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634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二来源:青年人(Qnr.Cn) 作者:Qnr 2011-08-29 【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某县新上任县长有下乡调研的习惯,但近两周因连续开了几场会以及有重要接待任务,有一段时间没有下去调研了。某个周日同办公室主任及林业局长一同下乡调研林业发展情况。调研中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后,把乡镇书记一同叫上车到村里去看等等。其中有几-某县新上任县长有下乡调研的习惯,但近两周因连续开了几场会以及有重要接待任务,有一段时间没有下去调研了。某个周日同办公室主任及林业局长一同下乡调研林业发展情况。调研中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后,

2、把乡镇书记一同叫上车到村里去看等等。其中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时间的描述。如出发时间是8点,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在村里看完是12点等。二是关于沿途有很多标语的描述,如大部分是关于造林的口号,还有欢迎领导的标语等。三是关于群众迎送的描述。如目的地有许多群众前来欢迎,其中还有小学生,调研结束时群众自发前来欢送等。 问题一:对于该县委书记下乡调研你是怎么认为的。 问题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深入基层。 答案:领导干部下基层就是要深入百姓中间,了解群众心声,像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一样,走设计路线,看亮点样板,只听下级汇报,不与群众交谈,又怎么能看到农村实际变化,了解群众真心诉求呢?

3、个人以为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都应该像我们的温总理一样, 穿着休闲服,走着泥泞路,到农户田头,到灾区一线,到工作中的薄弱点、落后点,用充满感情和乡土气息的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施教于民、取信于民。 各级领导干部带着诚意、带着决心下基层,真正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状况,面对面沟通感情,心连心架起桥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的为百姓费了心、出了力、造了福、谋了利,百姓自然会与干部的关系密切,社会也将更加和谐。2011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来源:青年人(Qnr.Cn) 作者:思念 2011-08-29 【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事例

4、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 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事例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 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 ,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并明确表态,老百姓不

5、搞,可以采取拉家具、牵耕牛的办法对付,这叫“逼民致富”。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提高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 ,公路两旁搭建很多牛棚,且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很村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10元。该书记曾说:“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 ,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靠着这种做法,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后来又当上了省级干部 。 事例三:某地一镇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 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后办了8个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

6、品营销手段,没几年,众多项目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8个公司只运行了3年就被迫停办。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1亿多元的“政绩债”。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 出近百万元用于还债,还清这些债务大约需要100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30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 已达 11亿元。如果停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 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6座高大的雕塑。然而,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

7、评这些雕塑设计水准不高,没有艺术性,缺少美感。于是政府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决定将 6座雕塑拆掉重建。这时群众又批评有关部门:才建成就拆毁,根本不心疼纳税人的钱,你们当初干什么来着! 根据上述事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答案: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

8、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 ,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

9、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 ,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

10、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 、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掌握科学决策的理论,都要了解科学决策的机制。 第二,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民主是最好的纠错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主要领导要遵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规定; 决策时要发扬民主、博采众议、集中民智,不搞“一言堂”;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

11、、民主化。 第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决策效益,做好长远规划,不草率行事,切实珍惜民力,把公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用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拍脑门子,不摆花架子,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五,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 ,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者的惩罚力度。 总之,领导决策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要通过

12、建立健全决策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使决策者在决策时不想失误、不能失误、不敢失误。浅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陈泓近年来,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作为执政第一线的农村基层领导者应如何快速高效的采取对策处置好突发事件呢?笔者通过十余年的乡镇工作实践,就此提出一点初浅的看法。一、要坚持及时到位的原则。群体事件一旦发生,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立即作出反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制止事态发展。要坚决杜绝“拖”字,有时很多事件就是小事不及时解决“拖”出来的。面对突发事件,决策领导千万不能抱有

13、侥幸心理,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迅速采取措施,拟订解决问题方案,稳定群众情绪,争取群众支持。二是要坚持疏导为先的原则。农村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突发性群体事件大都是由少数人组织操纵的,大多数群众是碍于亲情、友情和受蒙蔽而参入的。因此,加强沟通疏导,澄清事实真相,讲清政策道理,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是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在安抚疏导过程中,千万不要搞单枪匹马,要善于团结和依靠农村党员、知名人士、离退休老干部等各种正面力量的影响来助力化解。要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对群众最贴近,对实情最了解,对群众有广泛的影响来借力化解。要始终注重正面宣传与正确引导,广泛深入到群众中间,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谈心

