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俗文化游览体验园规划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民俗文化游览体验园规划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藏民俗文化游览体验园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 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一、项目编制背景1二、项目概况1三、项目建设依据1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2五、主要内容3六、项目建设目标3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条件6一、项目背景分析6二、资源赋存评价7三、项目建设情况7第三章 客源市场分析9一、客源市场发展趋势9二、客源市场影响因素分析9三、市场定位101、空间定位102、功能客源定位11四、旅游环境容量管理11六、旅游市场发展预测12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14一、空间布局14二、主要建设方案15第五章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19一
2、、基础设施规划19第六章 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3一、环境保护原则23二、环境保护现状23三、旅游环境影响评价23四、环境保护与控制目标24五、环境保护综合措施26六、环境卫生设施27第七章 市场营销策划29一、客源市场开发策略29二、旅游营销服务设施30第八章 投资效益分析31一、园区投资估算31二、经济效益分析34三、社会效益39四、环境效益40第九章 项目风险分析41一、风险因素识别41二、风险程度分析42三、防范风险与降低措施43第十章 项目实施计划及建议45一、阶段性实施进度45二、运营机制创新管理45三、重点项目建设建议47四、旅游安全管理措施47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编制背景2009
3、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成员,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灿烂的民俗文化。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民族文化,发扬当地特色民族文化,是振兴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由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民间物品,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意在将当地民俗文化以物品为载体展览出来。从而达到传承和保护当地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达到发扬藏族文化的目的。 受某县旅游局、某县某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特编制某藏族自治州某县某藏
4、民俗文化体验园游览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藏族自治州某县某藏民俗文化体验园规划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主管单位:某县旅游局3、项目建设单位:某县某旅游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负责人:某某4项目总投资: 1209.5万元5建设位置:本项目位于某藏族自治州某县某村三、项目建设依据1国家有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中华人
5、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8)国家环保总局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0)国家环保总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规划地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与规划地块相关的区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化、林业、水利、自然保护等;(1)三门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陕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3)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4)规划地概况、旅游资源调查、相关图片、客源资料(5)其他相关资料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贯彻“严格保护、
6、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区域的战略地位,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地方民俗文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营造良好的地方文化发展环境,把某藏民俗文化体验园项目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传承地与弘扬地,在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地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2建设原则(1)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发展某藏民俗文化体验园的过程中,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复兴,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文化创新原则。在展示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创新,以体
