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的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经的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1、制度:制度定义为“游戏规则”,制度是经济单元的游戏规则,这里的经济单元既包括人,也包括诸如企业的经济组织等,并认为,制度的内涵至少应当体现这样几点内容:(1)习惯性。(2)确定性。(3)公理性。(4)普遍性。(5)符号性和禁止性。2、非正式制度: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3、科斯中性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分配,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科斯定理:在正交易费用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
2、、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5、经济增长: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6、初始禀赋:所谓的初始禀赋包括天气、地域、植物、动物和矿产,他们的差异产生了各个原始部落不同的从制度和技术变化中获利的机会。7、制度迁移:就是制度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或引入。8、资产的专用性: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资产,就很难再重新配置使用,除非它们在转移配置中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9、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10、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制度是
3、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和社会关系。11、排他性的定义:所谓产权的排他性,是指决定谁在一个特定的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即除了“所有者”外没有其他任何人能坚持有使用资源的权利。一般而言,私有产权的排他性较强,而社团产权的排他性较弱。12、“诺思悖论”: 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在国家的侵权面前,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13、产权失灵:是指产权不存在或者产权的作用受到
4、限制而出现的资源配置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有三种情况会出现产权失灵:1、范围不明确的产权。2、有限制的产权。3、作为产权的法定权利。14、制度创新: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15、制度变迁的定义: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对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16、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17、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指一系
5、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18、次级制度安排:指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的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19、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对潜在利润的追求,改革主体来自于基层,程序为自下而上,具有边际革命和增量调整性质。20、强制性制度变迁:指国家在追求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它是以政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程序是自上而下的激进性质的存量革命。填空题1、制度实施机制的两大功能:(1)惩罚功能(2)激励功能2、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另三大传统柱石为: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3、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
6、三个假定:(1)关于人的行为动机的假定: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假定。(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的假定。4、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原因:(1)现实经济发展和理论发展的需要。(2)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3)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及其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5、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1、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2、知识的增长及其应用。3、增长取决于人均资本和其他资料量的增加。6、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7、制度变迁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制度创新,二是制度移植;制度移植有两种方式:1、主动移植。2、被动移植8、资产专用性分类:1
7、、资本设备本身的专用性,它有技术决定。2、因自然条件形成的专用型。3、特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9、交易分为: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限额的交易。10、一个好的制度就是最简洁的制度。11、交易费用理论为新制度经济学规定了研究方向和领域、提供了分析工具。12、交易费用论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有成效的有以下三个领域:纵向一体化理论、技术转让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13、产权的特征: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4、产权形成的方式:自我强制(内生)、国家暴力和政治的方式(外生)。15、交易成本
8、水平和特征的三个性质: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频率。16、资产用途的专用性至少可以分为五类:(1)地点的专用性;(2)有形资产用途的专用性;(3)以边干边学方式形成的人力资本用途的专用性;(4)奉献性资产;和(5)品牌资产。17、国家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1.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2.在第一个目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18、诺思的解释:(1)好的行为准则是至关重要的。(2)在诺思看来,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19、造成制度实效与效力差异的原因:(1)在于制度是否符合某种利益。(2)制度自身不完善。
9、20、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制度。21、制度变迁中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矛盾可能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制度环境的变迁滞后于制度安排;二是制度安排滞后于制度环境的变化。简答题一、非正式(软)制度与正式(硬)制度的关系答: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2、实施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4、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不同。5、制度的可移植性不同。6、知识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二、制度的功能?1、制度能降低交易费用2、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1)人们可以确定自
