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227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一、前言1(一)引言1(二)文献综述2(三)研究方法7二、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8(一)对初中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8(二)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15三、初中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一)初中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21(二)初中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四、改进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26(一)加强学校中枢作用26(二)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及环境27(三)加强政府管理,提供有力保障29五、结语30六、参考文献32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十堰市两所中学的初中生为例摘 要:自实行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进入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向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时代的过渡转型期。如今,

2、电子网络化的尖端高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浪潮使世界瞬息万变,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人们的生活观念、思想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价值多元化,更是对思想、价值观念不成熟的中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对十堰市两所中学部分初中生价值观现状、价值观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初中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三大原因,针对当前初中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关键词:初中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对策On The Research of the Education of Valu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

3、entsTake Shiy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XiaoLi (Tutor,Zhuhao)(Hu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s Huangshi, China, 435002)Abstract: Sinc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entered the era of planned economy transi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

4、ruction of market economy transition. Today, electronic network of cutting-edge high-tech develops quickly,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change the world, speed up the pace of life, the life of people idea, thought and a series of profound change. Value diversity, but also the ideology, brings various

5、effects to the Junior High Student whose concept of value are not mature.This paper, from a new par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does research the value and educati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sums up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th

6、at exist in the current values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alyzes the three major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value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Jun

7、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研以十堰市两所初中的中学生为例一、前言(一)引言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为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体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它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如何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的价值观对初中生的成长及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当今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我国已进入社会过渡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如今,以电子网络化为首的尖端高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使世界瞬息万变,生活节奏空前加快,各种陈旧的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思潮不断涌现,这些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乃至思想意识领域。中学生的价值观也深受影响,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并发生

9、了一系列足够让我们警醒的变化。如何加强当代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对当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加强当代初中生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有关社会转型期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侵袭下,各种新思潮、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和多元价值观念不断涌现,我们对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摸索出新时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二)文献综述有关社会转型期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看

10、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对价值观教育概念的界定(1)价值从哲学层面来说,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冯小平曾出“价值理论产生于人们对生活中各种价值现象的普遍概括、提炼和上升,人们把生活中有积极意义的、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称为有价值的,价值一词从一开始就具有属人的涵义,是人的自我设定,是人的自我满足,是对人以自我为中心、必然地为我的存在方式的反映”。1 万俊人.比照与透析:中西伦理学的现代视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374-375.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怎样界定价值的概念,其最终的归宿还是以人为中心的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分为自在需要和自为需要。自在

11、需要是人的生理要求,自为需要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的需要。人的自为需要是人区别于动物界、超越动物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引导人们理解价值、追求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2)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最终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衡量判断某一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2 李明华:迈向新世纪的中国价值观,河北学刊,1992年第六期.个人的价值观从形成开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新的价值

12、观 念会不断地冲击传统价值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解价值时存在一个误区,把价值理解为道德价值,即善恶,并以此为尺度衡量一切。但事实上两者是不同的,道德价值观是人评价事物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所依据的内在标准和尺度,它强调的是价值判断的道德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价值观只是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的内容。价值本身就具有抽象意义,它总是与特定的道德、精神联系在一起。道德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比其他社会文化子系统对整个文化有更为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所以“在所有的文化价值形态中,道德价值观念处于核心地位”。对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讲,他的价值观的演变必须依承的心理基础是道德观念。初中生如果想要内化道德

13、观念,就必须先熟悉道德规范,掌握道德观念,对是非做出道德评价,形成道德观念体系,并在实践中落实道德观念,形成各种道德情感和情操,形成对价值观念接受或拒绝的道德态度。(3)价值观教育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定义很多,学者们从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角度对价值观教育进行定义,其中比较广泛被认可的是从价值观层面出发对价值观教育进行的定义。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青少年正确地看待社会的作用以及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教育青少年正确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注关爱自己的灵魂,形

14、成自己坚定的信仰;使青少年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养成关爱情怀,学会适应现代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从小就教育他们懂礼貌、爱祖国、守纪律、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朋友、诚实守信、热爱学习等等,这些品质和行为的学习、养成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是形成各种观念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日常规范,并使之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2、中学生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中学生价值取向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取得了较为一致的共识,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与偏差主要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中学生强调自我自主意识,注重自我价值的多元追求,却把价值

