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52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1.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强化人际互动 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合作教学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要做法是:(1)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要求学生表明愿意和那些同学在一起。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

2、给予考虑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合作的争论。合作必有争论,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应强调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的气氛下,争论无所谓输赢,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 (3)师生换位。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教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演的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参与合作教

3、学的有效方法。 (4)及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励,使小组成员感受到他们同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使学生之间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课外,小组成员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开展合作教学的反思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合作教学的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

4、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成绩得到大面积的提高。1、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5、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课本中几乎每个数学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等都有着清晰阐述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淋漓尽致”地讲解,那些常常令人充满兴奋和富有挑战的思想,就会由于我们的老师的“倾心倾力”而被甄没。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这些公式、原理、法则、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畅游”科学

6、家几十年的经历,油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

7、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

8、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确立目标,主动参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

9、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例如: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之中,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

10、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

11、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

12、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

13、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话锋,进入主题:“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

14、作学习的核心是:“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又为个人提供了工作的动力”。故通过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学习效益更为出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结合实际情况,作了如下探索: 1、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法的指导。合作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较强的团队意识。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方法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在课堂中可通过小组成

15、员商讨、组间辩论、师生互问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同时要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会听、会想、会说、会总结、会反思和敢说、敢批驳、敢认错等合作心理和态度。案例1: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各组都发表了本组的讨论结果,但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听取别组的意见,后来在答题时,回答的不够全面。另外,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的同学很喜欢,也显得很激动,往往没有等其他同学回答完,就迫不及待地私下叽叽咕咕,害得课堂纪律不好,只知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清楚别人的观点,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缺陷。2、合理、科学分配小组小组合作

16、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故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必须考虑小组成员间能互相帮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和相互配合;组与组之间必须实力相当,公平竞争。因此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人际关系等。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使之成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

17、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并且要激发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发挥每个人才智的团队。只有合理的小组成员还不够,还要有良好的分工与配合。案例2:一位教师让小组合作测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测量的是数学书本的长,它的长是6厘米。”“是6厘米吗?”老师再一次问道.坐在边上的学生提醒一下,它的长是22厘米。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是6厘米的情况呢?低年级的学生无法通过常识来判断自己报的数据是否正确,那么他的数据唯一的来源就是测量得来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在做记录,并且没有做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这不仅涉及到对测量数据

18、时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来源于:小组里没有分工,也没有相互之间的探讨,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很明显,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被抹杀了。故合作分组成功后,首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每一位学生除了对合作课题进行思考、探索和展开讨论外,每一个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报告员、记载员、协调员等,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其次还应重视对学习小组“小组长”的培养,这“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能管得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3、精选合作课题,灵活、科学

19、安排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面对较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或探究性的学习课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要避免“交所有的鸡蛋都放入合作学习之篮”。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和科学灵活的安排。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且题目不能太

20、简单而失去讨论的价值,又不能太难或太难操作,而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与信心。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预知学生可能提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其次,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才会相互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会出现争论,再在争论中形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把握好讨论的契机,及时导入小组合作探索,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或求知欲的驱使下

21、探讨问题,从而取得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案例3:打的费的计算,长兴万宏出租车公司规定:出租车起步价为3公里5元,每超过公里另收1.8元.则出租车开了1公里需收多少元?学生稍加思考,甲说:“5元”,乙说:“5/3得1.666666元”,丙说:“.8元”。正当学生处于糊涂、不知所以然时,教师问:“认为谁的正确?为什么?”“甲对,因为起步价为3公里5元,”。同学们的回答,赢得了教师满意的目光,欣喜地点头给予肯定,随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同一问题,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教师应该怎么办?是急着去判断、告诉学生正确的结果,还是等一等,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教师所提的问题,班上总有一些

22、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的学生,能快速作出准确的答复,但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不能代替全班学生。固然,甲学生的思考是完整的、答案是正确的,但第二位、第三位学生的思考就全无道理吗?等一等,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就会研读收费方法,从而了解“起步价3公里5元”的真正含义。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类似数学问题,如 “电话市话费的收费标准”、“计件工资和超量奖金”等,学生碰到就不会感到陌生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学生迷惑时、混沌处正是应探索交流时,教师应该耐心等一等,把握好这个合作学习、探索交流的契机。4、发挥学生独立思考

23、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没有个人的见解,就没有集体的意见。故合作学习必须安排学生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更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平时教学中应耐心引导、巧妙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思索的欲望。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一定的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集思广益,知识得以互补和整合,在此时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小组

24、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发现的快乐。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技巧和经验;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以及缺乏对小组合作效果的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作用并不大,有些甚至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1、合作有形,缺乏合作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小组合作成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插花点缀,教师课堂作秀的工具。教师在小组合

25、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指挥者,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讨论中。2、随机分组,缺乏合作基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若干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使得合作过程中变成合作合坐合做,不能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规则不明,缺乏合作分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人同时抢着发言,你

26、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勿略地位。使合作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合作的意义。4、合作泛化,缺乏合理选择。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的参与课堂,一是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二是只要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

27、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之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浇灭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有悖于合作学生之真谛。 5、评价不全,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开展小组活动后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想是”等等,这些往往不是代表所在的小组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的意见;而往往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不错”、“你的见解不错”、“你说得真好”等等。一是偏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对小组的评

28、价;二是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反馈、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能关注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

29、、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了起来,无拘无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也会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在设计学习问题时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这些都不利于

30、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新授课的练习中,提出1999年中考题“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函数 y=-kx+b的图象不经过 象限。”这时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生,要解答这道题,确实难度较大,学生无从下手,我把这个题目改为“已知函数 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 (1)k 0(填“”“=”“”); (2)函数的图象经过 象限; (3)函数的图象经过 象限。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

31、“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

32、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

33、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有甲学生提出:“这一定理的

34、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样想出来的?”又有乙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和问题,启发学生议论认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的结论也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过D作DE/BC,交AC于E”的问题,可见DE与DE重合,因此DE/BC,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小结强调要领会“重合一同一”这种证明方法,指出它在往后学习应用中,还将出现。回答了课本中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的原因。再而在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我组织全班学生

35、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使学生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解方程3(x+1)-(x+1)=10,由二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合并即得2(x+1)=10。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