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6819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力学的发展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缝干涉实验,光的衍射,明条纹,暗条纹,光的偏振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故光的偏振是光的波动性的又一例证。,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光的偏振从理论和实验都肯定了光的波动性。但是20世纪初发现的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却揭示了把光看作波动性的局限性。,实验值,/m,维恩线,瑞利-金斯线,紫,外,灾,难,普,朗,克,线,1,2,3,4,5,6,7,8,许多人企图从经典物理学来说明黑体辐射能量分布的规律,维恩由热力学出发,总结实验数据,得出经验公式:维恩公式,局限性:在短波部分实验结果还符合,而在长波部分则显著不一致,瑞利和

2、金斯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也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局限性:长波部分与实验结果符合,短波部分完全不符,黑体辐射的问题是普朗克在1900年引进量子概念后才能得到解决的,他假定,黑体以 为能量单位不断地发射和吸收频率为 的辐射,而不像经典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可以连续的发射和吸收辐射能量。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h是普朗克常量,他的数值是基于这个假定,普朗克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的黑体辐射公式:,微分代换,是黑体内频率在v到v+dv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C是光速,T是黑体的热力学温度,是玻尔兹曼常量,普朗克的理论开始突破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束缚,打开了认识光的微粒性的途径第一个肯定光除了波动性之

3、外还具有微粒性的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1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存在一极限频率(或称截止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都无法使电子逸出。2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实验发现,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4.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弱,,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光电效应具有如下实验规律:,爱因斯坦通过以下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把电子看成是近自由的,且碰撞前静止。,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以上公式由康普顿和吴有训 分别用实验证实,普朗克和爱因斯

4、坦的理论揭示出光的微粒性,但这并不否定光的波动性,因为光的波动理论早已被跟蛇、衍射等现象所完全证实,这样,光就具有微粒和波动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经典理论在原子结构问题上也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1、氢原子光谱中谱线频率的经验公式:巴耳末公式,并和原则:从巴耳末公式可以看出,如果光谱中有频率为 的两条谱线,则常常还有频率为 的谱线,经典理论无法从氢原子结构来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这些规律,1、经典理论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原子模型,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电子环绕原子核的运动是加速运动的,因而不断以辐射的方式发射出能量,电子运动轨道的曲率半径也就不断减小,电子将最后落到原子

5、核中。,2、加速电子所产生的辐射,其频率分布是连续的,这与原子光谱是分立的谱线不符,按照经典理论,如果一个体系发射出频率是 v的波,则它也可能发射出各种频率是v的整数倍的谐波,这不符合光谱实验结果,实验证实,谱线频率分布所遵从的是合并原则。,玻尔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巴耳末公式做出了理论解释,电子在原子中不可能沿着经典理论所允许的每一个轨道运动,而只能沿着其中一组特殊的轨道运动,他假设沿着这一组特殊轨道运动的电子处于稳定状态(简称定态),当原子保持这种状态时,他们不吸收也不发出辐射。只有当电子由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才会产生辐射的吸收或发射现象,,玻尔提出的量子化条件:在量子理论中,角动量必

6、须是h的整倍,即L=nh,根据这些假设,我们可以得到巴尔末公式的,量子化条件的推广,教材上对此公式做出了修正,在n的后面加了1/2,索末菲把玻尔量子化条件中的圆轨道换乘三位椭圆轨道之后的量子化条件,玻尔和索末菲理论的局限性,1.不能证明较复杂的原子甚至比氢稍微复杂的氦原子的光谱;2.不能给出光谱的谱线强度(相对强度);,这些理论的缺陷主要是把微观粒子看作经典力学中的质点,从而把经典力学的规律用在了微观粒子上,微粒的波粒二象性,1924年德布罗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与波的频率v和波长之间的关系正像光子和光波的关系一样,E=h=E/h P=h/=h/p 这个公式称为德布罗意公式或德布罗意关系,自由粒子的能量和动量都是常量,所以由德布罗意关系可知: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他的频率和波矢(或波长)都不变,即它是一个平面波,频率是v,波长是,沿x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的表达式如下,满足这种关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设自由粒子的动能是E,离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则,再根据德布罗意公式可得到,若电子加速度电势差为U,则E=eU,e是电子电荷大小,可得到,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后,在1927-1928年由戴维逊和革末 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德布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