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101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概要.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一年三月郑州前 言为规范石武客专河南段轨道静态调整作业管理,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作业效率,以确保轨道的高平顺性、满足高速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借鉴国内其它项目的施工经验,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目 录1 适用范围12 编制依据13 作业准备14 主要技术要求25 施工工艺流程46 作业要求46.1 线路状态检查确认46.2 数据采集程序与技术要求56.3 数据分析处理66.4 现场调整作业66.5 轨道复测76.6 资料整理77 人力及机具配置87.1 人员配备87.2 设备机具配置98 材料储备109 质量控制及检验10

2、10 安全环保要求1110.1 安全要求1110.2 环保要求12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的轨道测量与精调工作。 2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09 年最新版);(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4)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183 号); (5)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指导意见(铁集成【2010】166 号);(6)WJ-8C型、WJ-7B型扣件系统安装技术手册。3 作业准备 (1)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了解轨检小车的原理及使

3、用方法,掌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调整方案制定等。 (2)精调前1 个月,应对 CPIII网重新复测,复测结果经过评估合格后方可应用于轨道精调。 (3)整理各工区管段内平面曲线、竖曲线、超高等线路参数,以满足轨检小车参数的输入。(4)换算运营贯通里程,与施工里程结合使用,方便动态检测数据分析解读。 (5)在钢轨放散锁定过程中,要确保所有扣件完整,安装正确,扣件的扭矩均符合标准要求,钢轨轨底外侧与轨距挡块保证密贴。 (6)测量前应对钢轨、承轨台面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扣件无污染缺陷。 (7)各工区对轨道板复测数据进行分析。 (8)估算调整件的用量,并提备好各种型号的轨道调整配件。 (9)根据其它项目

4、的静态调整经验,绝对测量小车的工效约为600m/天,相对测量小车的工效约为3km/小时,各工区需按照节点工期的要求,提配备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小车,并做好设备检测与标定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10)提前准备好内燃扳手、液压起道器、道尺、塞尺、弦线等工具。 (11)轨枕进行统一编号,采用“板号流水号”的形式编号,流水从0 至 9(如左线板号812345 上第一个轨枕编号为8123450)。岔区枕号按设计图纸上的流水号进行编号。补偿板、双块式轨枕、CRTS I和有砟区段自行编号。对于板号非连续地段应特别注意。4 主要技术要求 石武客专河南段轨道静态调整控制标准如下:石武客专河南段轨道静态平顺度允

5、许偏差序号项目无砟轨道有砟轨道允许偏差推荐控制标准检测方法允许偏差检测方法1轨距1mm1mm相对于1435mm1mm相对于1435mm1/15001mm/4个扣件变化率1/1500变化率2轨向2mm1mm弦长10m2mm弦长10m2mm/8a1mm/8a基线长48a2mm/5m基线长30m10mm/240a5mm/240a基线长480a10mm/150m基线长300m3高低2mm1mm弦长10m2mm弦长10m2mm/8a1mm/8a基线长48a2mm/5m基线长30m10mm/240a5mm/240a基线长480a10mm/150m基线长300m4水平1mm1mm1mm5扭曲(基长3m)2m

6、m1mm2mm6曲线(20m弦长,检测点间隔2.5m)缓和曲线正矢与设计正矢之差不大于0.5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不大于1mm,最大最小正矢差不大于2mm注:1、表中a为轨枕/扣件间距;2、根据国内其它项目的施工经验,轨道静态调整合格并不意味着动态监测的各项平顺性指标能满足要求,且在动态监测过程中进行再次调整困难大、投入多,因此建议各单位按照“推荐控制标准”从严进行轨道静态调整。建议控制好钢轨横向、高程的变化率。石武客专河南段道岔(直向)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变化率幅值(mm)221211/1500弦长(m)105 施工工艺流程 现场复核及调整复测验收施工准备测量及数

7、据采集数据分析及制定精调方案轨检小车标定轨道几何尺寸测量分析波形图消除超限处所优化波形图更换扣件现场标识现场复核确认相对小车检测绝对小车检测轨道状态检查确认人员设备调整件准备CP复测轨道精调作业6 作业要求 6.1 线路状态检查确认 (1)检查并清理钢轨,确保无污染,无低塌、掉块、硬弯等缺陷。 (2)检查扣件,安装正确,无缺少、损坏、污染,且扭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底外侧边缘与轨距块间隙0.3mm,轨枕挡肩与轨距块间隙0.3mm。 (3)检查垫板,安装正确,无缺少、损坏、偏斜、污染、空吊(间隙0.3mm)。 (4)检查焊缝平顺性,顶面0+0.2mm,工作边0

