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72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第24卷第3期2005年9月新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njia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1.24.No.3Sep.2005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崔献勇,宋勇,海鹰(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文章介绍了和田地区自然环境概况,分析了和田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植树造林,工程措旌,环境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控制人I=I增长等相应的保护措施.关键司: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K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59一(2

2、005)一03015704上和田地区地处新疆南部,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和田地区相对比较贫困落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和田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做如下探讨.1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和lit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地理坐标为东经77.24一84.55,北纬34.2O一39.38.东西长570-648公里,南北宽420-580公里.南部临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部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地势由北部的海拔10

3、50米上升到南部山地7167米,北低南高,并由西向东缓倾.山区,山地,北部平坦区界限分明,从地貌上粗略划分,一半为盆地,一半为山地.和田地区的人类活动区域大部分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北部绿洲区.和田地区国土面积为18832.8万亩,其中山地16105.9万亩,占总面积的43.73%,其中有3288.9万亩草场,1057.51万亩冰川,其余大部分为难以利用的裸岩荒山;平原面积为2726.9万亩,占总面积的56.27%,其中沙漠15468.9万亩,戈壁有3099.74万亩.绿洲面积746.41万亩,占总面积的3.96%.和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塔里木盆地南缘,其西部受天山阻挡,大西洋水汽难以进入

4、,南部受昆仑山阻挡,印度洋低纬度暖湿气流难以进入,所以和田地区水汽缺乏,形成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表现为极端干旱,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大部分绿洲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年蒸发量则平均在2400毫米以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和田地区位于东北风与西北风的交汇处,因此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多,尤其是35月的春季,植物正在萌生,御沙能力弱,经常风沙弥漫.和田地区境内分布有大小河流,山溪36条,除和田河外,其余皆自成一独立小水系,都是冰川融雪补给型河流.由于水量补给主要取决于高山融雪补给,故洪峰均在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六,七,k-个月份,即夏季为洪水期,冬春季为枯水季节,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年际

5、经流量变化不大,但年内在季节上分配悬殊,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因此,春枯夏洪是和田地区各河的主要特征.和田地区农业生产主要是靠河流灌溉得以发展.2和田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2.1气候恶劣,大风等灾害天气频发据气象台站资料:和田地区5O年代至8O年代气温递增率为0.03C/a,降水递减率为0.42mm/a.和田地区每秒17米(8级)以上的大风,每年都在45次,大风伴有沙尘,严重时往往形成黑风.大风危害一方面表现为机械破坏,另一方面是收稿日期t200546作者简介:崔献勇(1974一),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方向的研究.?l58?新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5证流沙的

6、掩埋和损伤.大风劫后,拔树倒屋,掩埋村庄,吞没农田,阻塞道路渠系,吹落座果,禾谷倒伏,幼苗干枯,损失惨重.和田灌区自1955-1980年浮尘天数由152天增至263天,年均增加45天,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浮尘天气影响了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风沙天气一方面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太阳辐射,气温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土尘落到植物的叶面上t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是在授粉季节,则影响植物的授粉,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在民丰县尼雅乡托比村,7O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阿不都热合曼?卡孜尔说,解放后,托比村曾开垦了许多农田,但后来被沙漠吞没了,他一生曾因为风沙侵袭而三度搬迁,日益肆虐

7、的风沙正在袭击现在的村庄.历史上曾被流沙侵袭而三次搬迁的策勒县城,如今流沙离县城只有23公里,民丰县城距沙丘也只有3公里.和田地区的其它县,乡(镇),村也受着流沙的威胁和浮尘天气的危害.2.2土壤盐渍化严重在和田绿洲内,由于农业灌溉用水提高了地下水位,再加上和田地区降水稀少,强烈蒸发使土壤表层积盐土壤盐渍化加剧.和田地区一些平原水库的修建,渠道的渗漏等也导致地下水位抬升,使水库,渠道周围土地次生盐渍化,有些重盐渍化的土地被撂荒后逐渐沙化.2.3森林资源匮乏,沙漠化危害严重1959年提出向沙漠进军,向荒地要粮的口号,和田全地区掀起了毁林开荒的高潮.1959年一1960年开荒达到顶峰,两年开垦荒地

8、达145.52万亩,毁林达100万亩.上世纪五十年代和田地区有荒漠胡杨林180万亩,到七十年代仅剩27.4万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九十年代荒漠胡杨林才达到77.45万亩.由于不合理的垦荒,林木大面积破坏,和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南侵土地沙漠化问题目益严重.据新疆荒地考察队调查,1949年一1979年和田地区被沙漠吞没的土地有46万亩,沙漠化和沙漠化威胁的土地达2301.36万亩5.近年来,随着和田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活用柴量加大,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据和田地区林管站1991年在洛浦县调查,森林资源的消耗在农村消耗总量中占94.5%,年人均消耗薪炭柴541.8公

