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8941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全解.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则1.1规划目的荆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丰富,中心城区沿长江呈带状分布,地面水系由长江、长湖、内河渠和众多小型湖渊组成。荆州市丰富的水系自古以来对城市形态的演变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城市景观与水环境相辅相成,城市文化更是与水文化密不可分。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荆州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组织编制了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安排建设计划并分期实施,为改善荆州市的水环境,提升城市水文化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按照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荆州市水环境整治主要从加强截污、保护水域、疏浚河道、生态补水、河岸

2、景观建设等几方面进行。目前荆州市共建有三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8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分年实施了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西干渠等疏浚工程,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实现城市江、河、湖水系联通,包括内河水系与长江、长湖的联通以及内河水系之间的联通,对城市内河实施生态补水。受荆州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我院承担了编制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水系联通工程规划的任务,在荆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城区内河水系之间的相互贯通以及与长江、长湖等外河水系的沟通。通过恢复历史水系,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引入水质良好的长江、长湖水进行生态补水,恢复水体的环境容量。规划实施后,城区主要河湖渊将形成

3、有机整体,水系环通,一方活水穿城而过,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和城市景观。1.2规划目标1、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城市行洪河道安全,排水河道畅通。2、城市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3、实现城市江河湖水系连通,达到城区水系生态功能良好的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4、展示水乡园林城市特色,弘扬荆州水文化,通过水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联动增长。1.3规划原则1、安全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系在城市给水、排水和防洪排涝中的作用,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2、生态性原则。维护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公共性原则。水

4、系是城市公共资源,确保水系空间的公共属性,提高水系空间的可达性和共享性。4、系统性原则。将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作为整体进行空间、功能的协调,合理布局各类工程设施,与城市园林系统、开放空间系统、旅游景观系统等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5、特色化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强化水系在塑造城市景观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作用,展示独特的城市魅力。1.4规划依据1.4.1 相关法律法规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0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0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0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0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4.

5、2 相关国家技术规范、行业规范01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02防洪标准(GB50201-94)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0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4.3 相关规划和地方行政管理办法0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02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0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04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05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6、年规划纲要06荆州市防洪规划07荆州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08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09荆州市城市绿线规划10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11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2荆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3荆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1.5规划年限规划期限:20122020年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0年1.6规划范围本规划研究范围为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北至海子湖,南至长江,东至南北渠,西至引江济汉渠,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02.5平方公里。 第二章 荆州市中心城区主要水系荆州市城区水系主要由长江、长湖和城区内河水系构成。城区内河水系

7、主要有太湖港渠、港南渠、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西干渠、豉湖渠、江津湖、张李渊、范家渊、北湖(三国公园)、西湖、文湖、太师渊等。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引江济汉渠从城区西北穿越,荆北新区、沙北新区、荆州开发区等新区规划中均对现有水系进行了改造利用。2.1长江荆州城区段长江荆州城区段最高水位43.43米(黄海高程,下同),常水位35.25米,最低水位28.96米,历年平均流量4021米3/秒,最小流量2900米3/秒,最低水位高于部分城区地面,最高水位高于城区地面1314米。长江水体综合功能为水源、行洪、航运、生态、旅游。2.2长湖荆州区域长湖是一座位于四湖水系上、中区交汇处的主要调蓄湖泊,位于荆州城区

8、北。长湖主要接纳四湖流域上区2265.5平方公里的来水,当水位在30.57米(黄海高程)时,水面面积达到150 平方公里,具有调蓄、灌溉、养殖、水运等综合功能。2.3内河主要水系护城河护城河是环绕古城的无源头河流,全长11.07公里,河底宽12-170米,常水位28.71米,洪水位30.21米,水域面积0.6平方公里,接纳排水面积约34平方公里。荆沙河荆沙河是护城河和荆襄河的连通渠,也是城区中部的雨水汇集通道,全长约2900米,水面宽度25100米。常水位28.2028.50米,洪水位29.2029.50米。荆襄内河荆襄内河南接荆沙河,向北穿越江津路在雷家垱排入西干渠,全长2100米,是城区中

