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4717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燃烧的条件及类型一、燃烧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 氧化反应。 例如, 2H2十O2 2H2O十Q 最初,氧化被认为仅是氧气与物质的化合,但现在则被理解为:凡是可使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以氯和氢的化合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H2十Cl2 2HCl十Q 氯从氢中取得一个电子,因此,氯在这种情况下即为氧化剂。这就是说,氢被氯所氧化并放出热量和呈现出火焰,此时虽然没有氧气参与反应,但发生了燃烧。又如铁能在硫中燃烧,铜能在氯中燃烧等等;然而,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毕竟是最普遍的,是火灾和爆炸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将主要讨论这一形式的燃烧。 氧化与燃烧的关系 物

2、质的氧化反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由于反应的速度不同,可以体现为一般的氧化现象和燃烧现象。当氧化反应速度比较慢时,例如油脂或煤堆在空气中缓慢与氧的化合,铁的氧化生锈等,虽然在氧化反应时也是放热的,但同时又很快散失掉,因而没有发光现象。如果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光和热,即是燃烧;例如由于散热不良、热量积聚、不断加快煤堆的氧化速度而导致煤堆的燃烧,赤热的铁块在纯氧中剧烈氧化燃烧等等。这就是说,氧化和燃烧都是同一种化学反应,只是反应的速度和发生的物理现象(热和光)不同。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燃烧现象,大都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氧)的化合反应,也有的是分解反应。简单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只是该元素与氧的化合。例

3、如碳和硫的燃烧反应其反应式为:C+O2 CO2+QS + O2 SO2+Q 复杂物质的燃烧,先是物质受热分解,然后发生化合反应,例如丙烷和乙炔的燃烧反应:C3 H8 +5O2 3CO2 +4H2 O+Q2C2 H2 +5O2 4CO2 +2H2 O+Q 而含氧的炸药燃烧时,则是一个复杂的分解反应,例如硝化甘油的燃烧反应,4C3 H5 (ONO2 )3 12CO2 +10H2 O+O2 +6N2 燃烧形式由于可燃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所以它们的燃烧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产生燃烧反应相的不同,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均一系燃烧系指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煤气在空气中燃烧等均

4、属于均一系燃烧。与此相反,即为非均一系燃烧,如石油、木材和塑料等液体和固体的燃烧属于非均一系燃烧。与均一系燃烧比较,非均一系燃烧较为复杂,必须考虑到可燃液体及固体物质的加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变化。根据可燃性气体的燃烧过程,又有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种形式。将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在这种状况下发生的燃烧称为混合燃烧。可燃性气体由管中喷出,同周围空气(或氧气)接触,可燃性气体分子同氧分子由于相互扩散,一边混合、一边燃烧,这种形式的燃烧叫做扩散燃烧。 混合燃烧反应迅速,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也快,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于这一类。在扩散燃烧中,由于氧进入反应带只是部分参加反应,所以经常产生不完

5、全燃烧的炭黑。在可燃液体燃烧中,通常液体本身并不燃烧,而只是由液体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因此,这种形式的燃烧叫做蒸发燃烧。很多固体或不挥发性液体,由于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性气体,把这种气体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和煤大多是由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再行燃烧,因此是分解燃烧的一种。象硫磺和荼这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是先熔融、蒸发,而后进行燃烧,因此可看作蒸发燃烧。可燃固体和液体的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均有火焰产生,因此属火焰型燃烧。当可燃固体燃烧到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时,就剩下炭和灰,此时没有可见火焰,燃烧转为表面燃烧或叫均热形燃烧。金属的燃烧是一种表面的燃烧,无气化过程,燃烧温度较高。此外,根据燃烧反应进行的

6、程度(燃烧产物)还可分为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我们可以把所有物质分成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三类。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火源移去后能维持继续燃烧,直至燃尽;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阴燃,当火源移去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不可燃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点燃。可燃物质是防爆与防火的主要研究对象。凡是能与空气、氧气和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它的种类繁多,按其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按其组成不同,可分为无机可燃物质和有机可燃物质两类;前者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后者如甲烷、乙炔、丙酮等。助燃物 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