7、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3)文化原真原则。将地方文化最突出、特色最鲜明的资源进行重点展示,努力将原生态文化进行最真实、最生动的展示。(4)协调统一原则。文化体验园的发展与地方居民生活互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又能够成集聚性资源的整体美。(5)市场导向原则。项目的开发建设要研究市场动向,掌握市场信息,从而做出开发建设的正确决策。五、主要内容本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某藏民俗文化体验园项目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建设背景和理由;(2)市场分析和游客规模预测;(3)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4)项目建设方案;(5)项目基础设施建设;(6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效益分析。六、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依托某藏族自治州某县从次日村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围绕生态结构体系规划要求,挖掘景观潜质和特色资源,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共赢”目标。从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来判定远景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发展时期,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目标。从近期看,建设藏民俗文化展示地,成为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遗产活态博物馆,承担起某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从远期看,项目将依托某村成为集地方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事业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
9、缺少的一部分,继承和发扬藏族文化,不仅是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藏汉和谐共处,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和发展先进文化。某州地处我国西北山区,通往外界的通道有限,历史上与中原的交流就十分有限。属于藏族聚集区,全州藏族人口一半以上,藏族的农牧生活方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特有的民间文物、工具,有些农具、酒具、餐具至今仍然在使用中,而且将继续延续下去,但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民族文化及生产资料却濒临消亡,鉴于此,为保护传统文化,发扬藏文化,开发建设藏民俗文化体验园,将现有的文物及一些机具进行收藏保护,供人们参观学习,不断的宣传藏族文化
10、,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现状,使藏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当地的民俗文化的保护,迫切需要一个文化博物馆进行收藏,不至于使他们因为过少的使用,而慢慢的消失。然而,藏区缺少文化馆的现状十分突出,某州的民族博物馆也非常有限,某县甚至没有一个专门展示民俗文化的展览馆,对藏区文化保护与传承极为不利,另外,当地藏民的生活多以农牧为主,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如何为民族交流提供方便,一直以来困扰着当地人民,此次民俗馆的修建将为此提供交流渠道,加快本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修建藏文化体验园,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将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的条件。建成一座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民俗馆,以国家保护民族传
11、统文化为发展契机,利用现有的科学手段,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2.增强地方文化竞争力的需要依据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精神,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而大力实施文化基础建设为契机,建设某藏民俗文化体验园将增强本地区文化竞争力,将原本分散的民族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形成某文化旅游的品牌和形象,让民族文化得以提升和宣传,从而增强地方文化竞争力。3丰富当地旅游产品的需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当地的文化事业将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某县旅游资源丰富,可分为3个游览区7
12、个景区35个景点。有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峡谷溪涧旅游、藏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一是中部长征胜迹峡谷森林游览区。主要有某、骨麻湖、达拉沟、江峡四大景区,主要景点有某战役遗址、俄界会址、某毛主席旧居等长征胜迹;录坝高山翠湖、某一线天、尖尼门日佛洞、九龙峡、尼傲峡、尼什峡、洛大峡等江峡奇观;腊子沟、达拉沟原始森林风光等20处景点。二是北部奇山异湖江畔佳境游览区。主要有电尕、扎尕那两大景区。主要景点有扎尕那石林、纳加石门、全州群山之冠错美峰(海拔4920米)、莫老神山、虎头雄峰、骨麻湖、措让湖等高山圣湖;东哇藏族民俗村、县城南山风景林、傲傲水帘洞等11处景点。三是东南藏俗牧歌动物乐园游览区。主要有
13、多儿景区,景点有达益九连水磨群、达益藏族民俗村,多儿、阿夏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观赏等4处景点。某景区被国家列为2O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甘肃省十大旅游景区。白古萨迦寺、某毛主席旧居、俄界会址、扎尕那石林列入全州十六个重点景点中,其中某战役纪念碑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俄界会址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建设将增强本区域文化旅游景点,对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也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4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是当地生态旅游的点睛之笔,将使整个地区生态旅游资
