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8736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08 大小:10.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考前知识点汇总.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心理学的定义2、基础心理学的定义3、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研究对象基础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它们三个心理过程(知、情、意);两个心理特性(需求动机、能力人格)三个心理过程 认知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这过程依赖于记忆情绪情感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有意识

2、地确立目的,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两个心理特性需要与动机需要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的不平衡状态动机激发并维持个体朝着目标活动的内部动力能力与人格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动力的特征性格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学习小结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基础学科2、基础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三个心理过程(知、情、意)4、两个心理特性(需求动机、能力人格)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是脑的机能,无机物、植物是没有心理的。产

3、生感觉阶段:条件反射-看作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无脊椎动物为代表。产生认知阶段: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而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为代表。思维的萌芽阶段: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灵长类动物为代表。思维阶段: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为代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我们大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不仅仅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主观映像,他会支配人的行为活动,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简史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科学心理学建立2、心理学流派及哲学观点 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哲学观点:主张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

4、内容,并找出意识组成部分及如何联结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冯特于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哲学观点: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意识是一个整体;强调心理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实际应用,心理是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哲学观点:强调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认为只要确定刺激和反应(S-R)就可以预测行为,是 典型环境决定论观点。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哲学观点: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又称完形心理学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哲学观点: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潜意识

5、。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哲学观点:重视人的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研究人脑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开辟人工智能3.生理心理学研究方向:探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本单元,略学习小结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3、冯特于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4、19-20世纪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5、20世纪中叶心理流派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

6、学、生理心理学感谢您的关注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神经元及其功能2、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4、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神经系统包含两大部分: 中枢神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系统: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的神系统。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份组成,细胞体和树突是灰色的,而轴突是由一层白色的薄膜包围,灰色的树突接受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或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

7、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一、按解剖学分类:外周神经系统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二、按功能分类: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可以分为分交感神经(产生兴奋)和副交感神经(产生抑制);它们具有拮抗作用,受脑支配但不受意识支配。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主要负责传递信息,除此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等。脑 脑干

8、它是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呼吸和心跳的基本活动。位于颅腔内与脊髓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中脑三部分。整个脑干上分布着一个灰色的、像鱼网一样的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调节人们睡眠和觉醒的功能。间脑位于脑干之上,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将感觉信息处理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连接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系统底丘脑调节肌肉张力小脑位于延脑和桥脑的后方,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端脑(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大家熟知大脑是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的,中间由胼(PIAN)胝(ZHI)体相连。大脑内外层

9、组成:大脑灰质:大脑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称为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白质:大脑的内部是髓鞘(QIAO)化了的神经纤(XIAN)维,称为大脑白质。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大脑半球外侧面,主要分为四个叶,功能各不同:额叶位于我们额头的位置,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顶叶就在我们头顶的方向,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颞叶在我们耳朵的方向,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位于我们后脑勺的位置,以视觉功能为主,枕叶交汇处“角回”主管阅读。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的结构基本对称,但功能又是不对称的,左脑偏理性右脑偏感性,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左

10、脑(右利手):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思维,数学运算) 右脑(左利手):空间知觉,形象思维(音乐、美术、情绪识别) 主管言语表达“说”的区域:布洛卡区域语言中枢:听觉语言中枢:缘上回。视觉语言中枢:角回。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学习小结1、神经系统包含两大部分: 中枢神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份组成,细胞体和树突是灰色的,而轴突是由一层白色的薄膜包围3、外周神经系统按解剖学分类: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按功能分类: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5、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

11、脑的主要特征,大脑半球外侧面,主要分为四个叶:颞叶听觉、枕叶 视觉功能,枕叶交汇处“角回”主管阅读、顶叶躯体感觉(中央后回) 、 额叶躯体运动(中央前回) 第一章第二节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与人的心理活动联系较为直接的四种内分泌腺垂体腺:控制着泌尿、血压,影响着分娩和乳汁分泌,还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并影响其他腺体的活动。肾上腺:人害怕时微血管收缩,脸发白;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变得短促都是肾上腺引起的。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不足都会造成代谢机能的疾病,亢进者会过分敏感、紧张,情绪易激动;不足者精神萎靡、记忆减退、容易疲劳。性腺:也就是分泌雄激素与雌激素的

12、腺体,促进男女第二性征的发育。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2、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主张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组成部分及如何联结成复杂心理过程。他提出几个基本概念:兴奋与抑制,反射、反射弧和反馈,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就是神经活动由弱到强的过程。抑制:就是神经活动由强到弱的过程。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就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是指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反馈:

13、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巴甫洛夫的著名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在每次给狗喂食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流口水, 这灯光引起狗流口水的反射就不是无条件反射了,而是条件反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也进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进一个有杠杆的箱里,白鼠按压杠杆就会出来一粒食物,多次以后,白鼠就知道杠杆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以后每次放白鼠进箱,它

