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8030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古典社会学,王俊敏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章 目,绪论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主义,章 目,滕尼斯的“公社”与“社会”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帕雷托的非逻辑社会行为理论凡勃伦的现代社会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绪论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一、历史背景(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二、理论前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1智者学派:社会分析的最初尝试2柏拉图: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二)中世纪社会思想阿拉伯思想家伊本哈尔顿

2、(1332-1406),(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马基雅维里(四)17世纪社会思想霍布斯社会契约论,(五)18世纪社会思想 或者启蒙运动与社会学,1维科:新科学2孟德斯鸠:超越古典自然法3苏格兰学派: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理论,(六)19世纪初社会思潮 或者法国大革命与社会学,1保守主义2自由主义3空想社会主义4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5圣西门:工业社会理论,第一章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一、实证主义的社会观和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观: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社会研究方法观察法(与理论的关系)实验法(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比较法历史法,二、社会学的学科确立与内容划分,学科

3、层次理论:社会学的位置和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2.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三、社会秩序法则,社会秩序是学说核心社会基本成分或单位-家庭;组织-阶级;器官-城镇和乡村有机体类比的限度语言是行动的媒介;宗教是行动的指导,是社会秩序的根基社会分工和政府管理,四、社会进步法则:三阶段规律,系统发育(人类总体发展)重演个体发育(个人有机体发展)(1)个人心灵(2)人类心灵(3)社会组织和政治统治五、生平与时代,第二章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一、社会进化论进化概念智力和观念的进化还是现象的进化:与孔德不同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

4、相互依赖进化是单线的还是多线的:与孔德有别1.退步和进步的频率是否相当?2.未开化民族和文明民族是社会的不同形式,还是同一形式的社会在进化中的不同阶段?,二、社会有机体论,社会有机体同生物有机体的相似进一步的类比1.人体三系统2.社会三系统3.人分三个阶级社会有机体同生物有机体的区别-唯实论与唯名论:与孔德的又一相异之处,三、社会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1曾试图按进化阶段划分社会类型2主要按社会内部管理的程度和范围划分社会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类社会的比较两类社会的划分与社会进化阶段有无关系?与圣西门和孔德的区别,四、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1 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的基础(1)国家与社会

5、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国家和政府的社会功能(3)国家和政府权力的基础2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1)同等自由法(2)政治不干涉主义五、生平和时代,第四章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1918-1883),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早期著作(1841-1845)1950年代历史研究著作资本论(第一卷,1867),二、劳动的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派生于黑格尔。主要的异化形式1.人与他所制造的产品2.与生产过程3.与他自身4.他的社会的异化异化是否不可超越?如何超越异化?,三、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术语的来源意识形态是被歪曲了的思想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的关系的模棱两可的表述最重大的贡献为什么说

6、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和李嘉图)是科学,而19世纪马尔萨斯的学说却导致意识形态?以庸俗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公式为例,四、阶级理论,两种阶级结构1.两元对立的简化的阶级结构2.多元并存的复杂的阶级结构阶级形成与阶级意识革命的阶级意识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侵蚀那么变革又是怎样成为可能的呢?,五、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是“基础-上层建筑”模式中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解读及其影响。实证主义的唯科学主义倾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学分析往往同他的意志自由论的认识论相抵触。矛盾终未解决。六、生平与时代,第五章 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一、社会学方

7、法论1社会观: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事实3.关于 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定义社会事实的特性:外在性;客观性;强制性社会事实的种类,3研究社会事实的准则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2)社会事实必须能够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4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功能混为一谈1)原因分析2)功能分析功能分析与目的论5开社会学定量分析之先河,二、社会纽带与社会分工,1社会纽带的两种形式机械纽带:相似性社会有机纽带:差异性社会2集体良知集体良知与集体表象集体良知的宗教性和普遍性,3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功能:社会纽带;效率社会分工与社会进步社会分工的原因:人口数量和密度;竞争4“失范”与反常5职业团