7、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或氧化剂,例如空气、氧气、氯气、氟和溴等。着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或者说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常见的着火源有火焰、电火花、电弧和炽热物体等。 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还应当注意到,上述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在数量上的变化,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例如氧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到1614时,木材的燃烧即行停止。如果在可燃气体与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减少可燃气体的比例,那么燃烧速度会减慢,甚至会停止燃烧;着火源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燃烧也不会发生。例如飞溅出的火星可以点燃油棉丝或刨花,但锻件加热炉燃煤炭时的火星如果溅落在大块木材上

8、,我们会发现它很快就熄灭了,不能引起燃烧。这是因为这种着火源虽然有超过木材着火的温度,但却缺乏足够热量的缘故。三、燃烧的类型1物质自燃过程 燃烧可分为自燃、闪燃和着火等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研究防火技术,就必须具体地分析每一类型燃烧发生的特殊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与灭火措施。(一)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例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 ,煤的自燃点为320。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1物质自燃过程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并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为什么会自行燃烧呢?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被加热时,先是开始

9、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该热量可提高可燃物质的温度,促使氧化反应速度加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向周围的散热损失,亦即同时,存在着产热量和散热量两种速度。当可燃物质氧化产生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时,比如物质受热而达到的温度不高,氧化反应速度小,产生的热量不多,而且周围的散热条件又较好的情况下,可燃物质的温度不能自行上升达到自燃点,便不能自行燃烧;如果可燃物被加热到较高温度,反应速度较快,或由于散热条件不良,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断聚积,温度升高而加快氧化速度,在此情况下,当热的产生量超过散失量时,反应速度的不断加快使温度不断升高,直至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而发生自燃现象。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发生自燃及其燃烧过程的温度

10、变化情况见图l3。图中的曲线表明可燃物在开始加热时,即温度为TN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许多热量消耗于熔化、蒸发或发生分解,因此可燃物的缓慢氧化析出的热量很少并很快散失,燃烧物质的温度只是略高于周围的介质。当温度上升达到了T。时,可燃物质氧化反应速度较快,不过由于此时的温度不高,氧化反应析出的热量尚不足以超过向周围的散热量。如不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可燃物的氧化过程是不会转为燃烧的;若继续加热升高温度时,由于氧化反应速度加快,除热源作用外,反应析出热量亦较多,可燃物的温度即迅速升高达到自燃点Tc,此时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等;当温度再稍为升高超过这种平衡状态时,即使停止加热,温度亦能自行

11、快速升高。但此时火焰暂时还未出现,一直达到较高的温度Tc,时,才出现火焰并燃烧起来 2自燃的分类:受热自燃 2自燃的分类 根据促使可燃物质升温的热量来源不同,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1)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界加热,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例如火焰隔锅加热引起锅里油的自燃。受热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火灾案例中,有不少是因受热自燃引起的。生产过程中发生受热自燃的原因主要有:A可燃物质靠近或接触热量大和温度高的物体的,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作用,有可能将可燃物质加热升温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例如可燃物质靠近或接触加热炉、暖气片、电热器或烟囱等

12、灼热物体。B在熬炼(如熬油、熬沥青等)或热处理过程中,温度过高达到可骸物质的自燃点而引起着火。C由于机器的轴承或加工可燃物质机器设备的相对运动部件缺乏润滑或缠绕纤维物质,增大摩擦力,产生大量热量,造成局部过热,引起可燃物质受热自燃。在纺织工业、棉花加工厂等由此原因引起的火灾较多。D放热的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可能引起周围的可燃物质受热自燃,例如在建筑工地上由于生石灰遇水放热,引起可燃材料的着火事故等。E气体在很高压力下突然压缩时,释放出的热量来不及导出,温度会骤然增高,能使可燃物质受热自燃。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受绝热压缩时,高温会引起混合气的自燃和爆炸。此外,高温的可燃物质(温度已超

13、过自燃点);且与空气接触也能引起着火。 2自燃的分类:本身自燃 (2)本身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骸挠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本身自燃与受热自期的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受热自燃的热来自外部加热,而本身自燃的热是来自可燃物质本身化学或物理的热效应,所以亦称自热自燃。在一般情况下,本身自燃的起火特点是从可燃物质的内部向外炭化、延烧,而受热自燃往往是从外部向内延烧。 由于可燃物质的本身自燃不需要外部热源,所以在常温下或甚至在低温下也能发生自燃。因此,能够发生本身自燃的可燃物质比其它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更大。 热源来自化学反应的本身自燃

