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644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大论坛精品系列].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时限为40分钟,作答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写准考证号。 3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并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 1.“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国新办2010年3月29日

2、举行新闻吹风会,请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说,我国城镇体系在逐步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城市群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中西部地区一些密集的城镇群地区也在迅速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水平达46.6%,“十一五”以来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亿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将近4亿农民工进入城镇,

3、城乡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期间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至15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将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应采取一定措施,使纳入城镇化统计口径的1.67亿农民工,有序地转移到城市。 在中国6.22亿城镇人口中,有1.67亿为农民工,在1.67亿这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有3000万为农民工家属。这些农民工生活、工作在城市,却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也没有享受到他

4、们创造的经济成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表示,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保障方面充分考虑农民工长远发展的需要,使农民工有能力进入城镇,有条件居住在城镇,有机会在城镇发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 2.据2010年7月19日新京报报道,近日,石景山区6万打工人群即将由于村庄拆迁,失去栖身之地。他们被迫面临选择另寻住处,或是返乡。 这只是北京城乡一体化改造的冰山一角。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之下,对于村庄的拆迁,政府主要解决的是被拆迁户的安置问题。而对于拆迁造成的流动人口问题,北京各个区县政府目前均未出台专门政策;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无好的先例。 2010年7月13日,前晚下过的雨积在石景山雍王府村随处可见的瓦砾堆

5、上,浅浅浮起一层破旧的红。 老式衣柜、桌子、床,一件件被码上程乾欣的平板三轮。这位一字眉、褐色圆脸的46岁河南汉子就住在村里,自打村民一户户搬离,他每天收取的废品从几百斤“涨”到了两吨,收入翻了几番,但他高兴不起来。 “总有收完的那一天哩,到时候俺们也得走啦。”来京17年,程乾欣的河南口音已不明显。 根据石景山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数据,该区3个即将拆迁改造的市级挂账重点村中,总共涉及6万流动人口。 对于当地人来说,村庄城市化改造意味着“上楼”,意味着不再依靠“瓦片经济”的新型生活方式。 而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是另迁他处,还是回归故里,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答案。 市政协委员、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6、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于拆迁所造成的流动人口问题,北京尚无好的解决办法,在全国也没有。 3.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的。突出的是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明显偏低,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城镇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现在搞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实际上就是针对现在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不相匹配的情况,搞能源和资源大规模、长距离地调运,这些工程是迫不得已的。 就全国整体来讲,大多数的城市还处于城镇化的初级发展阶

7、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吸纳人口能力还不足,还有很大的潜力。小城镇,过去是遍地开花,过多地占用了非常珍贵的土地资源,小城镇的盲目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从要素投入上看,我国过度依赖土地支持的城镇化的持续能力是不强的,或者说已经不可持续。一些地方在以地生财的利益驱动下,导致一些城市盲目地拉大建筑框架,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实际上土地的利用十分粗放。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这句话的概念就是这样来的。从1999年到2007年,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大了7.2%,但吸纳的人口只增长了4%。 4.2010年7月29日,2010年城市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城市发展

8、战略转型高层论坛在中国社科院第一报告厅举行。蓝皮书认为,目前中国46.6%的城镇化率存在高估现象,如果考虑到有待提高的城市品质、大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失衡、还未完全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等因素,真正的城镇化率要降低10%左右。因此,未来5年,将是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阶段。魏后凯在代表课题组做主题报告时提出:“目前中国46.59%的城镇化率只是统计上不完全的城镇化率。”魏后凯说,“假如考虑到三个方面因素,大量农业人口的存在,还没有完全融人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城镇化率至少要降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三方面因素包括农民工在城镇常住人口方面统计的精确性、能否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以及“城中