8、体与职业伦理,三、社会一体化与个人,1研究重点:社会纽带和秩序与个人的关系2对于自杀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当时流行的解释迪尔凯姆的解释:集体良知集体表象:自杀率3自杀的三种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混乱型自杀,四、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1研究重点:集体良知的起源和功能2宗教的含义与本质3宗教的起源:对社会的崇拜以往多从个体意识上解释:梦与万物有灵;风雨雷电与自然崇拜。可是为什么宗教在显露出破绽后仍会持续到今天?4宗教的功能5宗教社会学思想的前后变化6知识社会学解释宗教起源时也初步建立起知识社会学思想,第六章 费迪南德滕尼斯(Ferdinnand Tnnies 1855-1936),从“公社”和“社

9、会”这对基本概念出发,建立社会学体系一、公社与社会人类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学分析的两种基本概念 共同生活的两种意志类型1.本质意志2.选择意志,二、社会学体系的分类,一般社会学 专门社会学 1.纯粹社会学2.应用社会学3.经验社会学,三、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一)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思想德国关于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与价值相关性关系问题的讨论滕尼斯的立场(二)伦理学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摆脱价值,不意味着对价值不可以作科学研究。四、生平和时代,第七章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形式社会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分为三个部

10、分: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或纯粹社会学哲学社会学,形式社会学,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个人?如何研究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为什么强调研究人们社会交往的形式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实的或历史存在的内容,社会学仅从抽象的意义上研究人们相互交往的形式。社会学之于其他社会科学,正如几何学之于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学科。,一些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1.统治-服从2.合作-竞争3.冲突形式与内容分离的相对性形式社会学评价,二、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辩证法的思想:个人与社会合作与冲突社会冲突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形式,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三、关于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双重性在上述个人与群体关系中的体现在人类与文化关

11、系中的体现货币经济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不可解决四、生平与时代,第八章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一、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德国的实证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韦伯观点2科学研究的价值问题价值关联:选题与应用价值中立:研究过程;科学家的事实判断与公民或政治家的价值判断,3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行动社会行动的两个条件:1.行动者赋予行动以意义2.与他人行动相关行动有意义,因而可以理解两种理解:“移情明晰的”;“合理明晰的”理解与解释(或说明)的关系,4“理想型”,“理想型”(Ideal Type)的含义“理想型”的三个种类:

12、1.从特定历史现象中归纳的:新教伦理2.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归纳的:资本主义3.从非历史的社会现象中归纳的:行为类型“理想型”的三个特征:1.从社会现象中归纳出来,又非现实中存在的2.并未概括事物的全部特征,而只是其中的一组特征3.再次体现了韦伯的“价值”观,二、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1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型”1)情感的行动2)传统的行动3)价值合理性行动4)目的合理性行动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型”是最基本的理想型,其他理想型都可纳入其中获得解释,2个人行动和社会生活的理性化非理性行动-合理性行动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走向世俗化、理性化的过程1.经济生活中表现2.社会管理和政治组织中的表现3.文

13、化上的表现,三、宗教社会学,两个问题:1.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2.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与其他资本主义的区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印度、古代犹太宗教比较研究东西方社会比较研究与四种“行动类型”,四、政治社会学,从权威(或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入手探讨,目的在于论证现代资本主义的“合法性”1几个概念权力(power)权威(authority)或统治(domination)合法性(legitimacy)纪律(principle),2权威的类型,(1)领袖魅力(charisima)权威:革命力量(2)传统权威:家长制和世袭制;保守力量(3)法理权威:科层制(bureaucrac

14、y)三种统治形式与“行动型”的对应,3社会分层,分层的三个标准1)财产:阶级2)声望:身份3)权力:政党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政治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的开创者,总 结,以“社会行动”的研究作为起点,寻求隐藏在人们共同的行为方式中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以此解释社会;用比较研究方法解释东西方社会的差别,解释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为“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的非理性实质:悲观主义的世界观,第九章 维尔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23),一、社会学的理论范畴(一)逻辑行动和非逻辑行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属于逻辑行为;反

