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862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特征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过程集中反应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思想。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而这堂课中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环节都必须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概念性与技巧性极强的学科,它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无法与数学、英语、语文等一些传统课程相类比,一般说来集体讲授式(包括多媒体大屏幕演示)、任务驱动式、小组协作式、自主交互式、学生练习、老师答疑式及启发式、欣赏式等应用的比较多,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课堂教学进程,往往又是互相穿插、配合运用,由此而派生出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则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用于承载、储存和传

2、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常常与信息技术相关,不同的技术往往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而信息技术学科又不同于其他学科,他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媒体,传播获取的信息量更大。 对于学生,教学媒体有助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教学媒体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更多的信息巩固加强所学内容;对于教师,教学媒体有助于教师的“教”,教师节主教学媒体能够获得丰富充实的教学资源;对于师生,借助教学媒体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传递教学内容,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1) 依据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知识内容适合何种技术媒体来呈现、传输,主要考查教学媒体支持信息表征的全面性、信息表征的准确性、信息传输的及时性与信息应用的交互性

3、方面的功能。 (2) 依据师生特征。 (3) 依据媒体本身特征与功能:了解各种教学媒体本身的特征和功能是教师进行教学媒体选择和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二、 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文字表达直观、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掌握 信息技术学科部分教学内容的文字表达枯燥晦涩,难以理解。教师选择文字材料呈现教学内容时要关注所选文字材料是否具有通俗性,并且注意知识呈现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教学案例直接、形象化、贴近学习者生活 信息技术学科中一些抽象程度较高的内容仅仅使用概念性的文字描述并不足以使学习者深入理解,此时需要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做以说明。 (三)教学内容实时性强 学科内容更新快是信息技

4、术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是保证其较好教学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 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的所有教学内容并非占有同等地位,重难点突出的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有较强的教学性。 (五)教学内容系统性强 一方面,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系统中其他元素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 制定教学目标设计 (一)制定教学目标要有所依据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需要有所依据,清楚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也是教师设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学活动中由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课时教学目标,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主要依据三方

5、面的内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习者特征。 1. 依据课程标准。 2. 依据使用教材。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可以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各章节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3. 依据学习者特征。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储备状态、心智发展水平、情感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等特征都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的。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设计 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材呈现的学科知识、由经验获得的意会知识、多渠道获得的信息知识。 (三)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技能目标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技能目标多体现在动作技能方面。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

6、学动作技能目标的表述为:“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 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情感领域目标的培养要求是:“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 制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教学目标的知

7、识载体。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灵活性由以下四方面主要因素决定。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并不等同于教材。 第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水平、起点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特征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学习者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同一套教学内容效果必然有很大差异。 第三,信息技术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来说并不面临应考问题,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灵活掌控空间更大,对同年段的不同水平学习者提供可选择的不同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五、 制定教学环节设计 (一) 信息技术学科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导入环节起着引课的作用,因此不宜过长。导课的方式,应遵从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8、。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来灵活运用。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2.巧设悬疑法 提问法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学习的主题。 3.温故知新法 第2/5页 这是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它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 (二) 信息技术学科新

9、授教学环节的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新授教学环节设计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此环节的设计应注意与导入环节的连贯性。 1.演示讲解,实践操作。 此种方法通常用在学生无前期知识储备学习新知时,在教师演示讲解后,组织学生实践操作,以获取新知。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这种方法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教师的提示或提供的资源,自主完成任务。课前,教师要做好任务设计,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监控课堂、答疑解惑、评价活动、注重反馈。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法要求学生应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3.插入复习,自学新知。 该方法

10、是利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旧知识来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找到知识的共同点,进而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新知。主要用于自主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4.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教师依据目标,围绕新课内容,抛出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学生根据这些现象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及时启发学生,将讨论引导至教学内容上,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做好记录,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最终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巩固训练环节设计 巩固训练环节是对新课教学目标的必要强化和训练,对新课知识内容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

11、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学生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基本巩固和消化所学新教材,为继续学习和进行独立作业做准备。 1.基础训练。 这种设计方法是在学习新知后,教师再抛任务,让学生趁热打铁,进行及时性训练。 2.综合训练。 主要用于进一步巩固新知,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用于巩固训练环节之后。 3.拓展训练。 当学生经历了对新知的基础训练及对新旧知识的综合训练后,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设计,学生运用新授知识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通过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训练,实现巩固新知,复习旧知的目的。 (四) 信息技

12、术学科教学总结强化环节设计 教学总结环节是新课知识内容的梳理,它包括课中小结强化和课尾总结提升,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深化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 1.学习新知后师生小结。这种设计方法是在学习新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归纳,起到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的作用。 2.巩固训练后教师小结。这种设计方法是在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后,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课程结束前师生总结。这种设计方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整节课知识第3/5页 学习的梳理、总结、归纳过程。 (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作业拓

13、展环节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是让学生巩固知识、检测学习状况、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常用的方法。 1.小组合作完成课后作业。 即以某一任务为线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一研究。 2.专题作业法。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所以对学生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是一项好措施。专题作业是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设计。 3.课外计划。 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分工活动的过程中,完成课业项目、学习技能、提高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和短期的实践,对各个工作进行评价。 六、 教学方法设计 (一) 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并借助形体姿态,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方法。

14、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广泛被应用。 2、演示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还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因此一些示范性的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仪器设备,通过操作、观察、研究,获得知识或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操作实践性强的学科。 4、自主学习法 是指学生通过个人自学、交流讨论、互助合作、操作实验等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和小组及集体的优势,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5、计算机游戏引导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戏软件进行教学,也可以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编写一些简单的游戏程序,是寓

15、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6、小组讨论法 为了提高学生互助协作和研究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的成员围绕着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 7、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其感兴趣的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诸如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寻师访友等种种途径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8、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层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层次且不断递进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其可持续性学习。 9、基于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 (

16、二)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 、依据学习时空、依据学生特征、依据教学规模 第4/5页 七、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教学的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可以起到诊断、激励、调控、教学、导向的作用。 (一) 有效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1.全面性: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是指要全面地评价学习者学习态度与意识、基本知识与技能、知识应用与创新的能力、个人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等。 2.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是指要注重评价学习者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比较或甄别,要基于对每一位学习者个体差异

17、性的了解关注其在自己原有学习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可以尽可能地鼓励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并为自己规划阶段性发展目标。 3.方法多样性:为了全面地、发展性地评价学习者学业情况,要注意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二) 教学评价的设计 1.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 任何教学评价都涉及到评价主体(谁来评价?)、评价取向(是评价过程还是评价结果?)、评价客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针对评价对象要评价哪些方面?)、评价标准(有哪些标准?是否可靠?)、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分析具体的评价情境,依据上述因素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2.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流程 教学评价的基

18、本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六个环节:一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尤其是核心内容;二是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三是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四是设计完整的评价实施方案;五是评价的具体实施;六是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利用。 (二)教学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般地,设计教学评价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诊断、评定、激励、导向(学习导向与教学导向)的功能,使教学评价切实为提升学习者学习绩效、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是要以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为基准,既面向全体学习者,又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 三是整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全面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内容的确定 一是分析课程整体目标,在评价内容中体现对课程核心目标的评价,可以借助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确定评价维度。 二是分析课程内容,基于对课程内容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确定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与技能内容。 三是从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出发,确定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内容。 四是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团队协作能力、信息素养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