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854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浙江嘉兴市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课题组一、研究问题(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丰富和完善三级课程体系的需要,有利于将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新课程改革设置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目前的国家课程仍旧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为了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国家课程必须校本化实施,针对学校学生特点和优势,挖掘教学资源,对学科课程进行二度开发。而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课程目标也趋向多维,实施途径日趋多元,除了课堂教学,还包括综合性学习、课外活动、课

2、外阅读等。我们开展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围绕某一主题从各学科的视角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已经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学科知识融合在具体的情景中,将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使学习更加综合化和生活化。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多学科的统整,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长期以来,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课程就是教科书,学习就是读书,读书成了学生学习最基本、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即所谓“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新课程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

3、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新课改也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能逐步改变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主题式实践活动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紧密结合,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做中学、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主题式实践活动“开心农场我做主”,就需要学生进行设计(数学、科学)、观察(科学、语文)、统计(数学)、访问(语文)、种植(劳技)等实践活动,涉及不同学科内容,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教师利用

4、真实的场景指导学生的各科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既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又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建构、拓展和加深。与此同时,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也在要求中小学课程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而课程综合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上有所革新,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3.学校的优势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强大的专业团队与扎实的实践研究,有望走出一条“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整合”的成功之路。本校虽然建校时间不到两年,但学校已经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和底蕴深厚的硕博团队,他们个个学历高、素养好,教育理念新,研究能力强,

5、拥有几乎涵盖中小学教育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4项,区级科研项目19项,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位居本地区之首,还成功开发了快乐数学、童趣英语等多门校本课程,科研成为强校之本。现在老师们在扎实开展好各科教学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具有学校特色且可操作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和应用性的实践学习,丰富小学课程,加深和拓展各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研究问题1.如何选择具有地方特点和东师烙印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2.如何实施能够实现多学科统整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3.如何通过实践体验,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提升进行有效评价,最终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4.在实践研究过

6、程中,怎样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二、文献综述(一)关于主题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1)主题式教学的概念Kovaik&Olsen1994提出了统整主题教学(Integrated Thematic Instruction,ITI),是指以主题为中心,结合脑部发展,教学策略及课程发展,由教师建构生活中的议题,发展主题教学,设计探究活动、评鉴,注重课程与教师的统整以及学科之间的统整,兼具垂直式与水平式的设计。(2)主题式教学的步骤MaryEllen Vogt教授认为交叉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应遵循如下几步:选择主题;选择一个核心概念

7、引导教学;鉴别被教的技能与策略;鉴别一系列适当的资源;制作时间表;评价。台湾学者黄永和在1999年提出主题学习设计的六个基本步骤,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实践指导。具体包括:决定组织中心;发展概念网络;决定学习内容;建立引导性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决定评价方式。2.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1)“主题式”综合课程中小学综合课程主要是一种主题式设计。常见的有多学科课程、科际课程和超学科课程三种设计模式。综合课程设计的主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学科知识概念、时令节日等。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方案的撰写有其特殊的要求,需要突出设计理念及教材架构。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

8、计方案,一般由学习主题、教学对象、教学时间、设计理念、教材架构、课程目标、教学准备、活动流程、课程评价等部分构成。王一军,主题式综合课程的设计J.江苏教育,2007(13):17-20.上海市实验学校开发的综合课程就是主题式综合课程的典型代表,该校为实现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需要、联系课程资源的实际,重点采用了递进式和综合式的综合课程主题设计方式,围绕六个大主题进行综合课程的开发,开发出了两大系列、六个主题:人文系列的分别为“我爱我家”、“爱我家乡”、“回眸中华古文明”,自然科学系列的分别为“我爱森林”、“爱我海洋”、“爱我天空”。周俏纨,浅谈综合课程主题的