9、斤,其中:沙枣树占42.7%,杨树占20.3%,荒漠胡杨,红柳占19.8%.由于生活能源的严重不足,至今人们仍在掠夺沙漠之中所生长的鹿角草,骆驼刺等作为肥料,养畜的原料.和田地区的其它县这种现象也存在.由于管理措施跟不上,在和田的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环境的非良性演替.2.4草场资源退化,沙化严重和田地区草场资源生产能力低下,草场生态极度脆弱.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牲畜存栏数量的增多,草场放牧时间长,强度大,长期高强度掠夺式利用,造成草场资源不断退化,尤其是分布于海拔220O3200米的冬春草场退化严重,全地区将近二分之一的冬春草场均有不同程度退化.草场利用的不合理,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降低.由于人

10、畜饮水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大面积缺水草场不能利用.大面积缺水草场的存在,无法有效利用,造成草场资源的浪费,而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又导致可利用草场的严重超载过牧,草场生产力不断降低.另外,各种鼠害在草场上广泛分布,草场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草场的退化与沙化.3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1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田地区的林木被砍伐破坏的比较严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田地区为维护绿洲的生态环境,提高防风治沙能力,和田地区林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尤其是全地区被国家纳入了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林业生产走向了突飞猛进的大好局面,于1986年全地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大大改善了绿洲内部的小气候

11、,增强了抵御风沙能力,原先频繁出现的大黑风,干热风等灾害天气有所改变.但是,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笔者建议和田地区继续加大造林力度,在以后的林业发展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水,适树种.在干旱缺水的沙漠边缘,要选择耐早的树种,如胡杨,红柳,沙枣,沙棘等,只有具有一定高度,一定硬度的乔灌木才能抵御风沙的侵袭;对于沙地重盐碱地可适当栽种抗旱抗盐碱的树种,如梭梭,拧条等;在绿洲内部水源充足的地方或农田周围,可适量发展薪炭林和经济林,如红柳,梭梭,杏树,核桃,红枣,石榴,桑树等树种.和田地区的煤炭资源比较贫乏,价格昂贵的油气资源农民消费不起,昆仑山北坡由于降

12、水少,没有树木,和田地区人1:1又增长较快,必须有一定的薪炭林作为燃料,否则,一味的限制老百姓砍伐树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现阶段只有大力发展薪炭林才可以解决农民的用材和燃料问题;和田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种植经济林也有一定的生态效应,可以增加绿洲内部林地覆盖率,改善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第二,防风固沙林要有一定的宽度,没有一定的宽度达不到防风效果,但宽度必须从水土,地形地貌条件出发,能宽尽量宽,实在没有条件宽的地方也可窄一点,但最窄也要各种林种(包括人工林,天然灌木林,经济林等)加在

13、一起达7O一10O米6.第三,要乔灌木结合,特别是大面积种树时,要注意林种的多样性,才能长久,稳定的发挥好的生态效益.在绿洲边缘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林业,营造防风固沙第3期崔献勇等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159?林,并在其外围种植灌木带,使之成为绿洲前沿的防风固沙的重要屏障.在绿洲内部,因地制宜地建设平原人工林.采用网,片,带结合的方针?实现农田林网化,改善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第四,加强对荒漠林封育的治理保护.荒漠林处于绿洲和沙漠的过渡地带,保护好这些荒漠林对和田绿洲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建国后的三十年,由于忽略了对荒漠林的管理工作,大面积的荒漠林被砍伐破坏,

14、加速了绿洲一荒漠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封育的同时加强荒漠林的治理.3.2工程措施水是和田地区的绿洲农业发展的保障,为了确保新增农田防护林,经济林,荒漠林的用水问题,保障种植业发展的用水问题,保障人工草场的用水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工程措施作为保证,因此要加强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工作.第一.农田灌溉配套工程.改造现有的农田机电井,并依照现有的农田面积规划建设新的机电井,以保证冬春缺水时的农田灌溉问题.平原低地的农用井,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但地下水的开采量应小于天然水的补给量.使地下水位降低,也可以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第二,水库的改建和扩建工程.和田地区大大小小的水库有58座,水库总库容为35

15、836万m.(2003年统计年鉴),水库在冬春缺水季节可以保证一定面积的农田灌溉.但是和田地区的土壤盐基饱和度高,平原地区的水库易使周围的土地盐渍化,和田地区因修建平原水库造成大面积的土壤盐渍化而弃耕.因此在建设平原水库时要慎重,不要走过去的老路.和田地区地下水补给资源的94%为地表水的渗漏转化,地表水的利用状况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量.因此地表水的引用率不易无限扩大,而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加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7.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实施管道输水灌溉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和渠道防渗技

16、术是提高灌溉输水效率最有效的措施.管道输水灌溉成本低,节水明显.管理方便.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域.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全国有90%实行管道输水,其输水效率居世界之首.渠道防渗一直是节水工程建设的重点,早期是干砌卵石渠道防渗,后来发展到浆砌块石,沥青,油毡,混凝土板塑膜防渗等.提高水的利用率.例如墨玉县跃进总干渠(下段)节水改造后,渠道渗漏明显减少,节水效果明显,同时由于当地强烈蒸发导致土壤积盐的盐渍化程度降低.在对渠道采取防渗措施时要注意对渠道两侧的林带进行定期灌水,以防止林带因缺水而枯死.第二.推广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目前国内外较常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小畦灌,膜上灌等.其中

