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20142020年)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四年五月前 言赤水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中少有的、自然流淌的以生态保护为主、整个干流尚未进行开发建设、基本上保持原生态的河流,是三峡库区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赤水河流域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水力、矿产、森林、生物、旅游等资源,尤其以国酒茅台、习酒为代表的特色酿酒资源得天独厚。流域内先后批准建立了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赤水大瀑布景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习水丹霞谷景区”、“习水四渡赤
2、水纪念馆”五个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丹霞地质公园、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品牌景区,赤水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留下了美丽的红色旅游篇章,被誉为遵义的“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简称四河)。保护好、治理好、合理开发好赤水河流域,将其打造成遵义“特色产业带”、“生态文化旅游带”、“美丽乡村带”、“绿色城镇带”(简称四带)意义重大而深远。2013年12月3日省人民政府陈敏尔省长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研座谈会上指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抓好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用改革的办法、过硬的措施,坚决打好
3、赤水河生态保护这场攻坚战,要求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开改革的先河。2013年12月12日,为全面贯彻落实陈敏尔省长指示精神,推动赤水河流域、仁赤高速公路沿线全景域开发打造,市委、市政府在仁怀市召开片区座谈会,决定围绕赤水河流域沿岸、仁赤高速公路沿线打造“四河”、“四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着力优化流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流域综合保护和开发,为我市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劲支撑。2013年12月29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王晓光书记指出:“西部区域要全域突破,着力奏响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大合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敏
4、尔省长在调研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坚守加快发展、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坚决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努力把赤水河这条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013年12月17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赤水河“四河四带”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2013185号),正式启动“四河”“四带”规划建设工作。为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四河四带”规划建设工作,明确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具体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规划建设综合报告,市林业局牵头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市水利局牵头编制水利、水面、湿地建设规划,市交通局牵头编
5、制交通电讯建设规划,市农委牵头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市酒类发展管理局牵头编制白酒产业规划、市工能委牵头编制能源电力规划,市住建局牵头编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规划,市旅游局牵头编制旅游设施规划,市环保局牵头环境保护规划等九个专项规划。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遵义县、桐梓县五县(市)编制区域规划建设方案。2014年2月18日,王秉清市长主持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暨第36次市长办公会议,进一步明确由市工能委、农委、林业局、规划局分别牵头编制“特色产业带”、“美丽乡村带”、“生态文化旅游带”、“绿色城镇带”4个专项规划。2014年4月22日,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暨第40次市长办公会议听取赤水河“四河四
6、带”规划建设综合报告,研究并原则通过了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本总体规划的编制得到了相关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目 录第一章 区域基本概况3第一节 资源概况3一、自然地理3二、自然资源4三、历史文化资源5第二节 经济社会概况6第三节 发展的有利条件7一、白酒产业发展优势明显7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突出7三、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丰富8四、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好8五、交通条件不断完善8六、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8第四节 发展的不利因素9一、地形地貌切割较大9二、环境承载能力较差9三、产业结构层级低9四、总体开发水平较低10五、环境保护设施落后10第二章 战略目标任务11第一
7、节 区域发展战略11一、规划遵循的原则11二、区域发展定位12三、区域发展战略12第二节 发展目标任务13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13二、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13三、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14四、主要目标任务14第三节 发展战略步骤16第四节 区域发展总体布局17一、发展布局原则17二、重点发展产业17三、区域发展总体布局18第三章 特色产业带规划20第一节 发展思路20第二节 目标任务20第三节 名优白酒产业发展21一、发展要求21二、发展任务22三、产业布局25第四节 其他产业的发展28一、积极发展能源、化工、建材产业28二、大力发展生物资源深加工产业29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30第四章 生态
8、文化旅游带规划31第一节 发展思路31第二节 目标任务31第三节 开发建设32一、打造提升旅游景区景点33二、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33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34四、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35五、打造旅游特色小镇37第五章 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38第一节 发展思路38第二节 目标任务38第三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9一、小康路39二、小康水40三、小康房40四、小康电40五、小康讯40六、小康寨41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41一、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42二、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42三、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优质中药材43四、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第六章 绿色城镇带规划45第一节 发展思路45一、加
9、快推进县域中心城市建设45二、重点打造流域特色古镇45三、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城镇46第二节 目标任务46第三节 城镇建设规划47一、城镇空间布局47二、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48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50第七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53第一节 发展思路53第二节 目标任务53第三节 陆地生态建设55一、建设任务55二、建设重点55第四节 水生态建设57一、建设的任务57二、建设的重点58第五节 环境污染治理58一、加强酒类等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58二、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59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59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60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0一、建设目标60二、建设任务60第二节
