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识、新技能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知识、新技能讲稿.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知识、新技能讲稿张学文第一、 二课时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影响着改造着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大面积实施,在教师不断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情况下,“回归课堂、回归基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学技能的支撑,具备怎样的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有效地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教师专
2、业发展,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把关于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紧密结合起来。力图体现教学技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而使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从当前教育研究领域公认的教学技能中选取出九种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即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解技能、课堂演示技能、课堂活动变化技能、课堂调控技能、课堂反馈技能、课堂观察技能、课堂结束技能。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说:“我不能,别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过的那条路,你必须自己去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也是这样:它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
3、它不同与学科知识的学习,它必须通过实践,通过训练而习得。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洗礼了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大家知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被动、个体、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我们现在倡导自主,是因为以前的学生太被动;我们现在倡导合作,是因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太弱;我们现在倡导探究,是因为以前过于注重接受。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主战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变革中的课程,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新的形势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今天的教师将带着什么样的能力进
4、入现代课堂,将怎样在变革的课堂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本次培训的宗旨在于有效地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那么什么是课堂?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我们如何获得课堂教学技能呢?一、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1、什么是课堂关于什么是课堂,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课堂只是一种学生借助于外来帮助的,特定的学习过程”,所以,深入浅出,课堂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学生的学习是课堂的中心,引导与启发是教师的教,探究与交流是学生的学。引导探究、启发交流就是课堂的互动。有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作了如下描述: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是是师生相处、交流和互动的时空课堂是师生心灵交
5、流的平台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地方课堂是智慧生成的地方课堂是自由开放的空间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对师生关系平等与和谐,自由与互动的新的时代要求。2、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因材施教。正如打仗要抓“天时”,抓“战机”一样,把握最佳时机正是教育艺术所应讲求的策略。这就是最佳教育时机。把握最佳教育时机,就体现了一种教学技能。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须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须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6、。创设适当、适合的教育情境,就体现了一种教学技能。对教学技能的概念的认识,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公认明确的结论。教育心理学把“技能”定义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对于教学技能,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认识:(1)活动方式学说,教学技能被视为一种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2)行为方式学说,教学技能被视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3)结构学说。教学技能被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认知活动结合而成、相互影响的序列。(4)知识说。教学技能被理解为用于具体情境(教学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包
7、括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3、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技能(1)、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首先,教学技能与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它依从于教学活动,表现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其次,教学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再次,教学技能的外在特征是相对明显的。尽管教学技能是由内在的复杂心理支撑起来的行为方式,但它又确实地表现出一种可观察、可操作、可测定的外显特征。(2)、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第一,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交融。第二,教学技能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结合。第三,教学技能是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
8、3)、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二、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1、教学技能的掌握既依赖于学习更有赖于实践。(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技能是经过练习而获得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当然也不例外。首先,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就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用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说京剧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和他们在戏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是经过长期苦练而形成的,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妙娴熟的教学技能也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严格训练才能形成。(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9、。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既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要想熟练运用,就要选择活动方式并加以练习。总之,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掌握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2、教学技能的掌握要在反思中建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师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可能依靠外部灌注或重复练习而获得,它必然要
10、在实践的反思中通过经验重构而形成具有“个人性”的“实用理论”。3、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犹如“冰山”一样,教师显露出来的教学行为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可视部分,是依托庞大的水面下的冰山底座教师本人的素养,即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知识能力、道德修养、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等一系列极具个性化内容的外显。两者之间是互为表里,内隐与外化的关系。课堂上教师的每一点行为表现,都受制于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情操。那么,如何获得课堂教学技能呢?“案例的学习”、“行为跟进”、“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反思”、“教师叙事”等等,新课程下在职教师培训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好的方法。总之,正像学记
11、中说的那样:“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第三、四课时第一单元 课堂导入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在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前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一、导入的作用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
12、际教学的前奏,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功能主要在于将学生的思维注意引到教学中来,具体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动机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在满足内心对知识渴求的同时,又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比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好得多。2、集中注意,打开知识殿堂之门学习的过程,是打开心灵门户的过程,门开得越大,尝到的东西就越多。如果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另外,在上课之初,大多数学生的状态还停留在课前的
13、闲散自由里,也有些学生还陶醉在课间游戏里。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为学生打开知识殿堂之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课堂的关键部分,那么必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建立知识链接导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对那些难于理解的、相对孤立的内容,如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则显得费解,但是在经由情境化或者直观化的导入后,便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相关的感觉、经验或问题,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4、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学习思维通过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明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自觉地以教学目
14、的为方向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维。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与反省,进一步学会学习。二、导入的类型不同的课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同一课型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学生的研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导入方式。1、复习导入这种导入法是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特点,运用人类独有的联想能力引出新的内容,达到推陈出新目的。运用衔接导入法时,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组织,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积极地迁移到新知识中去。2、悬念导入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
