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508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体育学院正高职称人员科研情况登记表填报者姓名: 李玉刚专业技术职务: 教 授所属学科专业: 生物力学一级学科:体育学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所在单位(盖章):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制填报时间:2009年 9月28日填 表 说 明一、本表一律用Word格式编辑,用A4纸张填报,字体、字号以表格设定格式为准。二、封面上“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按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填写。三、“主要学习工作经历”中的“任职”栏填报当时本人担任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四、表二(二)栏目,应填写本人在教学、科研中,较长期从事的相对稳定并富有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文字要简明扼要,不

2、超过1000-1500字。五、表二(三)栏目,选择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及获奖的项目填写,并填写成果署名次序。六、表二(四)栏目,选择本人最有代表性的(3项)科研成果,着重介绍学术论文、成果、专著简介等,每项简介限一页。七、本表填报的学术论文限填报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限填报全国一级学术会议及以上会议录取的论文;科研项目、成果限填报市厅局级及以上(不含院管理课题)科研项目、成果。八、本表要求学校所有正高职称人员必须填报,并保证填报内容的真实性;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并认真核对无误,此资料将作为今后上报及统计的原始资料。九、本表填写好后打印一份,经所在单位盖章后

3、,连同电子文档于规定时间内由各单位统一报科研处。一、个人情况简表姓名李玉刚性别男出生年月 1955 年 12月民族汉技术职务教 授首聘时间2004年学历大学硕导2003年学位硕士博导 年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社会学术兼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组成员工作单位(院系和教研室)所属院系:健康科学学院所属教研室:运动生物力学联系电话住宅:027-87192497手机:18971290985Emaillyugang个人工作简历(从工作经历起)从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主要工作简历任 职1986.71994.11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讲 师1994.112003.11从事教学、

4、科研工作副教授2004.1至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 授二、本人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表(一)基本科研情况2004年9月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共 6 篇;其中SCI/SSCI/EI/ISTP源刊(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共 1 部。2004年9月以来获得的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部(省)级 项。获发明专利 1 项,其中:国际级 项、国家级 1 项。完成部(省)级项目 2 项,发明专利 项。目前主持或承担项目 2 项,其中:国家级 项,部(省)级 2 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 1 万元。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专著和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必须是武汉体育学院,

5、限报五项,其中论文须排名第一)序号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成果名称(论文、专著、获奖项目)成果鉴定、颁奖部门及奖励类别、等级或发表刊物与出版单位、时间本人署名次序1跆拳道攻与防的基本要素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一2生物力学在武术散打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武汉体院学报 2005年第2期。第一3跆拳道横踢动作打击力量与速度特征分析参加第23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北京.2005.8.第一4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o三维图像特征分析武汉体院学报 2006年第2期。第一5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的特征分析2008年奥科会,广州。第一目前主持或承担的主要项目(限

6、排名第一)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本人承担任务1武术套路中B、C级跳跃类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及训练方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7-20090.4万总体设计与数据分析2我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主要腿法技术动作的三维运动学特征分析湖北省体育局课题2007-20090.6万总体设计与数据分析3(二)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按下列提纲逐条填写)1.主要研究方向领域的基本范畴 人体的运动有别于一般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人体的运动又必须借助于力学原理来揭示其一般规律和特点,因此,本人主要研究方向领域属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范畴。2.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基本成果发表的主要论文:(1)拳

7、击摆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第1作者,武汉体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独撰,武汉体院学报2003年第3期。(3)跆拳道横踢下肢肌群工作特点研究,第1作者,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8期。(4)跆拳道攻与防的基本要素生物力学分析.第1作者,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5)生物力学在武术散打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第1作者,武汉体院学报,2005年第2期。(6)跆拳道横踢动作打击力量与速度特征分析, 第1作者,参加第23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北京.2005.8.2228.(7)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o三维图像特征分析,第1作者,武汉体院学报

