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8778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前我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的技术措施当前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技术措施一、早稻生产和中稻秧田管理技术措施当前我省早稻正处幼穗分化阶段,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中稻秧苗也进入管理的关键时期。(一)早稻田间管理措施1、科学管水,确保早稻用水。当前早稻已进入幼穗分化阶段,正是需水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即(浅湿露)的灌溉方法,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部分田块积水要及时清沟排水,消除渍害。 2、分类指导,追施肥料。按照不同类型田块的苗情,及时追施肥料,每亩分别追施510斤尿素和57斤氯化钾,促禾苗均衡生长。 3、追施叶面肥。在早稻破口抽穗期,人工喷施叶面肥,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

2、粒重。 4、防治好病虫害。当前高温天气,加上近几天普降大雨,极有利于迁飞性虫害发生,田间湿度加大,也有利病害发生,各地要密切注意,加强早稻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二)中稻秧田的田间管理措施1、加强对中稻的肥水管理。一是科学管水;二是根据秧苗的长势情况,适当追施肥料;三是重点防治好秧田的南方黑条矮缩病、稻飞虱和稻蓟马;四是移栽前打好送嫁药和送嫁肥。2、组织好中稻秧苗的余缺调剂工作。3、中稻因旱秧苗枯死的,可采取直播方式补种。 二、主要经济作物救灾技术措施(一)蔬菜救灾技术措施1、及时清沟理渠。做到雨间排水畅,雨停畦沟不积水,尽量缩短蔬菜作物受水淹的时间,防止沤根烂根,尤其是大

3、棚四周一定要深开排水沟,防止棚内积水,并及时加固、修复受损设施和棚膜。2、及时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杂物;对沾染泥污的植株可用清水小心洗除;对倒伏的植株要及时扶苗固定;对于已经感病的植株及时清除也园;雨后土壤易板结,应在土壤利水后及时进行浅中耕,以促进根系恢复生理功能,提高吸水吸肥保墒能力。同时,要做好植株调整工作,及时疏除过密的枝蔓、老叶、枯叶、病叶、病果等,以加大通风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3、及时追施肥料。前段时间干旱,肥料施用不足,要抢有利天气进行补施薄肥,并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追肥;大棚内补充肥水,最好采用滴灌,不可大水漫灌。4、及时防治病虫害。暴雨后易导致蔬菜物理性损

4、伤,加上田间湿度较大,伤口极易感染病菌,易造成病害流行,要抢晴及时用药,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疫病、霜霉病、软腐病、根腐病、白粉病、叶霉病、蔓枯病、炭疽病等易发病害的防治,所用农药宜选择内吸性或速效性的品种,为提高药效可在药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洗衣粉,以提高药液的附着力,但应注意酸性农药不能加洗衣粉,以免降低药效,同时注重蔬菜质量安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注意安全间隔期。5、及时抢播速生蔬菜。前段时期严重干旱,对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叶菜类蔬菜生产量下降。各地要抓紧有利天气,尽快抢种补播速生蔬菜。可根据市场行情,因地制宜抢播上海青、华王青梗等速生叶菜,争取尽快上市,保障蔬菜供应,提高经济效益

5、。同时,大量雨水过后,易引起田间蔬菜瓜果的腐烂,对仍有商品价值的蔬菜(尤其是瓜果类),要及时采收上市,减少损失。(二)棉花救灾技术措施1、及时清沟理渠。要抢排棉田积水,做到雨间排水畅,雨停畦沟不积水,尽量缩短棉花受水淹的时间,防止沤根烂根。同时,对倒伏的棉株要扶正,清除叶片上的淤泥,促进棉花灾后恢复生长。2、搞好松土壅根。棉田在排水后7 天左右要及时松土壅根,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棉花恢复生长。3、科学追施提苗肥。前期干旱,导致棉花生产用肥不足,棉花生育进程缓慢,棉苗素质差。各地要抓住这次降雨有利时机,追施提苗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同时结合防虫喷施0.2 %磷酸二氢钾和