10、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61一、建设目标61二、建设任务62第三节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63一、建设目标63二、建设任务63第九章 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65一、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65二、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65三、积极争取土地金融政策支持66四、增强内生动力扩大投资规模67五、加快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建设68六、加强重点项目的策划谋划69七、加强流域环境保护执法69附: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规划图表册71 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20142020年)一、规划性质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中的“四河四带”,即把赤水河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简称四
11、河;把境内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特色产业带”、“生态文化旅游带”、“美丽乡村带”、“绿色城镇带”,简称四带。本规划是落实省人民政府陈敏尔省长围绕赤水河打造“四河四带”的要求,对遵义市境内赤水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工作安排。其规划体系为一个总体规划、四个专项规划。即: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带规划”、“特色产业带规划”、“绿色城镇带规划”、“生态文化旅游带规划”。二、规划依据1.2013年12月3日,陈敏尔省长在遵义市听取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会的讲话2.2013年12月29日,王晓光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2013年12月17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
12、赤水河“四河四带”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2013185号)4.2014年2月18日,王秉清市长主持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暨第36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6.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7.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9.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综合规划(20132020年)黔府函201394号10.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黔府函2013184号11.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20132020年)黔府函2013198号12.贵州省主要交通
13、干线沿线生产力布局规划研究13.黔北综合经济区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14.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三、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包括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全境域,以及遵义县松林镇、沙湾镇、芝麻镇、毛石镇、山盆镇、平正乡、枫香镇、洪关乡8个乡镇和桐梓县娄山关镇、马鬃乡、茅石镇、楚米镇、花秋镇、高桥镇、风水乡、容光乡、官仓镇、燎原镇、九坝镇11个乡镇(见附表一),其中主要经济指标只涵盖赤水河干流沿岸为主的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 近期规划为2015年,规划建设重点范围为仁赤高速公路沿线和赤水河沿岸;远期规划为2020年,规划建设范围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全景域打造,同
14、时加强赤水河流域内遵义县8个乡镇和桐梓县11个乡镇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本规划期年限为:7年;近期:20142015年,中远期:20162020年四、规划成果1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文本2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图表册第一章 区域基本概况第一节 资源概况一、自然地理赤水河是长江干流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因水赤红故名赤水河。流经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干流全长436.5 公里。整个赤水河流域主要涉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贵州省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及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合江县
15、、江阳县、纳溪县等15 个县(市、区),流域面积20440 平方公里,其中云南省境内流域面积2117 平方公里,占10.4%;贵州省境内流域面积12222 平方公里,占59.8%;四川省境内流域面积6101 平方公里,占29.8%。赤水河流经我市境内全长236.3公里,占赤水河全长的54.1%。从仁怀市九仓河汇口处进入遵义市境内,流经仁怀、习水、赤水,最后在赤水市金华办沙湾村石夹口进入四川省合江县。流域遵义市境内涉及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桐梓县和遵义县5个县(市)80个镇(乡、办事处),区域面积9323平方公里,占赤水河流域总面积的46%,占赤水河流域贵州省境内流域面积的76%。茅台镇至赤水
16、市为赤水河中游河段,全长157.8公里,河谷深切,属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过渡地带,两岸高程为5001000m,沿河有台地分布,农耕较为发达,险滩较多,天然落差183.0m,河流平均比降1.16。赤水河流域遵义市境内主要支流有习水河、桐梓河。二、自然资源赤水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水力、矿产、森林、生物、旅游等资源,尤其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特色酿酒资源得天独厚。规划区2013年耕地面积328.36万亩,占全市25.8%,其中,陡坡耕地233.4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1.4%;荒山荒坡90.7万亩,占区域国土面积的6.6%(见附表二)。赤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干支流水电开发装机仅占全流域技术可
17、开发量的7.2,且支流开发量大于干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就对赤水河干流的梯级开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相继完成了赤水河干流水电规划报告、赤水河开发初步查勘报告、赤水河梯级开发研究报告。但由于历史原因,生态保护的需要,整个干流尚未进行开发建设,基本上保持原生态河流,仅在桐梓河、习水河等支流上修建了一些小型水电站。矿产资源丰富。流域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等,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已开发的大中型煤田有遵义、桐梓、习水等。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赤水市及习水县。植物多样性明显。赤水河流域植物多样性特色分明,古老、特有植物繁多。其中桫椤、红豆杉等属国家级保护植物。复杂
18、多样的植被类型为流域动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流域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20种、鸟类126种、兽类44种。流域内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人工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赤水市达到79%。原始落叶阔叶林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残留地,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水生生物种类繁多。赤水河流域河水清澈,水质优良,水生生物种类丰富,共有鱼类131种,其中白甲鱼、中华倒刺、岩原鲤等37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达氏鲟、白鲟、胭脂鱼为国家级保护鱼类。三、历史文化资源千万年来,奔流不息的赤水河养育了两岸生生不息的生灵,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人赞之为“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国酒文