15、之,都是非逻辑行为人很少合乎逻辑地行事,但又有使其行动逻辑化的愿望,即事后解释经济学研究逻辑行动,社会学研究非逻辑行动,非逻辑行动的四个类型:在主观上和客观上手段与目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动。极为少见。行动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的联系,但行动者却误以为存在这种联系。行动的手段与其客观结果之间有逻辑的联系,但行动者不曾想象或知晓。行动的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的联系,但结果并不符合行动者的主观愿望。,(二)剩遗物和派生物,为揭示非科学理论体系的本来面目,对说明这些理论的易变因素和持久因素区别。前者为派生物,后者为剩遗物。1剩余物(Residues)剩遗物是不可直接感知的情感A与可以认识分析

16、的信仰体系B、行动C之间的媒介。它似乎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或对应物,而非情感的等价物。以往的误解。与“词根”类比。我们只能发现那些致使理论合理化的直觉而不能解释其余者,故剩遗物只涉及某些直觉而非全部直觉。,六种剩遗物:1)组合相似或对立物的本能2)聚合体的持久性3)通过外在行动表达感情的需要4)与社会性相联系的剩遗物5)个人的完整性6)性本能,2派生物(Derivations)派生物是人们为了理性地说明其行动,为了求得他人的理解或支持而发表的意见、观点,或提出的思想、信念,信奉的哲学或杜撰的故事。四类派生物:1)“简单肯定”:绝对真理、公理或定理组成的论点2)“权威论据”:靠引用权威者的话来证明3

17、)“原则”:靠通行的规范和感觉组成的论据4)“口头论据”:无客观依据而纯用语言表达的证言,二、精英循环理论,1精英的定义和类型任何社会都有精英和普通群众之分精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2精英循环理论精英与群众之间的双向流动社会的性质由精英,特别是统治精英的性质所决定。统治精英的性质又由占主导地位的剩遗物所决定。随着时间推移,剩遗物会失去平衡,动摇政权。政治变化形式即一类精英取代另一类精英的循环,三、社会系统思想,社会是一个系统社会运行所经过的盛衰是各成一体的三个子系统社会情绪的循环、经济生产的循环、政治组织的循环同步循环和相互影响的结果。1三个系统各自的循环社会情绪的循环:自由专

18、制经济生产的循环:繁荣萧条政治组织的循环:分权集权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十章 索尔斯坦凡伯伦(Thorstein Veblen 1857-1929),一、进化论的方法反对古典经济学主张一种新经济学人类进化是按斯宾塞或达尔文提出的方式,与黑格尔派或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劳动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方法是累计变迁过程的原因。,二、工作类型:实业工作和赢利工作的对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商业和工业、所有制和技术、赢利工作和实业工作的不可治愈的对立上实业工作和赢利工作的地位各自培养了根本不同的心理倾向和思想习惯现代工业社会依赖于合理性,三、对竞争的剖析,自我尊重只是同伴对自己尊重的反映人们总是渴望超

19、过同伴人们为显示他们在不断竞争中获得的高层地位而采取各种手段夸耀消费模式的不同表现这种比赛浪费的作风的普遍化,四、知识社会学,思想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产物野蛮时代农业社会的和平和牧人的掠夺生涯。人类进化的较早阶段和较晚阶段的表现思想习惯与职业或技术背景不相一致的情形,第十一章 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 1893-1947),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学科理论知识社会学的定义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形式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任务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式2.研究程序3.方法论特征,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1.意识形态虚假性原因2.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3.意识形态的评价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阶段政治意识形态基本问题;基本类型;政治意识形态的超越,第三节 社会重建论,人类社会的三种危机1.人格危机2.自由社会制度的崩溃3.文化危机社会计划1.社会计划的基本目标2.社会计划的制定与推进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