14、等形式,与群众亲密接触、坦诚沟通、耐心疏导,争取大都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是要坚持稳妥审慎的原则。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场面一般都比较混乱,当事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这时,现场指挥人员,一定要冷静对待,慎言慎行。坚持“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安抚为重、切勿激化,取争多数、孤立个别,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冷静处理、慎用警力”的原则,以安抚为主,稳定为先。切不可说过激的话,宣布不成熟的解决方案,采取不恰当的行动,使事件进一步蔓延扩大与恶化升级。四是坚持要点突破的原则。“打蛇打七寸”。对群体性事件参入者,我们要分类对待、对症下药。首先要做好事发关键人物的思想工作和稳控工作。对个别蓄意带头闹事、破坏分子要坚决予以

15、从严打击,决不手软。其次对大部分参与群众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总的原则是“争取多数与孤立个别相结合,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相结合,慎用警力与应急威慑相结合”。五坚持要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事件处理,一定要按法律、政策依法依规秉公处理,确保“一碗水要端平”。每一次事故或案件发生后,事中要及时向干部群众公布通报案情或事故真相,消除谣言、安定民心。事后要及时公布通报调处查处结果,“让闹事者”心服口服,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真相和党委政府的态度。(作者系竹山县楼台乡党委书记)基层干部如何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工作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何

16、在实践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迅速果断地处理问题,积极有效地稳定局面,这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我认为,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应对复杂事件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新办法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新办法从何而来?要靠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来处理各类矛盾,提高办事能力。二、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和问题面前,要随时注意保持耳聪目明,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引发全局矛盾的

17、问题,要有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要立即作出快速反应。如果在敏感问题上反应迟钝,没有超前意识,甚至知情不报或者缓报、虚报、漏报,就会贻误战机,使局部问题发展成全局问题,造成工作的被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阻力。三、要具备果断的处理能力。紧急情况下作出果断的决断,既是领导的权力,更是领导的责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迅速进行权衡比较,尽快找出矛盾的源头,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确保有效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恶性扩张。要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拧成一股劲,努力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合力。四、要有率先垂范的精神。越是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基层干部越要具备身先士卒的精神,要不怕艰难险

18、阻,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要找问题、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攻坚克难,化解复杂的问题,控制事态的恶化。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键还是要自觉站在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全局考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磨砺意志,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如何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者:三防镇文章来源:镇党委2009年09月08日 【字体:大 中 小】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近些年来处置金融危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抗击非典、歼灭禽流感等事件来看,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突发事件一般是指难以预料、忽然发生、

19、关系全局安危的重大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等特点。正确应对突发性事件,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出了综合性要求。特别是安监部门的工作,在突发事件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中之重。不时会遇到火灾、爆炸、工伤死亡等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及时果断正确处理好事故灾难,尽力减少事故损失和社会影响,尽力维护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走过了一段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应对事故灾难的过程。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住八个环节。一是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的

20、重要组成部分。预案不仅仅是预防事故的指南,同时也是抗灾救援行动的指南,它对我们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增强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至关重要。二是随时保持信息畅通。由于现代社会的突发事件,往往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所以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反应。反应得越早,就越主动,否则十分被动。反应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保持信息的畅通,随时听候调度,时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三是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如果能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及时出动,并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21、,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四是要有敏锐的鉴别能力。突发事件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把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定,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但从以往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正是一些领导干部在事发之初对苗头性信息把握不准,漫不经心,从而错失良机,酿成大祸。五是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关大局,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领导干部统观全局,周密思考。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

22、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总之,要把突发事件摆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强制手段粗暴处置。要果断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现象的发生。六是要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把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限度。突发事件来势猛,发展快,稍有不慎,将造成失控局面。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有处变不惊、大胆果断

23、的气势,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胆略,有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总之,要快字当头,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局势,这是应对的要害环节。七是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对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能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把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运作,使各个环节丝丝相扣,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再次,能优化调控手段,以高超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尽力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开放的而非隐蔽的方式,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

24、件,避免事件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当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八是要有快速决断的能力。快速决策能力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能力,也是领导干部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科学的决策需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把握实情,为事件妥善处置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其次,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根据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尤其要时刻注重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第三,决策要有适度超前性。要充分考虑事件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留有周旋的余地,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四,要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一

25、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究竟有限。这就需要领导干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集聚各方聪明和意见的基础上择善而从,迅速作出科学决断,并使之立即付诸实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更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勤学习。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通常是多种知识融汇贯通,各种能力交织迸发,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孜孜不倦地学习。要学理论,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上级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上把握方向,不出偏差。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适应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是