9、部的雨水汇集和转输渠道。西干渠城区段西干渠是四湖水系的重要渠道,兼有防洪、排涝、灌溉、调蓄等多重功能。起点为荆州城区雷家垱,东至监利泥井口入四湖总干渠,总长90.5公里,其中城区内河段11.8公里,因城市污水排入污染下游,现在江陵县岑河镇筑坝隔断,西干渠失去了原有的排水作用,城区排水流向改入豉湖渠。目前,西干渠是城区雨水排放的重要通道和调蓄水体,常水位26.8727.23米,洪水位28.4428.51米,调蓄容量30.2万米3,过流量40 米3/秒。豉湖渠城区段豉湖渠是四湖总干渠的排水支渠,起于城区中部,连通西干渠和总干渠,总长23.5公里,是目前沙市城区以及荆州开发区排水的唯一通道。豉湖渠(

10、南港桥处)现状渠底宽约28.50米,渠顶宽61.85米,现状渠底高程24.05米,现状堤顶高程30.50米,常水位26.6027.05米,洪水位27.1028.18米,设计过流量80米3/秒,设计最大洪峰流量128米3/秒。太湖港渠城区段太湖港排渠属长湖水系的一级支流,太湖港排渠由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及汇合后的港总渠组成,是太湖港水库的下泄渠道,在沙桥门与长湖湖堤相接,流经荆州市城区于沙市区凤凰山注入长湖。流域面积396.66平方公里,全长64.8公里。常水位28.7029.20米,洪水位32.5033.33米。荆襄外河荆襄外河北接太湖港渠,南至雷家垱,连接太湖港渠与西干渠。现在三岔河口处与

11、太湖港相交处建有节制闸,雷家垱与西干渠相接处建有翻板闸,过流量40米3/秒,设计洪水位29.1229.60米,常水位28.65米。 第三章 生态补水规划历史上荆州中心城区曾经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江湖连通。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内河成了无源头的水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荆州市长江过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长湖水质也优于内河水体,对城区内有条件的河湖可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水利设施,实现长江、长湖和内河水系的连通。通过引入长江和长湖水,对内河实施生态补水,促使水体流动,增强湖网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质,恢复水生生态的目的。3.1规划原则(1)优先选择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水源,改善内河水体

12、质量。(2)尽量利用现有设施,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减少工程投资。(3)采用多种渠道补水,互相补充调剂,提高生态补水的保障性。3.2生态补水水源荆州市城区生态补水主要从长江和长湖引入水源。3.3长江引水规划从长江生态补水规划有三条线路,分别为西线、中线、东线。(1) 西线近期引水水源地:沮漳河引水量:3米3/秒引水线路:万城闸太湖港港南渠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西干渠豉湖渠远期水源地:引江济汉渠引水量:510米3/秒引水线路:引江济汉渠港南渠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西干渠豉湖渠西线是目前城区生态补水较为成熟的一条线路,近期从沮漳河引水线路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对护城河的生态补水。但是由于沮漳河枯水季节流量不足

13、,引水渠道线路较长,沿线容易与农田排灌发生矛盾,生态补水的水量不能得到保证。引江济汉渠建成后,可供城区补水量10米3/秒,完全能满足城区生态补水的水量需求,并且由于荆州市城区地势为西高东低,补水点在城区水体最上游,可推动城区主要内河水体流动,这条线路将成为内河水系生态补水最主要的一条通道。根据荆州市利用日本协力银行贷款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补充报告,港南渠引江济汉渠立交处至护城河进水闸长1600米的渠道整治断面底宽10米,最大河面宽28米,渠底高程29.0328.52,设计过流量30米3/秒。护城河进水闸设计过流量10米3/秒,闸底板高程28.50,护城河进水闸后长3400米的渠道整治断面底宽6

14、8米,上开口1921米,设计过流量20米3/秒。按照设计断面整治后,港南渠完全可以通过10米3/秒生态补水流量。由于护城河河道北高南低,为促使北护城河水体流动,规划在护城河西南角设置橡胶坝,对港南渠进水进行调配。主要工程量:引江济汉渠引水闸一座;港南渠渠道整治约5000米;护城河进水闸一座;护城河橡胶坝一座。(2)中线引水水源地:长江引水量: 2万米3/日引水线路:长江江津湖张李渊西干渠豉湖渠中线补水线路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江津湖引入水质优良的长江水,使湖泊水体流动,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江津湖水面面积45公顷,水深按1.5米计,水体总容积约67万立方米。常水位29.00,洪水位29.30。补水管道