6、2%尿素混合液或氨基酸类含钾叶面微肥。4、加强病虫害防治。阴雨多湿,盲蝽蟓等害虫繁殖快,要根据虫情及时用药防治。三、渔业生产抗灾救灾技术措施(一)渔业生产抗旱救灾技术措施1、听预报,早预防。一是要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抵御旱情。二是防突发天气。天气突变(如台风、雷陈雨等)、大量换水(尤其是中型以上水库灌溉之用水,温差较大)、起捕和长途运输等因素,会引起大量死鱼,采取增氧、少量多次加水换水、降低温差、使用维生素C等措施防范。2、保蓄水。一是防渗漏。及时整修进水堰沟和堤埂,防渗防漏,减少水源流失,确保养殖池塘最低用水位。二是备缺水应急预案。应及时准备抽水设备,

7、增设供水设施,采取筑坝蓄水、疏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办法,最大限度增加养殖用水。三是科学调配用水。主要是针对稻鱼争水矛盾突出的地区,可采取“过塘水”即有条件水面先水过塘再灌溉田等办法,科学调配用水。3、调水质。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做好水质调节。大旱期间减少施肥和饵料的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施用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病原菌。适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干旱时期为防止鱼虾蟹浮头甚至“泛塘”,应进行增氧,确保鱼虾蟹安全。4、勤巡塘。坚持早晚巡塘,

8、强化日常管理,密切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和行为变化,特别注意观察黎明前鱼虾蟹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应对。5、早补苗。应做好苗种储备供应信息发布工作,不干旱的赣西南等地区应加大繁殖力度,开足马力生产,待旱情缓解后,适时调剂补放鱼苗,最大限度的满足灾区生产需求,将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低。6、早上市。干旱缺水,鱼的密度增大,容易造成缺氧浮头,甚至死亡。应及时将达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上市,减少载鱼量,缓解溶氧压力,确保未达上市规格的鱼安全度旱。有条件的地区要将鱼苗塘及时分塘,降低养殖密度。7、防病害。干旱期间主要容易引发以下疾病。一是暴发性出血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每千克鱼用氟苯尼考515mg

9、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23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可有效杀灭细菌病原,剂量为0.20.3mg/L。二是细菌性肠炎病。治疗措施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浓度为0.20.3mg/L;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每公斤鱼体重0.1克,连续投喂45天。三是细菌性烂鳃病。治疗措施是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25%30%,重症隔日再用一次。生石灰来源比较方便的地区,可以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354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对烂鳃病效果显著。配合内服氟苯尼考23天,剂量为每公斤鱼体重1015mg。四是鱼池泛塘。防疗措施为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每20天用一次,亩用量2030公斤,现泡现用,条件允许时可加注新水。减少投

10、饵并对投喂的青饵料进行消毒。发现浮头及时增氧,包括机械增氧与化学增氧措施。抗旱期间尤其需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泼洒生石灰、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增强鱼类抗病能力,并在饵料中添加一些免疫促进剂、代谢调节剂以及内服药物,以达到预防鱼病发生的目的。(二)旱转涝期间渔业救灾技术措施由于近期我省持续强降雨,局部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容易引发鱼类强烈的应急反应和鱼类代谢性障碍,影响鱼类生长,现提出如下预防技术措施。1、加强水质监测,治理浑浊水质。近期暴雨、雷雨天气频繁,持续降雨,大中型水库、湖泊、池塘等养殖水域水位迅速上涨,使得水质混浊,杂物增多,影响鱼类生长,严重的还会引起大量死鱼。因此,应采

11、取以下方法治理水质:一是施用生石灰或者明矾等沉降泥沙,待水质清澈后,立即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二是拦截或捞掉浮在水面的杂物,避免损坏养殖设施。三是采用生物或过滤方法净化水质。在鱼池进水口设过滤池,过滤料用砂或木炭;生物方法是利用10%的池塘水面种植水葫芦、红菱等浮水植物,起沉降和净化水质,增加收益之功效;条件好的地方,可增施水体改良剂或光合细菌,同时强化水体增氧措施。2、加强营养调节,减少鱼类应急反应。干旱后突降大雨,养殖水域水量突增,水交换量突增,很容易引起鱼类应急反应。此时,养殖户应调整饲料营养配方,增加营养,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措施减少应激反应。同时,逐步增加投料,适时调整投饲技术。一