26、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要学习处置策略,经常研读“兵法”,并注重汲取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一些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战术水平。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和充实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确保一旦事件发生,能够快速反应,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其次,要重实践。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只有经历实践方能真正提高。一方面,要通过外派、“上挂”、“下派”、轮岗交流、调整分工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领导干部、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锻炼,积累领导经验,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组织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演练,使领导干部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职责任务、基本要求、处置方法等。在事件平息后,要

27、及时进行回顾反思,既要总结成功经验,又要查摆剖析失败教训,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提高实战水平。第三,要多调研。实践证实,提高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而敏锐性的培养,离不开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减少日常事务性工作,安排更多时间深入基层,全面把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捕捉一些深层次、内幕性、高质量的情报信息,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相关猜测和预防工作。同时,要以调研为突破口,通过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业务研讨会等形式,经常探讨处置方略,深化对策研究。再从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式来看,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冲突纵横交错,从国内来看,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

28、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呈层出不穷,台独、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当务之急,必须具备“五个力”。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实践证明,提高实际工作中对各种突发问题判断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并迅速作出敏锐的反应,是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的根本前提。敏锐性的培养,一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及时做到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二靠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的信息,做到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件苗头和动态;三靠勇担责任的精神品质,就是要有高度的政治

29、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负责的态度直面矛盾、果断处置。 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处置突发事件之所以比较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事发突然,客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与系统思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首先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就是在思想上精神上时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绝不能存在侥幸麻痹心理。其次要有一种日常工作的超前思维状态,善于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超前科学制订好各种处置方案。其三要有一种有效的团体组织动员状态,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30、战之能胜”的抢险救灾团队。 要有细致的疏导力。努力做好群众疏导工作,坚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应把握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群策群力,善于集中班子集体智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二要善于借助外力。注重抓住关键的人,用好有影响的人,努力整合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做好正面宣传和正面沟通工作,绝不能被动应对、顺其自然。其三要注重因情施策,针对不同事件的成因和事态走向、对症下药,促使问题和矛盾尽快得到解决。 要有平和的内定力。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最终胜败取决于领导者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方法手段。做到这一点,首

31、先要保持忍耐克制的心态。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面对群众高昂的情绪或者失控的围攻冲击,要能始终做到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其次要有归零心态,无论何种情况下,始终坚持“打铁还要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退”、不“变”、不“躲”、不“假”,始终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泰然处之。 要有深刻的反思力。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反思不足,变坏事为好事,促进各项工作的再完善与团队凝聚力的再提高。做到这一点,首要问题是深刻反思,学会把握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工作方法。其次是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各基层党委、政府要把驾驭复杂局势、应对突发

32、事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力评价的重要方面,以此促进领导干部能力意识的自觉养成。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年轻领导干部放到复杂环境中砥砺意志品格,增长实际才干,并注重在一线跟踪考察、了解、识别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对能力过硬、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要及时表彰,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对工作不力、能力平庸的干部,要不留情面,果断调整;对那些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责任追究,严厉查处。近几年,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其中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基层单位。基层是群众生产生活所在地,也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易发地。因此,提高基层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基层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应对基层突发事件,确保

33、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思考一: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官为本。作为基层干部,是坚持以民为本还是以官为本,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关系最为重大。坚持以民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政绩,保一方平安也是政绩。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一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进行处理,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果坚持以官为本,虚报、谎报甚至隐瞒突发事件,则可能贻误时机。思考二:是未雨绸缪还是消极应付。基层的许多突发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被动处理了多少事件,更表现在能否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做到未雨绸缪,

34、就能大大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完成;要建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严阵以待,常备不懈。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对安全问题勤调查、勤了解、勤提醒、勤解决,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思考三:是层层落实还是层层表态。基层工作的显著特点是抓落实,基层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基本能力,就是抓落实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关于预防、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文件、法规和要求已经不少,如果基层都能不折不扣地落

35、到实处,突发事件必将大大减少。因此,基层组织及基层干部,一定要对照上级精神逐一加以落实;按照文件要求,督促各方尽快落实,彻底消除死角,保证不留盲区。2011年8月10日内蒙古某旗县公选副科笔试真题来源:青年人(Qnr.Cn) 作者:Qnr 2011-09-20 【公选领导干部考试】 资料下载 2011 年8月10日内蒙古某旗县公选副科笔试题 一、判断(20题,每题0.9分) 二、单选(20题,每题1.1分) 三、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分) 1、给了一段关于天花板效应的材料,主要是说在党政机关部门存在女性或少数民族面临晋升阻碍。 问题:1)试分析评价天-2011年8月10日内蒙古某旗县公选副