14、,例如油脂在空气(或氧气)中的自燃;油脂是由于本身的氧化和聚合作用而产生热量,在散热不良造成热量积聚的情况下,使得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的。因此,油脂中含有能够在常温或低温下氧化的物质越多,其自燃能力就越大。反之,自燃能力就越小。油类可分为动物油、植物油和矿物油三种,其中自燃能力最大的是植物油,其次是动物油,而矿物油如果不是废油或者没有掺入植物油是不能自燃的。有些浸入矿物质润滑油的纱布或油棉丝堆积起来亦能自燃,这是因为在矿物油中混杂有植物油的缘故。 植物油和动物油是由各种脂肪酸甘油脂组成的,它们的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含量的多少。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桐油酸等

15、,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存在有一个或几个双键,例如桐油酸(C17H29COOH):CH3(CH2)3CH=CHCHCH-CH=CH(CH2)7-C00H 分子结构中有三个双键。 综上所述,由于双键的存在,具有较高的键能,即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多的自由能,于室温下便能在空气中氧化,并析出热量;而且在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的同时,还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过程也能在常温下进行,并析出热量。这种过程如果循环持续地进行下去,在通风散热不良的条件下,由于积热升温,就能使浸涂不饱和油脂的物品自燃。 油脂的自燃还与油和浸油物质的比例,蓄热条件及空气中的氧含量等因素有关 浸渍油脂的物质如棉纱、锯屑、碎布等纤维材料发生自

16、燃,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油脂,又需要形成较大的氧化表面积。如果浸油量过多,会阻塞纤维材料的大部分小孔,减少其氧化表面,因而产生热量少,温度也就不容易达到自燃点;如果浸油量过少,氧化发生的热量亦少,小于向外散失的热量,也不会发生自燃。因此,油和浸油物质需要有适当的比例,一般为1:2或1:3。 油脂在空气中的自燃,需要在氧化表面积大而散热面积小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亦即在蓄热条件好的情况下才能自燃。如果把油浸渍到棉纱、棉布、棉絮、锯屑、铁屑等物质上,就会大大增加油的表面积,氧化时析出的热量也就相应的增加;可是如果把上述浸渍油脂的物质散开摊成薄薄一层,虽然氧化产生的热量多,但散热面积大,热量损失也多,还是

17、不会发生自燃;如果把上述浸油物质堆积在一起,虽然氧化的表面积不变,但散热的表面积却大大减小,使得氧化时产生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造成热量积聚和升温,促使氧化反应过程加速就会发生自燃。 根据有关实验,把破布和旧棉絮用一定数量的植物油浸透,将油布、油棉裹成一团,再用破布包好,把温度计插入其中,使室内保持一定温度,经过一定时间就逐渐呈现出以下自然特征:(1)开始无烟无味,当温度升高时,有青烟微味,而后逐渐变浓,(2)火由内向外延烧;(3)燃烧后形成硬质焦化瘤。有关实验条件和所得的数据见表1。表1 棉织纤维浸油自燃实验结果 序号纤 维(kg)油 脂(kg) 纤维与油脂比例 环境温度()发生自燃时间(h

18、) 自燃点()1破布2.5旧布05亚麻油13 :130 1392702旧布25旧棉05葵花子油33 :12030522103破布35旧棉0. 5桐油1亚麻仁油0.74 :1263322.52644破布5旧棉1 豆油0:3油漆15清油05亚麻仁油0.76 :330142645破布5旧棉1豆油03油漆15清油056 :3 73836322 此外,空气中含氧量对本身自燃有重要影响,含氧量越多,越易发生自燃。有关实验表明将油脂在瓷盘上涂上薄薄一层,于空气中放置时不会自燃。如果用氧气瓶的压缩纯氧与之接触,先是瓷盘发热,逐渐变为烫手,继而冒烟。然后出现火苗,这是油脂氧化发热引起本身自燃所致防止油脂自燃的主

19、要方法是将涂油物品(如油布、油棉纱等)散开存放,尽量扩大散热面积,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而不应堆放或折迭起来。凡是装盛氧气的容器、设备、气瓶和管道等,均不得沾附油脂。 铁的硫化物自燃 在某些生产中,由于硫化氢的存在,使铁制设备或容器的内表面腐蚀而生成一层硫化铁。如容器或设备未充分冷却便敞开,则它与空气接触,便能自燃。如有可燃气体存在,则可形成火灾爆炸事故。硫化铁类自燃的主要原因是在常温下发生(与空气)氧化。其主要反应式如下:FeS2十O2 FeS十SO2十531千卡FeS十3/2O2 FeO十SO2十117千卡2FeO十1/2O2 Fe2O3 + 647千卡Fe2S3十3/2O2 Fe2O3十3

