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224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01市级课题.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申请报告东乡县实验中学有效教学课题组 黄树华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夕。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电脑化、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曾被作为“九五”规划素质教育专题进行攻关,并取得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日益普及,课堂教育教学发生了

2、深刻的变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上有很多不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让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习物理知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08.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识,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物理情境、实现生活与物理对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来优化课堂教学,都是我们目前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一)整合的目的物理课程的学习,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新课程基本理念里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

3、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在这个方面,信息技术大有可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提供大量的信息,创设必要的情境,帮助学生交流与合作,并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其创造力,使学生能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归根结底,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应用,建构一种信息化教育环境,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全面促进教与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二)整合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模

4、糊的概念清晰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加深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印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2、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信息技术刚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情境和资源,在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下,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得知识,并持久的保持。3、有利于新型教学方式的建立整合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了因人施教原则。整合更适于创设探究情境,凸现物理教学开放性。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

5、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第一章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概述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涵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将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研究领域。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不同的学科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本节将对整合的内涵和目标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简单的阐述。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整合”来自英文的integrate(动词)或integration。这一概念在20世

6、纪90年代初被提出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integration简单地理解就是“有机组合”。我国在翻译这个概念将其翻译为“整合”,其实翻译得很到位,就是“整体性的应用和结合”,或者就是“有机应用”,而非为了用而用或者割裂式的应用。何克抗教授认为,美国教育技术论坛的第三年度(2000年)报告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最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借鉴。该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过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

7、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最为系统而权威的论述。它阐明了整合的目标培养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揭示了整合的内涵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跨入21世纪以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逐步迈进以知识和创新应用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人们的学习、工作、思维以及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改变,并引发当代教育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开创了一个历史的先河,教育变革势在必行。“当代信息技术

8、的发展和普及,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1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学过程的阐述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21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学数学教学己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转变为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这也是激发数学课程

9、整合的重要内在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研究、设置、教学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变革。这就促使我们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数学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所以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的整合己经成为一个热点的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

10、与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优化数学教学理论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通过实践的探索,初步探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为今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尽管我校是一所省重点中学,但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多数家长在外地打工,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县城兄弟学校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兄弟学

11、校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因此,依托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研究计划1.3研究方法和目标1.3.1研究的主要方法l)文献资料研究法从理论层面,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增加知识储备;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做到查缺补漏;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有关整合的研究工作;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获得研究论文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与指导,了解有关的最新成果

12、和动态,汲取对研究有帮助的经验和方法。2)案例的设计与分析法本文的教学案例是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高级中学教材的教学内容中节选,教学案例从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出发,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具体研究,案例的设计是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发和提炼出来的,并在我校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3)课堂教学实践法教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学校教学资源为平台的课程整合案例研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4)调查分析法通过对身边同事的调查,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整合的看法,分析整理出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及课堂的教学实践,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

13、形式,对整合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对课程整合进行一些思考,并针对特定的现象给出自己的建议。1.3.2研究的目标1)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总结和探索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2)积极探索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的新路,建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3)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掘学生自我实现的潜力,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论文拟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首先比较明确地指出本研究的选题问题的提出,表明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然后详细地介绍一下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

14、理论探讨。主要是在南马路小学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界定和理论的探讨,这是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现状调查及分析。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和与教师的深入谈话的方式展开对南马路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影响南马路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效性的因素,做出相应的归因分析。第四部分:对策和建议的提出。针对影响南马路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效性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思考。第五部分:结语。客观地指出本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谈话法

15、,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综述,考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己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谈话法:借助自己是南马路小学教师的优势,可以与本校的其他教师以及有关领导有大量的接触,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倾听他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感受、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期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行动研究法:任何理论的探讨终归是要投入实践的,这样理论才有实际意义。笔者是南马路小学的教师,自己进行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也参与过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并在现在的教学继续进行探索,因此有大量的实战经验。第三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研究内容,将

16、使整合的研究更加有的放矢,并能够丰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而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整合的内在价值和实际效能。一、研究内容1、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关于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书籍、文章、报刊、杂志和网站等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参考,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对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研究,以达到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2、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动之于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找准物理资源与文本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物理资源的深加工处理

17、,将精选资源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以此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物理素养。3、根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校本优质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案例库、素材库等;以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学习物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4、从以上三个角度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起来,并在研究过程中,以所教的几个平行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整合后,学生成绩、学习态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总结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措施。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调查,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已