14、源被激活,产生良好的联动效应。随着“某藏民俗文化体验园”功能的完善,必将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益,促进地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5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需要项目实施本身将提供一定就业人数,适合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而这些群体由此获得了生存和一定的发展机会,无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项目建设可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使自然资源走上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道路。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条件一、项目背景分析1.地理区位(1)地理区位:拟建“某县次日藏民俗文化体验园”地处某州某县旺藏乡某村。 某县位于甘肃省某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秦岭西延岷、迭山山系之间
15、的高山峡谷之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北靠卓尼,东连舟曲,东北与宕昌哈达铺毗邻,西南分别和四川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东径1025510405,北纬33394220之间。海拔高度1600米4920米之间。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为5108.3km2。旺藏乡位于某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某县城以东约46公里处。旺藏乡东邻洛大乡,西与尼傲乡毗邻,南连阿夏乡,北接桑坝乡。1985年由原麻牙公社更名而得,省道313线横穿乡境内。(2)交通区位:全县形成了以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目前境内有省级公路干线2条,143公里,地方道路39条,739公里。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
16、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县主要乡镇及主干道。2.自然地理特点(1)气候条件:旺藏乡地势西北高,平均海拔1950米,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的过度带上,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148天,年降雨量754毫米,适合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2)河流水文:境内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有:旺藏河,让尕河,曹世坝河,高日河。境内南部多森林,北部多山地,大部分居民在白龙江北面。除旺藏、某、亚日、哈岗村、九龙峡5个村,在公路沿线边,其他16个村民小组均在深山谷地之中。白龙江从乡境内流过,由于全境属深山峡谷地带,水流湍急,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目前已签约全县装机容量最大的九龙峡水电站有望在年底动工兴建。3.社
17、会经济概况旺藏乡下辖5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至2005年全乡有705户3509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1371公顷,耕地面积6841亩,其中水地969.46亩,旱地5871.54亩,人均占地2.5亩,主要农作物以青稞、小麦、荞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蚕豆、油籽等,粮食总产量103万公斤;有各类牲畜16841头(匹、只)其中大牲畜3295头(匹)。 二、资源赋存评价1.主要景点评述某藏族自治州某县具有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主要涵盖民俗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等类型。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表(自然、红色旅游、民俗、宗教)2.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彩(
18、1)地貌景观浑厚圆缓;(2)植被覆盖率高,森林景观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季相变化大;(3)凉爽宜人的气候条件及变幻莫测、扑朔迷离的气象景观;3.人文景观资源文化历史内涵厚重规划地历史遗产丰厚、民间传说众多。公园内,召公歇息处、聚仙峰、光武峰、钟楼、铁瓦庙等民间传说均反映了甘山公园所在地悠远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4.环境质量评述区域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污染较少,大气、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自然界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天然大氧吧。三、项目建设情况某藏民俗体验园总投资1209.5万元,目前已投资600万元,建成以下工程:1、建设单位已先行完成了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基础工程也已完成。2、
19、完成园区入口形象大门建设;3、完成二层回廊式民俗馆框架建设,建筑面积2483.73平方米;4、青稞酒酿造展示馆框架建设,占地500平方米;5、游客接待中心框架建设以完成。第三章 客源市场分析一、客源市场发展趋势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自助旅游的观光度假者逐渐成为市场主体;游客滞留时间与消费水平成正比,短程、一地滞留倾向增加。中长距离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散客成为近程市场出游的主体。个人出游和与亲朋好友结伴同游成为市场主体。城镇居民在本省及邻省出游的,以全家出游、朋友结伴为主,去中远程目的地旅游则以旅行社组织的团队为主;游客旅游意识逐渐增强。游客回归
20、自然的出游意识越来越强烈,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旅游已经成为增长见识、增加阅历的重要途径,成为重要教育投资手段;纯旅游增加,旅游消费档次提高。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地的纯旅游迅速增加,旅游消费逐渐纳入常规开支预算范畴,消费档次明显提高。人均花费逐年提高,呈现出散客每人次消费增加、团队每人次消费减少趋势;中青年、高素质阶层游客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游客逐渐成熟,个人或亲友结伴旅游成为主体。随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购买力逐步形成产品与品牌意识,旅游供应方逐步形成产供销链条化运作。近年来,自驾车旅游的迅速兴起,愈加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人结伴游和与家人同游的市场特点;自驾车旅游、自助游、度假游、