10、己的行动(2)人们可以预知他人的行动(3)如果没有制度,两种结果:一是从众心理;二是无所适从(4)有制度不执行,对人们产生强烈刺激,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1)制度能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2)制度也决定了人的行为选择空间6、制度具有减少外部性的功能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1、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2、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3、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比较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4、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根是人类活动者的行为属性。四、新制
11、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体现在方法论上,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地应用,而是一种有修正、有发展的运用。诺思: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是对新古典理论的修正。它所保持的是稀缺性的基本假设和由此产生的竞争和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它所修改的是理性的假设、所引入的是时间维。制度经济学与当代新古典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基本假设和对现实的解释力上。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些有关理性和信息的苛刻假设,它隐含地假设制度是既定的。制度经济学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组织科学、管理学和道德哲学都有重要的联系新制度
12、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新制度经济学是要用“现实的人”、“实际的人”来代替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的人”,即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2、关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组织等的引入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交易费用范式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看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买卖,而是权利买卖。五、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关系近代制度学派关于制度、交易等问题的分析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两者又有很大差别:第一,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第二,研究范围不同。第三,近代制度学派的观点不是理
13、论性的,而是反理论的,尤其反对新古典理论。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利用新古典理论去分析制度与现实问题。第四,研究对象不同。近代制度学派主要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研究对象,缺乏一般性。而新制度经济学更具有一般性,其原理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适用。六、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一)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不同地位的三种分类1、制度因素被忽略不计。如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等。2、制度被视为外生的变量,但很重要。3、新制度经济学派视制度为经济领域的一个内生变量,制度在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中至关重要。 (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1、许多经济学派的兴起为制度至关重要的结论提
14、供了理论基础2、新经济史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分析突出了制度和制度变迁的重要性3、忽视制度和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对增长和发展做出满意的解释的4、新古典经济学也开始注意制度变量的重要性了七、无效率的制度特征1、不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能是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趋于一致,降低人们对生产性活动的积极性,产生大量的搭便车现象。2、使广大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自由受到了不合理的限制,同时存在着某些特殊利益集团进行寻租行为,把大量的资源引入寻租领域,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八、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无效率的制度?1、专制制度的存在。2、不完全信息和主观主义。3、相对价格的变化。九、制度
15、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1、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已过有效的制度环境及环境安排大大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2、从微观层面来讲,主要表现为有效的制度能解决激励和约束两大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问题。十、制度移植效率的提高要做到?1、要注重制度环境的完善,尤其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2、要注重非正式规则的完善及文化建设,要注重观念的转变。3、要注重制度移植的配套性和适应性研究。十一、关系经济与契约经济的交易成本比较一般而言,关系经济交易的固定成本低,但这种制度下交易的边际成本很高。相反,在一个契约经济里,交易的固定成本很高,但其交易的边际成本却很低。表1 契约经济与关系
16、经济的交易成本比较交易成本交易性质 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契约经济 高 低关系经济 低 高这里的固定成本是指为了维持社会经济关系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投资,如法官、律师、会计、审计及各种中介机构等。这里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笔生意的额外成本。关系经济的一大特点是信息的隐蔽性,因为交易双方所依赖的关系是他们专用的。关系经济在市场化初期可能有其优势,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私了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市场效率将会大大地下降。关系经济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交易成本外,还存在一种租耗的问题。经济主体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不得不用于关系的投资上,这种投资在一个讲信用、讲规则的社会里是不需要的,这种额外的损失就是租耗。举例:我国建
17、筑行业、煤炭行业中的关系经济严重。每年的租耗巨大,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一个包工头春节的关系投资要30万。而在一个契约经济里,你没有必要为每笔生意去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找关系,只要讲信用、守合同就行了。从总的方面来判断,我国的交易方式主要是建立在关系经济的基础上的。而发达国家的交易方式主要是建立在契约经济基础之上的。关系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第一,随着市场半径的扩大和交易成本的上升,许多交易无法进行了,从而不利于社会总交易量的增加。第二,关系经济不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优化,更不利于制度创新。第三,信用或契约的短缺使社会分工难以深化,市场只能在低水平上平面扩张。信用短缺或信用危
18、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二、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论点(1)市场和企业为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在“内化”(internalization)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等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十三、明晰产权的意义:产权的明晰性就是为了建立所有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产权会影响激励和行为。