18、有经验,为本文提供帮助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及本区部分外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了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3、行动研究法: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实践,总结得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措施。4、比较研究法:对自己所教的几个平行班进行对比分析,来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的促进作用。5、访谈法:对本校的师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看法和建议。(一)主要思路(二)具体研究过程:1.前期研究阶段:2012.3-2012.52012.3.20-2012

19、.4.20 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下,确定研究内容,研制课题研究计划。阶段成果形式:课题申请书2012.4.21-2012.5.10 “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界定、“辅导”、“有效性”及相关理论学习,有关资料的查阅和收集、讨论交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阶段成果形式:情报综述2.实施研究阶段:2012.5.-2013.102012.5.112012.6.30第一轮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方案实施;研究方法:经验筛选法成果形式:培训过程的叙事报告,案例汇编(一)2012.7.12012.8.31 中期总结:对第一轮方案的分析、反思、完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成果形式:中期报告确定提高转

20、化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制定提高后进生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案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形式:实施方案汇总2012.92012.11第二轮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方案实施研究方法:经验筛选法成果形式:案例汇编(二),分阶段成果报告3.总结阶段:2012.122012.12.12012.12.31 分析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有效性的效果(1)研究资料收集整理 (2)培训活动效果分析(3)撰写总结报告 (4)领导论证会研究方法:分析法、评价法成果形式:课题总结报告三、研究创新之处本科题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注意具有新的思路,所以整合理论的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

21、性,除了对本论文研究的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外,还要集思广益,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其它方面进行研究,以其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去研究,并为之奋斗不息!四、研究的条件和保障1、校领导的重视和市、县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本课题从立项开始,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县教研室专家们的大力指导、关心与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2、课题研究有扎实的现实基础。近年来在科研兴校的浓重氛围中,在学校领导的有效管

22、理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我校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本质,更好地解决问题。3、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一线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较高的教研管理水平。在公开课的演示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所任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4、课题管理科学、规范,能确保研究过程扎实深入。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中对课题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过去长期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课题都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研究,有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深入。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汇报一-情报综述东乡县实验中学数学组 黄树华一、关于课

23、题的情报评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日益普及,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网络化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基于整合的理念,如何将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根本变革的重要载体,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的弊端,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去推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具体的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案例验证所构建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进而证明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真正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

24、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2000年,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信息

25、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一样都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力图从实际出发,深入到学校的实际,通过对南马路小学的个案研究,揭示出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力求使其符合南马路小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南马路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从具体学科的特点来研究,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

26、合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是在阅读了大量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及教学实践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自身教学实践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实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力求在如何实施整合下的教学实践方面给一线数学教师以引领、借鉴和指导,以期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进数学课程改革进程。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角色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数学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在借鉴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1.2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通过

27、近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指导整合的理论依据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许多国家作了深入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实践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存在的问题。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1.2.1国外发展现状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要素,通过合理地使用技术,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31同时还指出,“技术不能代替数学教师,也不能作为基本的理解和直觉的代替品。教师必须谨慎的决定到底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使用技术,他们应该保证技术能够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4l另外由美国科学促

28、进协会联合国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制定的“2061计划”中,也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理念,该文件认为“学生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和能力”。5法国新的课程计划也提倡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这些实验中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其中“计算机(器)能在数字和平面图形、空间的范围内提供准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方法,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学习。”3日本教育厅对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如下: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其次是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计算机去获取、分析、利

29、用信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英国政府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英国政府投资18亿英镑以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水平。新加坡己经开始将计算机和软件运用到几乎全部科目,并在各学校装备了非常好的计算机设备。教育部给全国的中小学配备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网络连通。越南学者认为,数学概念可以被广泛引入于计算机程序语言中;反之,在数学教育中,计算机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加拿大学者研究发现利用数学的直观形式,以及多媒体的直观效果,有助于学生认识概念和原理。以上各国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以及发展情况,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上的借鉴。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

30、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便于学生数据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第一次提出“课程整合”的概念要追溯到1998年,学者们总结了当时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并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专家的倡导下,国内许多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和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沈阳东北育才学校的邱发文老师开展的以计算机与数理综合课的整合及创造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南京师大附中的陶维林老师在学生中开设几何