15、沿便河西路人行道敷设,通过现有雨水砖沟穿越北京路进入江津湖,为尽量减小对雨水砖沟过水断面的影响,管径确定为DN400,管长1100米。当长江高水位时可采用虹吸管引水,利用水位高差重力自流,每天补水量约1万立方米,约62天补水量可达到江津湖水体总量。当长江枯水位时,可设取水泵抽水,每天补水量约2万立方米,约31天补水量可达到江津湖水体总量。为使引入的水顺利排出,同时对张李家渊补水,规划将在园林路西侧预留的20米绿化带内开挖渠道,渠道上开口810米,设计过流量510米3/秒,连通江津湖、张李家渊、西干渠,形成顺畅的水流通道。主要工程量:长江引水泵站(900立方米/小时);长江至江津湖引水管约110

16、0米;江津湖至西干渠连通渠约1400米;跨碧波路、江津路桥梁2座。(3)东线引水水源地:长江引水量:510米3/秒引水线路:观音寺闸观北渠南北渠化港河杨场渠范家渊西干渠观音寺闸位于江陵县境内,其主要作用为引入长江水进行农田灌溉。规划利用现有引水闸和观北渠、南北渠,对西干渠东段和荆州开发区的范家渊等水体进行生态补水。由于受长江水位影响,观音寺闸每年枯水期(约5个月)不能引水,这条线路只能在丰水季节进行生态补水。观音寺闸设计流量77米3/秒,闸底板高程29.96米(黄海高程,下同),引入渠道分为观北渠、观中渠、观南渠。观北渠分水闸设计流量25米3/秒,闸底板高程29.70米,观北渠全长9.7公里,

17、其中观北闸至南北渠段长度约7.5公里,设计渠底高程29.70米29.27米,水面高程32.27米30.96米,设计断面河底宽7.9米,上开口25米,渠道设计流量26.4米3/秒。南北渠全长18.9公里,其中观北渠至化港河段长度约4.1公里,设计渠底高程29.40米-27.90米,水面高程31.50米29.83米,设计断面河底宽8-5米,上开口1815米,渠道设计流量20米3/秒。化港河和杨场渠是荆州开发区西干渠以南区域规划的重要排水通道,按照沙市农场排水规划,化港河和杨场渠均需要进行整治疏挖。由于杨场渠沙洪公路以南段渠道侵占比较严重,近期恢复难度较大,规划引水线路从南北渠与化港河相交处引入,从

18、化港河再进入杨场渠。规划沿范家渊路铺设管道引水进入范家渊,对范家渊进行生态补水。主要工程量:观北渠渠道整治约7500米;南北渠渠道整治约4100米;化港河渠道整治约2200米;杨场渠渠道整治约3100米;范家渊D1000引水管道约1600米;节制闸3座。3.4长湖引水规划从长湖生态补水规划有三条线路,分别从柳门泵站、雷家垱闸、沙北灌渠闸引入。(1) 柳门泵站引水水源地:长湖(太湖港)引水量: 3米3/秒引水线路:太湖港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西干渠豉湖渠柳门泵站位于太湖港南堤得胜桥以西270米处,设计流量3米3/秒。柳门泵站为双向调节泵站,可从护城河抽水至太湖港,亦可从太湖港抽水至护城河。当太湖港

19、水位较高时,也可开启闸门自流引水进入护城河。通过太湖港引入水质较好的长湖水,促使北护城河水体流动,经荆沙河、荆襄河、西干渠排出。主要工程量:护城河北段(人民北路至东北角)疏挖整治约2500米。(2) 雷家垱闸引水水源地:长湖引水量: 510米3/秒引水线路:长湖荆襄外河西干渠豉湖渠雷家垱闸为荆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建成。其功能是在长湖出现超额洪水时,由雷家垱闸向西干渠下泄40米3/秒流量,以确保长湖的防洪安全。雷家垱闸为双孔2.0*2.5闸门,闸底高程27.20,设计过流量40米3/秒。荆襄外河与西干渠连接处设有翻板闸,控制荆襄外河常态水位28.70。在需要补水时,可开启雷家垱闸,

