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398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 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高职教师在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具体策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高职院校里英语“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试图探讨高职英语“学困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2、,进而提出教师在转化英语“学困生”的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策略。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学困生 转化一、英语“学困生”概念的界定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只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快慢。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较慢的学生常常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渐渐出现知识缺陷和能力欠缺,成为所谓的“学困生”。我们研究的高职院校英语“学困生”,指的是高职院校在读的学生中,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的学生。二、英语“学困生”困在何处1.困在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自己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

3、以后不可能从事与英语有关的职业,学习英语根本没用。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英语既无聊又枯燥,提不起兴趣。2.困在英语基础差,缺乏信心。高职英语“学困生”,大多在初中、高中英语基础就很差。进入高职学习后,知识上欠账越来越多,认为自己距离高职英语需要达到的水平太远,产生焦虑、苦恼和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认为不是学习的料,根本不可能学好,怕学、厌学,甚至根本不参与学习活动,造成学习困难。3.困在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吃苦精神较差,自主自立能力较差,自我要求不严。高职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一个凭借外界高压学习的状态转入

4、一个自觉学习的氛围之中,难免会因为缺乏自制能力而放松学习,容易受外界一些事情的干扰、诱惑。英语“学困生”中有很多是网吧等娱乐场所的长客,他们的睡眠得不到保证,导致了经常性的迟到、缺课,上课无精打采、瞌睡走神。不良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正是“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难题。4.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我们对“学困生”学习的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学困生”英语词汇量小,基础知识薄弱。上课不会记笔记,不能按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没有预习、复习课本知识,也没有读英语、听英语的习惯。对很多“学困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三、高职教师对于转化英语“学困生”问题的策略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

5、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 从“学困生”感兴趣的人、事巧妙导入,适当延伸。通过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营造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活化”课堂,从而加深印象,加强记忆,帮助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英语学困生”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逐步增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学困生”作“局外人”的角色。2.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英语“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过渡焦虑的

6、心理现象。语言学家克莱申认为,过渡焦虑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高积极情感输出,情绪饱满,言语生动,授课轻松幽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进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3.关爱学困生,适当情感倾斜,人都是有感情的,“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教师要及时地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听取他们的意见。甚至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

7、理解。教学时甚至要有所倾斜和偏爱,让其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消除了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困生及时进行引导,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4.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让“学困生”参与学习。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用关爱和赏识的目光来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因人施教,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可塑之才。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

8、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难度不能太深,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多给他们发言、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困生”有事可做。教师还应根据“学困生”的性格爱好,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不同的场合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中积极的一面, 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还可从实际出发,进行补偿教学。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5.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英语“学困生”的困境,一对一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例如科学地记忆单词的学习方法就很多:帮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学会根据读音记单词;教会学生运用词根、词缀、派生等方法科

9、学记忆单词等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6.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发言和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将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加强反过来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从而形成课堂活动的良性循环。教师应该坚持恰到好处地多表扬、少批评。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 即使只是作业、学习态度、上课发言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点到为止,对事不对人,且最好集中处理以免打断正常教学。尽可能地亲近、关注“英语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到

10、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与赞赏,意识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并不是被老师忽视、看轻的对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心灵之光,强化其求知的内驱力。参考文献:1钱在森.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2龙婷,胡燕. 论高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M. 江西教育科研,2007.3熊涌.教师对学困生的心理关爱M. 心理健康与发展,20074李菊容高职院校“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课题编号:2006B236。(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

11、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

12、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

13、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