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8609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 B. C. D. 2.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C. 分离液态空气D. 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3. 下列诗词中,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 春色:春色满园关不住B. 夏竹:竹深树密虫鸣处C. 秋月:月关浸水水浸天D. 冬花:暗香浮动月黄昏4. 对生活中下列

2、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A. AB. BC. CD. D5.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C.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6.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

3、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B. 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 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7. 冬天结冰后,冰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A. 水分子很小B. 水分子在运动C. 水分子间隔变大D. 分子分成原子8.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 图2中bc段纱

4、布也会慢慢变红C.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 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9. 下列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10.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A.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 分子间间隔变小C. 分子改变,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D. 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11. 中国科学技术馆“物质之妙”展区有一台分子运动模拟器。这台模拟器由玻璃罩内

5、小球的变化情况来表现固、液气三态中分子的状态。当玻璃罩内温度升高时,玻璃罩中的小球将()A. 间隔变小B. 质量变大C. 数量增多D. 运动加快12. 按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 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 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13.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B. 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数目变多C. 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 闻到校园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14. 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

6、,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烧杯内壁自下而上逐渐变红B. 烧杯A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C. 烧杯B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D. 烧杯A中液体微粒在运动,烧杯B中液体微粒不运动15.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湿衣服晾干”,合理的是()A. 水分子分解B. 水分子体积变小C. 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 水分子之间有间隔16. 从微观角度解释以下冰箱中的现象和变化,正确的是()A. 食品变质,微粒种类发生改变B. 食品保鲜,微粒停止运动C. 水果发出香味,分子质量很小D. 水结冰,分子体积变大17. 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

7、中表示纯净物的是()A. AB. BC. CD. D18.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 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 600L氧气加压后可贮存在4L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19.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变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2:120. 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的叙述中,错

8、误的是()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生成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 50mL水和50mL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隙C. 水烧开时,顶起壶盖水分子体积变大D. 打开酒瓶盖,醇香四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1.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B.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1C.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22. 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9、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B. 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化氢分子C. 浓氨水挥发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3.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快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瓶底预先加少量水 24. 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仔细观察如下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上下颠倒数次”后,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该实验可以说明分子的性质有:_;_。与教材所设计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_。 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为:H2OH2+O2,该反应中发生

10、变化的微粒是 _(用“分子”、“原子”填空,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所以说,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有人说“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你认为这个说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5. 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性,小强进行下面的实验:步骤一:如下图所示: 问题:实验(3)中,滤纸条的变化情况是:_。:分析上面三个实验的现象,简单解释滤纸变红的原因?_。步骤二:小强用剪刀在滤纸上剪取一条长滤纸,并在滤纸条上间隔地滴入酚酞溶液,然后放进试管里。最后用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塞住试管(如图所示),观察现象。问题:上面实验观察

11、到的现象是_,该实验还说明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_。反思与交流:(1)步骤一在整个探究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三个实验中没必要做的实验是_。(2)有人说:“在实验步骤一中,要获得酚酞遇氨水变红这个结论不是很严密,因为滤纸变红,有可能跟滤纸中某种化学成分有关。具体地说,有可能是酚酞跟氨水作用,生成的某种物质再跟滤纸中的该种化学成分发生作用而使滤纸变红。”你同意上面说法吗?答:_。为了验证他(她)的说法,你补做的实验是(请简单写出实验过程)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略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重组后形成新分子;而在物

12、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或运动速率发生变化进行解答;即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解答】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A错误;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B正确;C.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通过沸点不同把各气体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

13、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春色满园关不住、竹深树密虫鸣处、月关浸水水浸天都属于宏观物质的变化,不能用微粒运动观点来解释;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D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

14、得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15、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都可做燃料,说法正确;B.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可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法正确;C.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说法正确;D.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故选:D。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分子不断运动以及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析;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明确分子不断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是解答本题关键。

16、【解答】A、图1中A烧杯变红,B烧杯酚酞不变红,A错误;B、图1中C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图2中A和D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和C试管中,使酚酞变红,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正确;C、图2中可看到C试管比B试管变红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C正确;D、图2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不污染环境,用试管节约药品用量,D正确;故选:A。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难度较易。【解答】冰浮到水面上是利用冰中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密度变小的缘故。故选:C。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分

17、子的性质,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易。【解答】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2中,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进入粗玻璃管中时向上运动,最终充满整个粗玻璃管,因此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C、图1中,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乙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图2中,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

18、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粗玻璃管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也会变红,只是慢一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难度较易。【解答】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1滴

19、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其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解答】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A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