9、村”现象等。 根据现行的统计方法,城镇人口包括城镇常住的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底的统计,外出的农民工在1.4亿左右。 虽然现在这些农民工里面,有多少常住半年以上、统计为常住人口的还不太清楚。但这些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常住在城镇的农民工,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他们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子女就学、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购买等方面很难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据社科院副院长武寅介绍,从2090年到2009年,中国城镶化率由36.2%提高到46.6%,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电4.6亿增加到6.2亿,净增1.6亿人。 魏后凯认为,尽管从统计上看,这些年来中国的城镇化人口比重在不断地提升,

10、但是城镇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管理方法却难以跟上,城镇化的质量还比较低,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不相适应。 他指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是速度过快,而是结构失衡和质量不高。比如,大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但人口集聚相对不足,大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其人口城镇化。 魏后凯强调,由于资源的垄断和行政配置特点,各种资源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高度集聚,形成典型的极化特征,导致特大、超大和超特大城市过度膨胀,而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 “近年来小城市数量越来越少,城市规模结构优向倒金字塔形演变的趋势。”城市化推进方式的不科学和不合理,造成了农民工难以融人城市,这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城

11、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较低。”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则用“四不一无”概括当前需要警惕的地方:不完全:城市化水平有虚高之嫌,社会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相应没有到位;不平衡:城市化的密度、地区差异在不断地扩大;不协调:资源环境和环保有压力;不公平:资源配置挤化现象非常严重;无特色:城市发展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没有什么特色。 对此,社科院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的城市化向全面的城市化转变,要加快全面城市化,核心的方面就是着力解决农民的社会化问题。要解决城市的民生跟城市的社会问题,假如不解决上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中国的城镇化就不完全;由粗放型向可持续的城市化转型。

12、 蓝皮书认为,中国城镇化必将进入一个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整体转型时期,出现并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转型。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强调,发展大城市、特大型城市是中国未来非常重要的选择.而改革的突破,比如说户籍管理体制等方面选择中小城市相对稳妥一些。 5.针对我国城市可用土地资源已接近极限,而城镇化率仅46.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象,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琦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琦强调切忌盲目城镇化,徐小青表示城镇化必须要有第二、三产业的支撑。 张琦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是必然现象,不能人为阻止其发展。就中国目前情况看来,快速

13、城镇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每个城市的结构不一样,因此资源的情况也不一样。需要合理规划。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未来的城市发展会因为资源短缺受到限制。为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大力发展二、三线城市尤为重要。其次现有的大量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融入这个城市,城镇化需要稳定发展。农村的人不断涌入城市,城市的人也要去农村。这在广州等城市已经有所体现。第三要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以缓解城市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表示,城镇化的发展不能光看速度,必须要有第二、三产业的支撑。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少。目前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着资源短缺

14、的问题。必须要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合理规划,不能浪费资源,盲目开发;其次,城镇化需要二、三产业的支撑。不能盲目发展。户籍改革很容易,但是改革后的农民向何处去?农民工进城也只是流动人口,并没有真正在城市扎根。只有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好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 6.农民工进城找工作不难,想落个合肥户口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对此,合肥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28条促进政策。 其中,在合肥市城镇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的农民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都可以就地落户。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

15、农民工通过租赁房屋解决进城居住问题是“新28条”的指导思路。 2010年,合肥将新增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万平方米,预计能解决3万多人的居住问题,而到2012年底,将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00万平方米。 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将更为方便。根据意见,合肥市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辅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切实为农民工子女上学提供方便。2010年,合肥市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采取的是“就近”和“定点”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支持农民创业的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放宽创业准入条件,拓展创业发展空间;支持和引导返乡农民创业,对返乡创业农民享受与外地客商同

16、等优惠政策。 除了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外,合肥市还会组织实施农民工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将农民工纳入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根据意见,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放宽,在合肥市城镇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的农民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为城镇户口,并享受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其中“城镇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自建住房,单位提供或租赁给本单位员工常年使用的具有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或公有房屋租赁使用证明的公有住房。 除了这样的落户方式外,蜀山区还在进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市社保,以

