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深圳市龙华中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深圳市龙华中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开 题 报 告申报课题类别: A类资助课题 课题名称: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郑武 业务主持人:高永新 课题组成员: 刘风景、熊国强、严森梅、李佳莹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中学 申报时间:2010-4-21论文工作计划简述(开题报告内容)1、本论文课题国内外概况和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际世界、行为世界、以及内部的心理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外部世界指客观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以及物化了的精神活动产品,如教科书、教学软件等;内心世界指师生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状态的过程;行为世界指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
2、辅导与练习等具体可感知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研究表明,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比其它两个层面更直接。“有效性”通常是指在实际世界和行为世界中的教学过程,学生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与差。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以后没有进步,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我们可以给有效教学下这样的一个定义: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
3、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就是说有效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率:所谓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体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观念,将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过程综合起来考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学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内容的多少才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
4、世纪上半叶。1.1教师特征与教学有效性关系研究阶段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斯蒂文思(Stevens,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所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卡特尔(Cattell,1931)要求254名被调查对象(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师资培训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写出优秀
5、成熟教师身上10项最重要的显著特征;优秀青年教师身上10个最重要的显著特征;以及区分青年男教师和青年女教师品质的特征。”他发现被调查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描述好教师品质的词依次为: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赖安(Ryan,1960)和他的同事们也做了一项观察研究,辨别出影响有效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用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形式表述为: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有组织、有效率与散漫、草率;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一个教师的得分越是靠近每一因素肯定的一端,那么他就比其他靠近否定一端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总的来说,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研究“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
6、械相连,而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但却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1.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有效性关系研究阶段整个20世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20世纪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问题开展研究,揭示了许多与学习本身和促进学习有关的心理概念、规律和过程。加涅(Gagn,1956)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
7、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此书于1985年第四次再版时,不仅阐明了五类学习的性质、有效学习的条件以及它们的教育含义,还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学习条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论新体系,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有效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出版了教学设计原理。在加涅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参与教育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除了加涅以外,关注学生学习的还有布鲁纳(J.S.Bruner)、奥苏贝尔(D.P.Ausubel)等人。认知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
8、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他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与布鲁纳相反,另一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虽然也强调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重要性,但关于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理念,却与布鲁纳并不一致。奥苏伯尔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按照学习所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
9、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的结构结合起来。所以,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他们只是被要求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作它用。无论怎样,这时候的研究已经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但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无论是加涅的教学设计,还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或者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二)、关注交往
10、与沟通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
11、学生学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置身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教师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运用讲授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有多大?能否做得更好些?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谈话是正确的?我们如何使谈话更有效?我们掌握提问的方法有多好?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共16本,其目的是为那些将要从事教师职业或在职的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师提供综合性的、可读性较强的读物。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Teaching as com
12、munication),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三)、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basic skills)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13、,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到底有多少种教学策略,这难以统计,仅以艾伦.C.奥斯丁(Allan COrnstein,1990)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书为例,就有11种之多。坎贝尔(Campe 2003)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1.3关注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关系的阶段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预期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中,除了教师、学生、内容等的因素外,还有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环境的很多方面都与教学成功与否有关。对于教师来说,他所面对的任务
14、是需要考虑哪些环境因素对学习活动是适合的。而且,对教学环境研究的难度在于:每一项研究在某一时间内只能考虑环境的某些方面,另外,有证据表明一种环境的某个方面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取决于这一环境的其他方面是否同时出现。比如学校规模对富裕社区的影响和对贫穷社区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沃勒芮(Wolery,1988)等人认为把握环境的影响或者为所有学生设计有效的环境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轻松舒适。比如灯光的亮度不能太暗,“阅读区的灯光可以亮一些,而讨论区的光线可柔和一些”再比如温度、空气、色彩、学习用具和家具等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班级人数的多少。有益于教与学。有明显区分的学习区,不拥挤、不互相干扰易于教师指导与监