15、的主体需要与个人的主观欲求混为一谈,常陷入利己主义的怪圈,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追求,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推向社会价值的对立面。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竞争,可是又相信命运,青睐机遇,对竞争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中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扭曲。他们对一些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和人际交往中的庸俗做法不满,可是他们自己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却信奉“哥们义气”,又存在同学交往中的势利行为。他们对社会上那些素质低下、一掷千金的“大腕”十分反感和鄙视,对现实中贫富不均的现象愤愤不平,然而,他们自己却盲目模仿别人的“超前消费”,贪图享乐,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对劳动问题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价值

16、和精神价值的关系,在价值选择和取向上只重物质价值,轻精神价值,对个体实现功利价值的追求欲望远远超过了对远大理想、高尚道德价值的追求,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矛盾明显存在。3、中学生价值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消极、腐败、落后现象的存在,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对广大的青少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赵宝春认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机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宋崇鑫认为,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环

17、境之中,社会转型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调节功能,而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成。他们缺乏相对平衡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加上年龄特点,一种天然的“反叛性”使他们又不愿依附于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这种既想成为一个传统价值体系的改革者,又难以摆脱事实上的因袭者的尴尬角色,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2)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余音未绝。山西学者季成、张耀礼认为中、高考指挥棒有形无形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在极大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也都提德、智、体全面发展,实际上却常常是把智育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重智轻

18、德,一好百好。家长教师评价学生,开口只言“分”,以偏概全,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削弱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在时代不断发展前进的大潮中,没有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代沟较大,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德育课堂的有效性。学者宋崇鑫认为,学生的价值观主要不是靠外部力量“灌”进他们头脑中的,而主要是通过实践,即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发展起来。而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输与灌输上,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升华和内化,学生只是习得知识,而没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可,也就不会将所学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19、(3)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赵宝春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差,他们用金钱、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只关心学习成绩,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一切听之任之。这种片面的物质满足不仅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也会让孩子形成不合理的金钱观;部分家长自身的素养不高,言传身教、不良嗜好对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某些家庭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家长作风严肃,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还有部分家庭存在着隔代抚养,父母与子女常年分离,情感交流沟通不够等等,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对中学生不良价值取向的矫正在对中学生现成的价值取向加以

20、了解与分析,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大体上看,多数学者从以下三个维度提出了解决策略:(1)依赖国家自身建设调整,营造一个纯朴向上的社会环境刘静说,我们要寄希望于国家的自身建设与调整,力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纯朴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铲除野蛮、愚昧等一切不文明行为滋生的土壤;加强法制建设,严惩一切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勾引、诱骗年幼无知的学生的犯罪行为;加强党风建设,促进民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赵宝春说,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优化社会环境。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成人抓起,要重视、优化社会环境,造就有助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舆论氛围,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青

21、少年的负面影响。学者宋崇鑫认为,社会宏观环境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这种影响作用是间接而非直接的,它通过个体与他人的直接交往折射出来。社会宏观环境要通过微观环境的各种“媒介”起作用,我们要重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以及学生交往对象的选择指导,形成正确的团体规范。(2)强化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刘静认为:首先,学校要确保素质教育中德育先行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学校要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创新机制,从德育模式到德育内容乃至具体实践,都可以多元化尝试,不断提高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自我调节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汪浩岚也说,纯正的校风、积极向上的校容校貌、完善的规章制

22、度、丰富的体育活动、文艺熏陶、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等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汪宏林从两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系统构建教育目标体系。他从横向上提出价值教育导向的目标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二是遵循科学的导向原则,包括灌输导向原则、自我导向原则、辩证导向原则、合力导向原则。在宋崇鑫看来,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必须加强实践的环节,具体说来(1)让学生参与学校教师经过事先设计的集体活动,让他们体验、接受和自觉遵守某种“团体规范”。(2)组织学生参与某种集体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角色承担的机会。(3)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4)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教

23、育作用。学者们一致认为,要促进学生情感互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要促进学生知行互动,激励学生把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3)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田恒校长在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建立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家长例会制度,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以家长委员会为基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合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者们对家教达成了共识,做家长的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一方面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培养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平等的方式同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

24、对话关系,通过双向沟通,帮助子女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选择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1)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阅读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价值观教育的应用研究较多,而对基础理论研究较少。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并没有专门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从内容到方法都比较模糊,更多地被涵盖在德育或道德品质教育中。事实上,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比德育或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更宽广,很多问题是价值判断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这种模糊对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有不利的影响。(2)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做专门研究的人比较少,一般是把德育