19、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及民俗文化。国酒文化:赤水河两岸分布了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众多酒厂,这与其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群等自然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赤水河流域生产的美酒不仅神秘且历史悠久,“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便是赤水河流域源远流长酒文化史的写照。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赤水河的国酒文化在客观上具备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是赤水河最具竞争力的文化。红色文化:红色是赤水河的代表性符号,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后,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赤水河是一条英雄河、革命河,在其沿岸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20、生态文化:赤水河下游沿岸拥有桫椤、竹海、丹霞地貌景观和瀑布,生物多样性丰富,构成多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域历史文化:赤水河是贵州最早通航和通航历程最长的河流,赤水河曾为古代黔西北、黔北最主要的交通动脉和生命线。赤水河的竹木、盐业、铅矿等运输推动和促进了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古村古镇的会馆、祠堂、庙宇、寺庙留下了历史文化足迹民俗文化:赤水河两岸的人民具有勤劳、朴实的性格。悠久的城镇历史造就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沿岸留下了“独竹漂”、“船工号子”、“游氏武术”、“晒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节 经济社会概况赤水河流域干流沿岸的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国土面积6
21、7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1.8%,2013年常住总人口130.8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21.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该区域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经济总量占了全市很大比重,一些主体经济指标还占了半壁江山,是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535.13亿元,占全市的33.8%,人均40900元,比全市平均25852元高58.5%;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占全市的25.3%,人均3.47万元,比全市平均高18.5%;财政总收入173.3亿元,占全市的47.4
22、%,人均1.3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亿元,占全市18.7%。(见附表三)。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赤水河流域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成效,赤水河中上游的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城镇供水、供电、通信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三节 发展的有利条件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赤水市是全国第二大竹乡,森林覆盖率高达79%,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习水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煤炭开发重点县,同时拥
23、有丰富的红色、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呈现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色。仁怀市是重要的白酒产地,拥有“茅台”等一系列著名白酒品牌,素有“中国酒都”之称,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一、白酒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区域内自然、气候、生物资源独特,优势明显,是我国著名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酿酒历史悠久。“贵州茅台”这一世界级品牌资源,国酒地位不可动摇,尤其是不能异地生产的特性使得这一优势具有地域垄断性。习酒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浓酱并举的产品结构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仁怀市和习水县为重点,在赤水河流域已形成白酒产业集聚区。独特的酒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优势。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赤水河
24、历史悠久,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红军“四渡赤水”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使赤水河有“生态河”和“美景河”之美誉,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提升区域知名度。随着流域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正在逐渐成为流域内重要产业之一三、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区域内煤炭、油气资源相对丰富,煤炭储量达97.5亿吨,天然气储量达3400亿立方米。习水县有“黔北煤海”之称,煤炭不仅储量巨大,而且具有高热、低硫、低灰特点,赤水市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示范县。四、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内拥有茅台、赤天化两个上市公司
25、和多家白酒生产企业,是全省重要的特色轻工食品基地和化工基地。尤其是白酒产业历史悠久,仁怀是国酒茅台产地,品牌效应显著,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规模工业企业个数143个,占全市的24.9%;规模工业总产值493.3亿元,占全市的35%;规模工业增加值409.8亿元,占全市的60.5%。其中白酒企业产值430亿元,占全市的95.3%,白酒产量占全市94.6%。五、交通条件不断完善遵义至仁怀、习水、赤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茅台机场开工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流域交通条件,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和生产力调整布局创造了优势条件,为区域更深层次参与全市乃至黔中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泛珠经济区合作带来机会。
26、六、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赤水河流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第四节 发展的不利因素一、地形地貌切割较大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天然屏障多,地形破碎,地质滑坡严重,土壤水深层渗漏严重,保水能力差,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当地有“大旱三六九,小旱年年有”、“灾害年年有,无灾不成年”等俗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生产生活、建设用地条件较为恶劣。二、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矿产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尤其是煤炭资源开发和白酒产业的粗放发展对赤水河流域水
