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7891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万善乡中心小学 刘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德育课程。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培养儿童优良的品德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但是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却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改变课堂教

2、学现状,调动学生参入本课程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有效性,我认为教学中要做到课程资源多样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情景化、教学活动化,评价多样化,以此感染学生,触动学生心灵,使我们的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一、 教学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

3、根本原因。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发学生参入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

4、识。在品德与社会“家庭因我更美丽”一课时中,我拍摄了学生家庭生活的小片断,将学生的切身生活作为教学内容搬进了课堂,增加了教育的真实感、亲近感,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 教学方式要活动化这门课程应避免教条呆板的说教,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围绕教育主题,我们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六年级下册用法律保护自己,使用小品教学,使课堂变成“小舞台”。请几名学生表演一小孩在陌生地为了到达目的地搭乘一辆摩的后,可能出现的几种发展方向。学生一方面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表现欲望,另一方

5、面又引发思考真正领会到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在参与和讨论中培养了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参与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也逐步地增强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这样可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果较好。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

6、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在品社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格言、故事等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事件背景资料等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例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家乡过去的样子级农村家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自己画的家乡过去、现在面貌的图画展示出来,贴在黑板或墙上,让学生自主参观,可

7、以自由议论发表看法,之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能力。三、教学时空要“开放化”新课标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

8、自己的生活经验。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如沐春风,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所能面临的事情何其多,而这些并不能一一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品德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就更要淡化教育痕迹,更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充分利用小伟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品德与生活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开放空间。教材中有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师生充分拓展思路的内容,如大量省略号的使用,以及“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等的提示语;教师教学用书也设计了大量供教师选择的开放性活动。这些都为教师组织开展具有拓展性

9、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保证了教师教学的开放性。比如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时,在设计教学环节“变废为宝”时,我先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己通过观察现有废品的特点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相似,让学生自己思考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创造出新的物品。为达到这一目标,我通过让学生课前准备、课中教师示范、自由创作、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学生表达、教师引导等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去设计与创造,达到预期效果。从中知道废品不是废,而是宝,也让学生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污染环境,用心创造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样的课堂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又让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