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8037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申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河源理工学校2012年4月河源理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申报重点建设专业自评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河源理工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理工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8年,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大投入投资4.5亿元迁建市工业学校,更名为河源理工学校,由市教育局主管。 河源理工学校位于河源市东环路东江教育城,学校占地面积40万M2,建筑总面积13.02万M2,教学办公设施设备总投入7000多万元,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广播、电视、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每个教师均配备电脑。实训设备投入3114万元,建有多媒体实训室、电子基础实训室、数控中心实训室等

2、66个教学实训室,实训室布局合理,实训设备齐全先进,利用率高,实验实训(实习)项目设置科学合理,开出率达96.1%。学校投入500万元建设独立的校园网站,建成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以太网,校园网络覆盖各部门、计算机房、相关实验室及师生宿舍,学校依托独立的校园网站,推动实施无纸化办公,现已建成集教学、管理、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校园。学校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8大类24个专业,共有 144个教学班,在校生6075人,学校教职工共367人,其中专任教师319人,专业教师226人, “双师型”教师182人,占专

3、业教师总数的80.5%;实习指导教师4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两年,我校组织学生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共获4个二等奖和15个三等奖;参加河源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团体项目共获7个一等奖,个人项目共获10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和22个三等奖。2009-2011年,学生德育考核合格率达98%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95.1%,连续三届毕业生提前被企业聘用,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达81.2%。学校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省教育厅列为国家科技星火计划第一批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骨干示范性技术学校

4、”创建单位,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近两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源城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河源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学校团委连续两年被评为“河源市五四红旗团委”。二、专业建设情况(一)依托行业发展,调整专业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河源市委市政府做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决策。北京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深圳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等大项目纷纷落户河源,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迅速崛起,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建设依托和支撑。调查数据显示,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在企业数控岗位中占82%,其次是能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

5、员。从事数控加工的产业人员,61.2%为中职学历,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4.3%,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7.1%,从社会招聘占16.7%。2004年,我校立足于服务广东“双转移”战略部署和河源“一区六园”的发展战略,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过几年发展,该专业已成为我校骨干专业,近三年,每年开设班数34个,近两年在校专业生人数在400人以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专业,学校制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努力将本专业

6、建设成为设备先进、管理规范、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品牌专业。2010年11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在“办学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河源地区及珠三角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明确提出“依托校企合作,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建专业支撑平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并根据市场调查将专业拓展为“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多专业方向的综合学科。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机械、电子、电器、汽车、模具等制造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了解数控产品加

7、工,数控设备销售、维修等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中等应用性技能人才。(二)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培养模式改革1.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推行“126”社会实践模式河源理工学校办学集团自2010年成立以来,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目标。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为各成员单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自的工作成效,实现了集团内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人才使用与培养的供需平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集团办学的模式下,学校推行“126”社会实践模式。即第一学年学生下企业见

8、习一周,第二学年到企业生产实习两个月,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六个月。近两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后安排了1000多名学生下企业实习实践。学生实习回来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职业道德得以加强,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对自己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处理问题更显成熟。2成立专班,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按企业岗位要求量身定做。企业参与相关课程的设置开发,并在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学生在学习期间安排到对应企业见习、实习,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2011年12月,在集团化办学第三次研讨会上,我校分别与西可有限公司、中山喜来登酒店等7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数控技术

9、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方向拟在2012年秋季开设“西可企业专班”和“昌红企业专班”。为了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将专门抽调精干力量,负责“订单式”校企合作专班的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工作,重点探索如何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生产引进并融入到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并将出台倾斜政策,扶持这块试验田的经营。3引入企业文化精髓,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构建自己的文化特色。我教学部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后

10、组织700多名学生到相应企业见习,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开展调研和考察,提炼企业文化精髓,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涵。目前,本专业的教室布置、班牌更换、廊道宣传初步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体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对不同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认同,逐步培养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竞争求生存、质量谋发展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加强队

11、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于2004年。至今,本专业在校生由最初的100多人扩大到400多人,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因此,本专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1.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专业带头人刘冠军老师,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专业对口,主授数控车工操作与训练、机床电气控制等多门专业课程。有全局观,对本专业的教学、教研管理、新教师培养有独到的工作方法。专业建设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对国家和省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精神领会深刻。先后主编铣工模块式实训教程等教材,主持金工实训中模块式教学研究、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