19、这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反之,若交易费用大于零,那么产权的界定、转让及安排都将影响产出与资源配置的效率。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机制有效动作的基本前提。十四、新古典主义和产权理论的比较(1)两者的效用函数不同。新古典主义的效用函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总是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它忽视了像产权等因素对最大化的影响。产权方法则试图通过将效用函数与单个决策者联系起来,以系统地阐述富有经验意义的最优化问题,然后将特定的内容引入到函数中去。(2)交易费用与产权的联系的认识不同。产权方法的另一关键思想是,不同的产权安排会导致不同的收益
20、报酬结构。交易费用与产权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采用什么产权都无所谓了。真实世界的情况是,交易费用为正,在这种情况下,产权极其重要,并且不同的产权安排下人的行为、绩效、收入分配结构等等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产权安排的选择来实现财富的最大化是产权分析方法的价值所在。十五、产权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1)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制度,(2)建立可转让性的产权制度,(3)与各种组织形式创新联系在一起的产权制度,十六、国家起源的契约理论1、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他要为公民服务。2、国家的存在有利于契约制度的建立和契约(合约)的实施。3、尽管契约论解释了最初签订契约的得利,但未说明不同利益成员其后
21、的最大化行为。十七、国家(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推动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从产权和国家的起源过程来看,国家为个人和团体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外在制度环境的支持或约束。新制度经济学家都承认,国家起源于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的需要,从国家的基本职能来看,政府制度、法律规则等本身就是国家为个人和团体创新所提供的制度环境,任何创新都必须在既有的制度环境下进行,须符合国家设定的规则,除非由国家自己作出制度环境的变革,否则,国家的不稳定将产生冲突。十八、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1) 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2) 有利于
22、降代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3) 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还取决于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一般说,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多种情况:第一种,产权安排完全是私人之间的一种合约,国家权力的介入仅仅在于承认这种合约安排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护依据这种合约进行的正当的产权交易。第二种,产权的变更和取得不是通过个人之间的交易,而是通过国家权力强制作出的安排,这样形成的产权就是对另外一种产权进行剥夺的结果。第三种,国家干预产权交易。由于干预方式、干预对象和干预强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产权安排。总之,离开了国家,现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无法建立起来。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无效或低效率产权又或多或少与国家
23、有关。这主要表现在:(1)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维持有利于某一集团的财产产权利制度。(2) 对产权形式的选择和歧视。现实中有多种产权的收益大于产权的运作成本。(3) 国家的干预和管理制度造成的所有制残缺。管制导致所有制的残缺。十九、制度创新的动力1、动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制度创新的终极动力在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制度创新只有在这样两种情况下发生:(1)创新改变了潜在利益;(2)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制度的变迁变得合算。制度创新的原动力在于: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个人、社团和政府都企图在这一过程中减少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从宏观上谋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最大收益,从微观上对不同主体的行动空间及其权利、义务
24、和具体责任进行界定,有效约束主体行为,缓解社会利益冲突。2、制度创新的成本主要由这几部分构成:(1)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2)清除旧制度的费用;(3)削除变革阻力的费用;(4)制度变革带来的损失及变革的机会成本等。3、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比较:(1)某制度设立与该制度缺位在成本效益方面的比较。(2)把同一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运行效益与运行成本加以比较。(3)对可供选择的多种制度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选择净收益最大的一项制度。二十、制度创新的五个阶段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制度失衡与制度均衡的交替变化过程。(1)形成“第一行动集团”阶段。(2)“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3)“第一行动集
25、团”对已提出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的阶段。(4)形成“第二行动集团”阶段。(5)“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协作努力,实施制度创新并将制度创新变成现实的阶段。二十一、制度与一般的经济物品比较(1)制度不是免费的。首先,制度是稀缺的,制度的生产是有成本的。其次,制度的消费也不是免费的,个人在利用制度提供的作用时,不得不付出时间、精力和财务资源。(2)给定其它条件不变,大多数制度价格(制度使用成本)的上升会降低这种制度的需求。(3)制度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这与物品购买受制于预算约束类同。二十二、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1)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2)宪法秩序。(3)技术。(4)市场规模。
26、二十三、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1、宪法秩序。2、制度设计成本。3、现有知识积累及其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4、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5、现存制度安排。6、规范性行为准则。7、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二十四、产生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1)制度供给的“时滞”。(2)因外部效果、“搭便车”等问题导致诱致性制度变迁中出现制度供给不足;(3)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由于上层统治者利益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制度供给不足。(4)还有一种体制性制度供给不足,在压制创新体制中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垄断了制度的供给。二十五、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制度变迁就是在约束条件改变下对制度的重新求解。其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
