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6622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pt完美版课件.ppt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目录,CONTENTS,古代?生产工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能否制造工具,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人工制造物。,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人,是人类祖先中最早使用工具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造的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木质、骨质、角制及用贝壳制作和陶制等等。事实证明明,后来人们所使用的全部农具、手工业工具和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于原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开来的。,元谋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决

2、定性作用,主要标志,青铜器农具(数量有限),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石、木、蚌(耒耜),铁农具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春秋时期,耒,耜,材质:趋势:,石、木头、骨头等-青铜-铁,生产效率逐步提高,(一)耕作工具的变化,耕作方式:,靠天吃饭无作为,开始主动参与,利用农具解放自己,人的作用的变化,人类使用工具解决生产问题,生产工具的进步促使了耕作方式变革。,刀耕火种,石器锄犁,铁犁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春秋末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

3、牛耕初步推广。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一)耕作工具的变化,1、“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盐铁论水旱2、“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耜耒而耕,不过十亩。”淮南子主术训3、汉武帝初年:“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说明:1、秦汉时期已较广泛使用铁农具与牛耕,人们认识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2、武帝初年,民间牛马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牛耕的主要方式是二牛抬杠,即汉书食货志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耕”。注:西汉初期,牲畜比较缺乏,牛耕尚不普遍。汉武帝以前,耕作方式仍然以使用人力为主。,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一牛

4、一人,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原始社会末期,陶器,东汉末期,翻车(毕岚发明),三国时期,翻车(马钧改进),唐代,筒车,龙骨水车人力踩踏或畜力牵转,(二)灌溉工具的变化,驯化工具,圈厩饲养禽兽,弓箭、网捕捉动物,马槽喂马,(三)畜牧业工具的变化,请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参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耕作工具的进步,特别是铁犁牛耕的的推广,提高了翻地的效率,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利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5、。,同样,灌溉工具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更多的农田可以得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14,3万年前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纺轮(纺线),汉代,纺车(提花机)(纺纱),元代以后,织布机(织布),织布机,(一)纺织业工具的进步,最初,泥条盘筑(制造陶器),新石器晚期,坯车(制坯),南朝,匣 钵(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唐宋时期,支钉(防止粘连),半坡人制造的陶器,(二)陶瓷工具的进步,土炉,坩埚,范,锉,锤,冶金工具进步简表,(三)冶金工具的进步,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1、水排,也称水

6、力鼓风机,是用卧式或立式水轮带动皮囊或木扇鼓风的机械装置。2、它由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创制。3、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在冶铁中利用鼓风技术的标志。,(三)冶金工具的进步,农 业,手工业,集体劳作,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家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摘编自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 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在英国发生?我们喜欢找到一个转折点,但工业革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扯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光聚焦在工业革命这一时点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动力革命,可以倒溯到之前17世纪英国所发

7、生的许多重大转变,就是所谓的金融和财政革命。在财政、金融革命的背后是政治制度的革命。工业革命之前还有科学革命,像英国的牛顿、法国的笛卡尔都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般认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并不重要,主要都是手工业匠人的一些技术改良,靠的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他们并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材料三(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摘编自斯塔

8、夫里阿诺斯全球通文【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的有利背景。答案提示:(1)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能的政治保证;(2)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3)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4)金融和财政革命以及科学的进步;(5)新兴的棉纺织业易于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新机器。,【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发明。【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提示: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

9、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教师活动】PPT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片,并进行讲解。(1)纺织领域:“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2)管理模式: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3)动力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机械制造方面: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教师活动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拓展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提示: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思考。答案提示:(1)原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影响。【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2)成果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

11、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问题。答案提示:(1)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

12、德国最为突出。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和表格,请同学们思考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填写表格。材料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个织工,后来做了工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笫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体劳作应用时代:主要原因: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家庭式劳作(个体农耕: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模式)开始时间:原因:表现:,商周时期

13、,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较低所决定。,集体耕作有利提高工效。,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集体劳作方式瓦解;各国的变法运动,逐渐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战国时期: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日渐普及。,男耕女织下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工具及耕作技术的进步,采取

14、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等,积极: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的情况下,勉强可以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农民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与延续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消极:生产规模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经济根源。,统治者对土地兼并采取纵容政策;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土地兼并的危害,战乱时期可使失去土地的农民依附于地主得到生存空间;但这种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地方割据现象且依附于其中的农民地位极低

15、。,农业庄园式劳作,(1)古代中国,东汉魏晋南北朝,开始时间:,原因:,豪强地主占有地方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并招抚大量依附农民为其耕种土地,这种劳作方式逐渐形成庄园经济。,特点:,林地,放牧地,封建主城堡,耕地,教堂,磨坊,作坊,农奴住宅,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给罗马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农业庄园式劳作,(2)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庄园经济,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古代还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1)表现:,(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

16、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古代冶铁业作坊,古代造纸业作坊,1、劳作方式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经营方式:个体农户的副业劳动产品分配: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进入市场,但数量很少评价:稳定小农经济有一定作用;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2、劳作方式的发展私有手工业,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经营方式:唐代以前是家庭小作坊;明朝中后期出现以雇佣劳动关系、手工工场为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品分配: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市场流通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3、劳作方式的发展官营手工业,产生时间:商周时期(工商食官政策

17、)经营方式:从征役制到雇募制产品分配:政府统一经营管理,不计生产成本,产品由官府统一调拨,不进入市场发展:从商周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评价积极: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作了条件;有利于工匠技艺水平的提高消极:大多采取强制劳动手段,影响工匠积极性;原料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课堂小结,1、唐代劳动人民对耕作工具进行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之后最先进的工具,它是()A直辕犁 B二牛抬杠 C曲辕犁 D郑国渠,2、如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它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刀耕火种B千耦其耘C重农抑商D精耕细作,C,D,3、下面历史文物通过不同载体反映了历史信息,这些信息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B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C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D古代以物换物的贸易方式,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