15、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设置悬念导入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给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的过程中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3、情景导入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教学手段。(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在人的五官当中,视觉和听
16、觉是最重要的,人类9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和耳朵接收的。因此,在课堂,我们就应利用那些能够吸引学生的图片、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用活动或表演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够使听者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4)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点。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学生的学习往往是
17、无法进行的,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水平就越高。(5)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4)激疑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把老师“
18、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创设悬念,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渲染中,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5)演示导入演示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人的表演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面对低年级学生要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导入,比如利用图片、声音等声情并茂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通过观看精美的计算机图画演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这又是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这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三、导入的
19、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总结出很多导入的实例,有些精彩的导入成就了精彩的课堂,但有些导入使课堂教学越走越远。导入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形式,还要对导入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导入的有效性做深入思考。1、利用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只有学生“专心”导入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作出鲜明而清晰的反应。注意学习,获得良好的效果。2、恰当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即求知欲。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自学性是学习动机中重要成分,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学
20、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3、有效的导入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例如,导入后为学生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这样学习的有效性就更强了,教师要及时地提出学习的方法。4、导入为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老师可设计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发生了联系,从而引入新课。四、导入的要求1、激
21、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兴趣增强兴趣、激发动机是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兴趣,学生才会聚精会神地学,才能持久地热爱所学的学科,化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有趣。2、设计新奇巧妙,吸引学生注意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新奇巧妙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3、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自己导出结论。此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应问题鲜明,促进创造,使学生达到主动思考、积极议论、热情创新的状态,进而实现掌握知识要点的目标。4、恰当建立知识之间
22、的联系,温故而新老师在课堂导入时提供的感知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要与新知识相连。导入的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老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从而使新旧相连、过渡自然。总之,课堂导入是课堂活动的第一环节它是为有效开展后续教学活动服务的。合适的课堂导入应该在5分钟左右,过长,反而会让人觉得头重脚轻,主次颠倒。“万事开关难”,授课亦然。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备受吸引力;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
23、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五、六课时第二单元 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提问是实施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提问的作用提问是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映的信号,出色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去探求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提问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地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举和认知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
24、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方式。提问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作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开始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学生要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就必须进行紧张的思考和分析。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这是互动,也是交流,不仅是认知过程,还渗透了情感因素。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既能融洽师生感情,又能推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是从与具体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直接产生的。在教学中
25、老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开始那张漂亮的桌面图片就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的主题,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不是一般风顺的,学生的思维难免会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但是,教师若能分析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地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引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
26、的提问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机会,激励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提示学习重点。3、获取反馈信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的思维受阻、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较之从作业、测验更及时,清楚。此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能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进一步说,如果教师能长期系统地总结成败得失,积累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全面认识教和学的规律。例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提问: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这类问题能反映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如果发现有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就要增加教学时间,加深学生理解。综上所述,应该说课堂提问
27、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下,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教师要将其基本功来练,作为艺术来追求。二、提问的类型课堂质问根据标准,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层次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1、根据认知水平分类(1)回忆提问。这类提问包括两种:一种是判别性提问,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不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另一种回忆提问是要求学生回忆旧知识,如解释词语、术语,回忆已学过的概念等。这种提问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2)理解提问。这类提问包括三种情况:第一是一般理解的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如用自己的话复述如何改变文字的字形字号。第二种是深入理解的
28、提问,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制作表针移动的自定义动画等,以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第三种是对比理解提问,如要求学生对事件、人物、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更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3)分析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存联系。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仅靠阅读教材或是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4)综合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需要迅速检索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最后综合得出新的结论。(5)评价提问。这类提
29、问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品或教师提供的作品进行欣赏、鉴别和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或是提出判断评价的标准,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要融进自己的感受,要综合运用新学的内容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往往哪带有一定的主观,教师应事先向学生提出评价的标准。2、根据提问技巧分类(1)诱导提问。这类提问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使用这一类型的提问。这种提问也可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
