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财会专业知识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财会专业知识资料.doc(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财会专业知识资料(安徽中公教育收集整理)第一部分 会计基础第一章 总论一、会计概念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对象:单位的财产物资及其货币表现。会计项目主体一般对象计量尺度任务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核算方法记账基础内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货币向有关各方面提供财务信息并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务清查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告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二、
2、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基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对其进行的期间划分。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3、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归属期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
4、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2、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3、修正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四、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定义分类特征确认条件侧重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长期待摊费用,1年以上)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重要特征)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
5、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1、定义;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基本特征)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本质特征)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1、定义;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追索权。企业直接投入(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
6、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1、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2、金额的确认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
7、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可靠计量。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营业成本(主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可靠计量。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
8、利得和损失等。1、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确认;2、金额的确认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一、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表明企业诸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代数方程式表达式,是财务会计的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一费用)二、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的,用来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是账户的基本分类,是账户分类
9、的基础。即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盘存账户、结算账户(债权结算、债务结算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资本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费用账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财务成果计算账户(年终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调整账户(备抵、附加和备抵附加账户)、暂记账户。账户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账户。账户按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总分类、明细
10、分类账户。基本结构:增加栏、减少栏、余额栏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性质:增减栏反映动态指标,余额栏反映静态指标三、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其特点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记账的基础,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记账规则);余额试算平衡法(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会计基本等式)。四、会计凭
11、证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即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用来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根据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作用:监督、控制经济活动;提供记账依据;加强经济责任制。会计凭证的意义: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为会计核算提供原始依据;可检查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为会计监督提供重要依据;可明确经济责任,为落实岗位责任制提供重要文件;可反映相关经济利益关系,为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证据。原始凭证复制须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盖章。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
12、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须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填制及时、连续编号、书写规范。原始凭证的审核: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或证明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执行或完成,用以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的书面证明
13、文件。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基础,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记账凭证是对原始凭证内容的概括和说明;原始凭证有时是登记明细账户的依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收付业务的凭证既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出纳人员不能依据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收付款项,必须根据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批准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收付款项,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有
14、效地监督货币资金的使用。转账凭证是登记总分类账及有关明细分类账的依据。复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多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复式记账凭证可以集中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因而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便于查账,同时可以减少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减少记账凭证的数量;但是不便于汇总计算每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不便于分工记账。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同属于会计凭证,但二者存在差别:填制人不同;填制依据不同;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而记账凭证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