25、的内容笼统地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上海师范大学古人伏等学者认为,价值观的基本构建可以看成一些系列:就个体而言,有勤劳、简朴、自信;就个体与集团关系而言,有关心、尊重、合作;就个体与社会而言,有正义、公平、责任;就个体与国家而言,有忠诚、守法、奉献;就个体与自然而言,有和谐、热爱生命;就个体与外来文化而言,有宽容、接纳、欣赏等。辛志勇、金盛华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的价值观教育是不同于德育教育的独立研究领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3)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较少,学者辛志勇提出,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探讨通常有教育者、教育过程、教育内容三种视角。教育者途径可以细化为

26、学校、家庭、社会三种主要教育形式,可通过三者的协调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教育过程视角是指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育,一般分为心理层次和观念层次,心理层次是观念层次的基础,略过心理层的价值观教育有说教之嫌,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教育内容视角是指教育者在选择价值观内容时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从行为养成、道德价值观、公民价值观等教育视角入手。也有研究者将青少年学生面临的文化生态环境做了一定的划分,提出对于中小学生面临的主要文化生态环境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结构系统。学校环境包括制度文化、网络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社会环境包括主导价值、传统价值、西方价值

27、、时代性价值,家庭环境包括家长教育、家长期望、家庭文化。其中以学校文化环境最为关键。(4)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研究我国价值观教育方法提升到理论层面的时间相对较晚,且多为理论思考,可以查到的相关实证研究很少。在教育实践领域中大多采用价值灌输的方法,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其实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了学者对初中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本文正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实证调查。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一共设计了34个问题,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分不同维度对两所初中的三百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有效回收问卷276份。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保证了本研究的信度。二

28、、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也是初中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把握当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初中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十堰市两所中学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查找出当代初中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初中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依据。(一)对初中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本文首先从初中生的价值观现状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初中生价值观时,按金钱消费价值观、审美价值观、人际交往价值观、恋爱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等多种类型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的价值观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29、。表21金钱消费观调查内容每月零花钱零花钱主要来源调查及比重(%)50元以下50100之间100200200元以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自力更生其他初一9433.540.315.611.656.233.45.45初二9512.633.829.724.143.630.51015.9初三8611.224.635.828.453.930.912.23.2内容零花钱主要用在调查人数及比重(%)学习用品存起来零食娱乐消费体育运动上网买衣服其他初一9421.640.721.37.22.73.03.02.5初二952913.537.25.32.05.24.03.8初三8625.112.030.813.73.8

30、9.63.71.5内容对金钱的态度调查人数及比重(%)金钱是万能的金钱充满铜臭味,是万恶之源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钱乃身外之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初一9423.725.028.724.6初二9530.521.432.120.0初三8634.918.935.513.7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七个问题,涉及到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和对金钱的态度,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每个月零花钱大致在50200元之间,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零花钱的数目也在上升,每月零花钱在200元以上的三个年级逐步递增。而对于零花钱的主要用途,初一年级有21.6%的学生将钱花在学习用品上,40

31、.7%的人将零花钱存起来;初二年级的学生有29%的学生将钱花在学习用品上,37.2%的学生将钱花在零食上面;初三年级的学生有25.1%花在学习用上,30.8的学生将钱花在零食上。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三个年级的学生花在上网上钱逐步上升,初三年级有9.6%的学生将零花钱花在上网方面。而对于金钱的态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认为金钱万能论的学生比重增加,初中生大多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对于君子的生财之道,认识略有不足。表22审美价值观调查内容最喜欢的明星喜欢他们哪一点调查人数及比重娱乐界文学界体育界商界名流科学界其他长得好看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在他职业方面出色为人正直,富有爱心其他原

32、因初一9445.614.88.513.713.53.930.026.923.614.55.0初二9543.215.710.218.07.35.629.925.728.513.72.2初三8640.512.313.921.45.36.631.328.130.98.21.5内容你最喜欢的阅读刊物是调查人数及比重(%)娱乐性书刊综合性知识文摘科技书刊报纸中学生刊物初一9447.313.617.46.315.4初二9543.217.115.74.219.8初三8638.930.24.31.824.8从调查结果看,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接近半数的学生最喜欢的明星来自娱乐圈,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喜欢