12、建设研究与实践等项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大深圆桶注射模试模分析、可控硅编程器(PLC)在数控加工中心刀具控制中的应用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其中有7人次参加国家级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蔡木荣等骨干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有的在企业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他们以老带新,让新教师尽快成长;他们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组织和指导公开课教学和评比、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为教师展示才华搭建舞台,促进交流,取长补短,在教学第一线发挥着“骨干”和“带头”作用,取得良好效果。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学

13、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采取“培养”和“引进”双管齐下的办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根据河源理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要求,本专业制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培养规划,每年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广东省技能竞赛指导教师技能培训,提高现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二是积极参与行业实践与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应企业的第一线去蹲点锻炼(每次2个月),在实践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办公软件、课件制作、教师基本功、专业技能培训等学习班,参加由各级行政部门举办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普通话的培训。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报考各种职业资格证

14、书,申报各级专业技术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社团活动,鼓励教师多与各校同行进行教学、实训交流。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学校给予相应补助。四是从外校和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的2位专家担任校外兼职专业教师,进一步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五是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先后邀请了省督学、广东教育学院教授熊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华,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朱宏伟,香港上维国际教育集团高级培训师金永丽等专家教授前来讲学。本专业还组织教师到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珠海理工学校、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湛

15、江市高级技工学校4所学校参观学习。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466人,专业教师19人,主干专业课程均由本校在职专业教师任教,专业教师与在校生之比为 1:24.1;专业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9人,学历达标率为100%;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业教师总数63%;双师型教师1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100%;专职实习指导教师2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职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这支爱岗敬业、专业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校数控实训基地严格按

16、照教育部重点专业设置标准的要求进行投入和配置,专业实训室按任务驱动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进行布局,创建“仿真型”、“项目型”、“生产型”的校内专业实训室,布局规划力求创造与企业相近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满足专业教学和社会培训的要求。本专业建有数控铣加工中心实训室、普通机加工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钳工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机械专业教室及信息资料实训室、室内照明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机械测绘16个专业实训室(其中一体化教学课室多个,CAD/CAM实训室2个),实训室总面积6154 M2,专业教学设备有

17、多媒体、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动机、电力拖动实验台、数控加工中心、普通车、铣、刨、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实训及多套数控多媒体教学光盘、挂图等设备和工量具,设备总值达1138万多元,生均设备值24400多元,可同时安排600名学生开展实训。实训场室建筑面积和实训设备设施符合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标准,实训条件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西可公司等3家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这些企业可向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工学交替”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受到行业实际环境的熏陶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同时,这些公司

18、的领导和实践专家也作为我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客座教师,参与我校的专业改革工作和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并帮助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也通过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及时了解行业中的新趋势、新方法、新技术,使专业改革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3.实训教学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工作,设立实训中心,建立了“主管副校长实训中心主任教学部实训主管各专业学科组长各场室负责人”的层级管理机构。有健全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帐、卡较齐全,有使用记录。实践教学场地主要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建设,在实训室中能完成一体化教学。每个实训模块制订了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实习严格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强化

19、实践环节。实训、实习开出率达100%。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50 %以上。在管理模式上本专业参照企业的6S 管理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实训管理制度、巡堂制度、实训室安全检查、资产管理制度,实训室的管理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管理严格。教务科和实训中心对教学计划安排、考核标准和教学检查均有完整记录。近两年,95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工作学校内有河源市第七职业技能鉴定所,本专业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职业工种,数控技术中心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具有较好的技能鉴定条件,是全国数控工艺员、三维CA

20、D认证培训点,具有CAD/CAM软件认证资格。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社会人员,来数控中心参加鉴定。中心有专人负责技能鉴定工作,每次鉴定都精心组织,从学生思想动员、报名安排、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安全保证以至最后总结、发证等各个环节都认真落实,保证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五)教学改革1.引入课改理念,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模式探索和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引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我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带队,教研室两位领导参加了在贵阳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全国中职学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实务”培训,十月,教研

21、室举办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专题讲座,用大量的案例,面向全体教职工,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这个课程体系概念、意义、特点和开发途径、过程与注意事项,成功地引进和推广了这个全新的课程建设理念,认真贯彻“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改革精神,积极推进课改教改活动。在新理念指导下,学校制定了课程改革计划。在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标准,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力争实现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目标

22、,采用“平台+专门化方向”的结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参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开设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有关规定,和广东省22个专业建设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引入职业素养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并最终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本专业坚持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取得不同的技能证书,如绘图员、数控工艺员、数控机床操作工、Pro-E、UG国家三维CAD认证等证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之外,还应取得最少一个本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将技能证书与相应的教学大纲