15、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序时账簿是会计部门按照收到会计凭证号码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16、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编辑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进行会计分析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均应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会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必要的账簿,并认真做好记账工作。 各种账簿均应具备下列组成内容:封面、扉页、账页。登记会计账簿的基本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注明记账符号;文字和数字必须整洁
17、清晰,准确无误(格宽的1/2);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顺序连续登记;结出余额;过次承前;按规更正错误;定期打印。红字记账法: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其他红字记账法。如:在“进项税额”专栏中用红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在“已交税金”专栏中用红字登记退回多交的增值税额;在“销项税额”专栏中用红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以及在“出口退税”专栏中用红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登记账簿的依
18、据;登记账簿的时间;登记账簿的规范要求。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划线更正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正确,而账簿记录出现文字或数字错误的情况。用红色钢笔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或两条横线;用蓝色钢笔在被注销的错误文字或数字上方的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印章,以示负责。红字更正法:1.记账后,若发现账簿记录的错误,是因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而引起的:先用红字金额填写一张与原错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写“冲销错账”及错误凭证的号数和日期,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错;再用蓝字或黑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
19、“摘要”栏写“更正错账”以及冲账凭证的号数和日期,并据以用蓝字或黑字登记入账。2.记账后,如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科目无误: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写明“冲销多记金额”以及原错证的号数和日期,并据以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的金额。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如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正确金额),科目无误: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科目与原错证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写“补充少记金额”以及原错证的号数和日期,并据以登记入账,以补充登记少额。结账的主要程序和内容:将本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按照
20、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项;计算、登记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对账的内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日记账均应保存15年。其中,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要保存25年,涉外和对私改造账簿应永久保存。五、账务处理程序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是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陈报的步骤和方法,即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汇总,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的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基本要求: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各环节应科学合理、手续简便。选择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提高
21、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会计记录正确,完整);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核算环节和手续)。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务处理程序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现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1、盘盈:a.发现时: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b.转销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2、盘亏:a.发现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b.转销时:借:管理费用(自然损耗)、其他应收款(由过失人赔偿)、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
22、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地盘点以及对各种债权、债务的查核来确定其实存数,并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全面清查、局部清查;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实地盘存制(定期盘存制)。财产清查的方法:实物的清查(实地盘点、技术推断盘点)、库存现金的清查(实地盘点)、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账目、函证)、往来款项的清查(核对账目、函证)。第二部分 预算会计第一章 预算会计概述一、预算会计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
23、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主体: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两部分,并以总预算会计为中心。预算会计客体:指在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预算资金收支及由此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具体包括各级财政部门的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专用基金收支、财政周转金和预算调拨收支等;事业单位的事业业务收支和经营业务收支;行政单位的经费收支和预算外资金等。即预算会
24、计对象是非物质生产领域中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运动。预算会计特点: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一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和拥有资源会因外部或内部特定目的需要而受到限制,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总额对应,强调专款专用);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会计处理基础是对收入或支出的确认与记录的标准)。预算会计的主体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构成会计等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各级政府收付实现制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25、=结余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行政单位会计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u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不计提折旧v对外投资投资基金w专用基金专款专用办法x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内部成本核算y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二、预算会计体系纵向体系是按照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来划分的,我国政府预算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后者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横向体系是按各级政府所属各部门划分建立的,主要