17、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的“双置换”改革试点,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 7.2010年22岁的杨浪在湖南省长沙市打工,在得到户籍地的许可后,她和丈夫就在长沙市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办理了生育服务证。杨浪说:“以前生孩子要回老家办手续,现在在街道办事处就可以办,既不耽误打工,还能省去返乡车费。随着湖南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流动人口在湖南可以享受到市民化待遇、均等化服务。 目前有20多个省区市已经开发或改造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建立了省级集中的全员流动人口或育龄妇女数据库。湖南率先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建设,目前已全面实现“一盘棋”工作机制,其服务管理工作经

18、验正向全国推广。 为下活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湖南建立起强大的信息网络,依托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实行省级数据大集中,实现了层级共享、部门共享和区域共享。长沙市人口计生委负责人表示,信息监测、多元共享的格局不仅解决了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还为群众带来了极大方便。 8.据统计,200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49.2%,2009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平均达到70%左右,美国已超过80%。 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学者不断总结并积累很多科学规划和节约用地的经验。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率先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他在论述级差地租理论时指出,集约利用就是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19、、使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得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针对城市蔓延式的扩张,美国学者提出了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等概念。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欧洲提出多功能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强调功能多样化集约利用土地。 加拿大是世界上人均农地最多的国家,但是,在城市开发规划特别是在确定“城市发展边界”规划时,将城区诸多领域纳入开发范围,且不得留过量的闲置土地。 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问题上,首先要研究确定适合我国资源国情的大中小型城镇化道路。前些年很多地方一风而上发展小城镇,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部分农村生态遭到破坏,也没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有效吸纳。这些年很多省份又跟风发展大

20、都市,由于没有实现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匹配,导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和快于产业镇化。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张往往是预先的政府设定,而非由产业扩张来推动,所以当政府以扩张的名义圈起大量土地时,却发现不知道该用什么实质性产业去填充这些土地。 城镇化战略是未来50年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增强中国经济持久增长的重要途径,但错误的城镇化道路,可能会成为引发严重问题的导火索。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各不相同,从20%到40%城镇化率经历的时间:英国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前苏联30年,日本3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20%至到40%只用了22年,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

21、快了一倍多。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具备条件在城镇化速度方面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我们认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不能急速冒进,必须依据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应该有所差异,各地区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个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不能盲目地在城镇化率及有关城镇发展指标方面进行攀比。我国的城市化必须走集约节约之路,我国未来的城市人均占地不能与欧美国家齐平。我国城镇化应在现有城镇基础改建或扩建,市县城搬迁应有科学规划、依法进行,不能盲目建设新城。苏州古城史已达2500年,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在老城区基础上,规划一个现代

22、化新区域,使得著名建筑学家梁思城当年在北京改造时未能实现的设想在苏州成真,堪称老城区复兴和新城区扩展相互映衬、协调发展的典范。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河县是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从1998年开始在距离现有县城26公里的地区建设新城,占地五平方公里,新县城建设已花费上亿元。这个缺乏可行性调查研究的盲目造“新城”行动,由于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手续特别是缺乏资金,到2008年被迫放弃搬迁。 在一些地方的城市发展规划中,朝令夕改、盲目规划,而“每一次规划失误或不科学所造成的浪费,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力,动辄以几亿或几十亿计”。我国城镇化率要超过70%任重道远,规划的作用日益重要。规划

23、如山,规划即法,只有科学规划才能既节省农地,又引领城镇化健康发展。加拿大人口3300万,占世界人口的0.5%,面积997.6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面积的6.1%,可耕地面积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6.5%,为136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其中已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加拿大农地面积在20世纪6080年代期间平均每年增加约287.7万公顷。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农业生产萎缩和逆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农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加拿大政府认为,城市扩张对农地的占用不仅意味着本国食物来源的丧失,更重要的是生物物种的减少、野生生物栖息地和绿地的丧失以及空气质量的恶化。因此,近年来政府出台很多保护农地和开敞空