27、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已直接影响到区域支柱产业白酒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区域内其他优势行业如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开发都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三、产业结构层级低除白酒产业外,还缺乏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能力的替代产业,仁怀市、习水县的经济主要依赖白酒产业及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但由于茅台的生产原料与工艺具有地域限制性,使得茅台产量难以大幅提高;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区域内白酒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习水县、桐梓县尽管有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煤电产业优势与特色不够突出,白酒产业也缺乏在国内与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规模经济不明显;竹业是赤水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但竹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不
28、长,产业关联效应比较低。四、总体开发水平较低发展方式粗放,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差别大,城乡收入水平低,城镇化率不高,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9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03元,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2和2个百分点。五、环境保护设施落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对赤水河水体污染影响较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第二章 战略目标任务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一、规划遵循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又好又快的总基调,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主旋律,坚守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以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29、功能完备的赤水河为基本宗旨,优化流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永续发展。规划遵循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实现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遵循流域统一性和行政区域完整性,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和生态安全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30、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持体制创新,推动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二、区域发展定位全国重要的优质白酒基地。发挥资源秉赋优势,促进轻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做大做强白酒工业,提升白酒整体竞争力,形成一批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
31、治理等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提高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保护珍稀特有鱼类和动植物,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目的地。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旅游资源组合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文化度假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建成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生态示范县(市)创建,推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先行区、示范区。三
32、、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保、小康建设,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和市场化的手段,拉动投资推动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以县城和重点特色乡镇为节点,以仁赤高速公路沿线、赤水河干流沿岸为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思路和“四季有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要求突出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名优白酒和生态文化旅游两大支柱产业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育新
33、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合作,用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投资良好环境。第二节 发展目标任务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奏响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大合唱,把赤水河流域遵义市境内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示范区。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率先划定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的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流域资源环境保护,把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流域实际又体现时代特征的后发赶超之路。二、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
34、跨越”的主基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和转化,建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精品旅游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品品牌,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把赤水河流域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全国文化旅游发展的创新示范区,打造千亿级白酒产业和文化旅游服务业产业。三、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率先在全省建成一个实实在在、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四、主要目标任务 近期
35、(2015年)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期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有实质性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水功能区“三条红线”基本达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经济快速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见附表四、表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核心区三县(市)地区生产总值72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
36、投资力争10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2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为66034。城市化率达到4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能源消耗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53.4%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以上。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
37、险参保率9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远期(2020年)规划目标。按照“梯次推进,全景域打造”的理念,在“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全域推进“四河四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水功能区“三条红线”全部达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生,建成全国生
