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026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从理论层面阐述中职学校实施信息化德育教学法的必要性,在实践层面探索信息化德育教学法的具体途径,旨在探寻一种符合中职生特点且具有实操性的德育方法,提高中职生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学生的兴趣习惯出发有针对性地采用信息化教学法,调动中职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规范的行为,从而真正发挥中职教育教书育人的职能,培养出合格的在校学生、尽职的企业员工和负责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法 中职生 德育 引言 “百年树人,德育为先”,道德作为劳动力整体素质中最基本、最首要的因素,中职教育本应形成“以德为首,以技为主”的办学

2、思路与格局。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虽已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无法找到一种高效的德育方法与途径,使中职德育呈现出无能、无力、无奈的尴尬局面。信息化德育教学法因其立体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独特优势,为陷入困境的中职生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可能。 一、“教”“学”疏离:当前中职德育的主要困境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速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变迁,中职生处于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环境中,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同时涌现在他们面前,容易使其在扑朔迷离的现实中迷失方向,难于辨别是非善恶。同时,旧有的文化道德观念与范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中职生德育工作受到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猛烈冲击,学校的德育要求

3、和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面对社会现实的急速变化,传统的德育内容因缺少针对性而显得过于空泛化与理想化,与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脱节,与中职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断档,致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德育内容缺少时代感,对社会现实的阐释往往牵强附会、苍白无力、难以服人空洞的理论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无法对其进行富有实效的引导。不能很好地阐述和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致使中职德育课教师的威信下降,加之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单调、陈旧、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法单一,教师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现了“教”“学”疏离

4、,“教”与“学”两张皮的困境。 纵观当前中职生德育课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魅力,表现为德育观念陈旧落伍、内容单调乏味、方法缺少创新,学生参与度不高,德育成效不好。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中职生德育课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缺乏激情、学生没有主动性,厌学、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几乎是学生只要不犯法,老师和学校就对其束手无策。面对这种情况,中职生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信息化德育教学法。 二、“教”“学”互动:信息化教学法的德育功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

5、教育的重视和对中职生就学优惠政策的落实,未来几年中职生的规模还将有所增加,然而中职院校却陷入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德育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之中,广受关注。当前中职生德育教学方式急需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德育工作针对性弱、远离现实等缺陷,需要把那些华而不实的德育论调转换为切实可行、且能真正起到作用的教学方法,才能扭转困局。 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技术革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选择新的教学技术成为必然。当今计算机、多媒体和卫星广播电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教学变得更灵活、方便、有趣,中职生德育教学有必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将教育内容、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辅

6、助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法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在教学方式上的具体运用,它在方法论意义上与教学信息化同构,指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的新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以为在中职生德育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教学法的主要功效与作用表现在柔性德育、情感德育和隐性德育三方面,它可以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关注,进而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帮助其形成德育自我发展能力。 (一)柔性德育:信息化教学法的课堂效用 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受条件限制,主要采

7、取讲听记的单向传授方式进行,基本是老师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后进行记忆式的复习。这种德育方式往往因其内容枯燥、方法死板而难以调动教师的激情、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老师疲惫、学生厌烦的局面,导致德育课堂的“教”与“学”难以密切配合、有效对接,效率低下。 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的信息化德育教学法打破了这一模式,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学习规律。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也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它避免了传统德育教学中填鸭式的说教,使枯燥的德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现实可感。较之填鸭式德育教学法的刻板生硬,信息化德育教学法因其生动有趣、开放互动而具有柔性

8、德育的特性,它坚持以人为本,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进行,更容易在教育对象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教学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信息化德育教学法利用多种媒介开展教学活动,能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现代化的多媒体声、光、电教学设备可以将图、文、音、像同时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作用,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图文兼备、声情并茂、音像同举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感投入,进而内

9、化为自己的道德涵养。 例如:同样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影像方式呈现,远比教师的口头讲述生动传神,而且其直观化的叙述方式也会使学生觉得更加亲近可感、便于模仿。同样一套交通安全知识与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法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容纳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在交通标识与交通规则的呈现上也更直接明了,还可以通过放映交通安全事故警示片进行安全教育,它生动可感、直观可触的优势比教师空洞地劝导说教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灵的冲击,唤起其安全意识,真正发挥德育效能。 (二)情感德育:信息化教学法的课后功效 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信息化教学法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技术性应用,而是融德育工作与信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新型

