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8041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最新精品推荐】(可编辑).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电大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科目考试小抄完美打印版一、判断题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

2、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1.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12.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

3、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18.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19.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20.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 2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

4、染监督监测两类。2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23.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24.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25.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管理。26.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27.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28.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29.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30.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31.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

5、依据环境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划分的。32.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33.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年。34.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35.过失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36.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37.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

6、的两个内容。38.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39.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需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40.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41.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等构成。42.环境问题按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分类,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43.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单位。44.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

7、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45.国内首次生产和首次进口的农药,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事后试验四个阶段进行。46.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47.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没收财产、赔偿损失、排除危害等。48.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是指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49.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50.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51.环境监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52.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53.环境保护法产

8、生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5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英国提出55.对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留用察看。56.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级别管辖、交办管辖、移送管辖等种类。57.限期治理的内容和期限两个方面是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包括。58.行政制裁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59.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多项选择题答案1.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 )。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 D县级网 E村级网ABC2.农

9、业环境具有()的特征A整体性 B地域性 C变动性 D不变性 E永久利用性ABC3.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主要包括()。A污染防治与保护相结合 B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C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相结合D污染防治与企业改造相结合E全过程管理与监督ABCD4.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A安全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无害化 E高效化BCD5.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A国家 B国际组织 C个人 D单位 E公民AB6.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A没收财产 B赔偿损失 C排除危害 D责令停产 E责令恢复BC7.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阶段A调查 B申辩 C报批 D决定 E备案AB

10、CDE8.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等。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ABC9.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类型。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ABCDE10.自然保护区分为()。A国家级 B地方级 C市级 D县级 E村级AB11.行为者的过错分为()。A故意 B过失 C直接 D间接 E疏忽AB12.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重点防治制度ABCD13.自

11、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可分为()。A地质遗迹类B古生物遗迹类 C古动物遗迹类D古植物遗迹类 E文化遗迹类AB14.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措施。A防范性 B禁止性 C控制性 D预防性 E可用性ABC15.草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具有()特征。A整体性 B分布的区域性C潜力的更新性D数量的有限性E种类繁ABCD16.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A速度快 B范围大 C持续时间长 D可隔离 E可流动ABC17.土地资源具有()特点。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C功能的不可替代性D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E利用的可再生性ABCD18.风景名胜区按照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

12、条件分为()。A村级B市级 C省级D国家级E 镇BCD19.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可以将其按照功能分区,分为()。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ABC20.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特点有( )。A污染源多B分布广泛C损害方式多样D危害后果严重 E危害持久性强且难以消除ABCDE2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 )蔓延性等特点。A.危害性极大 B.突发性 C.可测性D.可控性E.预见性 AB22.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 )和两个方面。A.对象 B.内容C.目标 D.期限 E.功能CD23.环境监测报告分为()两种。A.表格型 B.数字型 C.数据型D.文字

13、型 E.图表型CD24.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D.县级网 E.村级网ABC25.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同划分为( ),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ABC26.排污收费具有( )特点。A.设立专项基金 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C.强制性D.随意性 E.不固定性 ABC27.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管理和使用。A.征收标准B.征收对象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E.征收渠道ABCD28.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

14、.行为者有过错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ABCD29.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 )。A.地域管辖B.指定管辖C.级别管辖D.交办管辖E.移送管辖ABCDE30.()是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A.全面管理与重点控制原则 B.全过程管制原则 C.风险控制原则D.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 E.污染防治与质量管理相结合ABCDE3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和()。A.研究性监测 B.特定目的监测 C.监视性监测D.环境质量监测E.征收目标ABC32.()等是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划分的。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ABC33.环境影响评

15、价具有( )等特点。A.客观性 B.综合性 C.预测性 D.多变性 E.稳定性 ABC34.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 )等。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E.公民个人ABC35.( )是环境标准划分的三级。A.国家环境标准 B.行业环境标准C.地方环境标准D.地域环境标准 E.整体环境标准ABC36.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 )的农药。A.高效B.经济C.安全D.无毒E.实用ABC37.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 )等几种。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E.刑事制裁ABC38.土地的基本特点表现在()。A不可替代性 B有