21、修学游逐渐成为时尚。都市里出现一批国际化程度和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群体,其需求趋势及特点正在迅速接近国际市场。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重要信息源,包括兴起的博客网、电子商务、移动短信等。二、客源市场影响因素分析目标客源市场应考虑如下因素:1受空间距离影响一般来说,在收入和交通条件既定的约束下,距离较近的旅游区能吸引较多的客源,距离较远的旅游区则相反。2受旅游资源影响在旅游资源或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旅游客源就会被分散分流,从而影响客源规模。但在旅游资源或产品的差异性情况下,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难以被替代,反而会形成互补关系,这有利于客源的聚集和扩展规模。因此,要求旅游区建设项目应突出特色,以增强
22、客源市场的吸引力。3.旅游需求影响人口多,收入增长快,旅游欲望强烈,则旅游需求大,从而旅游市场客源充足;反之,则旅游需求不足,客源少。4.消费能力影响旅游费用适中的情况下,游客的旅游需求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且旅游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能被接受,市场客源就会扩大,否则,客源规模就会受到限制。三、市场定位1、空间定位本项目旅游市场定位应以国内客源市场为基础,整体目标市场定位将综合考虑和权衡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游客增长潜力、旅游需求、消费能力等因素。旅游市场空间定位即是确定市场的合理空间范围,从“市场是一个场”看,即确定旅游区引力的有效区域。同时根据地域关系及未来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将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为三级市
23、场。核心市场辐射市场机会市场合作市、兰州市、天水市、西宁市、酒泉、嘉峪关、西安、汉中、成都、重庆、中卫国内其他地区目前和今后最重要的目标市场都将是国内市场。根据旅游客源距离递减规律,客源市场主要来自某周边县市,以合作、兰州、天水、西宁等周边都市群为主,形成旅游核心市场。但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规划地可与某旅游景区、某红色旅游资源、九寨沟景区实现联动发展,构成辐射市场,国内其他地区为本项目的机会边缘市场。2、功能客源定位根据规划某藏民俗旅游体验园的资源条件和功能类型,主要的功能客源类型有以下几类:(1)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市场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藏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包括非物质文
24、化遗产展示、饮食文化体验、民俗节庆参与等,是民俗文化的凝聚地和承载地,因而,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将成为本园区重要的客源市场。(2)红色旅游市场园区紧邻旺藏乡某毛主席旧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园区可以和红色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开辟红色旅游线路一日游:俄界会议遗址某毛主席旧居崔古仓遗址某;重走长征路体验游。(3)观光旅游市场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白龙江流域,大自然赋予了某优美的自然环境,险山秀水,林木葱郁,溪水清澈,区域毗邻九寨沟,观光旅游市场将成为园区客源市场的重要构成之一。(4)休闲度假市场园区所在地风光优美,景色独特,气候宜人,适合夏季度假避暑
25、。依托某村发展起来的藏家乐,将吸引周边地区休闲度假客源。四、旅游环境容量管理1.旅游环境容量管理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则,现阶段和未来的游客数应在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之内。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规模。2.峰值管理在游客数量超过拥有良好心理感应时的瞬时容量时,为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旅游者的舒适感受,应对各旅游景点进行峰值管理。3.空间管理在旅游旺季应采取不同的空间分流措施。一旦达到饱和就停止进入,或者收取附加费予以控制分流。4.动态管理旅游景点应根据器旅游开发活动的现状实时计算新的环境容量,并进一步制定不同的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措施。六、旅游市场发展预测根据某
26、县2010年接待16.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563.43万元,2009年接待12.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867.33万;2008年接待9.4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983.44万元。综合考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于游客量增长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同时,考虑园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评级,参考同类景区游客量增长趋势,2011年接待游客约为3万人,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设施水平的提高,旅游项目的完善和提升,预计20112016年游客量将以5%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游客量将达3.3万人/年,到2020年游客量将达4.09万人。数量增长预测仅仅是基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而做出的对
27、市场规模可能性的一种预测。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安定的社会秩序、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和良好的自然条件等外部大环境的支持,更取决于旅游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可进入性的提高、旅游项目吸引力的增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及旅游宣传与促销的强化。因此,结合当地实际,增加旅游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大旅游宣传与促销的力度,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表3-1 客源市场预测表年份客源数量预测旅游收入预测接待量预测(万人次)增长率(%)人均消费额(元/人)旅游收入合计(万元)2011年3.002060.002012年3.30102066.002013年3.801530113.852014年4.933030148.