14、就去按压杆杠,这也是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第二本教材三级咨询技能第二章第三节的“放松训练”单元也涉及到这个知识点,是常考知识点,大家要注意记忆。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条件反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的,有时候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抑制可分为外抑制、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等。扩散和集中:扩散和集中是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称为扩散。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

15、的集中。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学习小结1、巴甫洛夫学说几个基本概念:兴奋与抑制,反射、反射弧和反馈,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巴甫洛夫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3、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动力定型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感觉的定义2、感觉的种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种类:按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

16、、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四个感觉相关的概念2、两个感觉相关定律四个感觉相关的概念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相反,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YU)限,感觉阈限低,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其感受性高,相反,感觉阈(YU)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就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感觉阈(YU)限可以分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差别

17、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又叫差别阈限。两个感觉相关定律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经过测量发现,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关系,可以用公式/ I = K 表示。费希纳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测量,感觉的强度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关系,*lg(是物理量,是心理量)。学习小结1、感觉的概念和分类2、感觉的四个概念:感受性,感觉阈(YU)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3、感觉的两个定律: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第三单元 各种感觉本单元核心知识点:各种感觉的特性: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外部感觉视觉适宜刺激:波长380

18、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光波。感受器官:眼球,眼球视细胞层上的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呈圆锥形,接受强光的刺激,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杆体细胞体呈杆状,对弱光敏感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这是暗视觉。颜色视觉颜色的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特性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者靠明度“辨认”颜色;互补色:红绿,黄蓝听觉适宜刺激:波长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也就是声波,10004000赫兹是声音最敏感的范围。感受器官: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人到一定年纪听觉会

19、退化,老年人首先丧失高频的听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科迪氏器官即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最集中的地方。在物理学中,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无周期性的,不规则的声音叫噪音。在环境心理学中,凡是人们不愿听的声音都叫噪音。嗅觉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觉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分布在舌头表面、上颚上面的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平常我们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种的味觉的混合。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

20、边后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皮肤感它是一个统称,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它们都在皮下,呈点状分布,不同部位皮肤上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皮肤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最难以适应。内部感觉平衡觉又叫静觉,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凭着平衡觉,人就能分辨直立,平卧,是在加速、减速,还是直线、曲线运动。晕车晕船是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的。运动觉又叫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运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器官壁上。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性质不清、定位不准且有放射性。当各种内

21、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是引不起内脏感觉的。痛觉痛觉既是外部感觉也是内部感觉。痛觉最难以适应,但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第四单元 感觉现象本单元核心知识点:四种感觉现象:感觉话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受性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从光亮的地方到黑暗的地方或从黑暗到光亮的地方,眼睛都有适应的过程。” 最典型的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击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观,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红花需绿叶配” 。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例:电灯灭了,眼睛还保留着灯泡的形

22、象一段时间” 。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例:红色感觉温暖” 。 学习小结1、五种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2、三种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3、痛觉即是内部感觉也是外部感觉4、四种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知觉的定义2、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的反映。对客观物体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结合,形成了对物体的整体认知,就形成对这物体的知觉。 知觉的种类整体性把物体各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23、选择性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某事物一旦被选为知觉对象,便知觉得格外清晰,而背景则知觉得比较模糊。 恒常性知觉条件发生变化,但知觉的影像却保持稳定不变。“远近不同看同一人不会觉得他矮了”。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知觉到的外在物体进行解释,并用词揭示出来。“看见云觉得像马”。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本单元核心知识点:四种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空间知觉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的变化的反映。 形状知觉:物体形状特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方位知觉:人们对自己或自己以外的事物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 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或立体知

24、觉,是判断远近距离的知觉。判断距离远近的线索: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立体电影应用双眼视差原理”。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借助线索:计时器,昼夜交替,四季周期,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变化。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机体生理变化是有一定节律的,这种节律引起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叫生物节律即生物钟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真动;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现象(如霓虹灯;月亮从云彩钻出来) 错觉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有固定的倾向性;只要具备了错觉的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无法主

25、观克服。 学习小结1、知觉的定义2、知觉四个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3、四种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第一章 第四节 记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记忆的定义2、记忆的种类3、三个记忆系统4、记忆的过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心理发展的奠基石。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可以分为五种:一,形象记忆二,情景记忆三,情绪记忆四,语义记忆五,动作记忆按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三个记忆系统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把

26、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保持时间小于1秒,以形象做为保持形式。容量较大,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以听觉和形象为保持形式。容量只有7加减2个单元,一般说的记忆的广度就是指的短时记忆的容量。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以语义和形象为保持形式。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记忆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始,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回忆也叫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识记,保持和回忆构成了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概念区分:再现和再认只是提取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第二单元 遗忘及遗忘规律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27、1、遗忘的概念 2、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后人用他的实验数据,以间隔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了一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叫保持曲线,也有人叫遗忘曲线。 第三单元 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本单元核心知识点: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原因自然的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痕迹越来越淡,最终导致了遗忘。干扰: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学的知识干扰后学的知识;倒摄抑制是指后学的知识干扰先学的知识。学习小结1、记忆的概念和分类2、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

