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861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简单相加,通过计算机将要讲的内容或者要做的练习题甚至是书本上的内容直接搬到屏幕上,起一个电子课本或板书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整合中把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颠倒,本末倒置,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把一节课变成了多媒体的展示课,有些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只注意自己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么把自己放到主体的位置,要么把自己的主导性丢失,使课堂变得没有秩序。每一位教师都应梳理好这些关系,上好每一堂整合课。关键字: 信息技术 学科 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质是要改变以教师

2、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 整合中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关系1、把整合看成息技术与学科的简单相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通过计算机将要讲的内容或者要做的练习题甚至是书本上的内容直接搬到屏幕上,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既可完成一节课,把原来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用“人机对话”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教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减少了师生互动。而没有了教师的板书,没有了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表达,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这样既是把原先的“人

3、灌”,变成的“机灌”,甚至由于计算机使用的高效性使教师在不自觉中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及练习量,也就使这种“机灌”变得更为“高效”,而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能只需要几钟或者十几分钟多媒体,就能起到应有的效果。2、整合过程中不分主次,本末倒置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教学的中心,它只能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要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主要起辅导作用,而课程内容才是主导,只有将辅导与主导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有效的整合目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

4、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许多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整节课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时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

5、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笔那样自然。3、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形式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而是刻意追求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形式,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来自外部的过多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反而会成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扰源,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一位老师在讲十以内的加法时,做了一个课件,课件中只是几道十以内的加法题,而这些题都是从屏幕的不同方位“飞”出来的,同时配有精美的图案,鲜花、小鸟。这样,过多的画面刺激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分析学科教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6、的信息技术,适时适量地使用,提高教学质量。二、整合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学习,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育的核心是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张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一方面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还只是注意自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己的教,帮助其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即以“教”为主的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设计少。另一方面,课程进程中没有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即

7、使有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互动。有些课程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很大,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与提前设计好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然而,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这与新课程目标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不能准确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更多地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是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

8、程中,必须把学生看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灵魂,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第一步,要引导其思维参与。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参与,算不上真正的参与,只有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彰显,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第二步,要引导其情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以情唤情,才能使教与学过程高潮迭起,实现情趣交融、情知交融、情理交融、情情交融的完美结合。最后,要引导其行为参与,这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常教学最直接的方式,是主体参与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调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

9、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尽可能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亲力亲为。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考虑到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方向性、重点性等多个方面,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0、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的状态,促进以提高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应强调教师的准确引导,要能完美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导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没有好引导就没有学生学的主体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

11、。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在同时重“学”的转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容易绝对化,走上一条“自由化”的道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误解为“学习的自由化”,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解决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我们只有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和目的,才能避免在整合中产生误区,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参考文献:1、陈至立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2、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张贯彻 浅谈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