28、012015年6.413050320.682016年7.381550368.782017年8.261270578.252018年9.091070636.072019年10.0010100999.542020年10.99101001099.49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一、空间布局1空间布局原则(1)资源赋存原则将资源类型、资源等级及其组合状况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形成自然且有特色的景观和景点,使景区在开发中尽量节省非必要性投资。(2)生态最优原则依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度量和安排,将林地景观作为背景,通过合理的廊道系统交通线、游步道和绿带实现生态和旅游地和谐。(3)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就势造
29、景、以景生情、情景交融”,将道路的地势、地形与游客的游览情趣相融合,做到生动游览、趣味游览、运动游览、文化游览。(4)中心游憩产品原则功能分区的划分,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己资源的潜能。而中心游憩产品体现资源优势的核心,突出核心,发挥其最佳效应。(5)便于游览原则在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游览的组织,以旅游行为学、心理学和旅游经营管理要求为依据,使项目的设置有利于游客的参与、服务设施有利于功能的发挥;通过道路、景点的合理安排与组合,形成顺畅的、高潮迭起游览线路。2、项目空间布局根据规划地地形特征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一轴一心两大板块”的总体格局,以藏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依托某村
30、展开旅游活动。一轴:民俗文化展示轴从民俗文化体验园入口起始,形成南北向主题景观轴线,沿轴线构建两个主题展馆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馆、藏区青稞酒酿造文化主题展馆,从不同角度对某藏区的民俗文化进行展示,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打造某藏区文化活态展示片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集中表现区。一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游客接待中心为原点,形成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综合区域,涵盖餐饮、演艺、住宿、休闲等功能,是实现某民族文化体验园的主要功能的中心,负责园区的整体运营。两大板块:藏族非物质文化产业创意板块藏族民族体验板块为更好地振兴地方文化产业,项目将依托某村,以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旅游业为引爆点,形成藏族非物质
31、文化产业创作板块和藏族民俗体验板块,实现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意发展的同时,实现乡村产业向旅游产业的过渡,让当地居民享受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二、主要建设方案1、民俗文化展示轴(1)地理位置位于园区北侧,靠近入口形象大门,东侧毗邻313省道线,南侧为旅游接待中心,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2)主要功能本区是游客进入藏民俗文化体验园首先看到的景观轴线,也是景区主要的民俗展示区域。区域承担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弘扬功能。(3)主要建设内容本区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入口形象大门、某给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馆、藏区青稞酒酿造文化主题展馆,主要建设内容和规划如下表。表4-1 民俗文化轴线主要建设项目明细
32、项目编号项目功能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备注近期中远期1入口形象大门新建项目2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馆新建项目2483.73m23藏区青稞酒酿造文化主题展馆新建项目500m2入口形象大门园区入口形象大门位于某村口北侧,是进入藏民俗文化体验园的引景空间,也是对外进行形象宣传的重要建筑。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馆以藏家传统民居为范本,意在还原藏区建筑风格, 并融入现代元素,使二者能够完美结合。 某县某非物质文化民俗馆包括一个回廊式二层仿古藏式建筑2483.73平方米,室外工程及绿化等。 民俗馆一层设有农具陈列室、生活用具陈列室、蜡像陈列室及酒坊陈列室; 二层设有红色照片陈列室、各阶段生产队分配陈列室、藏