33、这些“明星”,是因为其长得好看,这反映出部分学生盲目追星,不够成熟、理性;当然,学生喜欢的明星在文学界、体育界、商界、科学界都有分布,所占比重大致持平,反应出在新时代、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视野日渐变得开阔;有26.9%的初一学生喜欢这些“明星”因其良好的生活作风,初二学生占25.7%的比重,而初三学生占28.1%;初一有23.6%的学生欣赏明星在其职业方面出色的表现,初二有28.5%有相同选择,初三则有30.9%的学生认可职业方面的出色表现,这一选择随着年级的上升比重有所上涨,反映出学生对职业生活、未来的工作初步有了较为积极、上进的态度;欣赏“明星”的理由是“为人正直,富有爱心”,初一年

34、级的学生占14.5%,初二年级的学生占13.7%,初三学生占8.2%,三个年级各自所占的比重普遍偏低,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上,不够成熟,有待成长。就学生最喜欢的阅读刊物的调查,类似于他们喜欢娱乐圈的明星一样,接近或超过40%的初中生最喜欢的阅读刊物是娱乐性书刊,课外阅读以娱乐为主;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对综合性知识文摘的阅读量有所增加,初一学生占13.6%,初二学生占17.1%,初三学生则达到了30.2%;平均也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钟情于中学生刊物,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科技书刊和报纸有很少部分学生有所涉猎。总体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面比较广泛,但以娱乐、消遣为主。表23 人际交往价值观调查

35、内容与他人交往的目的于他人交往最看重的调查人数及比重(%)友情功利互助自我完善能力志趣健康外表性格家庭背景初一9448.84.934.012.316.133.52.53.741.62.5初二9563.30.721.015.014.529.75.55.041.45.0初三8653.84.123.418.613.135.94.15.438.82.0“与他人交往的目的”是友情的初一学生达到48.8%,初二学生为63.3%,初三学生又有所下降,为53.8%,在初二年级,学生更看重友情,而初三的学生更关注学业,与他人交往的目的较初二年级下降,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完善。在与人交往中,互助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焦点

36、之一,初一年级有34%的学生,初二年级有21%的学生和23.4%的初三年级的学生都将互助看作是与人交往的目的。有12.3%的初一学生将自我完善看作是自己与他人交往的目的,初二年级的学生达到15%,初三年级的学生比例更大,达到18.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在与人交往中最看重的来看,学生大部分最看重的是志趣和性格,初一年级有33.5%、初二年级有29.7%、初三年级有35.9%的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最看重的是志趣;另一方面,与人交往中性格因素也是学生与人交往中最看重的,有41.6%的初一年级学生、41.4%的初二年级学生和38.8%的初三年级学生将性格因素

37、看作是他们与人交往中最看重的;其次是能力,16.1%的初一年级学生、14.5%的初二年I级学生和13.1%的初三年级学生将能力看作是他们与人交往中最看重的,不过能力因素随着年级的升高比例不断下降。表24 恋爱价值观调查内容对恋爱的看法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调查对象及比重赞成有点赞成不赞成也不反对反对性格外貌人品家庭背景初一9412.220.653.214.044.111.941.22.8初二9510.315.958.018.850.313.934.61.2初三868.612.548.230.327.918.947.45.8“对恋爱的看法”大部分学生持不赞成也不反对的观点。初一年级有12.2%的学生

38、赞成,初二年级的学生有10.3%的学生赞成,初三年级中学生赞成恋爱的人数又有所下降为8.6%,与此同时,对恋爱的态度为有点赞成的比例也随着年级的上升在小幅下降,初一年级对此有点赞同的比例为20.6%,初二年级的比例为15.9%,初三年级的比例为12.5%。而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学生在整个调查中占绝大部分,初一年级为53.2%,初二年级为58.0%,初三年级为48.2%。相反的是,对恋爱持反对态度的学生比重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初一年级为14.0%,初二年级为18.8%,初三年级为30.3%。学生对恋爱的态度反映学生的年龄上升,他们的态度、观念越来越成熟、理性。“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学生大部分关注

39、的是性格和人品。初一年级有41.2%的初一年级学生选择人品,初三年级的学生有27.9%选择性格;,初二年级的学生有50.3%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是性格;选择外貌的也在不断上升,从初一年级的11.9%初三年级的18.9%,外貌在学生的眼里越来越重要,重视度越来越高。表25 道德价值观调查内容看到有人抢劫,你会认为初中生道德观中最缺乏调查内容及比重(%)上前与歹徒搏斗打110报警站在一边观看快速离开孝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国情怀初一945.348.614.831.319.522.015.113.020.4初二956.753.223.619.524.730.918.45.221.5初三863.560.2