23、、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实践到理论;又适应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认识,到主动的学习应用,提高了学习效果,缩短了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2.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突出技能培养,积极构建适应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严格。通过市场调研,数控行业企业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列为对员工素质的首要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识图、零件测绘、材料、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掌握数控机床、维护、检测、修理、数控设备销售等基础技能,并了解制造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为此,本专业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坚持“

24、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学校第一学年开设普通车工实训、钳工实训、普通铣削加工实训、CAD二维、电工实训,并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2个月。第二学年开设数控车工、CAM仿真、数控电火花加工等实训。第三学年开设数控铣加工、机床电气控制、及数控车、铣中级工考证,并安排半年企业顶岗实习。3.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学校把“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制定教学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在系统分析各行业的“职业活动”,解剖实际生产过程和实际业务(服务)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校先后组织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

25、革培训和全国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教学实务”专题培训。十二月,教研室举办“行动导向教学实务”专题讲座,并以示范课为抓手,在全校掀起了“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实践浪潮。本专业也挑选几名骨干教师担任示范课授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最后上公开示范课,并安排人员负责教学实录和视频制作,作为教学资源供大家参考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工单,应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虚拟仿真、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

26、新。由于这种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物操作,变解释问题为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应用,通过手脑并用,还有利于快速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中的“能力本位”、“6S 素养”培养的教学中激发的仪容仪表训练、团结协作精神、语言组织能力、车间生产管理素养等内化的理论基础知识外化为综合的职业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显著。如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归纳各阶段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开发整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结合课程特点通过认真细致的研讨,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式案例教学

27、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工作过程”中的教学任务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内容是切削加工工艺知识,属于原理性、理解性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将课程搬到数控实训中心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结合现有的实物进行教学,分析原理、示范方法。第二阶段主要内容是车床加工及编程,属于应用方面的内容,实践性强。通过加工具体的“工件”,使同学们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与编程方法,达到学以至用。比如车削加工编程,通过加工一根光轴、阶梯轴到一个产品,由浅入深,使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学生与工人融为一体、教师和师傅融为一体。此阶段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参与生产,在重点训练岗位技能项目的同时,熟悉生产

28、环境,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其应对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及爱岗敬业精神。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贯彻于专业核心课程当中。任务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涉及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式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体会到成功喜悦”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教学中合理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第一个教学阶段,将加工工艺的制订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由于是具体的零件,有参考的具体工艺,学生会产生极大的热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二个教学阶

29、段,将该课程设置为四个教学任务模块,分别为轴类、套类、盘类和薄壁、异型类零件教学模块,并以相应职业标准为依据完善教学模块,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题库为教学任务目标,并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本专业还邀请制造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开设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核心技能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操训练。尽管推行的时间很短,教师和学生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教学设计也还不够完善,但是,新一轮课改教改为逐步实现“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项目工单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综合实训岗位化”的目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积累了经验。(六)教学管理 1.建立完整的评价

30、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以科室工作、教学部工作、学科组工作为考核内容的部门工作评价体系,以教师行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及以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要形式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2.完善学分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我校重新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实现三个转变,即以学科成绩为主转变为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为主;以对学生过去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以对学生未来成长趋势的发展性评价为主;从忽视学生个

31、性发展转变为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学分档案,均衡学生的学科学分和行为学分,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竞赛获奖、好人好事等列入行为学分加分范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养成良好品质。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逐步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学校、教学部、学科组三级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基层组织,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规主体;成立教学督导组,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专家主体;组建教学信息员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学生主体;引进社会各行各业专家及部分家长代表,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社会主体。学校积极开

32、展全方位的学生质量调研。重视新生素质调研,调查范围涵盖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就业意识等方面,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定期回访毕业生、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用人单位座谈、实地考察、电话访谈等方式, 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度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评价标准等教学纲领性文件,立足岗位需要和学校教学条件,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发,科学合理地做好源头质量的宏观监控和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严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新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必将改

33、变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实施过程,不断地修订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条例等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早读、晚修安排教师值日辅导,狠抓学生考勤,如实填写课堂日志,教学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记录,有考核评比和奖罚,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对教学过程的引导、监督和激励作用;教学督导组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工作,进行教学监控督导和质量反馈;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学校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制定奖教条例,教研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和活动记录,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效果好;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每学期、学年都要