33、饰品陈列室及酒具陈列室。 藏区青稞酒酿造文化主题展馆以酒为载体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纷繁多彩,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杰出创造。一个民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这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定反映,而且更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因而不同的民族大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酒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以曲酿酒的国家,有着悠久灿烂的酒文化。生息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我国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文化的交流、整合,逐渐形成丰富多姿的各自的民族酒文化。以青稞酒为主载体的酒文化,就是我国酒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作为民俗文化展示轴的重要项目,主题展馆将对青稞酒的酿造流程进行全方
34、位展示,让独特的民族酿酒工艺得到展现。展馆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2、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地理位置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园区南侧,毗邻313省道线,北侧为藏区青稞酒酿造文化主题展馆,西侧分布演艺广场。(2) 功能定位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即确保园区的运转,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同时涵盖园区办公区域。(3)主要建设项目本区域主要的建设项目包括入口形象大门、旅游接待中心和停车场。其中,旅游接待中心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共两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共能容纳100人就餐,含50间客房。演艺广场占地150m2,主要为藏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烧烤晚会等演艺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广场
35、以藏文化特色鲜明的冲天牛角、彩色玛尼石堆为主题景观,打造藏文化特色广场。本区内还包括小型停车场一座。各项目指标详见下表。表4-2 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建设项目明细项目编号项目功能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备注近期中远期1游客接待中心新建项目600m22演艺广场新建项目150m23停车场新建项目泊车位50位预留用地,远期可扩容3、藏族非物质文化产业创意板块(远期建设项目)规划远期,考虑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园区内将规划藏族非物质文化产业创意板块,形成藏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基地,通过文化演艺、手工艺品制作、参与体验等方式,以鲜明的特色,将民俗文化进行活态的展示,将现代市场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
36、产向结合,形成集中创意、加工、展示、销售、文化演艺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有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主要包括:(1)藏族美食汇以糌粑、酸奶、烤全羊、奶茶等藏族特色餐饮为依托,形成美食现场制作、游客参观、亲手体验等一体的综合性美食街区,以奶茶吧、酸奶铺、美食楼等为子项目。(2)藏族手工坊藏族手工坊将藏族服饰、藏毯、藏刀、手镯、鼻烟壶、银饰等藏族特色鲜明的手工艺加工进行集中展示,突破常规旅游商业街区的售卖方式,以文化生态的方式,将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公开演示,让游客参与其中,甚至自己参与制作手工艺品,一方面让民间艺人的绝活得以延续,同时也可让游客获得更加真实、更具深度的旅游体验,也是弘扬民族文
37、化的重要方式。(3)藏戏楼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园区规划建设藏戏楼一座,通过演艺方式,对藏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进行传播。表4-3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版块主要建设项目明细项目编号项目功能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备注近期中远期1藏族美食汇新建项目300m22藏族手工坊新建项目150m23藏戏楼新建项目200m24、藏族民族体
38、验板块(远期建设项目)依托某村, 形成院落式藏家乐。按照院落组团的形成,布局格局特色的藏式民居若干座,以农家餐饮、住宿为主要功能,形成藏族民族体验板块。第五章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一、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体系规划(1)道路系统规划外部道路系统规划园区位于某县旺藏乡某村,靠近313省道线,东至舟曲县,西至某县县,313省道线成为连接景区与外部环境的重要通道,故对于这一段道路进行重点改建,在省道沿线树立广告牌,吸引游客。即将竣工完成的迭九公路将联通九寨沟、某、四川川主寺,是甘川藏旅游经济带的重要公路。景区对外交通系统对某由较强的依赖性,通过县乡级道路与县城联系,拓宽原有县乡级道路,加强行道树及路旁绿