17、喷微灌(包括滴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技术最先进,节水效果最显着的技术8.喷灌田与不喷灌田相比节水23倍,亩产增加23倍.在和田地区特殊自然条件下,发展喷滴灌最省水,省时,省劳动力,又可起到治理盐碱的作用.现在新疆条件较好的团场和地方上已推广使用喷滴灌发展农业.虽然购置喷滴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和田地区财政困难,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低,但为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了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地方发展要看到长远利益,使用喷,滴灌等先进设备发展农业,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以改善土质,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和田地区应该逐步推广喷滴灌等节水灌溉先进技术,例如先在离城镇较近经济条件好的农村推广,

18、政府可以对使用喷滴灌设施的村镇补贴一部分资金或帮助农民申请银行贷款等.第三,采取有偿收费制度.按用水量收费,并依季节浮动水价,限制农田的用水总量.鼓励节约用水,惩罚浪费水的行为,提高全地区人们的节水意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3.3环境治理措施大力开发和田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适宜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地方推广太阳灶,实施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开发工程,在风能充足的地方开发风力发电,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水电,解决广大农牧民的燃料紧缺问题,逐步减少广大农牧民在燃料等能源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从而从根本上制止对草原,森林的破坏,阻止草地,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3.4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和田绿洲人多

19、地少,人均收入,人均占有耕地均低于全疆平均水平,耕地与人口的反向发展使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绿洲内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的增加变得更加突出,尤其是水和耕地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和田地区的生存与发展水资源量有限,成为控制绿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限制因子9.和田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面积开荒,农田面积迅速扩大,出现了耕地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产量很低,不少土地因无水灌溉而被迫放弃,这些现象违背了经济规律,盲目追求指标,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而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坚决杜绝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开发现象.和田地区今后农业的发展应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

20、优化农,林,牧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改变传统的粮一经二元结构为粮,经,肥,饲,菜多元复合结构,因地制宜的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进行合理的间,轮,套,复作,形成新型多元,复合群体结构.以真正实现绿洲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二,多层次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推行田间套种,发展立体农业.改良耕作制度,和田地区农业大多是两熟制.依靠科技.在适宜的地区使耕作制度实现三熟,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和年总产量.只有粮食总量提高了,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才有可靠的基础保证,养殖业也才有更充足的饲草饲料,大农业的发展将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第三,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依靠科技

21、和资金投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单产.同时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之一.第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粮食,棉花,桑蚕,园艺,牧业等主要产区的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160?新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5年配套生产体系.例如粮食生产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棉花生产棉纺工业;桑蚕生产丝绸工业;园艺生产果品加工业;牧业生产皮毛加工和地毯业等,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强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的能力,使产业向知识,技术型方向发展.3.5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1949年和田地区的总人口是66.19万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

22、的改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田地区的人口飞速增长,1978年总人口达109.79万人,1998年总人口达158.09万人,2001年总人口达168.71万人,到2003年底,和田地区的总人口达174.38万人(数据来源:统计年鉴),短短的54年中,和田地区的总人口净增91.9O万人,新增加的人口加重了和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资源负担,供需矛盾突出,燃料不足时,砍伐树木,耕地不足时,大面积的开荒,毁了旧林,没有营造新林,盲目大量扩大耕地,没有足够的水灌溉,导致单产下降甚至弃耕,致使生态环境加速恶化.另外,无节制的生育,使和田地区人口迅猛的增加,对和田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都不利.因此,和

23、田地区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办好社会福利,推广全社会关心老人的风尚,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最终将和田地区人口数量切实控制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所能承受的限度内.3.6政府组织管理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把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搞好,第一,全地区各级政府领导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实现,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对那些不听劝告,以身试法者,按森林法,草原法等有关条

24、款予以重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集体或个人适度开荒种树,种草,改善荒漠绿洲的生态环境.第三,对于处于生态危急区的农民实行生态移民,政府组织搬迁,搬迁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并对生态危急区进行治理.参考文献:1韩爱华.新疆和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3.82胡卫忠.新疆沙漠化灾害及其防御现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1994.53王立洪,张斌,万英.新疆南疆农业灌溉对生态与环境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2,9(1)4和田地区环保局.和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R.19985高卫东,姜巍.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和南部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

25、,16(3)63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等.绿洲荒漠脆弱带农业开发利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67马金珠.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J.中国沙漠,2002,22(3)83周维博.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研究进展与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993刘燕华,李秀彬主编.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1ADiscusstionandAnalysison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ofHetianCUIXianyong,HAlYing,SONGYongschlofL/feandEnvironmentSc

26、iences.XinjiangNorm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Abstract:ThepaperdescridesthenaturalenvironmentofHetian,analyses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thatHetianfaceswith,andputsforwardmeasuresofplantingtrees,engineeringmeasures,environmentmanagement,keepingondeveloppingroad,controllingthepopulationgrowth?Keywords:Hetian;ecologicalenvironmentissues;protectivemeasur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