30、某一特定内容。(2)疏导提问。这类提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3)台阶提问。这类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排列得像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4)迂回提问。这类提问也称作“曲问”即为解决一个问题,提出另外另外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意在增加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三、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渠道,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调节课堂气氛。1、 设计符合教学内容
31、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渠道,是师生之间直接进行对话的通道,问题的表述、提出的时机、问题的难易,甚至老师提问时的语气等都 可能影响最后的效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对每一个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2、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提问时也要注意不能搞一刀切,要照顾到大部分同学的知识能力水平。问题的难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所设置的问题要保证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在设计问题时,着眼点不同,问题的难易深浅就不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以提问的方式,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从
32、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3、设计时机恰当的问题(1)知识迁移处。(2)操作疲倦处4、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课堂教学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点拨学生的的思路,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情感的关键。问题提得好,学生茅塞顿开,思路通畅;提不好,学生思路受阻,如坠入云雾之中,昏昏然不知所云。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批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 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学生回忆。一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数量,也就是说问题的中心要突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一个任务。任务量过多,会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忙于完成两个以上
33、的任务,而造成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以至失去信心。比如很多老师可能都犯这样的小毛病,经常问学生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问了以后等学生回答了对、好、可以一没有下文了。这样的问题不是说不能问,但是整个课堂充斥着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教师的提问“苍白”。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有具体指向,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等。5、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了开启学生的心扉,上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教师可运用诱导法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关键在“诱”,核心在“导”,融融知识介绍和感情激发为一体,诱导学生的
34、求知欲。“启发性”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让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的内容进行前后迁移,纵横联系,形成整体把握的效果;可以用一串问题将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要素、板块连缀成线成片,形成系统;可以由一个问题引出对某个知识点、技能方法的辐射式探究。四、课堂提问的要求1、 突出问题中心设计好关键问题或主问题,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问题的设计,应从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认知需要两方面考虑。2、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设计多种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应答。如果老师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只有少数甚至没有学生
35、能够回答上来,那这样的提问方式肯定是不成功的。3、语言简明易懂教师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提问时态度要亲切,不要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提问。4、重视提问后的应答方式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堂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计问题,并要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整理出应答的对策。5、教师应答以肯定为主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应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不仅要充分肯定那些正确的回答,同时对回答有缺陷或不正确,甚至完全错误的,也要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表扬和鼓励。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
36、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第七、八课时第三单元:课堂讲解技能技能讲授法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媒体运用,讲授法始终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一、讲授概述(一)讲授的含义、特点1.讲授技能含义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讲授法
37、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2.讲授的特点讲授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传授。(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3)讲授中,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4)口头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5)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6)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二)讲授的基本形式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
38、是发挥知识。1.讲述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1)讲述按照使用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类:技能讲授法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媒体运用,讲授法始终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一、讲授概述(一)讲授的含义、特点1.讲授技能含义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39、、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2.讲授的特点讲授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传授。(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3)讲授中,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4)口头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5)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6)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二)讲授的基本形式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
40、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1.讲述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1)讲述按照使用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概述式,就是对人、事、物的特征或要素作粗线条的概略介绍,或进行提要性,强调性的叙述。如介绍故事梗概,说明某个物品的使用方法。例证式,就是用事实或数据说话,用以调动学生的经验储备,增强说服力。比喻式,当学生的感性经验不足,直接的描述不足以促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时,可以通过比喻唤起并组织学生的表象,从而促进理解。教学案例如下:一位地理老师这样描述中国冬夏季风流向的特点:夏季风像个体
41、形肥胖的小脚女人,姗姗来迟,走起来摇摇晃晃,走三步,停两步,喘口气,在艰难地向前迈几步冬季风却像个短小精悍的小伙子,他一来,犹如猛虎下山岗,一泻千里,席卷大半个中国形象式,对一些一般的甚至抽象的叙述,给以具体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理解。进程式,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步骤、操作程序或层次结构,步步推进,条分缕析。如讲述某个地域的地理景观、人文特点,或是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进行的描述。(2)讲述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叙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
42、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2.讲解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讲解包括以下
43、几种方式:(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
44、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解答式包括原理中心式和问题中心式:a原理中心式:以概念、原理、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授。方法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证、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复述。b问题中心式:从事物或事理中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步步引导,最后解答问题的讲授方法。所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对于理解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
45、者能够举一反三。问题为中心的讲授常常有一定的探究性,讲解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方法。问题中心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引出问题一明确标准一选择方法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果(结论)。3.讲读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46、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4.讲演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课堂讲授的优缺点1.课堂讲授的优
47、点(1)简捷高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具有时间少、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2)经济有效。讲授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简便易行,能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3)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讲授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适宜解释多数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教师闻道在先,对知识理解相对深刻,自身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老师讲授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品德的教育。(5)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恰当的设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主导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2.课堂讲授的局限性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2)讲授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