9、设计上海市实验学校主题式综合课程案例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12-14.南京市中小学学习力研究中心基于现阶段小学学科分设精细、学生学习力培养趋于单一的现状,建构了以“概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一个个主题概念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力。冯俊芬,概念主题式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J.上海教育科研,2011(2):81-82.(2)“主题式”学科教学主题式学科教学多以综合实践活动与单科学科教学融合为主,主要体现在中小学一线教育者的实践研究。各中小学开始在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健康和体育等领域内开展主题统整的教学试验与研究。与此同时,随

10、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主题学习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支持主题学习的主题资源库。例如,美国密苏里大学建设的主题资源库、个人开发的主题资源库等为主题学习的开展和应用提供了便利。(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现状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做出了这样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注重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与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其设

11、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陈志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3(3):24-26.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Heidi Hayes Jacobs教授在1989年出版的专著交叉学科课程:设计和执行中,总结了主题式课程设计的步骤:选择组织中心,以作为课程的焦点;脑力激荡的联想,让师生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来探索组织中心;建立引导性的问题,以作为单元学习的架构、范围与顺序;设计活动以供实施。从横向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文本的设计应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等维度设计主题,主题的内容应

12、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体现活动的综合性。从纵向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应将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加以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或不同阶段分设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现目标要求的逐步提升和活动难度的逐步加大。洪明,余文森,综合实践活动“文本”开发的意义、定位和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4-8.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反映时代发展的需要;2.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3.考虑主体的教育价值;4.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陈志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3(3):24-26.现有研究显示,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立足于学校特色、地方资源去开发活动主题;二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度;三是以拓展学科知识领域为目的设计主题活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具有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起点和中心。殷文东,例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102.(1)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在现有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中,多数属于一线教育者的

14、实践研究成果梳理,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师为提升学生兴趣、改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现状、改良课堂评价激励机制,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综合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方式在单一学科教学中得到渗透。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多方面的学科内涵,面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投入,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2)综合实践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南平实验小学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体验教育相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结合找到了生长点。整合的有效实施,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体验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杨邦清,寻找生长点 为综合

15、实践活动搭建雏鹰起飞平台以南平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31-32.(3)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特色建设用的运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家漕小学从2004年引入小手球项目并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以来,在近几年的特色创建与发展中,看到了综合实践元素的非系统、非课程性显现。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良好形势下,立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依托学校特色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体现新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互补与深化,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徐琴娜,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特色联姻J.教学管理,2012(12):25-27.4.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

16、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过程中关注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开放性特征,注重评价过程中或结束后对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达成以评促发展。林丹丹,农村中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2(2).(三)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必然关联的相关研究1.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两者的融合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学科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另一方面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专家预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是当代科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而课程要

17、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并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就应重新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可以说课程的综合化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必然。李红艳,信息时代中小学主题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课程综合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在学习内容及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有所革新,必然要求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相关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学生学习习惯,还能延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融合的主要策略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教材处理方式的融合,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融合,

18、教学评价方式的融合。吴成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8):130-132.江苏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合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探究式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结合班队活动,开展情感体验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其他学科,开展“大课程”教育的实施策略,其实践尝试证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多种学科的整合是学生提高多种能力的前提。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能够使各学科之相互促进提高,加强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间的融合互动,既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实施,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是当前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殷文东,例谈小

19、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102.(四)研究述评1.国内外关于“主题式”“综合实践”研究的基本结论。(1)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是当今各国课程改革下学习方式发展的潮流。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样担负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不论是与传统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还是与新课程中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2)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亮

20、点和难点,这已经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事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承载了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的精髓与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为难点,一方面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对于一线实施者来说相当的突然和陌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对实施者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3)关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现有研究梳理。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狭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组织,包括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的实施、活动效果的总结,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领域的研究则不够系统,而现有研究中呈现出的活动主题往往是零散的,大多是一线教师经验总结式的研

