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874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大学 xx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 学 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xxxx-xx班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x老师 答辩日期:xx年xx月xx日 xx大学教务处目 录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写作提纲1摘要和关键词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引言4一、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4二、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6三、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7四、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9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词11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写作提纲:从词心、情怀、意境、语言这四个艺术特点入手,论述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之作的绝妙,发掘秦观词中的感伤情怀,揭示淮海词刻写着伤心人之伤心词的

2、意蕴。本论:分为四个部分(1) 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2) 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3) 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4) 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结论:秦观作词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在宋代婉约派中占据主要地位,词作达到意与境的高度融合,绮丽而不失清雅,真率而不失秀美,可谓精妙之词。在中期词作创作中,“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政治失意之感”,将内心的哀伤和身不由已的遭遇溢于言表,透露忧伤哀怨。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摘 要:秦观一生仕途不顺,卷入北宋新旧党争。虽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其性情却不如苏轼那般畅达乐观,由于遭遇不平,生活压迫,加上其情绪消沉悲观,个性柔弱,所以其中期词作中浸透着

3、绝望的哀伤,情调悲苦感伤成为其词作中的主要风貌。少游的词创作音调哀伤,深入人心,感人深思,被认为最能体现本色当行的词手。同时,他的这些感伤词作情韵兼胜,虽不脱艳词藩篱,但在词境和语言上独树一帜,典型的体现了婉约词之风。关键词:秦观;词作;感伤情怀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of poetry by Qin GuanAbstract:Qin Guan had a lifetime of frustrations.He was the victim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parties in the Northern

4、Song Dynasty.Although he was one of the “Su Men Si Xue Shi”,his character was better pessimistic than Su Shi,Due to the effect of unfair encounter and the oppression of life and the personality of low-spirited mood,the poetry always in the saturated with sadness,and the sorrow became the main style

5、in his poetry.However,his poetrys tone was very distressed,but they we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Therefore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writer.His poetry had rhyme and wins,though not out of the hedge in flowery words,his poetry was very peculiar in language and context,and ref

6、lected the gracious style.Key Words: Qin Guan; Poetry; 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今江苏),著有淮海集。少游年少好学,攻读诗文,才华横溢,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词、文皆工,尤以词著称,被视为北宋婉约之宗。他是一个纯情词人,加上人生坎坷,个性也悲观柔弱,作品多以描写底层歌女妓女和身世之感为主,情调感伤,词作不免显出伤心情绪,词风也低沉哀婉,故冯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冯煦:蒿庵论词G,词话丛编本第6卷

7、,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页.。一、少游词心:身世之感的哀伤 秦观少年豪气俊朗,胸怀壮志,意欲驰骋边疆,但世事艰难,宦游浮海,直至三十七岁才中进士。壮志难酬的秦观在苏轼的鼓励下才能稍有安慰,后因为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多次流放异乡,心里难以承受,加上政敌的数次陷害,宦海生活如履薄冰,辗转数次,所以词作情调哀怨。虽然秦观学习花间词作词法,词作多为艳情思妇之作,但在艳词躯壳中注入了身世之感,其内心苦闷,便用词作来倾泄,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为此际,香囊暗解,罗解轻分。谩赢得青

8、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善于创造凄婉动人的意境,在词作中往往以情动人。这首离别词,上片借景抒情,刻写苍茫凄清之境,以抒写内心悲伤,借秋日凄清黯淡的景物来渲染离情之苦。词语言清新淡雅,“抹”与“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写出山林的风流意韵,一幅幅暮霭苍茫和秋景萧条的气象。放眼前景,谯门、寒鸦、烟霭、流水、斜阳、孤村,巧用画笔点染,词人将内心苦闷化作一种美境,至情至真,境界超凡,造诣高深。下片直抒胸臆,充满悲伤,感慨万千。“销魂”二字用得及其精妙,将那种难以抑制的情愫表现似瀑布流水一般,迸发而出。结尾用“望断”两字,点破题旨,由山抹微云

9、的暮晚到烟霭纷纷再到灯火阑珊,层层递进,将惜别情怀点染到画境中,尽显留恋难舍之情。薛砺若曾云:“他抒情委婉,写景清丽,确能做到体制淡雅,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地步” 薛砺若:宋词通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21页.。秦观因该词被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词人擅长写景,景中出情,心境由景物而显,惟妙惟肖,纵是无情更胜有情。其词中更显凄婉动人及柔媚入骨的动人之景,可谓伤心人之伤心词也。词人缠绵悱恻的感伤情绪让读者感同身受,其词中蕴含着秦观一生浮华与颠沛流离,因此词中情感更为深沉哀怨。“少游词作外表看起来虽然极为平淡,而在平淡中却带着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在其细致幽微之处却别