12、要增加日投饲量,建议调整日投喂量的10-15%,水质清新后,恢复正常用量;二要投喂时间改为早、晚投喂,时间适当延长。3、加强病害防治,预防病害爆发。加强病害监测力度,及时发布病害预警。旱转涝期间,一是指环虫、车轮虫爆发的时候,应重点监测并防范;其次是预防细菌性病害,要对养殖水域内被水淹没的草州、水质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4、加强设施修补,保障生产安全。要提前做好池塘进出水口安装网拦设施和低坝网拦措施,防止暴雨再次发生致使水漫池埂鱼逃逸;当灾害天气发生时,减少或禁止渔船出巡,注意用电安全。5、加强苗种补防,保存生产能力。旱转涝期间,由于前期鱼存量不足,因此,水量增加后,各生产单

13、位要科学探明鱼的存塘量,采取补放鱼种或并塘的办法,保持鱼池中合理的密度。当前可供选择的鱼种有:四大家鱼、鲫鱼、鳊鱼、鳜鱼、斑点叉尾鱼回等;原良种场、鱼种繁殖场,在保存足够亲鱼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增加四大家鱼或特种鱼繁育量,加强苗种供求信息发布,以备灾区蓄满水后苗种之需。四、畜牧业生产抗灾救灾技术措施(一)畜牧灾害应对措施1、积极应对旱灾,重点解决畜禽饮用水困难问题。开源与节流并重,重点确保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饮水。一方面,开渠引水;另一方面,节约用水,定量喂水、用水,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要加强饲养管理,畜禽舍要多备些风扇,降温消暑,及时清理粪便,保持舍内干爽清洁,防止畜禽因过多出汗而

14、增加饮水量;水禽生产如水源干涸,可放牧,或转移到有水的地方,或是树荫下;大牲畜用水可改冲洗为喷洒。注意畜禽饮水的卫生,对一些死水、混浊水等地面水应先净化,然后再进行消毒。2、强化洪涝灾害防患措施,确保畜禽安全。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汛情,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应尽早将畜禽转移到较高的安全地带,及时排水抢救。搞好栏舍检修,加固加牢栏舍墙壁和屋面,在场区四周挖排水沟,加强饲料等物资防雨防水,防止因淋湿而霉变。要做好物资储备,一些洪涝灾害频发地区和处于危险地段的养殖场要常备土石料、沙袋、麻袋、水桶、水泵、铁锨等防洪工具和设备,在暴雨洪水来临之前封堵大门及围墙涵洞出口,封堵可能被淹没的畜禽舍、饲料库的门窗。要准

15、备充足饲料,和必备常用的消毒药品。加强饲料营养,在日粮中增加全价蛋白质饲料,相应增加维生素A、B、E、D的含量,同时可以在饮水中补充复合性维生素、电解质等,提高畜禽防御疾病的能力和自身免疫功能。 3、调整经营策略。可适当提前出栏和出笼,对已过了产蛋高峰期的家禽可提前淘汰。如家畜还小,又不能解决饮水问题,可适当出售部分幼畜和幼禽。(二)动物防疫抗灾减灾措施1、及时关注水情灾情,想尽办法让畜禽安全度过汛期。一旦发生水灾,要把畜禽、饲料等可转移的财产转到安全地方,对不能转移的,要采取加固措施,严防洪水冲走冲坏。2、备足生产资料,维护好畜禽生产正常秩序。要备好应急物资设施,想好应对办法,保证讯期和灾后

16、生产用电、用水、用料和用药等,尤其应备好消毒药、急救药、常用药等兽药的储备,做好畜禽的日常保健工作,及时预防和诊治动物疫病,做好一手抓防洪,一手抓防疫。3、及时规范处置病死和溺水死亡畜禽,严防乱抛乱丢。要按照“四不一处理”(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规定,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病死及溺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抛乱丢病死及溺水死亡畜禽,造成疫情传播扩散。4、及时消毒灭源,有效阻断疫病传播。平常要健全和落实消毒灭源制度,加强栏舍、周边环境消毒灭源工作。洪水退后,要对栏舍和周边环境进行多次全面消毒,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用具、交通工具也要进行全面消毒,避免洪水携带的病原微