21、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根基。构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各主题之间虽然体现了指导纲要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人与文化”的相关主题设计,但这四大主题之间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形成具备一致课程目标的体系。涉及狭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或者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学科教学的相关研究,往往仅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某一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现有研究中缺乏以宗旨一致的系列主题为内容、以真实情境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能实现各学科之间广义综合的实践课程。2存在问题分析纵观国内外关于“主题式”、“综合实践”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虽然最近十年发展迅速,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1

22、)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作为课程组织结构的“主题”,而这种含义的“主题式”比较适合课程编制、课程理论的表述,而对于课程实施并未涉及,也非常不利于在中小学实践中付诸实施。(2)尚未从中小学实践需要的视角,以更便于操作的“主题式”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3)主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泛化现象,对主题教学的理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论上,造成教学形式模式化,教学资源缺乏生命力,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4)在中小学实施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导致实践过程问题频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上不知所措。(5)小学

23、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重视不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管理、文本等实施素材的开发和运用还有待改进。徐明峡,小学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33-35. 3.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基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的实际,从综合实践与学科教学的交叉领域,两个问题最值得深入研究:一是从启迪智慧的视角、从中小学校园和地方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视角,开展实践探索,有利于深化当前的中小学综合实践研究;二是在主题式综合实践中,探讨综合实践与学科教学统整,进而融为一体的相关问题,旨在深化学科教学的综合价值,聚焦学生的终生可持续

24、发展。总之,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实施上,属于实践研究,目标界定在利用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去研究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综合实施。这种对于课程实施的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对小学教学实践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探索,形成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操作方法,积累具有地方特点和东师烙印特色文化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下的各学科教学案例。2.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教师的知识根基,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3.通过实践体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

25、初步养成自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身心、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与创造的激情,最终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二)研究对象1.本校小学部的全体学生。2.本校参与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师。(三)研究内容与思路本课题拟遵循“智慧的教育”办学理念,拟在主题活动中融合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从中锻炼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1.活动主题的选择教师以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为活动目标,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发学校资源、利用本地资源,对选题进行分层设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

26、主题活动体现学科韵味设计活动流程构思活动主题综合为主、多科统整单科为主、多科融合基于学科思考选择区域资源开发校园潜在资源利用校园现有资源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基于环境思考基于年龄特点着眼学习兴趣注重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生思考图1:主题活动选择流程图(1)多学科统整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适合年龄特点,提升学习兴趣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孩子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老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学科活动,引导学

27、生主动发展。如能动手操作的校园花木种植活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事关学生营养、健康、口味的午餐和水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设计、调查、统计、访问等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涉及多门学科,体现学科韵味每学期学校统一安排和设计一个主题为宜,大主题必须要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能体现各个学科的特点。以“校园里的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花草树木,观察其变化,研究其生长等;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评选校树校花,写或说出推荐理由;英语老师拓展了它的英文名字;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最喜爱的树木进行分层统计,得出结论;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制

28、作植物名片、树叶贴画,描绘校园美景等。如果每班要开辟一块种植基地,那么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地形,算一算面积;科学老师引导学生选择物种,研究种植条件;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指示牌;语文老师的口语、写作都有内容了。依托区域资源,体现校本特色每所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学校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我们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校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还有一条小河茶士港穿越其中,所以我们可以以“生态校园”为主题,以植物生长、生态环境保护、农作物栽培和生物养殖为载体,将小学各个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以主题活

29、动为单位,开展相关研究。(2)多学科统整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若干思路围绕智慧校园的创建、完善和发展,在生态校园的目标引领下,选择三个思路以确定主题:开发校园潜在资源,确立“我们班的菜园地”研究主题,探索校园空地的植物栽培与园林设计。利用校园现有资源,确立“校园中的花木”研究主题,探索校园环境的文化渗透与美学韵味。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确立“神奇的茶士港河道”研究主题,探索校园河道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养殖。2.多学科统整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以智慧型校园的构建所涉及到的生态校园中的相关主题为内容,以植物生长、生态环境、绿色校园和部分生物养殖(利用水池、校园内的河道茶士港)为载体,以主题与多学科综合为线索,