8、 2006年第2期。完成的课题:(1)搏击项群训练测试仪的研制,课题主要负责人,1999年湖北省科委重点攻课题,2000年通过湖北省科委鉴定。(2)散打教学与训练CAI的开发运用,课题负责人,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搏击项群训练测试仪的研制,2001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排名第二,专利号:ZL 01 2 12869.4(2)一种搏击力量、速度一体化测试靶2006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排名第三,专利号:ZL 2004200761061出版的专著和教材:(1)搏击项群与运动生物力学,独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年。(2)武术散打,参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9、.1998年。(3)摔跤,参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4)运动生物力学,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基本特点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相关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利用三维图像解析、足底压力、搏击项群训练测试系统分别揭示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特点及规律,为教练员分析、诊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4.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基本意义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改进和提高,与现代高新技术密不可分,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方法更是相互交融。揭示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相关原理,建立合理技术动作模式,探究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和制约其运动技能的因素

10、,为教练员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正确指导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三)本人主要科研成果目录(获得教授任职以来的的论文、专著、译著、统编教材,获奖、发明创造及研究项目等,第一完成单位必须是武汉体育学院,其中论文须排名第一)序号名 称完成时间成果鉴定、颁奖与采用部门或发表刊物与出版单位个人排序1跆拳道攻与防的基本要素生物力学分析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一2生物力学在武术散打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2005年武汉体院学报 2005年第2期。第一3跆拳道横踢动作打击力量与速度特征分析2005年参加第23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北京.第一4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o三

11、维图像特征分析2006年武汉体院学报, 2006年第2期。第一5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图像采集丢失帧与系统精度的分析2006年参加2006年全国第11届运动生物力学学术论文报告会。第一6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的特征分析2008年参加2008年奥科会,广州。第一7BJ-2搏击项群训练测试系统的研制2008年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第一8我国武术竞赛套路难度动作基本要素研究2005年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课题第一9 一种搏击力量、速度一体化测试靶2006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三10人体运动图像三维解析多媒体演示系统的研制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12、第二11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腾空摆莲720o技术动作的分析与训练方法研究2007年2007年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第三12散打教学与训练CAI的开发运用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第一13链球投掷技术的分析及主要训练指标评估模型的研究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第二14构建我省搏击项群运动训练的机能监控体系与评估模型2008年湖北省体育局课题第二15湖北省优秀田径运动员技术诊断研究2008年湖北省体育局课题第五16运动生物力学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四)-1本人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著作、论文、专著、教材,获奖、发明创造及研究项目等,第一

13、完成单位必须是武汉体育学院,其中论文须排名第一)成果一名称:跆拳道攻与防基本要素生物力学分析完成时间:2004年成果内容摘要及社会评价等从跆拳道的动作结构与特点来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其运动的基本要素无外乎是进攻中的点、线、距与快、重、准和防守中的缓、稳、活等几个方面。然而在这些方面却涉及到了许多相应的力学原理和规律。运动员只有认识并掌握了这些力学原理与规律,才能在完成技术动作中得心应手,获得较好的动作效果。1.进攻中的点、线、距进攻点:不同的施力点其力的效果截然不同。在打击力量相同的前提下,力点相对对方支撑点越远,其进攻力矩就越大,因而,破坏对方身体平衡的能力就越强。运行路线:拳、脚重心的

14、直线运动往往发生在进攻过程之中。因此动作的工作距离短,参与动作的肌肉其工作状态好,因而打击速度快、打击力量大。肢体或环节的曲线运动大体上可分为斜平面类;垂直平面类;水平面类三类。在完成动作时控制好各环节运动的路线对提高动作效果非常重要。进攻距离:把握进攻距离的变化规律,合理应用进攻技术的能力,是提高跆拳道技术动作以及获得较好动作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时空感,是提高跆拳道动作效果的重要途径。2.进攻中的快、重、准打击速度:打击速度实际上是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的合成。因此,要提高进攻的打击速度,就得提高肢体的相对速度以及在进攻时身体的牵连速度。打击力量:提高打击力量除了控制好

15、打击时间外,自身的绝对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充分发展肌肉绝对力量的前提下,注意进攻时的打击技巧,增大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打击力度。准确性:打击点的准确性是跆拳道与其他搏击类运动所不同的特征之一。因此,比赛中打击点的选择以及其准确性也是反映运动员动作技能的一个方面。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必将获得理想的效果。3. 防守中的缓、稳、活缓冲:由动量定理可知,若能延长对方肢体与自己身体的接触时间,就可大大减少对方进攻动作的打击力,从而达到缓冲的目的。身体稳度:身体的稳度只要能满足抵抗对方的打击而不至于翻倒则可,绝不能一味追求身体的稳度而影响自身动作的完成。灵活:从力学原理上