40、25.410.923.532.15.09.629.8对于看到有人抢劫,你会怎么做,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打110报警”,初一年级占48.6%,初二年级占53.2%,初三年级占60.2%,反应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面对公益突发事件,能够做出比较理智的选择;相反的,选择与歹徒搏斗的学生从初一至初三依次分别只占5.3%、6.7%、3.5%的比重;当然,选择在一边看热闹,袖手旁观的学生也不少,初一有14.8%,初二有23.6%,初三有25.4%;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快速离开,比例从初一至初三呈下降趋势,依次为31.3%,19.5%,10.9%,总体看来,接近一半的学生面对社会公益,采取的是冷漠、回避的态度。

41、在你认为初中生道德观中最缺乏什么的调查中,初一年级有19.5%的学生选择了孝心,初二有24.7的学生认为最缺乏孝心,初三有23.5%的学生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这反映出处于叛逆阶段的部分初中生,在处理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上,可能存在着困惑;认为初中生最缺乏的是爱心的比重从初一至初三依次为22.0%,30.9%,32.1%,随年级呈上升趋势;15.1%的初一学生认为最缺乏责任心,18.4的初二学生也认同这一选择,然而初三学生中,只有5.0%的学生认为他们最缺乏责任心,反应初三学生相比初一、初二学生,责任心有所增强。认为初中生最缺乏同情心的比重普遍较低,从初一至初三分别为13.0%,5.2%、9.6%;

42、而认为初中生最缺乏的是爱国情怀,三个年级的学生都占了接近五分之一或更高的比重,分别为20.4%,21.5%,29.8%,说明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有必要的。表26 生命价值观调查内容对自杀行为的看法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调查人数及比重(%)摆脱痛苦对生命的轻视冲动行为对家人的不负责逃避现实的行为在于奉献挑战和超越自我吃喝玩乐平坦从容的生活地位和经济实力追求自己的信仰社会的认可其他初一946.442.96.127.317.365.269.815.843.236.915.729.84.9初二9513.935.17.923.919.255.970.313.223.934.612.634.63.

43、7初三8612840.513.721.013.053.465.719.034.740.213.243.93.0表2-6是对初中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结果。由表2-6分析可知,在对自杀看法的调查中发现初一年级有42.9%、初二年级有35.1%、初三年级有40.5%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生命的一种轻视行为,认为生命是珍贵的,值得珍惜;而有少数一部分初中生认为自杀是为了摆脱痛苦,这凸显出部分初中生对生命价值的消极态度,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便想到自杀来解决,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而且没有对生命引起足够的重视。自杀不只代表一个人的生命的结束,更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整体上看,初中生对自杀基本上有着正确的

44、认识,也比较珍爱自己的生命。此外,我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设置为一个多项选择题,以此来了解当代初中生对生命意义的看法。调查中初一有69.8%、初二有70.3%、初三有65.7%的学生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挑战和超越自我。从表格数据中反映了初中生基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吃喝玩乐以及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初中生总体上拥有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且生命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消极的生命价值观,需要引起重视。表27 人生价值,自我实现调查内容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目的调查人数及比重(

45、%)充满挑战和刺激吃喝玩乐平淡的生活碌碌无为报效祖国回报父母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做贡献初一9454.98.635.21.316.734.63711.7初二9560.54.833.31.411.632.9505.5初三8650.011.138.9010.425.5594.9对于初中生的生活价值观,本调查设计了两个题目,喜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喜欢的生活方式”初一年级有54.9%、初二年级有60.5%、初三年级有50%的学生喜欢“充满挑战和刺激”的生活方式,对于“生活目的”初一年级有37%、初二年级有50%、初三年级有59%的学生选择“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表明当代初中生具有

46、很高的挑战精神且注重于体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对生活充满积极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我认识进一步加深,更加注重于自己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初一有35.2%、初二有33.3%、初三有38.9%的学生选择“平淡的生活方式”,缺乏理想与生活目标。此外,在“生活目的”调查中“回报父母”排在第二而“为社会做贡献”排在最后,这反映了当代初中生重视家庭和父母,他们生活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是回报父母,社会责任感不够强,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贡献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二)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对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极大促进整个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