28、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回忆4、遗忘的概念,遗忘规律以及保持曲线5、遗忘的原因,有两个,自然的衰退和干扰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什么是思维2、思维有什么特征3、思维的操作过程思维是什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有哪些特征?间接性: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分析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它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

29、综合在头脑将事物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的过程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本单元核心知识点: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形态分类:第一类,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如儿童垒积木时,他一边操作一边思考第二类,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如画家创作一幅画,要在头脑里先构思出这幅画的画面,第三类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人区别于动物本质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向: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

30、有创造性:再造思维(用已知的方法解决问题)、创造思给(用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小结1、思维的定义和特性2、思维的操作过程3、思维的种类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概念形成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概念形成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性的反映,这种反应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每个概念都有内涵(事物本质属性)和外延(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并且两者为相反关系。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概念可以分为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而人工概念只是自然概念的模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

31、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所谓问题空间就是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迁移作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如会骑自行车,学摩托车是正,学三轮车为负”。原型启发作用: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具启发作用的事例为原型;“如发明蒸汽机”。定势作用: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如一大一小但质量相同的盒子,掂起来总觉得小的重大的轻”。 学习小结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形成:人工和自然概念3、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2、迁移作用、原型启发作用、定势作用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语言与言语2、言语的活动形式3、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人信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过程。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言语活动形式外部言语:用于交际的说听读写,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支持思维活动的进行,不出声的言语;特点:发间器官隐蔽性,声带同样振动;减缩性,言语不完整;速度快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

33、但不同部分又有相对应的机能分工。言语活动包括说、听、写、读等几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大脑皮层上也分别有参与这些言语活动形式的皮质部位。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表象定义2、想象定义与种类表象感知过的形象在关脑中再现的过程及形象想象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以表象为素材想象种类想象按其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1、无意想象(梦、幻觉)梦,是极端的无意想象,幻觉则是异常的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创造想象作家画家等、再造想象读者和幻想)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术或图

34、表模型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幻想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学习小结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2、言语的活动形式有外部和内部语言3、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四个脑皮层区域4、表象、想象定义与种类:无意想象(梦、幻觉)、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动物是没有的。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者说是觉知,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例如人在专心做事时听不到别人叫唤。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例如一个人熟练的骑着自行车。睡眠和

35、梦是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四阶段:一阶段10分钟,易醒二阶段20分钟,睡眠锭,难醒三阶段40分钟,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四阶段20分钟,深度睡眠,前半夜长后半夜短,-类清醒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出现,第一次5-10分钟最后一次长达1个小时)再来四阶段,循环-随黎明到来第三、四阶段会逐渐消失梦人人都会做梦;梦内容可以是做梦时外界刺激物(如冷风叮咬等) 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不确定性等,不连续性是主要特点。 梦是正常心理现象、心理活动不妨碍睡眠。梦被剥夺人醒来会不舒服感。 弗罗伊德梦的解析梦是压制到潜意识的冲动和愿望的反映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6、他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心理过程。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特有的。另外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注意有四个特征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简单的任务下,人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可以注意59个项目。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与之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说的分心,做

37、事不能集中,而被无关对象吸引。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学习小结1、意识和无意识,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梦2、注意的定义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注意的四个特征: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是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的,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需要才能

38、成为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种类需要的产生角度分类,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社会需要,如求知、成就、人际交往等,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根据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来自内部的内驱力,来外部诱因和积极的情绪可心激发活动的动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同一行为可能有多种动机,多种动机可以产生同一行为,动机和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动机分类

39、生理性动机(又叫内驱力推动机个恢复平衡)社会性动机(如兴趣:人认识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品质。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性四个品质)兴趣有四种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阔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如定势,是无意识动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是外在动机。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 它把人的需要分成五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

40、的需要。安全需要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人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由低到高到高逐级满足,出现早则力量强。该理论具有假设性,忽视人是社会人,还需科学验证。 学习小结1、需要的定义与分类2、动机的定义与分类3、

41、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五层需要以及特点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再次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通过内分泌腺的作用实现的。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具有后天模仿,学习,受社会文化背景制约的特性。 情绪和

42、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是过程,可用于动物和人类,较为低级 情感指内容,则较为高级,只能用于人类 和情绪相对情感具有更大的深核性、稳定性、持久性 情感需要通过情绪来表现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就是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功能。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第二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维度本单元核心知识点:1、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2、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可以通过四种不同的维度来度量。而情绪和情感在每

43、一维度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四种变化的维度动力性:有増力和减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学习小结1、情绪情感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情绪和情感的四种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第三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本单元核心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又叫原始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现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按情绪的状态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