17、生物滞留栏舍和侵袭畜禽。同时,还要做好灭虫、灭蚊、灭蝇和清淤去臭工作,做到环境清洁卫生。5、及时进行紧急免疫,切实提高畜禽抵抗力。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常见易发病提前做好紧急免疫,及时监测免疫工作情况,确保畜禽免疫密度和质量,切实增强畜禽的抵抗能力。6、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要对灾区畜禽及时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猪链球菌病、炭疽、乙型脑炎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加大疫情排查力度,及时把握动物疫情态势,认真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做好各种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

18、早处置”和“早、快、严”的原则,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坚决果断控制和扑灭疫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做到“大灾之年无大疫”。7、加强检疫监督,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水平。要加强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查证验物力度,严格实行准调和报检制度,防止染疫和病死畜禽跨区域流通。要加强检疫监管,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严防病死、溺水死亡、死因不明畜禽上市、屠宰、加工、销售,切实保障人民肉食品安全消费。8、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要采取措施防止饲料及原料淋雨进水,防止使用霉变、腐烂的饲料和原料,应供应安全且营养全面的日粮。在洪水来临前,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在饮水中添加一些葡萄糖等

19、能量物质,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要及时采取疏导、防雨防水措施,防止洪水进入场区栏舍。要及时转移涝区畜禽至安全地带,防止畜禽长时间浸泡水中。要强化人员值班管理,密切关注畜禽健康状况和天气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其他应对措施。9、加强技术指导,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和生产恢复工作。要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规范开展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消毒灭源、监测诊断以及饲养管理等工作,帮助养殖场户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和恢复生产,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五、农机抗灾救灾技术保障措施(一)农机抗旱技术保障措施1、实行“一把锹”管水放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按照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塘水,后用库水的原则,做到

20、合理调配水资源,全力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确保粮食丰产丰收。2、加强科学用水指导,积极推广浅灌、轮灌制度和薄露灌溉技术,杜绝串灌、漫灌现象,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水的利用率。积极推广旱地龙、保水剂、遮阳网、秸秆覆盖、叶面喷施肥料、沼液等抗旱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科学抗旱水平。3、推广机井灌溉抗旱,具体技术如下:(1)手压力机井,也称单节头机井,主要用于饮水和农村菜地浇灌,利用高压水泵,人工加压取水。(2)二节头机井,采取动力取水灌溉农田。(3)三节头机井,采用动力取水灌溉农田。二节头和三节头机井均需要二英寸的钢管或塑料管,离心水泵一台,57.5千瓦的电动机或34马力的170型柴油机一台,手摇式

21、排气闸阀一付。(二)水灾后农用机械的检修技术对犁、耙、耖、开沟机、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播种机、插秧机、脱粒机、碾米机、粉碎机、磨粉机等农具和农用机械受洪水浸泡后,首先将其外表及机内的泥污洗净,然后针对各自技术要求进行除锈、润滑、修复、保管。1、除锈。对于各种轴颈等配合精度较高部位的锈渍,可用“00”号砂布进行打磨,直至机件表面上的红黄色锈渍消失,再磨光;对于齿轮、带轮等零部件,可用“0”号砂布、油石打磨除锈;对于配合要求不高或非工作表面的锈渍,可用钢丝刷除锈,必要时也可用锉刀除锈。2、润滑。各轴承、轴套、齿轮、链传动、铰连部位以及调节丝杆等配合件工作表面,应用汽油或柴油清洗干净并晾干,应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使工作部件运动灵活。3、修复。检查农机具的技术状态,若有变形、裂纹、蚀穿、开焊等现象,应予以校正、焊修或更换,并拧紧各部位螺栓。4、保管。若农机具暂不使用,应在除锈后用油漆或废机油涂刷保护机械表面(工作表面应涂机油或润滑脂保护),并用塑料袋包扎,放于室内通风干燥处保存;为防止木、棉制品腐烂,应严防水分侵入,最好将它拆下,清洗晒干,入室上架在干燥处保管;为减缓橡胶件老化变质,也应拆下放在室内保管;为防止零件变形,应尽量解除零件的受力,例如放松弹簧、支配机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