20、S十140千卡在化工生产中由于硫化氢的存在,所以生成硫化铁的机会较多,例如,设备腐蚀(常温下) 2Fe2(OH)3十3H2S Fe2S3十6H2O高温下(310以上) 2H2S十O2 2H2O十2SFe十S FeS300左右 Fe2O3十4H2S 2FeS2十3H2O十H2 煤和植物等的自燃 煤发生自燃的热量来自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是由于它本身的吸附作用和氧化反应并积聚热量而引起。煤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除无烟煤之外,都有自燃能力。一般含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挥发物质较多,以及含有一些易氧化的不饱和化合物和硫化物的煤,自燃的危险性比较大。无烟煤和焦炭之所以没有自燃能力,就是因为它们

21、的挥发物量太少。 煤在低温时,氧化速度不大,主要是表面吸附作用。它能吸附蒸气和氧等气体进行缓慢氧化并使蒸气在煤的表面浓缩变成液体,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然后煤的氧化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散热条件不良,就会积聚热量,使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发生自燃。泥煤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它的自燃是由于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放出热量而引起。 煤的挥发物含量、粉碎程度、湿度和单位体积的散热量等因素对煤的自燃均有很大的影响。煤中挥发物(甲烷、氢、一氧化碳)含量越高,则氧化能力越强而越易自燃;煤的颗粒越细,进行吸附作用与氧化的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强,氧化反应速度快,因此析出的热量也越多,所以越易自燃;湿度对煤的自燃过程有很大影响,煤

22、里一般含有铁的硫化物,硫化铁在低温下能发生氧化,煤中水分多,可促使硫化铁加速氧化生成体积较大的硫酸盐,使煤块松散碎裂,暴露出更多的表面,加速煤的氧化,同时硫化铁氧化时还放出热量,从而促进了煤的自燃过程。由此可知,有一定湿度的煤,其自燃能力要大于干燥的煤,这就是雨季里煤炭较易发生自燃的缘故。此外,煤的散热条件越差就越易自燃,若煤堆的高度过大且内部较疏松,即密度小、空隙率大、容易吸附大量空气,结果是有利于氧化和吸附作用,而热量又不易导出,所以就越易自燃。 防止煤自燃的主要措施是限制煤堆的高度并将煤堆压实如果发现煤堆由于最初的吸附作用和缓慢氧化,温度较高(超过60 )时,应及时挖出热煤,用新煤填平;

23、如发现已有局部着火,应将着火的煤挖出,用水冷却,不要立即用水扑救,若发现着火面积较大,可用大量水浇灭。 表2 某些气体及液体的自燃点 化合物分子式自燃点,化合物分子式自燃点,(名称) (名称)空气中氧气中(名称) (名称)空气中氧气中氢 H2572560丙烯C3H6458 无一氧化碳 CO609588丁烯C4H8443 无氨 NH3651 无戊烯C5H10273 无二硫化碳 CS2120107乙炔C2H2305296硫化氢H2S292220苯C6H6580566氢氰酸 HCN538 无环丙烷C3H6498454甲烷CH4632 556环己烷C6H12 无296乙烷C2H6472 无甲醇CH4O

24、470461丙烷C8H8493468乙醇C2H6O392 无丁烷C4H10408283乙醛C2H4O275150戊烷C5H12290258乙醚C4H10O193182已烷C6H14248 无丙酮C3H6O561485庚烷C7H16230214醋酸C2H4O2550490辛烷C8H18218208二甲醚C2H6O350352壬烷C9H20285 无二乙醇胺C4H11NO2662 无癸烷(正)C10H22250 无甘油C3H5O3 无 320乙烯C2H4490 485石脑油 无277 无 引自(日本)化学工学协会编:“物性定数”,第6集(1968) 植物的自燃主要是生物作用引起的,同时在这过程中也