24、间的政策措施,主张城市理性发展。 澳大利亚人口2100万,面积768.2万平方公里,农牧业用地为4.75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3.8%。1961-2001年,澳大利亚增加农地面积2011.9万公顷,年均增加49.1万公顷。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农地面积也随之减少,特别是1994年以来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中国人口13.2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四倍以上和加拿大人口的40倍;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条件和环境不如美国,可耕地资源不如加拿大。但是,各个领域占用农地大大超过美国和加拿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

25、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耕地面积减少集中在1980-1988年;第四次耕地面积缩小始于1992年。“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年均减少184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5%。从1996年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我国人均耕地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5亩减少到1.4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全国已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土地总体规划实施纲要(2006-2020年)提出规划期内全国耕地保

26、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o5亿亩。要守住这个耕地红线,面临诸多挑战。 9.“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处于一个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的新阶段。城镇化的转型要速度与质量并重。加快全面城镇化的速度,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促使城镇化从单纯追求速度向提高质量转变,从不完全城镇化向全面城镇化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发展的转型,就是要以城市发展的转型为核心,以城市的制度转型和空间转型为支撑,着力推进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转型,坚定不移地走城市科学发展之路。双重转型中,关键是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城镇发展质量,加快全面城镇化和城市全面转型的步伐。三、作答

27、要求 1.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2.依据“给定资料”,你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要着力避免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假设你是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就“农民工市民化”提出具体措施。(20分) 要求: 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4.参考“给定资料”,围绕“城镇化发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5分)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总字数9001100字。 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1【答案提示】土地城

28、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是指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产业不断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区的土地不断扩张,但是人口没有相应的大规模向城市地区迁移,造成目前人口与产业集聚不协调,使得城镇用地增长率远远超过城镇人口增长率。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偏重于物质形态的规划,而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上千万的农民工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相应比例的享受到工业化、城镇化、改革开放的成果。2【答案提示】(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增长率远远超过城镇人口增长率。进城农民工无法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 (2)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

29、距。 (3)从城镇化的形态看,不同规模和层级的规模发展不协调。各种资源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高度集聚,形成典型的极化特征,导致特大、超大和超特大城市过度膨胀,而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 (4)从要素投入上看,我国过度依赖土地支持的城镇化的持续能力不强,我国的城市化必须走集约节约之路。 (5)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剧了水土矛盾和环境恶化,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3【答案提示】在户籍制度方面,“十二五”前三年实现中小城镇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后两年实现大城市户籍制度基本放开;“十二五”末期,把农民工“暂住证改为“居住证”,实现农民工在全省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管

30、理。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把农民工全面纳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养老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快实现他们与市民同等待遇的愿望,推进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化。要着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把政府土地收益的一部分用于解决农民工基本住房保障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且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逐步成为农民工的安家之所。要保障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尽快把农民工纳入所在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在土地制度方面,剥离农村土地长期承载的基本社会保障功能。切实保障农民工土地收益权,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以农民工宅基地置换城市商品房

31、的试点。 4【参考例文】 ,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城镇化创造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及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带来了农民工大量增加、城市空间迅速扩张、耕地被大量占用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对城市发展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第一,重视人口城镇化。传统城市发展理念偏重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建设,而对人口城镇化重视不够,使得城镇用地增长率远远超过

32、城镇人口增长率。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偏重于物质形态的规划,而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要将农村人口转移、解决转移人口就业和居住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城市规划也应更加重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并使物质形态规划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 第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已经由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转向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要将有稳定就业岗位的农民工和因城市建设征地失去承包地的农民转变为市民为重点,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方便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就地落户、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农民工市场化进程。在就业、住房供给、子女上学和最低工资等

33、方面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与此同时,激活农民所有的资产,并在城乡间自由配置,增强农民进城的经济能力。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一规划和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加以解决,这就要求将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整合起来,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强城乡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统一和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第四,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廉租房”等方面的体制创新,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和转化。 第五,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从严控制对耕地的占用,建立节约使用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的新机制,发展资源节约型城镇。城市规模与布局,要与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要改变重规划、轻管理的状况,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