30、将小学各个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主题活动为单位,针对学生开展实现多学科统整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中,学生全员参与,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亲身实践,将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相关的综合研究小报告。确定主题活动确定课时师资课内先学习交流、反馈、评价课外去实践综合运用再提高进行实践活动图2:主题活动实施路径图(1)实施路径安排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们拟定了三条实施路径,即分三步走: 课内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计划,涉及到的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实施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教学,为下一步的

31、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如要评选校树校花,科学课上先要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数学课上先要学习统计方法。 课外去实践。有了学科知识与技能本领,学生往往很乐意去现实生活中露一手,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运用再提高。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又自主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课外实践之后必须再次回归课堂,交流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增强其学习的动力。(2)实施策略举例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和拓展语言运用类学科教学的策略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

32、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小学语言类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机械、封闭的课堂教学,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生活和美好的大自然,从单一、被动地接受学习,增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活动应体现学科的特性,重点突出以下几点:一要充分挖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阅读、会话和写作的素材;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三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文本和网络阅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四要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

33、,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规范性、正确性、流畅性。如,在“我的生态校园”主题活动中,就可以让学生为校园的植物来设计一张小小的“名片”或者“身份证”,标注中英文名字。在这个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必然是一些字词的运用和英文单词书写,带着这种强烈的兴趣和内在动机来完成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就可以使得学生原来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这种活动会将检测也悄无声息的纳入到其中,这样的检测既不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课业负担,更不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又如在“评选最喜欢的植物”时,就要求学生们有充足的推荐理由,基于这样的真实环境的运用场地和自己的真实需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积极性。而这些丰富多彩

34、的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势必会改变学生怕写作的局面,激发了学生说写的情趣。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和拓展数学思维类学科教学的策略从活动本身出发,充分挖掘数学学科内涵,确立1至2个核心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包括活动材料准备、活动时间截点确定、问题情境营造、学科问题抛出、解决策略探讨、解决方案出台、解决方案的实施、实施效果的评价等流程。以“认识校园里的草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对最喜爱的植物进行分层统计,并通过统计进行决策,是本主题活动中最能体现数学学科应用的内同。拟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并在活动中选定自己最喜爱的植物。在活动结束以后,组织学

35、生汇报最喜爱的植物种类,并探讨统计的方式,班级内的统计相对较好实施,而分层统计、确立班级、年级、甚至是全校学生最喜爱的植物,对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探索欲。通过对分层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延伸到统计决策领域,对校园花木种植的区域、数量分布提出建议。关于学生评价,将着眼于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从探索的兴趣、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入手,通过过程性材料积累、课堂的表现性评价、辅以分层随机访谈,对学生表现和数学学科内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进行评价与反思。学生通过真实的校园实践活动体验,理解统计的意义、探索统计的方法、发现统计的用处、锻炼决策的能力,并实现了学科知识在真实校园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数

36、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统计决策的全过程,让知识融会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必然对学生今后在解决需要决策的问题时,提供了良好的策略支持。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和拓展科学探索类学科教学的策略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教学活动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出课堂,走向更大、更远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探究者、实践者。将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相融合,就是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延伸活动,把科学课堂和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考虑。如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

37、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有了实验观察、种植经历,学生不仅感受真切,而且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为什么有的种子不发芽?凤仙花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凤仙花栽培的行间距多大为宜从科学观察、探究拓展到了数学知识的运用。3.多学科统整主题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过程性材料行为表现载体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方式课堂观察主题活动的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意识开发能力内容案例分析调查访谈方式关于学生评价,将着眼于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点在于学生的表现性评

38、价。从探索的兴趣、学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入手,通过过程性材料积累、课堂的表现性评价、活动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辅以分层随机访谈,对学生表现和学科内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对质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用数据评判活动实施的效果。同时,助推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改进与提升。图3:主题活动评价方式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研究将基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实际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思路进行实践研