10、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2158页.。二、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秦观少年壮志,立志驰骋沙场,为国家奉献,但时常事与愿违,一生如履薄冰,苦难坎坷的命运让词人心境越加凄凉苦楚,词人一生之中有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所有的怨恨愁苦借伤离词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笔调不免哀伤。江城子一词便是佳例: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州。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作者流放异乡,不禁产生对渺茫空洞未来的悲伤之情以及思念家乡的惆怅之绪。在北宋词

11、人中,秦观使用泪字频率极高,他一生积聚满腹伤心失意之泪全部付诸于词中,借这首春闺幽怨词作表达自己的失意落魄。西城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牵动词人的伤离别的思绪,不禁潸然泪下,每每看到自己身处异乡,时常追忆往昔与好友的把酒言欢,政治遭遇让秦观常常孑然一身,远离故乡和亲友,没有人可以诉诸沉重的心事,这种久而久之的郁闷和愁苦就表现在作品之中。下片愁绪更浓更重,一个“恨”字更添词人悲伤,而忧愁更加肆无忌惮侵袭而来,一发不可收拾,这般肝肠寸断之苦,越显得悲凉。少游的在贬谪时期作的词可谓精妙,仲尼厄而作春秋,这时期的作品字字珠玑,句句绝妙,将词人凄凉心境一一点化开来,无限惆怅。与李清照的武陵春比较:风往尘香花已

12、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易安居士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加上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中流离无依的才女形象,此时战乱纷纷,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只身一人流落他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词正是其是孀居所作,同江城子一般是失意时作品。作者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面对山水春色,却无心欣赏,满心都是对丈夫的思念及山河破碎的惆怅,每每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物是人非,无奈索寞。下片追忆往昔的美好相聚,心中泛起的喜悦又因为此时此刻的落寞消失殆尽。在抒写愁闷上,秦观和李清照都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及心情的凄苦。易安

13、居士写词,由表及里,自驻新辞,一写死别之恨,二为生离之愁,自然妥帖,感人至深。而“少游作词,则取内外两层的表现方法,外层浅情男女之情;内层深情士大夫之生命忧郁。这种内绪往往对娴雅景物寄托暗示,烘染出士大夫生命悲哀的苍凉厚重” 详见孙维城的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识形态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1153页.。从“流不动许多愁”到“载不动许多愁”,从无形到有形,从精神到物质,一个化虚为实,一个虚实相生,表现出悲愁之深重,更加凄惶。在被贬到处州时,常到佛寺与僧人谈禅论道,抄录佛经,因此间作了一首诗而被政敌罗织罪名再贬到郴州,途经衡阳所作一首阮郎归,词中写道“乡梦断,旅孤魂,峥嵘岁又除,

14、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何雁无”。常常被迫离开家乡身处贬谪的词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与好友聚少离多,远离故土自己生存,心中的惨痛只能通过作品表露出来,对亲友的思念和眷恋,只能化作一句句真切的词来寄托。在贬谪流放和政敌无情的倾轧中,在社会压迫和政治的打击下,少游如同孤魂野鬼般无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因而更加纤弱憔悴,作品越显得清冷凄寂,不免流露出更加真挚的感伤和悲楚。此刻词人在途中思念家乡,恍恍惚惚又过了一个本该团圆的除夕之夜,而茕茕孑立的少游,只有作词抒发苦涩。深感到身世飘零,许多离愁倾泄而出,痛楚之情溢于言表。三、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在流放后期,词作中更加感慨万千,那种迷失在荒野中的无奈和寂寥

15、,那种无法言语的苦痛,折磨着他的每一个敏感的细胞,才华横溢无法施展的忧伤,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的愁苦,一丝丝倾入少游的心灵,只是一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难过。踏莎行一词便将这种情绪倾泄而出: 雾失楼台,乐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 这首词作音调悲苦,无情之物经由推敲雕琢顿生情意,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离迁谪生活中,不觉孤独寂寞,饱含着作者个人的身世之感。夜雾厚重的夜晚,词人如同迷失在森林的幼鹿,找不到归去的方向。“失”“迷”二字贴切地展现了作者那种无限凄迷的情绪,不禁心生悲怆。尽管有亲友的信