26、由各级政府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税收征解会计、专业银行拨款会计共同组成。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与政府预算的分级是一致的。政府预算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包括中央财政部设立的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各省财政厅设立的省财政总预算会计、市财政局设立的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县财政局设立的县财政总预算会计、乡财政所设立的乡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三级会计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强调预算收支的会计处理。三、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
27、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净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从数量上等于会计主体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收入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业务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支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四、预算会计核算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
28、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五、预算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第二章 行政单位会计一、行政单位会计概述行政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行政单位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行政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五大要素。资产、负债和基金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基金资产、负债、基金、收入、支出五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资产
29、=负债+基金+收入支出;资产+支出=负债十基金+收入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是相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而言的:1核算对象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结果。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事业收支、经营收支等资金活动。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是纯预算收支运动。2支出列报依据不同: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均是以经费的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而财政总预算会计则是以拨款数列报支出。3结账基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的结账基础既需用收付实现制,又需用权责发生制,而行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结账基础均是收付实现制。4会计主体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
30、是国家或一级政府,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主体均是一个具体的单位。二、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资产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汁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行政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借出款以及材料等。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2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1、资金的核算(1)现金核算 行政单位在执行行政管理活动中,都需要一定量的货币资金
31、。为了正确、及时地进行现金结算并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现金的收支、结存情况,行政单位应当加强现金管理,遵循各种手续,保证现金的安全、完整,要指定专职的出纳员办理。 A、现金管理原则 (a)各单位的现金除按银行规定的现金额度,保留备用库存现金外,都必须存入银行。 (b)出纳员付出现金,应当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并在当天入账,不准以白纸条抵顶现金入账。 (c)收付现金的各种原始凭证,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由会计主管人员或会计审核,并按月连续编号。出纳员应于每日业务终了前结清当日账目,校对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是否相符。 (d)坚持“钱账分管、互相牵制”的原则,即会计和出纳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
32、牵制。做到出纳管钱不管账,会计管账不管钱。 (e)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不符合现金支取条件的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B、现金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行政单位现金收支及结存情况,需设置“现金”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现金的增加;贷方登记现金的减少;余额在借方,反映单位库存现金实有数。有外币现金的单位还要设置外币现金账户。例1某行政机关从银行提款1 000元以备零用。 借:现金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例2某行政单位职员出差借支500元。 借:暂付款 500 贷:现金 500例3某行政单位办公室报销办公用品800元。 借:经费支出 800 贷:现金 800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
33、,由出纳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数,并将结余数与库存数相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发现不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2)银行存款的核算A、银行存款管理规定国家银行是全国的现金出纳中心。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拨入、调出与使用都必须在国家银行开立“银行存款”户,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有外币的单位,应在有关银行开立“外币存款户”。行政单位的拨入资金不准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户存取,也不得作为“储蓄存款”存入储蓄所存取款项。B、银行存款的结算方式结算是指结清往来单位之间债权债务的经济行为。结算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两种
3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结算办法规定,目前可以采用的转账结算方式有: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汇兑、支票、委托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由于行政单位的业务比较单一、比较简单,其转账结算主要采用支 票、汇兑、银行汇票等方式。有关转账结算的具体结算程序,可参见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结算办法)以及国际结算的有关规定。C、银行存款的核算 为了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需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因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经费和其他原因使行政单位增加的银行存款数;贷方反映行政单位因支取和转账结算而减少行政单位的银行存款数;余额在借方,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结存数。例
35、1 某行政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预拨经费500 0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拨入经费 50 000例2某行政单位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备发工资60000元。 借:现金 6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例3某行政单位开出银行转账支票到某商场购买材料30000元一般办公用品1000元。 借:材料 30 000 经费支出 1 000 贷:银行存款 31 000 同现金核算一样,行政单位也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付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银行存款收入合计数、银行存款支出合计数和银行存款结存数。收到银行的对