25、有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许多植物如稻草、树叶、棉籽及粮食等,一般都附着大量微生物,而且能自燃的植物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当大量堆积时,就可能因发热而导致自燃。微生物在一定的湿度下生存和繁殖,在其呼吸繁殖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由于植物产品的导热性很差,热量不易散失而逐渐积聚,致使堆垛内温度不断升高,达到70以后细菌死亡,但这时植物产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即可开始分解而产生多孔的炭,能吸附大量蒸汽和氧气。吸附过程是一种放热过程,从而使温度继续升高,达到100,接着又引起新的化合物分解炭化,促使温度不断升高,可达150200,这时植物中的纤维开始分解,迅速氧化而析出更多的热量。由于反应速度加快,在积热不散的条件

26、下,就会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着火。总体来说,影响植物自燃的因素主要是必须具有微生物生存的湿度,其次是散热条件。因此预防植物自燃的基本措施是使植物处于干燥状态并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堆垛不宜过高过大,注意通风,加强检测控制温度,防雨防潮等。表3 一些粉尘的自燃点(云状粉尘) 名称自燃点,名称自燃点,名称自燃点,铝铁镁锌醋酸纤维645315520680320有机玻璃六次甲基四胺碳酸树脂邻苯二甲酸酐聚苯乙烯440410460650490合成硬橡胶棉纤维烟煤硫木粉320530610190430自燃点的影响因素 响可燃物质自燃点的因素很多。例如压力对自燃点就有很大的影响,压力愈高,则自燃点愈低。苯在1大气压时自

27、燃点为680,在10大气压下为590,在25大气压下为490。表4 某些常见物品的自燃点 名称燃点,名称燃点,松节油53蜡烛190樟脑70布匹200灯油86麦革200赛璐珞100硫黄207纸张130豆油220棉花150无烟煤280500漆布165涤纶纤维390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的自燃点随其组成而变化,当混合物的组成符合于化学计算量时自燃点最低。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也将使自燃点降低。如果可燃气体与氧气(或空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则燃烧可在混合物中高速扩展,以至达到爆炸的速度。 催化剂对液体及气体的自燃点也有很大影响。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例如汽油中加入

28、防爆剂四乙基铅Pb(C2H5)4就是一种钝性催化剂。另外,容器壁与加热面也有催化性能,因而材质不同的仪器所测得的自燃点数值也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接触影响。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铁管中测得的是685,在石英管中测得的是585,而在铂坩埚中测得的是390。此外,容器的直径与容积大小也影响物质的自燃点。容器的直径很小时,由于热损失太大,可燃性混合物一般不能自行着火。 受热后能熔融并气化的固体物质,其自燃点的影响因素与液体相似。受热后能分解并析出可燃气体产物的固体,则析出挥发物愈多者,自燃点愈低。例如木材的自燃点为250350,煤为400500、焦炭则在700以上。各种固体粉碎得愈细,自燃点也愈低。硫铁矿

29、矿粉自燃点随粒度变化情况列于下表中。 表5 硫铁矿矿粉的自燃点 分级筛子网眼尺寸,毫米自燃点,分级筛子网眼尺寸,毫米自燃点,120.200.150.150.10406401340.100.0860.086400340 此外有机物的自燃点还有以下的特点:a.每一同系物的第一个化合物具有比其他化合物较高的自燃点。同系物中,自燃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减少。如甲烷的自燃点高于乙烷、丙烷的自燃点。b.正位结构的自燃点低于其异构物的自燃点。如正丙醇的自燃点为540,而异丙醇的自燃点则为620。c.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比相当于它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为高。如乙烯的自燃点425,高于乙炔的自燃点305,而低于

30、乙烷的自燃点515。d苯系的低碳氢化合物自燃点高于有同样碳原子数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如苯(C6H6)与甲苯(C7H8)的自燃点分别高于己烷(C6H14)、庚烷(C7H16)的自燃点。 此外,自燃点还与测定时的条件有关,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测试步骤和测试条件有不同的结果。如在氧气中所测得的数值较在空气中测得的为高。如二甲醚在空气中测定的自燃点为350,而在氧气中则为250,其他物质亦具有上述性质。 一般说来,液体比重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例如各种油类比重,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其闪点依次升高,而自燃点依次降低,详见表。 表6 几种液体燃料的自燃点和闪点比较 物质闪点,自燃点,物质闪