34、把每位教学人员完成教学情况、进修学习、论文撰写,教材开发及晋升、考核情况整理归档。由于管理制度完善、监控措施得力,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质量意识明显,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规范教材管理,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我校制定河源理工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各专业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供应渠道正规,供应及时,能保证教育、教学规格和质量。按教学管理规定,教材统一由教务科管理,教务科下设教材室,设专职教材管理员,负责全校教材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规范、严格。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全校已开发出校本教材39本,其中本专业有车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讲义、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数控

35、车工操作与训练、电力拖动实训等7本校本教材。三、专业建设成效与示范作用(一)专业特色初步形成经过几年的探究与实践,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定位准、培养目标明、工学结合好、专业技能强、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进口旺,出口畅”的专业特色: 1.通过专业调研,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本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初步构建起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制定了核心课程标准,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本专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中职学生技能竞赛,近两届省技能大赛,我校共有20多人次分获二、三等奖。数控车工、普通车工项目获二、三等奖各

36、一名;2011年机电一体化项目仅排在东道主之后,许多项目已经超越珠三角地区的中职学校。2011年河源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上,本专业选手揽下全部数控车工、普通车工项目2个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分别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3.本专业与许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不仅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而且还积极参与专业文化建设,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积极配合的探索,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践,安排技术骨干参与学生实践管理和技术指导,使得本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顺利开展。 4.多年来,我校坚持以“招得进,学得好,送得出,以出口促入口”为工作方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认真做好招生

37、与就业推荐的策划工作,不断提高“三率”(一次性就业率、就业满意率、就业巩固率),全方位为学生谋出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集团化办学已初见成果,学校已经与本市90多所中学和省内70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招生就业网络。目前本专业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比例高达100%,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满意度达90%以上。(二)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教研组平均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主要议题有学生学习课程研究、教材征订研究、教学质量提高探讨、理论课教学方法讨论、示范课研讨、集体备课等效果。这些做法,提升老师上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搞好专业建设。学校制定了激励

38、机制,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自编校本教材,开展课题研究。本专业教师踊跃向专业刊物投稿,发表了论文50多篇,自编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车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讲义等多本校本教材。(三)服务社会2005年,经河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成立河源市第七职业技能鉴定所(河劳社函200514号),可以开展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17个工种的中高级技能鉴定工作。我校作为河源市“双转移”人才培训基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在保障本校教学需要之余,每年本专业面向社会及本行业举行了多期的车工、钳工等技能培训,年均培训3300人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群众

39、的一致好评。(四)示范作用1.经验介绍。2011年11月,河源市教育局举办中职教育经验交流会,学校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就如何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作经验交流发言。2.带动专业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就突出,同时也在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教学项目实施、专业课程开发等方面带动了本专业群内的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发展。3.扶持兄弟学校。我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先后在龙川县、紫金县等地建立龙母、黄石、琴江等三个分校区,学校每学期都派出专业教师为分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上课,同时,也接受分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来我校实训,让我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河源城乡

40、,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的中职教育资源。四、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如教师与企业如何有机结合,配套经费支出过大,企业热情度不高等。这就需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适合国情,突出实效。二是专业社会调查力度不够,信息真实度不高。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对毕业生回访与调查工作不能给予积极配合。少数企业由于忙于生产,对学校企业调研工作敷衍了事,影响了专业调研信度。三是具有真实职业环境适合学生工学结合,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需要完善,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要求。四是师资队伍相对比

41、较年轻,在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经验不足,视野不开阔,信心不足等现象,部分教师观念转变还不彻底。五、努力方向(一)加强专业调研,继续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坚持以专业教师为主深入企业进行毕业生回访和专业调研,突出实效,提高信度。根据调研结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与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使之更适合工学结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强化教书育人功能,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健全队伍建设约束与激励机制;继续加强“学历提升工程”和“培训工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42、加快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实践锻炼环节及学校与行业双向交流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突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特点,建设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实训基地,实现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本专业校内在现有16个一体化实训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宽学生就业实训的平台,力争建成区域示范性数控操作与维修实习实训基地。(四)进一步推动教科研活动,围绕教改课改精神开展项目(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切实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开发教材和教辅资料,充实教学资源库,完善管理制度,使之更好地服务专业建设。今天,我们以务实的态度,认真对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点)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自评,结果为97分,符合标准。现申报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敬请专家组评估验收。 河源理工学校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