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教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624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教育.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族高等教育对少数民族实施的高等教育。主要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科高级专门人才。实施机构有两类:一是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一是专门为少数民族设置的民族学院、大学和设在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民族班。全国各地的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各民族学生入学,在高考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对教育基础较差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录取分数线。担负民族教育任务的高等院校,大致有5 种:(1)冠以民族称号的高等院校,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培养本地区的各种专业人才。如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等。(2)不冠以民族称号,但在系科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上具有民族特色,少数

2、民族学生占大多数。如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延边大学、吉首大学等。(3)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比重,专业设置从本地区各民族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民族语文、民族医学、民族艺术等民族教育的特有专业。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许多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等。(4)设在民族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全国各地普通高等院校无明显差异。如昆明工学院等一些理科、工科。(5)专门为少数民族设置的民族院校,全国共有13 所。另外,在全国10 所重点高等院校中举办少数民族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高等教育最早是1935 年开设的新疆学院,1942 年各民族在校生总计200 人,1949

3、 年300 余人。藏族地区无正规高等教育,只有藏文学校“孜拉布扎”,招收少量贵族子弟上学。内蒙古在1943年开办过高等院校,规模很小,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曾就读于中央大学蒙藏班、回民补习班,或到有关大学学习,但多是上层或家庭富足的子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迅速增加,1952 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有高等院校9 所,1992 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共有高等院校105 所(不含民办或集资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达15 万余人,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数百人。.民族教育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特指除汉族以外,对其他55 个民族实施的教育。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

4、广西、西藏、宁夏等5 个自治区以及各省、区的30 个自治州,121 个自治县、旗。其余散居在全国各省、市、县。实施人口普查地区的少数民族总人口为9120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8(1990)。中国的民族教育历史悠久。相传舜对苗氏进行“喻教”,即舜时就有对少数民族实施教育的事例(韩诗外传卷三)。历代皆有民族教育。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 年),设“四姓小侯学”,“匈奴亦遣子入学”(后汉书儒林传)。唐代文成公主往嫁吐蕃后,吐蕃“渐慕华风”,“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旧唐书吐蕃传上)。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南诏王遣子弟到成都或长安就学(新唐书南诏传)。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

5、),“置诸路蒙古字学”;至元八年,“立京师蒙古国子学”;至元二十六年,设“回回国子学”。元代在改定国号“大元”前后,已陆续创立蒙古族、回族专门学校(元史选举志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原因,各少数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分别处于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封建地主经济等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的还保持着原始公社制残余。与此相应,存在着原始社会形态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形态的教育、封建社会形态的寺院教育、近代学校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民族教育十分落后,有些少数民族还处于刻木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群众是文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怀民族

6、教育。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 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方针是: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内容,应当采取适合于各族人民发展和进步的民族形式。任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满足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设事业的需要。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并努力解决少数民族各级学校的师资问题。这次会议还对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民族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民族教育经费、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等,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50 年代到1966 年,民族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革”期间,民族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7、后,民族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1 年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民族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1992 年3 月,国家教委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召开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今后民族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民族教育要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基础和条件不同,教育发展程度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普通教育已相当或接近于汉族的平均水平

8、,初步形成本民族的教育体系;有的民族只办一些中小学。中国的民族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1)起点低,基础薄弱。许多少数民族是在原来的原始社会残余形态教育、奴隶社会残余形态教育、封建社会寺院教育等不同的基础上,创办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的。(2)起步晚,发展快,质量不够高。许多民族是在进入20 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有的甚至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兴办的。由于办学条件较差,有的民族教育质量还不高。(3)学制和教学计划不统一。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山区、牧区、边境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季节性差异也大,有聚居,还有散杂居,所以允许采用适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点的学制和教学计划

9、。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学制,有十年制(小学、中学各5年)、十一年制(小学5 年、中学6 年)、十二年制(小学、中学各6 年)。同时分别有相应的十年制、十一年制、十二年制的教学计划。(4)办学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主要有:全日制、半日制、隔日制,有走读,也有寄宿。寄宿制又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和中小学中的寄宿制民族班。这两种办学形式的学生,享受助学金以及特殊困难补助。(5)使用民族语文教学。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执行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规定: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族语言文字教学,并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兼学汉语言文字;没有本族文字而有本族语言的

10、少数民族,应以本族语言辅助教学。现全国有24 个民族的29 种文字进入学校,有600 余万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民族语文进行学习。全国用29 种民族文字出版了1800 余种中小学教材,达1.1 亿余册。内蒙古、新疆、吉林等10 个省(区)成立民族文字教材编译机构,省际之间成立八省区蒙古文教材协作组、五省区藏文教材协作组、三省朝鲜文教材协作组。据1992年统计,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已有高等院校105 所,全国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中学2629 所、职业中学119 所、小学23468 所。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分别为:大学生152858 人,中学生230.88 万人,小学生1122.26万人。全国大中小学校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分别为:1.9 万人、20 万人和47.6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