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6691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 征求意见稿(修订第三稿),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本稿是本规程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修订第三稿),仅供征求意见之用,不应作为相关工程设计的依据或用于培训、讲座等其他用途。本稿共有13章、6个附录。相对原规程JGJ3-2002,本次修订各章均有较大修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本规程适用范围调整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构。,【说明】本次修订将规程的适用范围改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结构,主要原因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

2、准协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不含单层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引入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和方法。,1.0.3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已比较广泛地采用。此外,有些工程虽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但其规则性、结构类型也存在不符合本规程有关规

3、定的情况;还有一些位于高烈度区(8度、9度)的甲、乙类设防标准的工程或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工程,出现难以确定抗震等级或难以直接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情况。为适应此类工程设计的需要,本条规定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采用基本风压(50年重现期)。,4、增加了横风向风振效应计算要求,考虑横风向风振计算时,风荷载作用效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S为考虑横风向风振的风荷载效应;SA为顺风向风荷载效

4、应;SC为横风向风荷载效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扩大了风洞试验判断确定风荷载的范围,对复杂体型和风环境下风洞试验取消了150m房屋高度的限制。,6、扩大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3 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 度(0.15g)、8 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4 9 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说明】本条增加了大跨度、长悬挑结构7 度时也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规定。大跨度指跨度大于24m 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m 的转换结构、悬挑长度大于2m 的悬挑结构。对高层建筑,由于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放大比较明显,因此增加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0.15g)时也考虑

5、竖向地震作用计算。,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增加了对混凝土、钢筋材料的要求,强调了应用高强钢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轻质非结构材料。,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8、调整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要求,增加了8度0.3g设防区的房屋适用高度内容;框架结构高度适当降低;板柱-剪力墙结构高度增大较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9、调整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宽比要求,不再区分A级高度和B级高度,【说明】本次修订将A级高度与B级高度的适用高宽比限值进行了合并处理,不再强调“最大高宽比”概念;将筒中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宽比限值分开规定,适当提高了筒中筒结构的适用高宽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6、程,11、调整了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和限制条件,见4.5.2条;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见4.5.6条;楼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1.15调整为1.25,见4.5.7条。,10、修改了楼层位移比的计算要求及可以适当放松的条件及限值。见4.4.5条。,在规定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原规程是“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4.7.3条规定的限值的0.4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5.2 抗震设计时,对框架结构

7、,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位移之比,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对框架-剪力墙和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位移角之比,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90,楼层层高大于相邻上部楼层层高1.5倍时,该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1.1倍,底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4.5.6 不应采用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本规程第4.5.2条和4.5.3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说明】本条为新增条文,限制采用同一部位刚

8、度和承载力变化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增加房屋高度大于150m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见4.7.4条。13、增加了风振舒适度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值要求,见4.7.6条;增加了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见4.7.7条。,新增: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阻尼比宜取0.01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4、调整了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的划分,见4.9.34.9.6条。15、增加了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见4.12

9、节。16、增加了多塔楼结构分塔楼模型计算要求,见5.1.15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7、增加了结构弹塑性分析有关要求,见5.5.1条。该条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5节 弹塑性分析相似18、调整了结构作用组合的有关规定,增加了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见5.6.1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9、增加了楼梯间的设计要求。见6.1.4、6.1.5条。,20、修改了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见6.2.1、6.2.2条。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1、修改柱“强剪弱弯”的设计规定。见6.2.3条。22、增加了三级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

10、,取消了原规程的附录C。见6.2.7条。23、梁端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给出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见6.3.2条。24、加大了柱截面基本构造尺寸要求。见6.4.1条。25、调整了框架柱轴压比要求。见6.4.2条。26、调整了柱最小配筋率要求,给出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见6.4.3条。27、调整了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见7.1.7、7.2.2条。28、调整了剪力墙截面厚度要求,强调了首先要满足稳定计算要求。见7.2.1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9、增加了三级剪力墙轴压比要求;调整了边缘构件设计要求。30、剪力墙分布筋直径及间距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

11、31、增加了剪力墙洞口连梁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32、修改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倾覆力矩较多和较少时的规定。33、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构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墙提高0.05%(即为0.3%)。34、增加了内筒偏置时的设计要求以及框架-双筒结构的设计要求。35、增加了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当框架承担地震剪力过低时对框架和核心筒的内力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6、对转换构件水平地震内力增大系数做了放大调整。37、增加了三级转换梁构造要求,梁腹板配筋要求扩大到所有转换梁。38、框支梁最小截面高度由不应小于跨度的1/6调整为不宜小于跨度的1/8。39、调整了转换柱的轴力、弯矩

12、增大系数,增加三级要求。40、对错层结构错层处框架柱的承载力做了要求。增加7度0.15g时考虑竖向地震影响的强制性要求,见10.5.2条;增加了6度和7度0.10g度连体结构宜考虑竖向地震影响的要求,见10.5.3条。42、除多塔楼结构外,补充了竖向收进结构、悬挑结构的设计要求。见10.6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3、调整了混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见11.1.3条。,【说明】本次修订增加了混合结构筒中筒体系。另外钢管混凝土结构因其优越的承载能力及延性,在高层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故而将钢管混凝土结构也一并列入。尽管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与钢筋混凝土、钢构件组成的结构均可称

13、为混合结构,构件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所构成的结构类型会很多,但工程实际中使用最多的还是框架-核心筒及筒中筒混合结构体系,故本规程仅列出上述两种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4、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构造配筋率比普通剪力墙提高0.1%。见11.2.4条第3款。45、调整了混合结构计算阻尼比规定。见11.3.6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6、调整了混合结构抗震等级规定。见11.4.1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7、补充了混合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的有关要求,见11.5.811.5.10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8、增加了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规定,见11.5.1

14、111.5.15条。49、调整了钢柱及型钢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中型钢的埋置深度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9、调整了钢柱及型钢混凝土柱埋入式柱脚中型钢的埋置深度要求。见11.5.17条。,11.5.17 抗震设计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的钢柱及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的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脚;采用埋入式柱脚的埋入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且不小于型钢柱截面长边尺寸的2.5倍。【说明】日本阪神地震的经验教训表明:非埋入式柱脚、特别在地面以上的非埋入式柱脚在地震区容易产生破坏,因此钢柱或型钢混凝土柱宜采用埋入式柱脚。若存在刚度较大的多层地下室,当有可靠的措施时,型钢混凝土柱也可考虑采用非埋入式柱脚。

15、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埋入式柱脚型钢的最小埋臵深度修改为型钢截面长边的2.5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0、第12章修改为“地下室和基础设计”,补充了一般规定和地下室设计的有关规定;基础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简化,合并为一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第13章增加了垂直运输,见13.4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增加了脚手架及模板支架规定,见13.5节。13.5.113.5.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合结构施工及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有关规定,见13.913.11节;增加了绿色施工要求,见13.13节;取消了原规程13.6节预制构件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3.9节,13.9.113.9.5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混合结构施工:13.10节,13.10.113.10.14条,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13.11节,13.11.113.11.6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