38、态文明的先行区、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95%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规划核心区三县(市)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达到2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58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为55540。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消耗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均
39、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5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第三节 发展战略步骤第一步,在2014年边干边探索,实现重点节点的打造,仁赤高速公路沿线、高速公路下线口可视范围绿色景观打造初见成效;建成茅台镇河滨、赤水市城区河滨旅游文化带,巩固提升流域景观、景点打造水平;基本实现城镇
40、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率先在重点乡镇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第二步,到2015年通过两年的打造,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水功能区“三条红线”基本达标。到2016年通过三年的努力,生态文明先行区、示范区框架基本形成。第三步,到2020年,通过规划的全面实施,“四河四带”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节 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一、发展布局原则遵循流域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工
41、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进程,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二、重点发展产业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结合国家和省市生产力布局调整,依托流域资源优势、特色优势产业、区位条件、城镇空间格局、环境条件,坚持长远与当前结合、发展与保护并举,突出优势,强化基础,优化生产力布局,力争重点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赤水河流域现有产业主要包括优质白酒、能源、化工、旅游等行业,其中,优质白酒和旅游业是流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拥有茅台酒这一国际知名品牌、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和“四渡赤水”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又有毗邻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还有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
42、等比较优势,具有较好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规划重点发展产业是:以酱香型白酒为主的优质白酒产业,以特色食品、医药为主的特色轻工产业,以能源、化工、建材为主的资源深加工产业,以旅游、电子信息、现代商贸物流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蔬菜、高粱、药材等优质农产品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三、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以改善生态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仁赤高速公路沿线和赤水河沿岸为主线,以县域中心城市为发展核心,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组团式发展,努力把赤水河流域建成重要的特色产业经济带,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贵州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是“一带三区多组团”的空间格局。一带以
43、仁赤高速公路沿线和赤水河沿岸为纽带,以生态保护区、重点产业园区、精品旅游景区和重点城镇为支撑,推进流域形成生态经济和绿色环境保护带。三区重点布局形成流域生态保护区、名酒产业为重点的工业集聚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其中: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区:赤水河干流及习水河、桐梓河、观音寺河、五马河等支流沿岸需实施的水源涵养生态恢复区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区,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为主,重点布局生态绿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以名酒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在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适宜区域重点布局发展名优白酒工业园区、能源化工产业园区、特色轻工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围绕国酒文化旅
44、游、四渡赤水纪念地、生态旅游景区、赤水丹霞自然遗产、茅台土城大同丙安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资源,打造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多组团以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的中心城镇为核心,依托交通枢纽城镇和产业园区、开发区,形成组团式发展,幅射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城市和农村以及区域内外融合发展。第三章 特色产业带规划第一节 发展思路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要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白色”、“绿色”、“红色”、“黑色”是赤水河流域的产业特色。做足“四色经济”,要大力发展白酒、竹产业等符合流域实际、环境友好型的特色产业
45、。要做强做大白酒产业,实现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无中生有”引入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等现代新兴工业。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有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引入战略性投资者,对现有骨干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产业化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第二节 目标任务近期到2015年,按照“集群化、集约化、品牌化”要求,加快实施遵义市赤水河酱香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茅台集团龙头企业品牌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茅台循环经济园区、习水白酒工业园区、赤水白酒工业园区、坛
46、厂现代经济服务园区等园区建设,提升白酒产能,酱香白酒销量在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提高到5%。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白酒及配套工业总产值700亿元。优质白酒产量50万千升,其中,仁怀市40万千升,习水县8万千升,赤水市2万千升。远期到2020年,按照厂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白酒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强白酒企业整合,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白酒企业,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保持增量,促进白酒产业健康、有序、集群发展,形成以茅台镇为中心的赤水河200里经典酱香白酒产业带,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实现赤水河流域白酒“振兴贵州白酒”、“引领中国酱香”、
47、“创造世界名牌”的目标。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以上,其中白酒及配套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优质白酒产量达70万千升,其中,仁怀市50万千升,习水县15万千升,赤水市5万千升。第三节 名优白酒产业发展一、发展要求赤水河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茅台等世界知名白酒,赤水河流域是我国以酱香型白酒为代表的优质白酒产业集聚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自然环境,发展潜力巨大。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酒文化之都”的战略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循环生产方式。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