8、-0.2mm,圆弧面0-0.2mm。 (5)检查道床板,清理扣件内部、承轨槽内混凝土残留杂物、灰尘等。 6.2 数据采集程序与技术要求 (1)在现场数据采集之前,CPIII控制点坐标必须录入轨检小车。 (2)在现场数据采集之前,各工区统一建立设计线形参数文件,然后导入轨检小车。 (3)每次开始测量之前,应用0 级道尺对轨检小车进行现场标定。 (4)全站仪自由设站的位置应靠近轨道中线,每次联测4 6对CPIII控制点,并且测站位于联测的CPIII控制点中间。自由设站的精度要求满足下表: 自由设站点精度要求项目XYH方向中误差0.7mm0.7mm0.7mm2 自由设站完成之后,CPIII控制点的坐

9、标不符值应满足下表要求。当CPIII点坐标(X、Y、H)不符值大于下表中规定时,该CPIII点不应参与平差计算。每站参与平差的CPIII点数不少于6 个。 CPIII点坐标不符值限差要求 项目XYH控制点余差2mm2mm2mm(5)每站测量距离不宜超过 60m,天气良好时可适当放宽,测量过程中轨检小车应逐渐靠近全站仪,最近不少于5m。 (6)相邻测站应有一定的交叠区域,一般不少于10个承轨槽的距离。相邻精调作业区间之间应至少重叠测量一站。 6.3 数据分析处理 (1)高低和轨向调整均以内轨为基准轨。 (2)模拟调整应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的基本原则。 “先整

10、体、后局部”:根据采集的数据生成的波形,以“削峰填谷”的方式确定总体调整方案,控制调整量。“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先调整基准轨轨向,后调整基准轨轨距;先调整基准轨高低,后调整非基准轨水平。 (3)根据采集的数据对轨道线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生成各参数波形图,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4)制定模拟轨道调整方案,将轨道几何参数调整到允许范围之内,再对模拟调整后波形图进一步检查和优化,确保直线顺直,曲线圆顺,过渡顺畅。 (5)在制定模拟调整方案时,轨距偏差宜按照-1mm 0.5mm进行控制。(6)在缓直、直缓点处不得出现反超高;相邻精调作业单元之间重叠区的模拟调整方案应保持一致。 (7)根

11、据模拟调整方案,确定调整部位和扣件规格,形成调整量表。 6.4 现场调整作业 (1)根据模拟调整量表准备各类调整件,备有余量。 (2)将模拟调整量全部在轨脚进行初标识。 (3)对基准轨利用弦线进行核对后将正确的轨向调整量标识于挡肩,高低调整量标识于轨顶上。 依据核查后的轨向和高低调整量,确认更换扣件规格,调整完毕后用弦线核查。 (4)对非基准轨用道尺对轨距和水平调整量进行核对后,将正确的轨距调整量标识于挡肩上,水平调整量标识于轨顶上。依据核查后的轨距和水平调整量,确认更换扣件规格,调整完毕后用道尺核查。 (5)两股轨道调整完毕后,记录现场实际调整件的部位、规格和数量,建立台账;用道尺复测,并记

12、录实际轨距和水平偏差值。 (6)按照“摆(调整件)、松(螺栓)、拆(扣件)、顶(钢轨)、清(杂物)、装(调整件)、紧(螺栓)、查(扭矩)、记(台账)”九个步骤更换扣件;更换扣件时,每次连续松开不宜超过5 个扣件。 6.5 轨道复测 (1)用相对小车对调整后的轨道进行检测,快速了解调整后的轨道基本几何状态。 (2)用绝对小车对调整后的轨道进行静态复测和验收。 6.6 资料整理 精调数据文件按照下列文件结构示意图进行整理和组织,里程一律采用连续运营里程。7 人力及机具配置 7.1 人员配备 各精调作业单元配备轨道状态确认组,数据采集组,方案分析组,调整作业组。各组数量根据作业单元长度和工期等因素确