16、件慰问,可是看到亲友的问候越发思念家乡,无法北归的词人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幻想和破灭之间浮沉。“砌”一字将这种忧伤更加推进一步,无形地将伤感形象化,好似将无数愁苦堆积,成为一种无法言语的恨意,在现实残酷和想象的美好中徘徊,多么无可奈何,正如千秋岁中“春去也,千红万点愁如海”这般凄惋悲凉。又如虞美人“为君沉醉有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所述,词中美人是一位大臣宠姬碧桃,她虽不胜酒力,却与秦学士举杯畅饮。少游写这首词,一是同情姬妾遭遇,一是怜惜美人的身不由己,在饱经沧桑后,愿日日宿醉,害怕酒醒时候又是一片伤心往事。他是为自己落泪,而沉醉,而断肠,充满痛感世事沧桑而抑郁。其一生经历了三朝,当时社会危

17、机加剧,在仕宦期间,陷入了朋党之争,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后因为亲附苏轼,被视为旧党,一贬再贬,党争迫害日益不断,终身郁郁不得志,时时刻刻身处忧患之中,在一次贬谪中客死滕州,年仅五十二岁。一代著名文人,一世文学之才,却死得如此凄惨,令人愤懑慨叹!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秦观擅于用轻柔细腻的意象营造朦胧虚幻的意境,而抒情更加真切更加用心,词句中流露出的情绪更能感动人心,一字一句皆真情。例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 “他擅于以平常之语,状平常之事,但寄情幽远,措语精巧,极轻柔婉约,已到了有

18、句皆隽,无字不雅的地步” 详见张毅的唐宋诗词审美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5229页.。 而他将这种似有似无虚实相生的境界在词中表现得更加美妙,寒气无所顾忌的侵入小楼,而春日却浓荫密布,没有和煦的阳光也没有生气勃勃的景象,似深秋一般,天气像心情一般阴冷。主人公默默注视屏风上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之景,仿佛也要将他心神锲入其中,日日寡欢,如同行尸走肉苟活,而这无边的丝丝小雨更加使人烦忧不已。词中意象将词人的心境表露无遗,相由心生,心生愁绪,愁显词中,情景交融。又如“暗随流水到天涯”般无可奈何的惆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在词句中,一字一言皆有心生,心随景动,景随心走,写景真挚深切。虚景与实

19、感相交,将空间中的美一一尽现眼前,而这种美是孤独寂寥的,令人缠绵悱恻,字字句句扣人心弦,使愁更浓,如饮苦咖啡般难以言状,愁上眉梢,苦在心口。“孤楼”“淡烟”“流水”“画屏”“细雨”等意象,用柔婉之笔加以雕饰,构成一幅幅令人伤感的幽美意境,将愁景入词,将愁绪入心,意味深长。在意象选择和意境的创造上,秦观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身悲巨痛,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M(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页。在文中讨论词作的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就是指“作者之心与外界之物互相交融,物我合一,构成一种复杂的冲撞或同化关系,从而达到融

20、情于物的境界。而秦词中许多美句丽文正是通过写有我之境界而使之充满艺术魅力的”.。词人在身处内忧外患之时,将数次贬谪中的凄迷、落寞寄予于作品中,“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断无”(阮郎归)。人人以为词人已经无心生存,可是断肠这种痛不欲生的处境,是何等悲伤,失望到绝望,绝望到无所可绝望。四、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少游词中,语言淡雅笔调细腻,透露出种种缠绵悱恻的伤感气息和敏感细致的抒情色彩,王安石也曾高度赞扬秦观词风“清新婉丽似鲍谢” 详见宋史秦观传G卷四四四,中华书局,2002年,第10205页.。“秦少游的感觉是柔婉纤细的,他在写词的时候,不用那种很突然的很强烈的字眼,总有一种慢慢地感受的意味

21、” 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1271页.。如南歌子一阙: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依玉阑无语、点擅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免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秦观除了赋予词以美的视觉效果外,还由于在锤字炼句时,非常注重对偶,因而使得颜色字在对句中产生整饬之美” 陈平,论秦观词的语言美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第16卷第1期.。在词中,词人用清丽词句来表达离愁别恨,上下片对偶完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动词运用的非常恰当,“画”和“匀”字将女子仔仔细细晓妆的用心巧妙的表现出来,而且“弯弯”和“淡淡”两组叠字配合得天衣无缝,更显词句

