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6780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故知新,写出伶官传序中的四处名句:1、盛衰之理,!2、书曰:“谦得益。”3、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4、夫,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满招损3、逸豫可以亡身4、祸患常积于忽微,苏轼云:欧阳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含英咀华,诵读陶文精萃: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xi,鸟倦飞而知还。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韩文又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苏轼做出这样高的评价呢?,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江苏省洪泽

2、中学 严 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今辽宁省凌源县),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故人们也称他韩昌黎。贞元八年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阳山令、潮州刺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曾两次遭贬谪,但很快被召回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见教辅三维 P58“二 背景预览”,序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也作“

3、叙”或“绪”,意依条理叙述。主要有书序(为书籍而写,如张中丞传后叙、伶官传序)、赠序。赠序由“赠言”发展而成,专用于送别亲友,表达敬爱、勉励、惜别之情,往往是文学性很强的抒情性散文。古人在朋友临别时,常常赋诗以赠,本文末段“歌曰”所歌就是赠诗。,一、了解创作背景,二、熟知文体,居民鲜少 则树旗旄 才畯满前清声而便体 飘轻裾 翳长袖 濯清泉 美可茹 鲜可食 黜陟不闻 趑趄 嗫嚅 可以稼 膏吾车 秣吾马,三、字音识记,m,xin,mo,jn,pin,j,y,zhu,r,xin,chzhi,z j,nir,g,go,第一段:叙述盘谷位置、环境特点、得名,点身份。第二段:借李愿之口,描绘三种人特点及我

4、对他们的态度。第三段:赠诗赞隐居之地之乐,表心羡之意。,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为也,吾非

5、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五、解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句。,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6、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矣,蛟龙遁藏;鬼神守护矣,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想想文中怎么说的?,盘谷,课文解读,八大山人书韩愈文,首段叙述盘谷的地理位置、环境之幽之

7、美、“盘谷”之名的由来,并交待李愿的隐士身份。,接着一大段借李愿之口,运用两宾夹一主的手法,写了三种人:声名显赫的“大丈夫”显贵;穷居野处、高洁不污的隐士;奔走于趋炎附势之途的官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合韩愈自己的经历,文中他对隐士的赞美与向往,其心情在仕途不顺的当时当刻可谓真实,但他最终还是没脱离官场,向往云云,说说而已,牢骚之言罢了。,末段即韩愈给李愿的赠诗。极言隐居之乐,就诗论诗,立意深刻,含藏不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化,流畅生动,有一唱三叹的情致。,1、试概括第二段描述的三种人,各有怎样的特征?作者对他们是什么态度?,“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

8、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聊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六、再浏览一遍课文,准备探讨以下问题:,得意人显贵,闲居人隐者,干谒者官迷,得意人特征:取悦权贵(利泽施于人)追求名利(名声昭于时)手握重权(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飞扬跋扈 大讲排场(树旗旄,夹道而疾驰)喜怒无常(喜有赏怒有刑)养尊处优(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奢侈无度(曲眉丰颊,争妍而取怜)闲居人特征淡泊名利(穷居而野处濯清泉以自洁)无拘无束 安闲自在(采于山惟适之安)不问政事(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干谒者特征趋炎附势(伺候于公卿之门)奴颜婢膝(奔走于形势之途)懦弱无耻(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冥顽迂拙(触刑辟

9、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作者对这三种人的态度第一种人:恶之(逃离)第二种人:行之(肯定)第三种人:讥之(鄙弃),2、作者描写的这三种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一和第三种人(已得志和尚未得志的小人)实际是和第二种人(鄙视小人的隐士“大丈夫”)进行对比(两宾夹一主),突出隐者思想行为的高尚。,3、文章开头写盘谷特征、得名,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对美景描写,将人和地相联系,从侧面表现归隐盘谷者的美好品质。,4、说说最后一段中歌词的内容与前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紧扣第一段,赞美盘谷的景物;紧扣第二段,赞扬了归盘谷的李愿;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

10、虚托手法的运用第二段并非李愿之言,而作者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的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2、对比第二段中,有显贵权势与趋炎附势的逐利之徒的对比,也有安适无毁的隐士与以上两种人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寓褒贬于形态刻画之中,寄爱憎于鲜明对照之中。3、语言瑰丽而刚健用词奇瑰而丰富:描写三种人,极力形容,各具情状;语言讽刺强劲有力、抑扬顿挫,不失韩文奇崛之风。,七、写法借鉴,八、作业布置,完成教辅三维P6061 优化训练111题。,内容小结,本文赞美隐士、嘲讽官场,却又不尽是赞美与嘲讽。文中描写“大丈夫”的一段,就颇有艳羡之意,故借李愿言“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来表达,假如李愿真有嘲讽意思,也被前面官场的铺叙给掩盖了。也许作者瞧不起的,倒是第三种人,那些想做“大丈夫”最终没有做成的小人物。因此,文中作者的心情是矛盾的,他并非想做隐士,而是想做一番大事业,做不成则羡慕隐士生活的悠闲自在。,本文一头一尾借盘谷的地理位置来赞美隐士李愿,文体不同,首段散文体,尾段歌行体。中间一大段却借李愿之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构思巧妙。气氛、排场、人物都写得非常到位,借代、排比、比喻,手法多变,语言时而工整,讲究对偶押韵,时而散漫,长短不一。最后的歌行体则有抒情效果,余味绵长。故多被后人推崇。,艺术手法,元代鲜于枢书韩愈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