36、账单时,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检查银行存款的记录是否有差错,如有差错,应及时的查明原因。2、有价证券与债权的核算(1)有价证券的核算有价证券是由国家指定的证券发行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信用凭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行政单位购进有价证券时,应当遵守以下管理原则: (a)行政单位按国家规定只购买“国库券”,不得购买其他有价证券,并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国库券条例),不能购买股票。 (b)行政单位购买“国库券”的现金来源只能使用国家规定其有权自行支配的自有资金(含经费结余和其他结余)购买,不得使用预算资金、专项资金购买。 (c)购买的“国库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
37、管,保证账券相符。 (d)各单位购买的“国库券”都作为有价证券库存处理,不能作为支出数报销。 为了正确地反映和监督各行政单位购入的“国库券”及到期兑付情况,需要设置“有价证券”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用其自行支配的自有资金购买的国库券额;贷方反映国库券到期收回的本金;余额在借方反映行政单位尚未到期兑付的国库券额。例1 某行政单位按规定用结余资金购人国库券50 000元。 借:有价证券 50000 贷:国库存款 50000例2某行政单位收回到期的国库券本息88 000元。其中本金80 000元,利息收入8 000元。 借:银行存款 88 000 贷:有价证券 80 000 其他收入 8
38、000(2)暂付款的核算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临时性债权结算业务。如职工出差预借差旅费借款,因公办事借出的备用金等。 为了反映和监督行政单位暂付款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需设置“暂付款”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暂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暂付款的收回数;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暂付款的结存款。该科目应按借款对象设置明细科目。 例1 某行政单位职工张明出差借支1 500元,以现金支付。 借:暂付款张明 1 500 贷:现金 1 500 例2某行政单位下属部门从财务部门领取备用金3 000元,财务部门开出现金支票支付。 借:暂付款-X X部门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
39、0 例3 上述职工出差回单位报销,交回发票款1 000元,交回多余现金500元。 借:现金 500 经费支出 1 000 贷:暂付款 1 500例4年终行政单位的下属部门到财务部门结清备用金,交回发票4 500元,补付1 500元现金。 借:经费支出 4 500 贷:暂付款X x部门 3 000 现金 1 500(3)借出款的核算 借出款指行政单位借给所属单位有偿使用的周转金,临时性借款以及长期投资等款项。办理借出款时,双方应签订协议,按协议办事。其管理内容主要依据协议规定的有关条文,诸如借出金额,归还日期,归还办法等办理。借出款项要定期结清,坚决执行借款合同和协议,该收回的一定要按期收回。如
40、出现烂账,要果断采取措施,追回借出款项,以免造成损失。 为了反映和监督行政单位借出敦的借出、收回及结存情况,需设置“借出款”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行政单位借给所属单位的款项;贷方反映收回的借出款项;余额在借方反映月末结存的借出款项。该科目应按借款对象设置明细科目。例1某行政单位借给其所属部门临时性周转资金100 000元,年利息率8,期限一年。 借:借出款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例2某行政单位到期收回其所属部门的借款80 000元及利息6 400元。 借:银行存款 86 400 贷:借出款 80 000 其他收入 6 400 3、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核算(1)材料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
41、材料,主要是指行政单位购买的各种材料、物质,包括一般材料和工具用具。 行政单位的材料按其用途分类,一般分为:原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晶等4类。 材料价格一般按实际成本计价(含税价格)。购入、调入材料,分别购价和调拨价格记账;发出,报损和清查中多出、缺少的材料,按库存平均价格记账;购入、调入材料的运杂费,不计入材料价格,可直接列为经费支出。 为了核算和监督行政单位购入库存材料和发出领用材料及其期末结存情况,需设置“材料”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行政单位购入用量较大,多次领用的材料实际成本;贷方登记行政单位领用各种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科目技材料品
42、种设置明细科目。例1某行政单位以银行存款购入用量较大的通用材料一批20 000元,以现金支付运费150元。 借:材料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借:经费支出 150 贷:现金 150例2某行政单位用料部门领用材料一批,按加权平均成本计价1 000元。 借:经费支出 1 000 贷:材料 1 000例3 某行政单位以支票购买办公用料1 500元。 借:经费支出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例4 某行政单位购入一批低值易耗品,贷款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借:材料低值易耗晶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例5某行政单位的下属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20 000元。借
43、:经费支出 20 000 贷:低值易耗品 20 000例6年终材料盘点发现盘亏材料500元,报批准记入经费支出。借:经费支出 500 贷:材料 500(2)固定资产的核算A、固定资产及其分类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可供长期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的设备与设施。它是行政机关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必要的物资条件。 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为: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B、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计价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价值。为了如实
44、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保证核算统一性,各行政单位应按国家规定的统一计价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a)购入和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分别按造价、购价和调拨价入账。包括买价、运费、包装费、安装费及购置车辆支付的附加费。注意购买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差旅费不计人固定资产成本。(b)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其实际耗用的料、工、费全部支出入账。(c)基建完工的固定资产,按竣工决算所确认的价值入账。(d)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价值,增记固定资产。(e)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
45、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应计人固定资产价值。(f)盘盈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按规定不计提折旧,因此调出、变卖、报废固定资产时,都按其原值注销。C、固定资产的核算为了反映和监督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科目用来核算和监督行政单位占有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各种渠道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贷方登记调出、出售、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余额在借方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用全部固定资产原值。“固定基金”科目用来核算行政单位以各种渠道增加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固定资金。该科目贷方反映因增加固定资产而增加的固定基金;借方反映因减少固定资产而减少的固定基金;余额在贷方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用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固定基金。例1 某行政单位用预算拨款资金购入设备一台,买价、运杂费及安装费共计100 000元,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经费支出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 100 000 贷:固定基金 l0000例2某行政单位用其专用基金购人汽车一辆,该汽车购价150 000元,车辆购买费50 000元,共计200 0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专用基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7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