36、科笔试题一、判断(20题,每题0.9分)二、单选(20题,每题1.1分)三、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10分)1、给了一段关于“天花板”效应的材料,主要是说在党政机关部门存在女性或少数民族面临晋升阻碍。问题:1)试分析评价“天花板”效应2)如何避免这一现象2、给了一段材料,主要说某市一名艺术家设计了一座“打电话少女”雕像,但是从96年至2006年,屡次被人盗窃、被拾荒者变卖、被损坏仅原作者重新制作就做了4次问题:1)试分析评价“打电话少女”屡遭破坏这一现象2)如何提升城市文明四、论述题(40分)给出4段材料,大体意思是建党90年来,我们不断的依靠群众、智慧也来自于群众、“群众是孔明”,群众创造了历

37、史(回顾了下艰辛的历程),最后一段材料提到要“学用结合”,实干根据材料主题,自拟题目,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因为答题时间很紧,所以现在回忆起来,记住的不太多。判断和单选中有几道十二五规划和党章的题。以下是简单回忆的答题思路案例一:“天花板效应”1、试分析评价:这一现象在党政机关部门确实存在,但我们不应片面的看待它,应该全面、理性的来分析解决它1)其存在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来自女性或少数民族自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承担着多重的社会角色,同时也肩负着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在一般意义上讲,女性所考虑的因素普遍比男性多一些,所以对于岗位的晋升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和阻碍。而少数民族,也会因语言、

38、民族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在职务晋升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另一方面来自于党政机关部门。因为领导岗位对于任职者的有着一定的要求限制,有时会出现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这对于任职者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女性或少数民族因一些主客观原因,无法达到岗位要求。2)其实目前党政机关部门已经积极的在避免“天花板效应”的发生,并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和少数民族走上了领导岗位。2、如何避免(1)党政机关部门方面:1)转变意识。现在这个新的时代倡导“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女性与男性一样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作为党政机关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强化这样的意识,这样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2)减少对于女性和少数民族干

39、部的任职条件。除相应的领导岗位因特殊需要确实要对性别和民族作出限制外的岗位,应减少对女性和少数民族的限制,有利于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走到相应的领导岗位。3)适当培养女性和少数民族干部。(2)自身方面:1)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提高竞争力。2)端正心态,立足本岗,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案例二:“打电话少女”雕塑屡遭破坏1、试分析评价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显现出多方面的社会问题。1)一些城市居民素质低下,对雕塑进行盗窃和损坏2)一些贫困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救助,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3)管理部门对雕像管理不利,才会屡遭破坏,管理部门应负一定的管理责任。2、如何提升城市文明1)加强宣传,通过电视

40、、广播等宣传媒体宣传文明行为,并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设文明城市。2)加强管理,对于恶意破坏城市文明行为严厉处罚,同时树立典型,宣传见义勇为等好的行为,弘扬社会正气。四、论述题 (就说个思路吧,因为时间太紧了,自己具体写的什么有点忘了)题目: 听民意 聚民智 惠民生提纲:开头100字左右一、问政于民,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二、问需于民,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三、问计于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结尾100字左右2011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来源:青年人(Qnr.Cn) 作者:思念 2011-08-29 【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事例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

41、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 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事例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 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 ,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并明确表态,老百姓不搞,可以采取拉家具、牵耕牛的

42、办法对付,这叫“逼民致富”。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提高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 ,公路两旁搭建很多牛棚,且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很村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10元。该书记曾说:“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 ,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靠着这种做法,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后来又当上了省级干部 。 事例三:某地一镇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 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后办了8个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营销手段,没几年,众多项目

43、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8个公司只运行了3年就被迫停办。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1亿多元的“政绩债”。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 出近百万元用于还债,还清这些债务大约需要100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30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 已达 11亿元。如果停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 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6座高大的雕塑。然而,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评这些雕塑设计水准不高,没有

44、艺术性,缺少美感。于是政府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决定将 6座雕塑拆掉重建。这时群众又批评有关部门:才建成就拆毁,根本不心疼纳税人的钱,你们当初干什么来着! 根据上述事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答案: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

45、的决定性因素。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 ,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

46、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 ,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

47、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 、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掌握科学决策的理论,都要了解科学决策的机制。 第二,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民主是最好的纠错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主要领导要遵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规定; 决策时要发扬民主、博采众议、集中民智,不搞“一言堂”;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决策效益,做好长远规划,不草率行事,切实珍惜民力,把公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用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拍脑门子,不摆花架子,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五,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