16、限性 C不可移动性 D永续利用性 E无限性ABCD39.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特点。A.配套性 B.发展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E.稳定性ABCD40.()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ABCD41. 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 )。A自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 D生态环境 E原生环境CD42.我国草原法所称草原包括()。A草皮 B草坡 C 滩涂 D草山 E草地DE4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A创建 B恢复C快速发展 D挫折 E缓慢发展ABC4

17、4.( )是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特点。A多变性 B稳定性 C预测性 D客观性E综合性CDE45.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特点。A污染源多 B分布广泛 C危害后果严重 D扩散范围大 E可与环境隔离ABCDE46.()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 E降级ABCDE47.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可以将其划分为(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ABC48.()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ABC49.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主要内容包括( )和管理及使用。A征收标准

18、B征收对象 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E征收数量ABCD50.()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A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ABCD5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 )蔓延性等特点。A预见性 B突发性 C 可测性 D 不可预见性 E危害性极大BE52.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 )等。A国家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D企事业单位 E公民个人ABC53.( )是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A有限性 B不可再生性 C分布不均匀性 D可与环境隔离性 E可再生性ABC54.( )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A土地权属调查 B土地利用形状调查

19、 C土地条件调查D土地统计调查 E土地面积调查ABC55.( )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A设计B施工C投产使用 D规划 E评价ABC56.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 )。A村级B市级C省级 D国家级 E 镇级BCD57.()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E刑事制裁ABC58.()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重点防治制度ABCD59.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

20、立案()阶段。A调查 B申辩 C报批 D决定 E备案ABCDE60.()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A配套性 B稳定性 C层次性D协调性 E发展性ACDE名词解释答案1.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大气和生物等。3.无过错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4.清洁生产制度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21、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全过程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的法律规定。5.许可证制度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6.放射性污染是指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放射性物质,造成改变环境放射性水平,使环境质量恶化,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7.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8.城市环境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

22、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城市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9.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或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10.民事制裁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依法追究并强制因污染危害环境而承担民事责任者履行其民事义务。即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迫使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履行其民事义务。11.连带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排污单位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每个单位都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这是一种更加严格的民事责任。12.环境放射性水平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

23、各种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辐射水平。13.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14.环境标准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15.混合责任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按照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1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等方

24、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17.混合责任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安装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18.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简答题答案1.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制度2.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制度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制度4.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2.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

25、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3.行政处罚有哪些原则?1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也称行政处罚法定或者合法性原则。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处罚依据、形式、幅度和程序对承担行政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形式与幅度给予行政处罚;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2行政处罚轻重与

26、行政责任大小相当原则,也称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包括设定的行政处罚规范必须与义务规范相当、全面认定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等内容。3、 公正、公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至决定行政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畸、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4.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在哪些情形下当事人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的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

27、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5.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全面管理,重点控制原则2.全过程管制原则3.风险控制原则4.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相结合等6.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1.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行全过程管理的原则2.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原则3.禁止排放固体废物和产生者处置原则4.集中处置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5.对危险废物实行特别严格的控制和重点防治的原则7.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4.土地生产能力的永久性8.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

28、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环境保护法是从保护环境因素着眼,以减少或者减免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浪费、破坏以及物种的灭绝,维护生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效益; 经济法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将其作为“资源”,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2.环境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因素中的森林、草原、土地、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着眼于各国环境因素之间乃至每个环境因素内部的相互关联性。 民法对环境因素的保护着眼于保护其所有权、使用权关系,并不以其关联性为条件,也不是以危害生态平衡为宗旨

29、。9.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10.我国环境保护法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

30、恢复的原则;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这些基本原则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贯彻执行某一原则,同时要求贯彻执行其他一些原则,违反某一原则,又会影响到对其他原则的实施。11.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行政处罚原则,是指立法机关设置行政处罚规范,和执法、司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它贯串于整个行政处罚过程,是具有约束力必须普遍遵守的法律规范,也是使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和适当的法律保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即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形式与幅度给予行政处罚;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2.行政处罚轻重与行政责任大小

31、相当原则。即设定的行政处罚规范必须与义务规范相当;必须全面认定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行政处罚的轻重必须在法定的处罚形式和幅度之内。3.公正、公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至决定行政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倚、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1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13.目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

32、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短缺、森林破坏、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破坏、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14.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履行环境保护法律程序的法律文件。因此,对报告书的内容要求论据充分、观点明确、结论可信。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5、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及