13、定。严格做到人员固定、设备固定。 (1)轨道状态确认组:8 人(2 名技术人员+6 名辅工) (2)数据采集组:绝对小车每台3 人(2 名技术人员+1 名辅工);相对小车每台2 人(1 名技术人员+1 名辅工)。 (3)方案分析组:24 人(技术人员)。 (4)调整作业组:带班监控复查记录1 人(组长,技术人员),组织标识调整量+现场复核2 人(工长)(1 人标识+1 人复核),扳手 2台2 人,运送摆放调整件2 人,起道、更换扣配件46 人,回收扣配件1 人,安全防护2 人。 7.2 设备机具配置 每个工作面主要设备机具配置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绝对测量小车)1台轨道检查仪(相对测量小车)1

14、台(多作业面共用)道尺(0级)1把道尺(1级)1把内燃扳手2台扭矩扳手2把液压起道器2台丁字扳手24把塞尺2把弦线2卷毛刷4把钢丝刷1把石笔若干运输小车1台撬棍2把防护用品2套8 材料储备 (1)轨距挡板按线路扣件系统总数的百分比储备,其储备数量取决于现场承轨台的打磨精度以及现场铺轨后的轨距情况。一般按以下大致比例储备:+1-50%, +2-30%, -1-30%,-2-10%,其它各种型号总量储备 5%左右。 (2)轨下垫板按线路承轨台总数的百分比储备,其储备数量取决于现场的铺板精度。一般按以下大致比例储备:4#、8#-20%,5#、7#-30%,其它各种型号总量储备5%左右。 (3)由于铺

15、轨时的各种原因,现场也存在各类零部件缺少的情况,所以轨枕螺栓、弹条、绝缘垫片、底板、弹性垫板都要根据现场情况少量备料。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1)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气象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避免测量误差过大,出现假数据。(2)消除轨底外侧与轨距挡板之间的间隙。 (3)严格轨道调整顺序,基准轨调整到位之前不得调整非基准轨。 (4)弦线长度不宜超过25m,起终点应选择在调整量为零的区域。 (5)缓直、直缓点处不得出现反超高。 (6)扣件更换结束后,按规定扭力上紧螺栓。 (7)调整结束后,现场技术员须用弦线或道尺复核调整效果,确保轨道精调正确无误。 10 安全环

16、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严格遵守铁路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按照电化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现场安全管理。每日22:00点前将次3日零点后的施工申请计划上报至项目经理部调度员处,申请内容包括作业地点、作业范围、作业内容、上线人数、机具材料数量、现场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式等。项目经理部将施工申请计划统一上报至联调联试指挥部。 (2)施工申请计划得到批复后,项目经理部调度员通知驻站联络员,由驻站联络员持申请单到车站办理登记手续。经过批准后驻站联络员发出准许施工的指令并通知现场防护员,即可按照批准的作业区段、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展开施工。未接到驻站联络员的明确指令,禁

17、止上线施工。 (3)上线之前,由各组的工班长对本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求所有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并且穿好反光防护服。夜间施工的,要提前备好照明灯具,灯管不得安放在金属架上,电线必须架高使用,高度不低于3m。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并遵照施工用电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 (4)作业过程中,防护员在作业范围的两端进行防护,防护距离不小于800m。在此过程中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加强瞭望,并保证与驻站联络员之间保持良好信息沟通。遇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规避。作业人员不得在盖板上行走,更不得在桥梁边缘探视、观望等。 (5)更换扣件过程中,不得将手、脚放到钢轨下,避免挤伤或压伤。用起

18、道器抬升钢轨时,注意防止摇把伤人,使用撬棍撬动钢轨或轨距挡块时,要防止撬棍脱落伤人。施工过程中互相关照,互相提醒,做到不伤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如果有列车通过,防护员提前通知现场领工员,领工员检查好现场,安排作业人员、机具下道后并确认不影响行车安全后,通知防护员放行,并示意慢行通过。 (6)在规定的作业时间终止之前,工班长和现场防护员应当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将工具、材料、设备搬运下线、下桥,并对现场进行反复清扫整理,确保不出现任何遗留物。组织人员快速、有序地撤离线路。 (7)所有人员撤离线路后,工班长和防护员应当立即清点人员、工具、材料、设备的数量,确认桥上没有遗留的人和物后,由防护员向驻站联络员电话汇报施工情况,以便办理销号手续。 10.2 环保要求 (1)施工作业前对机具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各部位运转正常不出现漏油现象。并准备好塑料袋、抹布等,以便作业过程中如遇漏油现象发生,可以对漏油部位进行包裹,对作业面上的油污进行擦除等。 (2)所有工具、材料的包装材料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垃圾,必须及时清理并用编织袋分类存放,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