31、点,自燃点,汽油煤油轻柴油28284545120510530380425350380重柴油蜡油渣油120120120300330300320230240燃烧的类型:闪燃 可燃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出的蒸气亦越多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秒)的燃烧现象,称闪燃除了可燃液体以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的固体,如石蜡、樟脑、荼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的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闪燃现象。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足以与空气构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点越低,则火

32、灾危险性越大。如乙醚的闪点为-45,煤油为2845,说明乙醚不仅比煤油的火灾危险性大,而且还表明乙醚具有低温火灾危险性。 应当指出,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它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也就是说,在闪点的温度时,燃烧的仅仅是可燃液体所蒸发的那些蒸气而不是液体自身能燃烧,即还没有达到使液体能燃烧的温度,所以燃烧表现为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因此,研究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时,闪燃现象是必须掌握的一种燃烧类型 闪点的测定目前,常用测定闪点的方法有

33、开口式和闭口式两种。 1开口式如图所示。此仪器可采用煤气灯、酒精灯或适当的电加热炉加热(测定闪点高于200时必须使用电炉)。被测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火焰接触发生闪火时所测得的最低温度,即为开口法闪点。 2闭口式 如图所示。此仪器采用电炉加热,也可选用煤气加热。仪器有两种,一种是带有电动搅拌装置,一种是带有手动搅拌装置。被测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火焰接触发生闪火时所测得的最低温度为闭口法闪点。1-温度计夹 2-支柱3-温度计4-内坩埚5-外坩埚6-坩埚托7-点火器支柱8-点火器9-屏风10-底座 闪点数据标有“OC”(OPeoCup)是指开口法闪点。由于试验仪器不同,对同一

34、物质,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有区别的,开口闪点总是稍高于闭口闪点数据,但对于某些具有相对高闪点的物质,选用开口闪点试验较为准确。前图所示仪器只能测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在测闪点较低的易燃性液体时,油杯外还应有冷浴装置,以降低试料温度。其冷媒根据要求不同可以是冷水、冰盐水、甚至干冰。测试方法是先行将液体温度降低到闪点以下,再用空气浴升温测试,达到闪点时为止。 表1 乙醇水溶液的闪点 溶液中乙醇含量,闪点oC溶液中乙醇含量,闪点oC1008080409.019.022.7526.7520105336.7549.062.0 燃烧的类型:着火 可燃物质在某一点被着火源引燃后,若该点上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足以把邻近的

35、可燃物层提高到燃烧所必须的温度,火焰就蔓延开来。因此,所谓着火就是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而能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或燃点,例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纸张为130等。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的区别是,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而且是液体(即液体已达到燃烧温度,可提供保持稳定燃烧的蒸气)另外, 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措施之一。在火场上,切果有两种燃点不同的物质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火源作用时,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所以,存放燃点低的物质方面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面用冷却法灭

36、火,其原理就是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四、物质燃烧历程 可燃物质由于在燃烧时状态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并不是液相与空气直接反应而燃烧,它一般是先受热蒸发为蒸气,然后再与空气混合而燃烧。某些可燃性固体(如硫、磷、石蜡)的燃烧是先受热熔融,再气化为蒸气,而后与空气混合发生燃烧另一些可燃性固体(如木材、沥青、煤)的燃烧,则是先受热分解析放出可燃气体和蒸气,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并留下若干固体残渣。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液态和固态可燃物质是在受热后气化或分解成为气态,它们的燃烧是在气态下进行的,并产生火焰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成为气态的物质,在燃烧时则虽如热

37、状态,而不呈现出火焰。由于绝大多数的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气态下进行的,故研究燃烧过程应从气体氧化反应的历程着手物质的燃烧过程如图14所示。综上所述,根据可燃物质燃烧时的状态不同,燃烧有气相和固相燃烧两种情况。气相燃烧是指在进行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和助燃物均为气体,这种燃烧的特点总是有火焰产生。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因为绝大多数可燃物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气态下进行的。固相燃烧是指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质为固态,这种燃烧亦称表面燃烧。燃烧的特征是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只呈现光和热,例如上述焦炭的燃烧。金属燃烧亦属于表面燃烧,无气化过程,燃烧温度较高。有的可燃物质如天然纤维物,这类物质受热时不熔融,而是首先分解出可燃气体进行气相燃烧。最后剩下的碳不能再分解了,则发生固相燃烧。所以这类可燃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气相燃烧和固相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