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雄起”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361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雄起”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重新“雄起”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新“雄起”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雄起”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新“雄起”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 2007年全国高考后,不少考生和中学历史教师对文综全国卷I中的历史试题提出了尖锐批评。他们普遍认为,这套试题“剑出偏锋”,过多地考军事史战争史,内容安排很不合理。试题背离高考主管部门反复重申的重要“政策”,考了不少选学内容和教材“小字”陈述的内容,有故意“为难”考生之嫌。有的试题研究者还进一步指出,出现这样的问题并非偶然,它是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质量下滑的必然结果。对高考试题的批评年年都有,但用如此猛烈的火力批评乃至抨击一套试题,在我国高考史上是少见的。客观地说,某些批评(尤其是网上的批评)存在言辞偏激过于情绪化的毛病。难能可贵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史命题组的专

2、家们有君子之风,“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不计较批评者过头的话语,而是认真地从尖刻的言辞中发掘和梳理中肯的有价值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透过批评,他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对高考命题“国家队”的期望,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于是,整合力量,聚启智慧,认真反思,深入总结,决心重振雄风,在来年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以回报社会的关心和期待。虽然我们对命题组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内情一无所知,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争的实事是,2008年文综全国卷I和卷II中的历史试题的确是高质量的上乘之题。对这一可喜的变化,可用一句四川话来“表扬”:好安逸呵,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又“雄起”了!在2008年使用的多套高考历史

3、试题中,笔者之所以看好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考试实践,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已成为历史试题(尤其是高考历史试题)设计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年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顺应了这一趋势,不仅主观题都是材料型题目(包括材料解析题和材料型问答题),而且客观题(选择题)也全部使用了新材料。虽然考查的内容比去年更贴近主干基础知识,但因使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提出了新问题,试题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面对这样的试题,死记硬背,“猜题押宝”都无济于事。一般认为,“三新”之中新材料是基础,起关键作用。今年全

4、国卷历史试题所用新材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有特点,其一是典型、权威;其二是严谨、规范;其三是丰富多彩,有的还相当生动。如卷I第19题引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的“假设”,有趣而严谨,通俗而深刻,为考生的思维活动创设了一个美妙的“三维”空间。如果说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什么不足的话,笔者认为,一是图像材料少了一点,二是某些材料(如土尔扈特东归大事记)长了一点。其次,娴熟地运用了多种史学范式。今年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设计的,有的题目还直接考查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卷II的第22题(韩国政体变化题)就考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在此前提下,命题者娴熟地运用多种史学范式设计

5、题目。在这些范式中,既有以往占居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史范式(含革命史范式),又有现代化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等新范式。范式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用多种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考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彩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就范式的运用而言,今年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有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1、文明史范式受到高度重视,两套试题的第37题(材料解析题)都按文明史范式设计,一题考制度文明史(中国的科举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一题考中西文明的差异与碰撞。2、社会史范式崭露头角。卷的第20题(日本儿童拍球游戏题)和卷的第19题(热月政变后法国社会生

6、活变化题)等都是典型的社会史题目。3、阶级斗争史范式(含革命史范式)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按此范式设计的题目有卷的第1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题),卷的第15题(革命派与维新派根本分歧题)和第16题(列宁评论中国近代事件题)等。4、整合范式,出现了一些综合范式题,如卷的第39题(驼峰航线题)就综合运用了整体史范式和阶级斗争史范式,而从卷的第39题(土尔扈特回归题)中我们看到了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式和整体史范式的影响,卷的第13题用现代化(近代化)范式解读太平天国革命,也有范式整合的味道。最后,学科内外综合有重大进展。虽然高考综合科目设置的时间已不算短了,但试题的综合性一直不强。就文科综合

7、而言,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各自内部的综合稍好一些,三科之间的综合则始终停留在“拼盘”水平上。为改变这种状态,2008年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作了力度相当大的探索,取得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带突破性的进展。按多年惯例,文综的主观题中有一道单一的历史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一般是第37题或第38题)。单一的历史大题为学科内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超越“拼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也不容易。而今年文综全国卷做到了这一点。卷的第37题依托有关中国科举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材料,通过互补并具有拓展特点的问题,合情合理地将中国史和外国史、中世纪史(我国将其归入古代史)和近代史、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内容综合起来了。卷的第37

8、题,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为切入点,巧妙地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融为一题。在学科内综合上,这两道题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按多年惯例,文综卷的最后一题(一般为第39题或第40题)为政史地跨学科综合题。此题如同标尺,集中反映一套试题的综合程度。今年文综全国卷第39题围绕土尔扈特回归这一壮举,卷第39题围绕驼峰航线开辟这一壮举,超越“拼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史地三科的有机综合。必须承认,跨学科综合远比学科内综合难,今年文综全国卷的压轴之题能达到如此高的综合水平,实属不易。总结其设计经验,笔者目前能体会到的主要是以下几点:1、发挥历史学科无所不包的资源优势,以历史问题为龙头;2、作为龙头的历史问题不宜贪多求大,“小切口”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3、处理好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等关系,让历史、地理、政治三科都有用武之地。这些经验可供以后命题借鉴。综上所述可知,肯定2008年文综全国卷和卷中的历史试题的成功,理由相当充足,绝非违心奉承。不经风雨那能见彩虹。在经历了2007年历史高考的一番风雨后,在2008年的历史高考中,我们见到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的重新“雄起”。此情此景,令人欣喜,令人感慨。(作者地址:四川成都市爵版街4号610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