33、实施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征收排污费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征收排污费制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排污费的征收 2、排污费的管理 3、排污费的使用 4、排污收费使用方式的改革16.什么是行政处罚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哪些方面?行政处罚原则,是指立法机关设置行政处罚规范,和执法、司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它贯串于整个行政处罚过程,是具有约束力必须普遍遵守的法律规范,也是使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和适当的法律保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即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形式与幅度给予行政处罚;须依照法

34、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2、行政处罚轻重与行政责任大小相当原则。即设定的行政处罚规范必须与义务规范相当;必须全面认定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行政处罚的轻重必须在法定的处罚形式和幅度之内。3、公正、会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至决定行政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畸、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论述题答案1.联系实际谈谈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即各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2.“新的全球伙伴精神”原则即环境保护国家合作原则。其目标应既推动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又推动在经济发展方面的

35、合作;努力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应当同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相联系。3.公平承担责任原则即在保护全球环境的国家责任问题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在对保护国际环境应负的责任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是有区别的: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保护本国及国际环境的责任。4.合理承担污染损害责任原则,即造成他国环境污染损害者应负赔偿责任5.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国家间的环境污染纠纷引起的争端和冲突时有发生。在出现环境争端时,应有意识地防止冲突扩大。2.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撰写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

36、境影响评价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履行环境保护法律程序的法律文件。因此,对报告书的内容要求论据充分、观点明确、结论可信。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5.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及实施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联系实际,谈谈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民法、和劳动法的关系。1.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环境保护法是从保护环境因素着眼,以减少或者减免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浪费、破坏以及物种的灭绝,维护生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

37、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效益; 经济法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将其作为“资源”,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2.环境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 环境保护法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因素中的森林、草原、土地、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着眼于各国环境因素之间乃至每个环境因素内部的相互关联性。4.随着国际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试述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 1.气候变化2.臭氧层破坏 3.酸雨污染。4.生物多样

38、性锐减 5.淡水短缺 6.森林破坏 7.荒漠化 8.海洋污染和破坏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5.何谓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或者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1.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也称对地域的适用范围或者对地域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表现在:法律制定机关的管辖权限不同;法律内容不同,其地域适用范围也不同。 2.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也称对人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哪些人发生效力,包

39、括对哪些自然人和单位有效力。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效力:我国公民(包括法人)在我国境内实施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一律适用我国环境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公民在国外仍受中国法律的保护,同时也有遵守中国法律的义务,但因各国社会制度和法律规定的差异,一般采取相互尊重主权和对等的原则,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协商解决。对外国人的法律效力从国家主权原则出发,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包括法人),一律适用中国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管辖范围以外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外国人,则根据国家主权及国际法的原则,有条件的适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因严重污染或破坏我

40、国环境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者,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3.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也称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什么时间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以及在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前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后,一般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何时开始施行。一般有三种形式:自颁布之日起开始生效;公布之日起一定期限后才生效,具体生效时间由该法公布时一并宣布;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再正式生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初期采取的生效形式,目前已基本不采用。环境保护法的失效时间即何时终止生效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经修订的法律明文规定该法施行之后相应的原法律同时废止;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原

41、法律规定失效;随着新法的颁布施行原有同类法律自行失效;由国家机关颁布专门的决议命令,宣布废除某项法律、法规,该法律、法规自宣布废除之日起失效。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3、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

42、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国际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家的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6、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由有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7、“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和外商投资建设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有关环境影响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

43、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等方面所做的规定的总称。9、环境标准: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亦称环境保护标准。10、环境监测: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1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是指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与破坏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的规定的总称

44、。12、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3、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的作用下,土壤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14、环境噪声:是指在生产、建筑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15、农药污染:因生产、运输、销售、存放或者施用化学农药而污染环境,以致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人和动、植物急性或者慢性中毒的现象。16、野生动物:是指非人工驯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各种动物。17、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或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18、听证程序: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

45、对重大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该行政机关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参加对案件进行指控与申辩,以获取证据的过程。19、行政处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法对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违法失职,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20、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污染危害环境而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21、环境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严重污染或者破坏环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

46、。22、无过错责任: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包括财产、人身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3、行政处罚情节: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24、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25、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实施了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26、程序:是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而应承担行政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提起、认定并给予行政处罚必须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的总称。27、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28、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