20、引长湖水进入荆襄外河,经西干渠、豉湖渠排出。(3) 沙北灌渠闸引水水源地:长湖引水量: 35米3/秒引水线路: 长湖荆襄外河沙北灌渠沙北区水系马蹄港排渠豉湖渠 西干渠 沙北新区规划水系为环形带状渠道,西连沙北灌渠(318国道北侧),北接中心排渠,东由马蹄港排渠至豉湖渠,南由园林路规划渠接西干渠。带状渠道宽度控制在20米,局部扩宽形成景观湖面,渠底高程沙北灌渠与荆襄外河相接处现状设有进水闸门,由于雷家垱闸修建后荆襄外河水位大幅降低,现有进水闸需进行改造,同时对沙北灌渠进行整治疏挖,使荆襄外河的水能顺畅进入沙北新区水体,流经沙北新区后分别向西和向南排至豉湖渠和西干渠。主要工程量:沙北灌渠进水闸改造

21、;沙北灌渠渠道整治约2600米,局部改暗箱涵恢复明渠;马蹄港渠渠道整治约2000米。第四章 相关保障措施实施江河湖连通工程,对城区内河水体实施生态补水,不仅要建设上述引水线路的工程内容,还必须采取措施保障水体水质和水流线路通畅。4.1长江、长湖水体保护生态补水的目的是为了向内河注入水质优良的水源,作为水源的长江、长湖,水质和水量尤为重要。目前长江水质可达到二类至三类水体标准,而长湖的水质有下降的趋势,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产养殖和农村面源污染。随着海子湖生态新城的开发建设,长湖的水环境保护将更为重要。必须对长湖实施综合治理,同时在新区建设中充分重视保护长湖,才能保证长湖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长湖

22、和内河的联通才会发挥效益。4.2 提高城区排水能力实施江河湖连通工程,不仅要引江湖入河,还要内河水体能顺畅地排出。按照四湖流域规划,沙市城区排水由豉湖渠、西干渠排至四湖总干渠,最后进入洪湖。目前西干渠在岑河镇被筑土坝拦断,沙市城区排水出口只剩下豉湖渠,汛期城区排水面临巨大压力。为保障城区排水畅通,必须恢复西干渠的排水功能,规划在西干渠的城区下游建设一座节制闸,必要时开启节制闸,使城东片区段西干渠能直接向东流向总干渠,不再迂回至豉湖渠。随着城市新区建设,地表径流量增大,排水标准提高,原有的农田排渠已经难以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整治改造,同时还必须保留一定的水体作为调蓄空间,削减排水渠道的

23、洪峰流量,保障城市排涝安全。4.3水质保障措施内河水体的水质是评价城市水环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实施生态补水并不是简单地引入洁净水冲走污水,而是在水质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水体的自净功能,恢复水生态,从而进一步改善水环境。因此,采取保障水质措施是实施生态补水的重要前提。主要保障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2) 建立河道水质监测系统(3)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4) 加强面源污染治理(5)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第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5.1污染源治理工程(一)城区污水工程根据荆州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近期(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85%以上

24、,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100。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近期(20122015年)项目如下表,总投资约16150万元。表5-1 草市污水系统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项目规格数量(米)金额(万元)年度安排荆北新区管网楚源大道(荆州大道楚都大道)D700-D1200360050020122013楚都大道(铁路太湖港)D600-D1350120025020122013郢城大道(高铁-太湖港)D400-D60012007020132014武德片区管网武德区污水支管D400-D700400024020142015泵站楚源大道污水泵站1.5万m3/d300.0020122013荆襄外河污水泵站2.0万m3/d400.002

25、0122013污水厂草市污水处理厂二期3万m3/d3500.0020142015小计5260表5-2 城南污水系统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项目规格数量(米)金额(万元)年度安排城南片区管网凤凰路(西环路-屈原路)D400-D700384030020132014人民南路(南环路沿江大道)D5009206020122013郢都路(南环路沿江大道)D500900552013御河路(西堤街沿江大道)D500190011020142015龙山路(凤凰路-沿江大道)D50012007020122013荆西片区管网九阳大道(太湖港南路-荆李路)D600-D1000280040020132014龙海路(太湖港-荆李

26、路)D500-D600250015020132014泵站九阳大道污水泵站2.0万m3/d400.0020132014小计1545表5-3 红光污水系统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项目规格数量(米)金额(万元)年度安排管网塔桥路(翠环路-张沟路)D400-D6009006020122013江汉北路(翠环路-荆沙大道)D500-D1000190020020132014工农路(翠环路-荆沙大道)D400-D600150010020132014园林路(翠环路荆沙大道)D500-D700170012020122013红星路(翠环路-荆沙大道)D500-D800210018020132014东岳路(翠环路-荆沙大道