15、控。整个环境要组织得整齐有序,便于拿取和放回学习的材料。宽畅、有足够的学习材料。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任何环境下,人们都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当空间狭小的时候,人数越多,发生侵犯性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座位的摆放要宽松,因为座位太挤容易造成偏离任务的行为。同样,学习材料和用具不够用时容易造成争强或等候。近年来的研究不但注重教学的物质环境,还对教学的精神文化环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凯得斯维特(Kindsvatter,R.,2000)将课堂气氛(classroom climate)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之一,足见其重要性。布兰思福特(Bransford,J.D.et al.,1999)在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
16、对有效教学环境的文化因素做了更为全面的阐述,认为建立一种学习共同体是有效学习的保证条件之一,教师要为这个共同体建立起一些“能够体现理解学习价值的班级标准,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文化中无拘无束地探讨他们不懂的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带到其中,这些学习者带来的东西在这里都必须得到足够的注意。1.4教学媒体与教学有效性关系研究阶段1953年,斯金纳去他女儿的学校参观。他发现,很多孩子都愿意回答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而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后老师也不一定及时给予反馈,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心情等等对课堂质量影响很大。对于持行为主义观点的斯金纳来说,这是很不好的,
17、因为他十分强调“及时强化”。从此,他开始致力于教学改革,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反应及时提供反馈并予以强化。首先,他提出了一套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将一个复杂的课题按照逻辑顺序细分成很多组织起来的小课题,学生学习这些小课题的时候会被提问,而且能够被立即告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然而,这种方法在传统的课堂里却无法实施,因为一名教师不可能同时为教室里的所有学生提供强化,因此必须编制新的教科书,在书中一对一的列出问题和答案,每个问题都是为了达到理解整个课题而设置的。为了使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实施,斯金纳参照以往别人制作的教学机器设计制成了程序教学机。这种教学机器的特点是学生能
18、够按照自己的能力设定步调,确定学习进度能够及时从机器中获得反馈信息,机器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自动调整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难度2.国内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他撰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他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
19、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2、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本论文课题的理论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在我校生物教学模式的探索甚至推广到各科教学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促进我校各科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质量。如果教师没有认真结合教育对象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仅仅以完成课时为已任,那么效率不高,不显效果。因此,针对教学现状,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势在必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正确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就会产生教育创新的精神
20、力量,就能积极进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我校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产生较大的潜力,真正做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促进教学。预期成果的创新之处;“有效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单方灌输,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策略不全的。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
21、痛苦。鉴于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本课题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手段,课题组着力于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大胆实验,及时反思与调整,课题的开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其创新之处在于能扎根于教学实践,结合网络教学的应用,有鲜活的课题研究素材。完成研究的有利条件。第一,这是我校生源结构情况决定的。我校学生中学困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底蕴,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因而个性鲜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必须探索新的方法、策略。“有效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针对学困生的教学,其发展空间大,有效性其实更
22、容易测评。第二,这是我校学生学习情况决定的。我校学生基础差异很大,文化底子参差不齐。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来运作的话,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说法。3、本论文研究设计: (1) 研究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基础,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
23、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并为兄学校各科的课堂教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2)研究的主内容 教学准备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
24、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有效调控、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兼顾个体差异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以及课堂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 教学评价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集中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综合性的策略研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3)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
25、案研究法等。文献检索法。通过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生物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认真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推进教学。依托试验班级进行分项研究,将试验班级和平行班级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指标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
26、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定时或不定时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和研究。4、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1)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前言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二、 本研究的依据及重要概念的界定(一) 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文献综述)(二) 重要概念的界定(三)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三、 研究的方法与程序(一) 主要的方法和手段(二) 被试的选择及分析(三) 研究程序四、 结果与分析五、 思考与讨论六、 结论结束语(2)研究的难点:研究以理论培训教师实践研
27、讨课教研组实践理论总结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展开,教师实践中,对问题的发现,教研组实践中对每个阶段研究的评价量表的设计,都是研究的难点。5、论文计划、进度及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1、成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调查、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前期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分解课题研究任务,撰写开题报告并作论证;2、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推进情况和存在具体问题;3、进行相应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中期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
28、011年8月1、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2、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形成中期报告。后期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1、撰写相关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并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集;2、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2)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对教材的深入研究;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贯彻美育思想的教学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对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6、主要参考文献:1 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 崔允漷,施良方.教学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顾明远.教育大词典(5).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8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师范研究,1999,(4):69-73.9王建龙,彭学秀.高成效教师的典型行为特征.天津教育,1998,(4):1213.10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199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