20、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分子间隔变小,故B错误;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获得能量和释放能量的变化情况。【解答】温度升高时,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分子的质量、

21、数量都不变。故选:D。12.【答案】D【解析】解:A、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到滤纸条,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或变红色,从微观上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到滤纸条,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或变红色,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当相遇时反应生成氯化铵,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要比变红的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根据已有的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

22、氨水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知道物质特性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分子数目不变,故解释错误。C、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

23、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闻到校园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4.【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主要是证明分子的运动,在作出正确的结论前要排除其它错误结论,解题时根据分子的性质、酚酞的变色情况来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答】A、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大烧杯内壁没有酚酞试液,只能接触到易挥发的氨水,所以不能变红色,故A错;B、浓氨水不会变红色,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自上而下逐渐变红色,故B错;C、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微粒始

24、终在不断运动,故D错。故选:C。1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子的基本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C正确。故选C。1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答】A、食品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B、食品保鲜,微粒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果发出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水果香味,故选

25、项解释错误。D、水结冰,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本身大小的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1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微观表征的方法解释及区分纯净物混合物。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微观表征的方法解释及区分纯净物、混合物。【解答】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或者原子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或者原子构成或者分子和原子构成的。A.图示为含有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图示为含有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图示为含有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图示为含有两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18.【答案】B【解析】【分析】根

26、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答】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故正确;B.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大小不变,故错误;C.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正确;D.600L氧气加压后可贮存在4L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

27、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图示可以看出由构成的单质分子反应后还有一个,说明该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题干中的图示可变形为:由此可知:A.由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后的物质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只有一种生成物,故A错误;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由变形后的图示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和“”分子

28、个数比是6:2=3:1.故D错误。故选B。2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生成水,是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说法正确;B.50mL水和50mL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B说法

29、正确;C.水烧开时,顶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变,故C说法错误;D.打开酒瓶盖,醇香四溢,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醇香,故D说法正确。故选C。2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等。【解答】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C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D错

30、误。故选C。2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根据反应现象判断粒子性质方面的内容;从反应的宏观现象判断分子的性质,两种物质没有直接接触但能发生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两种物质没有直接接触但能发生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说法正确;B.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化氢分子,故B说法正确;C.浓氨水挥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D.该反应生成了新的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C。23.【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

31、度越高运动越快(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用分子的角度解释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掌握用分子的角度解释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的关键。【解答】(1)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越快;(2)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硫,有毒且易溶于水,所以集气瓶底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4.【答案】试管内液体全部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节约药品,操

32、作简单,现象明显(符合题意均可)分子;原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种类分子,性质不同【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根据微粒的性质及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上下颠倒数次”后,红墨水分散到水中,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全部变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与教材所设计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节约药品,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符合题意均可);故填:试管内液体全部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节约药品,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符合题意均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实质是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33、,故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有人说“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该说法不正确,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种类分子,性质不同;故填:分子;原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同种类分子,性质不同。25.【答案】步骤一:滴加酚酞时先无明显变化,滴加氨水后溶液变红:酚酞与氨水发生反应溶液变红步骤二:.滤纸条从左往右依次变红;易挥发(1)对比实验;实验(1)(2)不同意;取酚酞溶液于试管,向其中加入氨水,溶液变红【解析】【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应用的原理,然后将题中的问题对照

34、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步骤一:.根据酚酞遇碱性液体变红色进行分析;.根据氨水显碱性进行分析;实验步骤二:.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反思与交流:(1)根据实验操作中的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和需要验证结论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步骤一:.实验(3)中,滤纸条的变化情况是:滴加酚酞时先无明显变化,滴加氨水后溶液变红:故填:滴加酚酞时先无明显变化,滴加氨水后溶液变红;.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试纸变红的原因是:酚酞与氨水发生反应溶液变红;故填:酚酞与氨水发生反应溶液变红;实验步骤二:.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图2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是:滤纸条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故填:滤纸条从左往右依次变红;易挥发;反思与交流:(1)题中需要验证酚酞遇碱变红色,需要排除水的干扰,所以需要做的对比实验为:把滤纸变红的影响因素排除,只是酚酞和氨水的作用结果,更好地为实验步骤二探究分子的运动性作好准备,通过分析可知,实验1中验证的结论,在实验3中可以检验出来,所以实验(1)是多余的;故填:对比实验;实验(1);(2)要验证变红色是否是酚酞的主要,只要让酚酞和氨水直接的接触即可,所以不同意上面的说法,验证方法是:取酚酞溶液于试管,向其中加入氨水,溶液变红;故填:不同意;取酚酞溶液于试管,向其中加入氨水,溶液变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