31、画板选修课并将几何画板运用于课堂第一章绪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代表作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和几何画板应用于解析几何教学集中反映了他的研究成果。上海市教育局在中考中进行了如何结合图形计算器在进行数学考试的尝试。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2年启动了“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课题。这些研究项目的进行加速了我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进程。以上国内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得到了上至国家教育部门,下至普通数学教师的普遍重视,并己付诸于行动,而且整合角度丰富多样。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的已步入21世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向及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

32、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它是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

33、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本研究力图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南马路小学的整合现状及效果进行调查,探索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对策。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了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2061计划 (Project2061)。“2061计划”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它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

34、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1998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协会(工STE)“国家教育技术标准”项目组(NETS)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一一课程与技术整合指出:“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进课程,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地表达出来,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才是有效的”。在此,美国明确提出了“课程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涉及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进课程”的思想和观点。(二)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和

35、试验的过程。1994年,经基础教育司立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牵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观点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1)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3)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4)要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

36、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仁6这是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课程整合”的概念,从而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国内最早开设的大规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2000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发文将“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扩展到中小学其他学科,项目名称改为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此时,“四结合”的内涵变为“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概况(一)国外发展概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国外教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

37、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育实践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信息技术整合。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个国家:1998年7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即将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与此同时,要求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学习时间”课上要适当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在初中阶段则要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则开设必修的“信息”课。美国的著名“2061计划”(ProjeCtZO61)则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

38、的思想。“2061计划”是美国在1985年启动的一项旨在提高全体美国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宏伟计划。按照该项计划说明所给出的定义,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并按照着重培养这类素质的要求将现行中小学12年应学会的科学文化知识重新归纳为“科学本质”、“技术本质”、“自然环境,、等12类。在这每一种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上述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如1998年2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

39、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澳大利亚政府相当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实际效果,在其阿德莱宣言提出了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该目标指出学生离开学校时,他们应是有自信心的、有创造力的和有创新精神的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使用者,能了解这些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施,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深入人心,整合的效果也日益明显。(二)国内发展概况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母张谦,沙红等.国外教育信息化的

40、新特点与新举措田.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四马斯特.(2005)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国家报告R. Retrievedat.httP:/219234.174.136/gijl从ustriliaBGhtm.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引发了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件的大讨论。1997缺,一挤澎扭公洲:脚专一氛沁、二、年,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阐述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教学改革模式,奠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基础。我国的一些研究人员于1998年总结了前些年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41、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设立了实验课题。2000年10月,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的“课程整合热”。规划从2001年起用5年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经历了从课件到积件的转换,并最终走向了整合。目前,课程整合的提法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全国性的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试验校

42、,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三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1、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课程整合的技术不高这一点,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和老教师中较为突出。虽然绝大多数的教师能够掌握信息教育技术,但在思想上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习惯于传统的教育,对新课标准备不足,同时也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考实验,重视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能力地培养,整合只流于形式,只是在教学公开课中运用这些技术,忽略了在平时教学中的使用。教师的信息素养制约着整合的进程,不解决好

43、这一问题,学生也就不能真正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个认知工具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教师教育意识不足,不太愿意运用信息技术进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行教学,觉得浪费时间,对整盒黔罄界缺乏债邻。早时也缺少一些有效的培”,机构和培训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即使有些教师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水平不够也不可行。2、学生素质的不够高“整合”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要掌握一些必要信息技术,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同,使少数学生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依赖于教师地讲授。学生能否达到真正意义上自主性学习,还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这种模式适用于思维

44、比较成熟,计算机素养高、独立性、自主能力强的学生。3、制约整合的瓶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匿乏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能够真正从学习规律的角度去设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依然很匾乏,许多教学资源不能被教师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大量的冗余信息、过时信息成为人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障碍。究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开发网站的人员不了解实际教学情况,观念和方法滞后,不能及时更新,而一线教师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开发。4、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这是网络给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造成的一大障碍,主要是因为网络管理不到位和缺乏绿色软件。诚然,信息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

45、教学有机的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物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促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第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它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点:1、课程教学以信息化环境为基础信息技

46、术与课程整合必须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和互联网等,教学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时讲授、多媒体演示、网上信息搜索、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虚拟实验等环节。2、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处理为前提传统教学内容只是以教材为唯一的载体,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阐述和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则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厚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教师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用来演示和讲授,或直接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3、以改变教学结构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使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有效,使学生更加自主的获得知识,重构知识。二、相关概念的界定2.1相关概念 2.1.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InformationTechn。10gy,简称IT),是指运用各种技术处理和分析信息。它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开发的一些针对信息处理的软件。信息技术主要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