22、精妙绝伦。而女子独依栏杆的寂寞巧用“点”字来刻画,将女子期待的神情和盼望良人归来的心思用一个动词来形容,更显作者的精心推敲。下片笔锋突转,写出女子等待落空的心境:虽然日日虚掩家门,而日日却空有流水却无归人。“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中“又”字将女子的失落伤心溢于言表,女子不止一次次失望绝望。又如另一首南歌子写道“相看有似梦初回,只恐抛人去,几时来”,词人浅语层层递进将女子的期盼、叹息到失望描写出来,上下连贯,正如谈苏轼所说,是“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政治失意之感” 详见赵小文的宋词鉴赏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年,第9296页.,将女子春怨比拟自己仕宦的失落。言近而旨远,意浅而情深,语言灵动传神,精

23、妙新奇,使词语言明丽清新,天然出雕饰,借用美句抒发内心的惆怅。在动词选择上秦观非常仔细,并且善于推陈出新,让人耳目一新,并能感受词中的真情。如鹊桥仙中,牛郎织女一年相聚一次,佳侣重逢,珍贵无比,相聚一刻值千金,可是短暂的一见之后又要忍受日夜漫长的三百六十四日的相思之苦,而“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字,将牛郎织女,两人的眷恋和依依不舍细致地刻画出来,表现了两人多么难舍难分,不忍回头看归路,千回百转,让读者都心酸不已,两人坚贞不渝的纯洁爱情,虽没有日日相伴却细水长流,词人在羡慕赞叹着一对真情之人时,又为两人的离愁别恨而不禁泪盈于睫。秦观词语言构成独特的意境与哀婉的意韵,自然生动,作品好事近中“春路

24、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将静态的景物写得生动有活力,满眼生机勃勃,语言清新明丽而又情韵深长,字字珠玑,发人深思,感触人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云:“冯梦华的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旨有味,浅语旨有致。余谓此淮海足当之” 详见王国维人间词话M(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0页。淮海指秦观,小山指晏几道,王国维先生认为秦观词作更能体现这一风格.。秦观词语,充满灵动之美,顿显神采。秦观现存词八十首,多数是以闺思艳情入词,但其爱情词语给人清丽之感,不似花间词那般绮靡。周济评价秦、周词法之异,云“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

25、笔” 周济:宋四家词选G,中华书局,1986年,第1643页.。秦观将身世之感并入艳情,使读者为词中真情所动,他一生颠沛流离,心境烦忧,个性脆弱,他将内心忧伤诉诸在词作中,把那种“才下心头又上眉头”流不尽的愁绪娓娓道来。而后人对其词作评价极高,如宋柏年曾云“少游词情韵兼胜” 详见宋柏年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J,南开学报,1990年第5期。尤其动人之处在于词作中的淡语组成其词心与词境的哀婉忧伤,浓情出淡语,韵味悠长。结 语以上从秦观中期词作的情感、词境、词心及其语言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词作感伤意蕴的产生形成以及艺术表现,从中可以看出秦观个人内在悲伤情绪,将词人失意的人生刻写得淋漓尽致。在当时那样一个超

26、纲乱纪的朝代,文人时时颠沛流离,一贬再贬,而秦观正是当时党争的牺牲品,一生辗转异乡,饱受思故怀乡之苦,茕茕孑立,孤苦无依,没人能够感同身受。词人唯有在文字中寻找慰藉,能够稍微缓解内心痛苦,因与底层社会接触频繁,他深入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少游时常用思妇闺怨和妓女落迫来表达自己官场失意之感,虽气格纤弱却触动人心。词人将内心的情感一点点注入词作中,让读者每每读及作品不免为这位失意文人感伤。 参考文献:1冯煦.蒿庵论词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2薛砺若著.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5年.3叶嘉莹著.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孙维城著.宋韵

27、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5张毅.唐宋诗词审美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6王国维.人间词话M(插图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宋史G.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8叶嘉莹著.北宋名家词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陈平.论秦观词的语言美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第16卷第1期.10赵小文.宋词鉴赏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年.11王国维.人间词话M(插图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周济.宋四家词选G(眉批).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3宋柏年.淮海词“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J.南开学报.

28、1990年第5期.14陶尔夫.诸葛忆兵著.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8年.15马良信.“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尘”秦观悲剧的一生及其对他的评价J.湖南: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1卷第1期.致谢词 本论文是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xx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学习做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虽然在论文过程中老师在进行支教活动,但是老师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仔细地批改论文,并且激励我认真学习完成论文。在此,谨向xx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