27、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二十六、制度变迁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制度创新中的潜在利润及成本与收益的变化。第二个层次是考虑不同利益集团后制度变迁的博弈及其演变。第三个层次是引入国家后的制度变迁。二十七、从制度变迁的速度来考察: 激进式和渐进式激进式的制度变迁是以终极预期目标为参照系数,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一步到位安排预期制度的方式,“破”与“立”同时进行,也就是在新制度安排的同时,否认现存的组织结构和信息存量。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假定每个人、每个组织的信息和知识存量都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预先设计好终极制度的模型,只能采取需求累增与阶段性突破的方式,逐步推动制度升级并向终极制度靠拢。两者区别:
28、(1)改革的内容上的差别。其差别主要表现在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自由化上。最本质的差别是在所有制的改革的方向或取向上不一样。(2)改革的哲学和理论基础的差别。激进式改革者认为,“跨跃深渊时不可能用两步”。而渐进式改革者认为,“摸着石头过河”。这两种改革方式最主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和理论基础上。激进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就是资本主义,其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渐进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就是社会主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过在其改革过程中又有选择地吸收了一些经济学流派的观点。(3)改革的过程不同。这两种改革方式在改革的顺序、改革中的“破”与“立”、改革的可
29、逆性、改革的速度、改革中的试验、改革的设计及改革中经济的“二元”性上都存在差异。二十八、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1)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机制,改革的速度和路径有可控性。(2)具有自动的稳定功能,改革震动效应在预期内。(3)具有内在的优化演进机制和广泛的决策修正机制,降低了决策失误率。(4)激励机制持久起作用,保证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5)改革收益外溢性和改革主体的受益性,保证了改革的不可逆性。二十九、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缺陷1)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或者强制性制度供给长期滞后,制度需求缺口大。(2)改革时间较长。(3)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4)改革主体可能会出现逐步位移。(5)
30、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三十、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1、两者相互补充(1)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2)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2、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差别(1)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2)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3)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论述题一、制度、品德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1、制度约束人的行为2、在现代社
31、会里,制度比人品更重要3、品德和制度构成人的行为的双重约束4、制度的差异导致效率的差异5、有制度就必须遵守,守则能降低交易成本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前沿问题?1、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2、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3、互惠制度的形成4、演化制度分析5、国家理论6、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三、李约瑟之谜1、中国早期发明的偶然性2、中国是“官僚体制”3、统一的意识形态4、科举制度的激励结构(1)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研究(2)科举制度使投资现代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不足。5、中国缺乏发生工业革命的制度安排(1)中国自古是一个国营主导型社会,没有建立私有产权体系(2)西方对私有产权的保
32、护早就有之(3)工业革命是与有效的产权制度联系在一起的(4)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建立包括专利制度在内的有效所有权体系了四、国有制、共有产权与私有产权对效率的影响(一)定义所谓的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实质上是将一种经济物品使用选择的权利(即排他性的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自由的转让权)界定给了不同的行动团体。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了一个特定的人,共有产权则意味着在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这些权利,它排除了国家和共同体外的成员对共同体的任何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国有产权在理论上是指这些权利由国家拥有,它由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33、(二)不同产权的效率分析产权效率的一般分析: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看它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共有产权的效率:在共有产权下,一方面,由于一个共有权利的所有者追求最大化个人价值时,一部分成本可能由共同体其他成员来承担,另一方面,由于他无法排除其他人来分享他努力的果实,所有成员要达成一个最优行动的谈判成本也可能非常之高,因而,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国有产权的效率:在国有产权下,(1)由于权利是由国家所选择的代理人来行使,代理人的权能不可能是充分的,因而存在着就使他对经济绩效和其他成员的监督的激励减低;(2)国家对代理者进行充分监察的费用极其高昂;(3)再
34、加上行使国家权利的实体往往为了追求其政治利益而偏离利润最大化动机,因而它在选择其代理人时也具有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考虑的倾向,因而国有产权下的外部性也是极大的。私有产权的效率:在私有产权下,私产所有者在做出一项行动决策时,他就会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倾向,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私有权利的现期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来做出使用资源的安排,而且他们为获取收益所产生的成本也只能由他个人来承担,因此,在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下的许多外部性就在私有产权下被内在化了,从而产生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激励。(三)影响产权结构的其他因素一个社会产权结构的选择,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变迁,除了上面讨论的产权的经济功能外,
35、还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个政府对所有制的偏好而这一偏好又主要以它所能给政治家带来的收益而定;一个社会群体对一种产权结构或一项具体产权安排的接受程度;能促进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创新;在面对新的获利动机时,原有产权结构下的受益者和受损者所可能做出的反应。(四)不同产权安排对政府官员行为的影响不同的产权安排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也将对政府官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私有产权能对政府行为形成一种制约。而过大的公共领域必然增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同产权安排的运作成本不是一样的。共有产权节约了类似于私人产权的界定和执行成本,但是产生了更高的类似于“租耗”的其他形式的交易成本;私有产权较少地带来租耗,但相应的界定和执行成本也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