39、化,进行路旁护坡设计,美化道路周边环境,改善路旁建筑立面结构,重新进行路旁服务设施规划。增设县城至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车次,增强与县城的交通联系,同时加强与国道、省道、高速的联系,完善景区对外交通系统。 内部道路交通规划园区内部交通体系较按照道路功能不同,分为主干道、乡村道路、游步道及商业街四级。园区主干道宽7m,为人车混行道,主要承担景区各个片区之间的交通组织;为乡村道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建,完善道路状况,为人车混行道,承担园区内部车流及人流,道路红线控制在2.5m3.5m;园区各个节点之间道路为游步道,道路红线控制在1.5m,通过景观化打造,形成藏族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色步道。商业街主要为园区远
40、期规划的两大板块内部的街道,道路红线控制在6m。表5-1 园区道路系统规划表序号道路名称红线宽度(m)断面(m)长度(m)1景区主干路72.5+7+2.53112乡村道路2.5-3.5m7683游步道1.55004商业街道63+31135(2)停车场规划园区内部规划小型停车场一座,位于游客接待中心以西,占地面积约1100m2,近期设泊车位50个,满足来往园区的自驾游群体,同时预留用地,远期可根据接待量进行扩容。 2、给水系统规划规划区用水按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别布设水管。其中饮水系统,与某村用水政管网连通,经由管网进入用户端口。供水管网采用环枝结合布置,主管道为环状布置,主管径200mm,次
41、管径100mm,设计流量时变化系数为2.0,并加消防流量予以修正。消输水管网沿道路铺设,并于每处重要的独立建筑物设置消防栓。消防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网采用同一管网。其中,室内消防栓压力1.6Mpa,发生火灾时以保证供水量15升/秒,供水压力可以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消防栓距离道路道牙边1.01.5 m,管网设若干三通,分别接短管至道路两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发生火灾时保证供水量26升/秒,供水压力可以保证最不利点处的喷头最低工作压力不小于0.05MPa。管材选有铸铁管,并需做防腐处理。综合考虑管网埋设地的外部荷载、水管强度、土壤地基、与其它管线交叉情况等,规
42、划中给水干管及支管的埋设深度确定为1.5m。表5-2 园区给水系统规划表管道类型管道长度(m)管径(mm)埋深(m)主管道24262001次管道5371000.7合计296673、排水系统规划(1)暴雨系数计算雨水排放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到63.35L/秒公顷。暴雨强度参数如下:重现期:P=2降雨历时:t=5min径流系数:=0.90(2)排水体系与管网景区排水主要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结合实际与地形,排污管网采用重力流。污水集中处理,雨水就近分散。充分利用现状排水设施,可考虑利用防洪渠作为雨水排泄临时通道。景区的所有污水最终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降解后排入河道。污水管道沿规划道路布置,就近
43、排入各出口,污水管道采用D300-600 钢筋混泥土圆管、石棉水泥套环接口、混凝土基础,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为1米。表5-3 园区排水系统规划表管道类型管道长度(m)管径(mm)埋深(m)主管道10704001次管道16352001合计27054、电力工程规划(1)用电量预测负荷预测方法有人均指标法、负荷密度法、弹性指数法等。结合本景区实际,参考国内同类景区经验采用人均指标法较合适。人均指标法: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并考虑其他市、县、镇规划经验,人均用电近期取50kwh/a,中期取100wh/a,远期取120kwh/a。表5-4 园区用电量表规划期预测前近期末(2013年)中期末(2015年)远期末(2
44、020年)旅游人数(万人次/年)2.272.874.09人均年用电量(kwh/a)200250300年用电总量(kwh/a)4540717512270(2)线路敷设根据变电所位置确定的原则即:接近负荷中心;便于各级电压线路的引入或引出;地质条件好;靠近公路但应有一定间隔,结合景区实际情况,目前村内有50KV变电所一座,能基本满足核心区需求,园区电路敷设与某村电网连接,沿道路送往各用电单元。表5-5 园区电力系统规划表管道类型管道长度(m)备注10kv输电线路1070高空架设低压配电线路1635地埋敷设合计27055、电信工程规划电信工程应按照电信线路布置在主要街道的两侧,严格遵照市内电话线路工
45、程设计规范YDJ8-85的要求布线。根据园区现状确定通讯线路敷设方式为沿景区路网分至各景点,主干道上电信线路应地埋敷设。同时电讯工程规划还应考虑增强旅游区内无线通讯信号强度,注意保护基站周围的净空环境,控制干扰指标。同时还要在近期引入数字电视信号及宽带网等以增强景区的服务水平。建设邮电所、电话亭等基础设施。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水平,以保证服务质量。新建建筑物和道路均应预留电信线路管道或通道。表5-6 园区电信系统规划表管道类型管道长度(m)备注通讯线路2705地埋敷设第六章 环境保护工程规划一、环境保护原则1、依法保护原则严格执行水法、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实施保护。2、坚持保护先行,保护与利用并重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坚持保护先行。景区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服从保护规划,适度开发,严格保护核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