39、究。2.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本研究中所指的“课堂”是广义层面上的,包含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本研究将利用课堂观察法,对学生作表现性评价,并对评价内容做定量和定性分析。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以书面的方式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问卷可以看作是一种书面式的访谈。问卷不是由研究者直接向被试发问,而是用书面回答的形式了解被试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因此,问卷可以看作是一种见解的调查方法。本研究将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在

40、多学科统整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同度;调查教师经历多学科统整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后,自身课程意识和能力的水平。4.访谈法访谈是以口头的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做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本研究将访谈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并对评价结论做重要补充说明,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和教师在多学科统整主题式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利于更准确的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二)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4年1月2月(1)申报课题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2)邀请专家指导,请专家、领导、教师针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

41、性、先进性提出修改意见。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5年9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论证课题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2)师生选定实践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或研究方案,进行实践活动。(3)进行案例评析,开设活动指导课、成果展示课,定期进行学生成果作品展示。(4)探讨并总结出逐渐成熟的操作实施模式。3.总结阶段:2015年10月12月(1)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三)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相关论文。2.各科教师的实施方案、典型案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体会、研究报告。3.学生课内外研究概况照片或录像。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顾问: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

42、士生导师)课题理论与实践指导 张建芳(嘉兴市教育学院) 课题理论与实践指导组长:王丽华 负责课题申报、组织实施等组员:刘 佳 主要执笔人,主要负责研究综述及数学学科领域的研究 宗 锋 主要负责主题方案设计及科学学科领域的研究 于胜男 主要负责语文学科领域的研究 孙艺丹 主要负责英语学科领域的研究 王昭舒 主要负责综合技能学科领域的研究六、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具备国内领先研究水平的课题顾问,助力课题研究从前沿理论走向深入实践孔凡哲教授是全国知名专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教师教育与考试评价领域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是闻名全国的学科带

43、头人。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长,亲临教学第一线,理论层次与实践经验都在国内领先。张建芳老师是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核心组成员,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国培计划”专家,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员,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两位专家实时介入,提供“手把手”式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必将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庞大硕博团队的科研实力与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保障研究工作科学、规范进行课题组的硕士、博士都多次参加(或主持)相关的省部级课题研究,其他人员先后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多项,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本课题组

44、由两位骨干教师和四位研究生组成,其中组长王丽华是区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站研修成员,浙江省教改之星,已经主持过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3项,其中2项研究成果获市级奖,2项成果获区级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课题8项,其中4项在区、市级获奖,一项荣获省人民政府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发表和获奖论文三十多篇。宗锋老师先后参与、主持多个省、市、区级课题并获奖,有3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或发表,其中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获得全国一等奖(中央教科所)。教育学硕士刘佳参加过“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十年”等多个实验调研项目,多篇学术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和获奖,其中我国小学数学

45、纸笔测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发表在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小学教学(2013年第2期)上,并被人大复印小学数学教与学2013年第6期全文刊登。汉语言文学硕士于胜男曾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参与过多个国家级项目与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教育硕士王昭舒和专业英语八级的孙艺丹老师,都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三)大额度专项科研经费的拨发、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博导资源的引入,保障研究顺利开展 学校全力扶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东师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可将东北师大相关领域的专家博导引入学校,具体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高学

46、历、高水平的硕博团队与名优骨干教师团队,是学校师资的突出特色,专职教师中的硕士、博士达到50%;拥有多名地市级学科带头人;聘请数名闻名全国的特级教师担任教师导师,引领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现在学校科研氛围浓郁,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4项,区级科研项目19项,每个课题都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不仅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在此基础上取得的科研成果位居本地区之首。(四)学校丰厚的科研背景,助推课题预期研究成果辐射全国课题组成员凭借自身的研究兴趣与科研实力,结合自身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期背景,可将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在直接服务于本校的智慧校园创建的同时,及时发表于国内cssci级、核心期刊级的学术刊物,使课题的研究成效更好地辐射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