10、教育与管理模式。它不仅能在课堂上发挥效能,还可以从课上拓展到课后,在师生的课后交流中发挥德育功效,这主要体现在依靠信息化教学法而开展的情感德育上。这里的情感德育指:教师在课后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设备及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其思想动向,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德育工作。 近年来的招生压力和生源广泛性,使中职院校逐渐成为“后进生集中营”,这些成人眼中“不成器的孩子”承受着学校、社会甚至家庭的歧视与偏见。较之同龄的其他孩子,中职生更加敏感和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动力与对未来的合理规划,有的甚至思想偏激、脾气冲动、容易发生过激行为。这些刚性的负面行为如果用传统

11、的面对面式的说教方式进行劝导,则很可能效果不佳,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能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沟通习惯及兴趣爱好出发,借助信息化的沟通平台进行情感德育的话,则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中职生德育需要从情感入手,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机制,注重调动情感的作用,消除学生的抵触、反感与顾虑心理,在情感的传递与交流中唤醒道德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建构行为规范,将其培养为合格的学生、尽职的员工和负责的公民。 信息化教学法要求教师依托数字化网络技术平台开展德育工作,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师生可以在同一个数字化平台上及时交流、平等对话、畅所欲

12、言,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灵活互动。当代中职生成长于信息网络繁荣的时代,他们习惯于在信息化平台上沟通交流。中职生情感德育可以因势利导,有效利用网络平台,通过Email、BBS、QQ、飞信、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及校园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沟通。 网络平台上轻松、民主、活泼、开放的氛围,更容易打破面对面交流的防范性壁垒,使交流者摆脱可能存在的顾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便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其真实想法和思想动向,在交流中如果发现学生在思想、情绪上出现异常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充当心理疏导者的角色,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通过情感德育培养学生的自知自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

13、品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防止因冲动而发生不良行为。 在信息化德育教学中,网络不仅成为学生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也是教师走近学生内心世界,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有效路径。在这个平台上,只要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与信任,彼此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系统与心理互动机制,中职生就一定能被感动,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并主动去改变自我。 (三)隐性德育:信息化教学法的有效延伸 卢梭曾说:“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非生活的预备”,德育的最高境界是将其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信息技术的广泛性使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其生活常态的重要组成部

14、分,这种隐蔽性的德育方式即为隐性德育。隐性德育的作用是间接、潜在和隐蔽的,可以消除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防备心理,具有“诱导”作用,它将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认知的经验特色渗透到具体的信息网络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隐含影响,进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德育工作不仅是中职生行为失范后进行救治的“消防队”和“灭火器”,还可以成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孵化器”。当今时代,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使德育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置身于发达的信息网络中,无时无刻受信息影响。中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法的“载道”与渗透作用,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班级论坛等信息化平台播放

15、与分享各类隐含德育内容的歌曲、电影、电视剧等,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平台推送各类富有正能量的信息,使学生在日常性熏染中真正将其内化为道德素养,升华为道德情感,进而具化为道德行为。 人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潜在的东西,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和内隐性,它不能离开生活情境以概念的方式抽象学习。对这些品格的养成不可强力而致,信息化教学法的隐性德育将相关内容具体化到日常生活情境中,不生硬、不教条,充满人情味,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到亲切,丝毫没有抵触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促成其德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在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教学法的隐性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德育引导的良方,具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替

16、代的作用。 三、立体格局:实施信息化德育教学法的要求 德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育,道德学习很难通过封闭的接受方式完成,它要求激发和调动学习主体的内在经验,使其由内而外地去感悟、体验和认可。信息化德育法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开放式、参与式、体验式德育模式,符合当前中职生的兴趣习惯与心理特点,能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独特的效用,但是这一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学校和所有德育工作者共同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德育环境与工作格局。 学校要投资配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如:计算机、音响、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并对所有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保证所有教师都能熟

17、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德育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认真研究中职生的兴趣习惯、心理特征与现实需要,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信息化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同时,学校还要在构建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上下工夫,通过多种方式为师生沟通交流搭建互动平台,促进信息化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信息化德育教学法在柔性德育、情感德育和隐性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以其开放性、立体性、互动性与灵活性符合中职生的兴趣习惯与心理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目前中职教育中“教”与“学”疏离的困境,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促进其德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真正释放德育教

18、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黄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五化”模式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李源源,贾莅彦.“柔性管理”在中职生德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11). 3任菲.浅析中职生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1. 4肖凤玲.中等职业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探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5毛居旦?马合木提.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6冯钰.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7邱文云.中职生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03). 8吴剑播、费小林、莫有东.中职生德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0(08). 9罗学全.黄冈联升学校有效的中职生德育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