27、)D400-D50015009020122013张沟路(塔桥路红星路)D400-D1000350035020132014红光路(跃进路-污水厂)D6005504020142015污水厂一期污水厂二期D1500100030020142015泵站江汉北路污水泵站4.0万m3/d500.0020122013豉湖路污水泵站6.0万m3/d650.0020132014污水厂红光污水厂二期5.0万m3/d5000.0020132014小计7590表5-4城东污水系统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项目规格数量(米)金额(万元)年度安排管网东方大道(沙岑路-三号路)D600-D1500470090020132014三号路

28、(东方大道-污水处理厂)D150098030020132014六号路D400320202013七号路D400550352013泵站范家渊污水泵站5.0万m3/d500.002013小计1755(二)乡镇污水工程表5-5 乡镇污水系统近期建设项目表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八岭山镇污水处理工程0.1万m3/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2013-2014马山镇污水处理工程0.2万m3/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2013-2014纪南镇污水处理工程0.2万m3/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2013-2014李埠镇污水处理工程0.2万m3/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2013-2014川店镇污水处理工程0.2万m3/d污水处

29、理厂及配套管网2013-2014太湖农场污水处理工程0.2万m3/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2013-2014岑河镇污水处理工程0.5万m3/d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2012-2014(三)工业污水治理项目根据环保部门相关规划制定近期实施计划。(四)固体废弃物收运及处理工程表5-6 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系统近期建设项目表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危险废弃物填埋场工程日处理150吨的三红村危险废弃物填埋场,占地175亩2013-2014中心城区及乡镇垃圾收集转运工程新建环卫停车场1.34hm2,新建150250吨/日压缩垃圾中转站5座,新建垃圾收集站26座(含乡镇)、新建压缩式转运站10座、改造垃圾收集站

30、7座2012-2015水上垃圾收集码头中心城区新建护城河、荆沙河、江津湖、张李渊和西干渠水上垃圾收集码头5处2013-20156.2雨水排涝工程近期雨水工程主要为荆北新区、沙北新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荆西片区、学堂洲雨水排放设施建设,根据排水专项规划,雨水工程近期(20122015年)项目如下表。本规划中雨水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雨水设施近期建设总投资为12890万元 表5-7 荆州雨水系统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雨水分区项目规格数量(m)金额(万元)年度安排荆北新区郢城大道(高铁-太湖港)2.4*1.6120050020122013楚都大道(高铁-太湖港)1.4*1.2120032020122

31、013楚源路(荆州大道太湖港)D1000-2.2*1.63500100020122013太湖港路(荆州大道楚都大道)D800-2.8*1.8250060020122013郢城大道雨水泵站8立方米/秒18002013荆西区九阳大道(荆李路港南渠)2.2*1.8131060020132014太湖港雨水泵站8立方米/秒180020132014城南区郢都路(沿江大道-南环路)2.0*1.880035020122013人民南路(沿江大道-南环路)1.8*1.676030020132014御河路(沿江大道-西堤街)D1200*2.2*1.83000110020142015武德区荆沙大道雨水泵站4立方米/秒

32、50020122013荆沙雨水泵站扩容5.5立方米/秒55020122013小计7420表5-8 沙市雨水系统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表雨水分区项目规格数量金额(万元)年度安排沙北新区塔桥路(张沟路-318国道)1.4*1.490030020122013东岳路(荆沙大道翠环路)D800-1.4*1.0150045020122013工农路(西干渠-翠环路)1.2*1.2-1.4*1.3154050020132014园林路(西干渠-翠环路)1.2*1.2-1.4*1.4161050020122013江汉北路(张沟路-翠环路)D1200-1.2*1.2157040020122013红星路(西干渠-翠环路)1

33、.2*1.2-1.8*1.7201070020122013张沟路(塔桥路-红星)D800-D1000330045020122013徐桥路(塔桥路-红星)D800-D1000330045020122013开发区一号路D400-D1000195012020122013二号路D400-D1000190012020122013六号路D400-D8006005020122013七号路D400-D1000100013020122013沙北区排渠整治沙北排渠680070020132014中心排渠260030020142015曹家湖排渠210030020142015小计 54706.3水系联通工程(1)中心城

