择距离被困人员较近的河岸作为救援起点,视情在冰面铺设木板等增强安全系数,配备橡皮艇的单位必须运用橡皮艇开展救援行

42、动。 ( D )A、冰面体积B、冰面重量C、冰面大小D、冰面厚度111、(第十九条)冰面救援时应检测冰面厚度,选择距离被困人员较近的河岸作为救援起点,视情在冰面铺设木板等增强安全系数,配备( )的单位必须运用开展救援行动。 ( C )A、冲锋舟B、摩托艇C、橡皮艇112、(第十九条)利用消防梯登高开辟外攻路线时,应落实专人保护,必要时应借助( )设立安全绳保护支点。 ( C )A、梯绳B、梯腿C、梯首D、梯脚113、(第十九条)内攻人员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后必须( ),不得随意改变作战行动。 ( B )A、原地等待B、立即撤出C、消除隐患D、自行继续进攻114、(第二十条)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

4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 ( C )A、1B、2C、3D、4115、(第二十条)在高空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必须设置不少于( ) 处固定支点;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进行保护。 ( B )A、1B、2C、3D、4116、(第二十条)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 ),实施有效救助。 ( B )A、尽量不与被困人员交流B、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C、尽量与被困人员保持远距离D、尽量与被困人员探讨自弃的深层次原因117、(第二十条)深井救人时,优先使用救援三脚架,必须利用( )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测,对井口、井壁实施加固。 ( B )A、气象仪B、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C、核放射检测仪D、化学毒气检测仪118、(第二十条)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从被困人员( )靠近;水下救援时,应安排取得潜水员相应资质的人员佩戴潜水防护装具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