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756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反思 5月23日至5月25日,在响水中学开展了全市中学信息技术“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展评活动。这次活动中,我的教学课题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5.1.4节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回顾这节课,值得我思考、改进的地方还很多,现总结如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实践性强、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有限的课时与繁多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抓住教学主线,以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知识点展开教学,对于其他知识,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采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鉴于学生的起点不同,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把合作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小

2、组内同学团结合作,提高学生互助协作交流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教学设计分析1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通过展示几幅合成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列举合成图像的适用场合,让学生意识到图像合成的重要性,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利用图像合成技术,制作个性化台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指导思想,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任务要明确;任务要有层次;任务要有挑战性,在量与难度上,让50%的同学全部完成,其余同学完成多半,主观上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课堂气氛紧张有序。基于

3、上述思想,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活动二:加入个性化元素活动三:修饰、美化作品这几个活动的设置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每个活动的难度依次递增:活动一的操作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容易上手,能够顺利完成图像的初步合成。活动二需要学生讨论、探究羽化值的大小对虚化选区的影响。活动三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自由变换、图层样式对图像进一步美化。这样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操作慢的同学能实现图像的初步合成、图像的合理布局;操作快的同学可以在活动三中深入研究。这个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2教与学方法的安排新课程注重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

4、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整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小组互助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同时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及时修正作品中的问题。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设计了分组合作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 “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小助手获取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组内成员讨论、交流获得设计技巧上的帮助,这一设计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展示分组作品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审

5、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互助协作过程中,交流、协作的重要性。三、反思不足1.对于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反思:“学生分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互助学习过程。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方式。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彰显了巨大的优势:由过去师生单向传授灌输转变为现在师生、生生多向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由过去教师讲为主转变为现在学生学为主,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课堂活动由关注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指引;学生课堂任务由个体独立完成转变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

6、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如何有效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互相寻求帮助、分享观点,真正体现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优势是值得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反思我这节课上的分组合作,存在这样的问题:分组实际存在,但合作流于形式。课上,我将到课的24位同学简单分成两组,虽然设计意图是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台历作品,实现两组之间的竞争和对比,但由于分组过大、地理位置过散,学生在分配组内任务和统一作品风格时就没能充分讨论起来,当讨论无果后,小组长干脆直接指派每个组员的任务,学生没能从分组合作中体验到自主选择分组活动的权利,心里抵触这种指派式的分组形式,在后面的活动中很少有同学大胆积极讨论、寻求

7、帮助;并且由于组长是由教师临时指定,事先没有进行沟通,小组长在那么多老师面前略有怯场。其实本节课中任务难度不大,最合理的分组模式应该在分了大组之后,再进一步分小组,设定同桌的2人或是相邻的4人为一小组合作,因为这样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不需要太多的合作技巧,学生也更容易适应这种类型的合作学习。另外本节课上教师演示并提出操作要求后,安排学生分组,分组和讨论的时间过长,等到实践时,有些学生已经忘了要做什么。导致在最简单的活动一这个环节上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考虑分组的安排是否可以放在课前,这样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因为不必顾及课堂秩序,效果可能会好点。2.学生差异大的问题

8、学生的差异大体存在于基本功、能力、习惯、兴趣等方面。本节课实践操作比较多,所以速度上差异也很大。这个差异有的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对于基础操作的要领还没有掌握,比如:选区后,不利用移动工具,就想移动,这些都导致了操作速度跟不上。当然也有的同学每个操作步骤都要求尽善尽美,甚至有个别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感觉不满意,整个重做。针对这样的差异考虑一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让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帮助操作不熟练的同学。二是在各任务下达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让他有一定的紧迫感。3.展示并评价作品时的问题信息技术新课程对评价非常重视,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教与学,其中,尤其重视过程评价、作品评价

9、(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此来检查学习效果、增强过程体验。反观这节课上,个别学生的速度慢导致文件上传的时间较长。其实分组是允许组与组之间有差异的,对于操作速度特别慢的同学,可以留时间给他课后完善,课上不应花大段时间来等个别同学。同样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对于学生的作品没能很好对照作品评价标准的实施评价。当然,过程评价也很重要,对于任务教学过程中小任务所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也要对全体进行评价。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环节应当给予学生自评、互评的权利,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互助协作过程中,交流、协作的重要性。这次展评活动让我意识到,不足已经存在,教学还需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