34、区排涝调蓄水体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周期荆北新区水体建设荆楚大道东侧调蓄水体,调蓄库容达到2.5万立方米20132014豉湖渠两侧调蓄水体建设豉湖渠泵站配套调蓄水体建设,调蓄库容达到50万立方米2013-2014沙北新区水体建设沙北新区规划水系建设及现有水系整治,调蓄库容达到5万立方米2013-2014(2)中心城区河道疏浚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周期中心城区河渠湖渊疏浚工程港南渠、太湖港、护城河北段、豉湖渠、沙北排灌渠、中心排渠、马蹄港排渠、杨场渠、化港河、江津湖、张李渊、范家渊等疏浚工程使其调蓄库容、水面面积达到规划要求。2012-2015(1) 江津湖-张李家渊-西干渠联通工程项目名称

35、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张李家渊-西干渠联通渠渠道长约1000米,配套建设绿化景观带2013-2014江津湖-张李家渊联通渠渠道长约200米,桥梁二座2014-2015(4)西干渠东段贯通整治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周期西干渠中心城区以下疏挖贯通工程建设节制闸一座,疏挖荆州市城区洪湖段,西干渠下游达到设计标准。2013-20155.4生态补水工程(1)长江引水工程生态补水规划线路中,规划近期从长江引水主要实施西线和中线工程。西线(2013年建设项目):港南渠从沮漳河引水线路目前已基本形成,近期主要建设内容为完善沿线水利涵闸设施,建设护城河引水闸和橡胶坝。中线(2013年建设项目):近期主要建设内容为长

36、江引水泵房一座,泵房至江津湖DN400引水管线长约1100米。(2) 长湖引水工程柳门泵站和雷家垱闸目前均已建成,近期主要建设工程为改造沙北灌渠进水闸,疏挖整治沙北灌渠(荆襄外河-翠环路),建设周期为2013-2014年。第六章 问题及建议6.1 编制相关规划城市的水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各相关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共同规划和实施。建议由水利部门编制荆州市中心城区157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流域水系规划,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水系及排水系统规划提供依据。环保部门编制相关规划,对水体的污染控制、监测系统、水功能区划等进行控制。6.2 弘扬水文化,带动旅游效益“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的

37、人文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但目前荆州旅游最大的问题是景点分散,缺乏好的旅游线路将景点串起来。而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太湖港、长湖恰好可以将城区的大部分景点串起来,连接荆州、沙市两地,形成带形景观轴,同时也是一条理想的水上旅游线路。6.3 利用滨水景观,提高土地利价值水系是城市特殊的组成部分,是难得的自然资源。人亲水的自然本性带来滨水空间的需求,滨水空间的需求带来的是滨水地段土地的增值。水系网络化是增加水体岸线长度和滨水空间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水体岸线的价值也可以通过两侧土地地价及土地附着物的价格得到充分体现。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1.1规划目的11.2规划目标11.3规划原则11.4规划依

38、据21.5规划年限31.6规划范围3第二章 荆州市中心城区主要水系32.1长江荆州城区段32.2长湖荆州区域32.3内河主要水系4第三章 生态补水规划53.1规划原则53.2生态补水水源53.3长江引水规划53.4长湖引水规划7第四章 相关保障措施84.1长江、长湖水体保护84.2 提高城区排水能力84.3水质保障措施9第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95.1污染源治理工程96.2雨水排涝工程116.3水系联通工程125.4生态补水工程13第六章 问题及建议136.1 编制相关规划136.2 弘扬水文化,带动旅游效益136.3 利用滨水景观,提高土地利价值13图 纸 目 录1、 四湖水系图2、 中心城区水

39、域总图3、 生态补水线路规划图4、 引江济汉渠引水规划图5、 江津湖补水规划图6、 江津湖西干渠水系联通规划图7、 观音寺引水规划图8、 沙北新区水系规划项目名称: 荆州市中心城区江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工程编号: S-2012-G008编制单位: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 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90)院 长: 秦振芝(注册城市规划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分管院长: 吴虎修(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专业总工: 高 平(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室 主 任: 高 玲(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张晓梅(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编制人员: 张晓梅程道坤(工程师)冯 霞(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