16、讲,削弱对方打击效果的途径较多。既可设法延长与对方肢体接触的时间;也可采取有效措施分解对方的打击力。或增大自身的防守力矩以此增大对方进攻的难度。总之,防守中应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有效途径,达到以多变应不变的目的。 该文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后,得到了我国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跆拳道攻与防的基本要素生物力学分析” 抓住了跆拳道运动项目的要点,是跆拳道项目的基础理论之一,为教学、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四)-2本人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著作、论文、专著、教材,获奖、发明创造及研究项目等,第一完成单位必须是武汉体育学院,其中论文须排名第一)成果二名称: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

17、720o三维图像特征分析完成时间:2006年成果内容摘要及社会评价等旋风脚转体720是武术中C级高难度动作之一,它是在旋风脚360基础上形成的,其动作技术成分高 , 技术的细节和动作环节都十分复杂。要完美地完成该动作,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控制能力,而且必须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对完成动作的准确性、精度以及时空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旋风脚720技术动作的划分来看,在助跑起跳、空中转体和落地的不同阶段,其动作的运动学基本特征与要素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因此,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旋风脚720动作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

18、用两台日产松下NV MD9000 摄像机,对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代表队中的10名无伤病健将级队员(其中男队员8名,女队员2名)的旋风脚720o进行同步拍摄。应用美国ARIEL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进行了解析,得出了以下相关结论:1.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来看,要顺利完成旋风脚720o高难度动作,必须把握动作的起跳、腾空和落地这三个重要环节。而对应这三个重要环节的主要因数是:起跳时的垂直速度、身体滞空时间与转动速度以及落地时的稳定性。2.完成旋风脚720o高难度动作所需总时间为10.02s。其中蹬地时间为0.140.02s左右,身体滞空时间为0.680.04s,落地缓冲时间为

19、0.180.02s。身体旋转720o所需时间来看,第一个转体360o所需时间为0.540.02s,第二个转体360o所需时间为0.440.02s。3.身体重心上升的高度是完成该动作的前提,如果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差,从起跳速度小,唯一能弥补的途径只能靠提高身体在空中的转动速度,否则必将导致动作的失败。 4.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四肢相对身体纵轴的位置应根据不同的动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适时改变其转动半径, 达到调整身体转动速度的目的。 该论文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后,引起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中心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本研究能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武术中C级高难度动作进行测试,从运动生物力学

20、角度对其分析与诊断,得出了重要的结论,为我国武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四)-3本人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著作、论文、专著、教材,获奖、发明创造及研究项目等,第一完成单位必须是武汉体育学院,其中论文须排名第一)成果三名称:运动生物力学完成时间:2006年成果内容摘要及社会评价等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发展较为迅速的分支,它是以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以及运动人体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选择高质量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对学生将来的教学、训练以及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适应我

21、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之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计划,我们编写了本教材,其目的在于为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以及教练员,使之掌握与了解必备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应用于教学、训练实践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基于上述,本教材打破以往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我们编写组在广泛征求技术课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从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参编人员能力水平等方面来看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本教材以精泛兼容,深浅相宜为原则,集我们多年的教学、科研成果之精华,对于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层次、相关内容衔接等方面尽量做到环环相扣,上下连接畅通

22、。2.本教材共24万字分九个章节,从第一章至第八章为基础理论知识,占本教材总篇幅的58%,第九章为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占本教材总篇幅的42%。充分体现了轻繁琐的理论计算与公式推导,而重实际应用。3.本教材力求做到理论部分严简意明,用词准确;动作分析部分理论结合实际,以实验数据为基础,以原理为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4.本教材是以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的教授、博士为龙头,带领相关兄弟院校多年从事本专业教学的老师集体讨论、反复推敲,相互审稿,最终定稿而成。参加本教材编写单位有:武汉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体育学院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本教材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以来,分别被武汉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作为本科学生的指定教材。因本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社会需求量较大,拟定今年年底再版。三、审核意见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签章) 年 月 日 单位审核意见(院、系、部):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