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初中生学习数学新教材两极分化的原因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论文:初中生学习数学新教材两极分化的原因浅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生学习数学新教材两极分化的原因浅析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使学生过早的出现两极分化,必将影响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所以有必要来分析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关键词】新教材 两极分化 原因全面开始使用新教材。一年下来,许多数学老师都感到惊讶:原来在初二才发生的两极分化现象竟提前到了初一年级,并且,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比以前严重。笔者对几所初中初一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被调查的740名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5%,其中有直接兴趣的118人,占16%,有间接兴趣的2
2、52人,占34%;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37人,占5%;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52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281人,占38%。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单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联系。后来又对调查作了仔细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阐述如下。一教材编写上存在问题我市学校选用的是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本。笔者认为编写上有以下值得商榷的问题。1 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新教材安排了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意在让学生一起进入到奇妙的数学世界,领
3、略数学的风采与它的魅力,学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一星期的教学中,学生情绪高涨,查资料、讨论、发言踊跃,收到很好效果。但在随后的“让我们来做数学”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设计的“计数问题”“开方问题”及“立体图形截面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太多、要求过高,很多学生因百思不得其解而灰心丧气,或因规律难找而失去兴趣,只有约15%的数学基础较好的且基本上都是小学数学的优胜者,继续体验着数学的快乐。大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对初中数学畏惧、恐慌的心理,刚刚建立的对数学的“爱”荡然无存,使他们的积极性受挫,兴趣索然。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一部分学生“走出了数学世界”,在心理上给初中的数学
4、学习投下了阴影。2 顺序的安排不够妥当数学有着有趣的一面也有其严谨的一面。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其中也包含了人的认知规律,人们往往先认识简单的事物,继而再接受较为复杂的事物。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提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条教学原则。但新教材中出现了先后顺序不合理的现象。例如第11章平移与旋转、第12章平行四边形、第18章图形的相似及最后出现的全等图形,这几章编排的顺序不尽合理,按照“平移与旋转”“全等图形”“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相似”这样的顺序编排较为合理,因为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全等”可归结为平移、旋转与翻折这几种变换,而平行四边形的很多性质都能用“全等”或者“平移
5、、旋转”来解释。最后学习“相似”,有了前面“全等”的铺垫会给“相似”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也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顺理成章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方便。所以新教材的安排不符合“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了困难与不便。3 知识的呈现不够连贯知识的呈现不但要有序,而且要有连贯性,如果有机的系统被割裂,就使人感觉结构松散,缺乏条理,跳跃性大。这与数学这门课程的连贯性、紧密性、条理性背道而驰。新教材内容丰富,猎涉面广,象51数据的收集与151在实验中寻找规律;52数据的表示与201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152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与203机会大小的比较。这种片段式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概
6、念模糊,知识联系脱节,缺乏系统性,难以把握。4 实例的考虑不够全面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生活实例随处可见,纯数学问题减少许多,其中的毛病也不少。实际问题中,有些考虑不够成熟,没有顾及到条件落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难以操作。如七(上)P.188页有一题:调查一下这两个月来每天的最低气温,其中最低温度是多少度?两个月中哪个温度出现得最多(频数最大)?有几天达到那个温度?它出现的频率是多少?本题不少农村或山区的学生一时找不到数据而无法完成。又如七(下)P.80页,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在上面剪出一个图案,展开以后找出图形所有的对称轴,看看折叠的次数和对称轴的条数有什么关系?本题使学生感到
7、很困难,就算用8K纸操作,折叠1次,方案就有4种,折叠2次,方案就有16种要剪一个图案的方案有无数种,完了又没有讲明是什么图形的所有对称轴。5 几何证明的要求不够严谨数学推理证明是数学的精髓,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主要途径,用动手、拼凑、猜想验证来替代这样的推理证明显然是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功效,几何证明的严谨性被抛弃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重点讲剪拼,说理一带而过,没有严格的证明。不鼓励学生问为什么。这将影响学生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也是对教学对象资源的损害和浪费。许多学生在以后的平面几何求证题中,难以写好正确完整的证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新教材编写上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改革,
8、目前重要的不是争论新旧教材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传统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建议以后编写教材时,能够多考虑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以及面对差异如何施教等方面的因素,同时建议编写有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材,对于知识之间衔接性差,跳跃大,内容要求达到什么程度难把握等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改进。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外缺少弥补实施新课程以后,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多了,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结果优生学习效果较好,更优,而学困生则因其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在
9、交流中获益也是微乎其微。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很差,更困难。数学活动很多,如算筹计算、翻牌游戏、杠杆实验、制作车厢等,学生能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一堂课,甚至下课了还没弄好,还没尽兴。但总有部分学生不想也没有时间去总结数学活动经验,更没有时间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使不少学生达不到教材期望的目标。教师课堂上较难实施分层次教学,课后又缺少弥补时间,致使少数学生掉队。2教师随意拔高、提前新授教学内容新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对整个教材体系了解不够,因此把握不准教学要求,随意拔高,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讲授,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自信。3没有形成应
10、有的思维方式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从而使部分学生感到数学难理解、难学,或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就自暴自弃。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4没有形
11、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就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5题海训练,负担更重一方面,全员参与的统考现在首当其冲,有月考、学期考、学年考、中考。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都要在新的天地里拼个高低。一个老师,尤
12、其是担负着毕业班任务的老师,不让学生大量做题就无法对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吃了败仗你再怎么辩解,都无法向社会、向学生、向家长交代。考试当然要以题目的形式出现,要对付考试就必须以题目对付题目,尽管近年来考试的形式在不断变革,明确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但知识立意是题目,能力立意也照样是题目,而且更是漫无边际的题目。只要是题目就必须拿出对付题目的办法来。更何况月考卷、期末考试卷的题目是个别老师把关。正如姜伯驹教授所说的:“不是学得多负担就重,相反学得越少,考得越刁,学生负担就越重。”另一方面,因为实行新教材以后,学生课堂上练得少了,老师就要安排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练习。不管是谁,不管数
13、学发展情况如何,都要强制性地进行同样的训练。各个书店报摊也决不放过这个机会,送来了打着新教材旗号的几种甚至十几种书刊、报纸、试卷,其中绝大多数是简单拼凑,粗制滥造,偏题、怪题、病题、超前题到处都是,学生苦不堪言,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有的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放弃学习。从以上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当学生在你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数学教学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高了,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为学生创设学
14、习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即教科书不再是不可触犯的“圣经”,而是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一种文本和载体。所以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且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并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从培养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功夫,加强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准对性心理理疗,让他们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学习,排除学生思维障碍,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使学生过早的出现两极分化,必将影响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2005年第4期,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3、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2005年第6期,孙碧嫣:对教材改革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