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940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活动,让思品课堂更精彩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式课堂教学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课程针对传统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品德形成的规律,将课程定位于“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同时指出:“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时的教和学的是中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品德。那么,我们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体现 “活动性”这一基本特征呢?一、回归生活,挖掘活动内容心理学研究

2、表明,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的使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学生刚入学时,对于眼前的学校、老师都是陌生的。教材中适时安排我们的校园一课,让学生了解学生情况,熟悉学校环境。我利用这一课安排了学生参观校园的活动。我带着学生边参观边针对校园现有的特点作介绍。说到宣传窗里挂的学生作品时,孩子们脸上露出敬佩的表情;看到校园中各个专用教室,孩子们眼里透着新奇

3、的目光;看到绿草丛中的爱心牌时,孩子们顿时流露肃穆的眼神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争着说对学校的印象,可见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爱这个学校,愿意在这儿学习、生活,让学生通过参观已经从情感上接受了自己的学校,引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再学习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的层面,所以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的活动要围绕他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二、创设情境,强化活动体验心理学家们认为: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的感受。生活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

4、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品德与生活教学,更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发展道德。例如,在教学生“爱惜粮食”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演示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

5、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来看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又如教学亲亲大自然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娱乐活动的教学方式,让儿童亲自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去体验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活乐趣。做一朵蒲公英自由自在地四处飘荡;变成一只小松鼠,在遍地是野花的林间欢乐地跳跃;想象自己是只蜻蜓,在水边丛间翩翩起舞,让夏日的暖风轻轻拂过自己的翅膀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边演边

6、设身处地的思考:它们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呢?只有使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才能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关注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意义。三、大胆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不下十种。包括游戏、欣赏、实践、调查、操作、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看录像、讨论交流等等。各种活动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1、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它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从不同角度强化学生的品德意识。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住在哪里,每天放学是如何回家的,路上要经过哪些

7、地方,有哪些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点,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同时让学生在平时过马路是注意观察交通安全标志,并让学生收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交通标志,介绍在哪儿找到的,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在上学路上如果遇到各种交通标志应如何做。为了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我进行了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良好习惯。2、欣赏活动欣赏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我在教学坐立走,有精神一课

8、时,为了养成学生正确的坐、立、走姿势,采用了欣赏、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活动形式,从欣赏导入,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组国旗护卫队战士升国旗时飒爽英姿的图片,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解放军叔叔怎样苦练站功的:他们为了练好站姿,就贴着墙根站;为了站得纹丝不动,头顶砖头;为了使腰身挺直,他们在身上绑上十字架;有的叔叔发现自己脖子有时歪向一边,就在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脖子稍一歪,针尖就扎脖子一下,这样才有了他们的“站如松”。听了介绍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体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反复强化,落到实处。3、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

9、“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例如我上完尊敬老人这一课以后,要求学生不仅在家要尊敬自己的爷爷、 奶奶,而且要尊敬所有的老人。我想到了敬老院正是一个深化道德行为的活动好场所。于是,我为班内的学生分了组,让学生分组定期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打扫打扫卫生,送上自己制作的一份小礼物,或为他们唱个歌、跳个舞,梳梳头,捶捶背的,听他们唠叨唠叨在活动中,孩子们明白了,老人也怕寂寞,应该从生活、精神两个方面去关心老人。在今后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养成敬老爱老的习惯。 4、调查活动品德的形成更多的东西靠

10、自我感悟基础上的内化。学生生活范围小,知识面狭窄,要让他们懂得一个概念,明白一个道理,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是很难达到的,需要课外个体学习活动来增强感知,开拓视野,强化认识。调查研究,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为课堂上同学们相互交流、展示信息、提高道德认识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植物这一课时,课前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资料,搜集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植物,他们有趣在什么地方,生长在哪里等等。通过调查活动既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5操作活动操作活动是指通过儿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劳动和操作技能。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我们

11、迎新年一课,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窗花和拉花、吹气球、做灯笼、准备节目等,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教室,喜迎新年,真正体现了活动的效果。四、寓教于乐,拓宽活动途径在德育课程教学中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德育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是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例如我在上关心父母这一课之前,针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知道享受爱,不知道付出,没有一点体谅父母心的实际情况。先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从早上的买早点、买菜,到中午、傍晚的饭菜准备

12、,从室内的打扫到生活用品的采购,当一天的家。一整天下来,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想到父母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该有多辛苦。等我再上关心父母这一课时,感觉得心应手,许多学生谈了那天当家的感受,对父母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发自内心。学生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学生的心中滋生蔓延。2课堂活动课堂上,教师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看看时间一课时,我先用谜语导入,以欣赏童话剧钟姐姐

13、笑了为线索,创设早晨明明起床、吃早饭、上学路上、课堂上写作业、晚上睡觉时间五个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钟姐姐会对明明说些什么?感受按时作息的必要性。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有效途径。主要有自主训练,小课题研究,撰写心得感悟,进行课后实践,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等。例如在教学完种子发芽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先观察牵牛花种子的变化,再将观察到的情况写成观察日记,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人。他们的思想意识,他们灵

14、魂,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五、因地制宜,拓展活动空间 品德与生活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责任,所以教学活动的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使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打破原有的固定座位形式,可采用“自由结组式”、“马蹄式”、“圆弧式”等形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空间。总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讲授和知识学习,而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自主活动和“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悟学习。就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学习的最好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老师们,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吧!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思品课堂因活动而精彩!20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