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9142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改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 学 要 求,掌握溶胶的制备和性质 掌握溶胶相对稳定性因素、胶团结构、电动电位和聚沉 熟悉高分子溶液和凝胶 熟悉表面活性剂和胶束 了解乳状液和微乳液及其应用,胶体化学是研究广义的胶体分散系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门科学。,从胶体观点而言,整个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胶体系统,人的皮肤、肌肉、血液和毛发等都是胶体系统。,药物制备、使用和保管过程中应用到大量胶体方面的知识。,第一节 胶体高度分散系统,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分散相(dispersed phase):被分散的物质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胶体和晶体不是不同的两类物质,而是物质

2、的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系统,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第二节 溶胶,分散相粒子:一定量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根据分散介质分类: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一、溶胶的制备,用物理破碎的方法使大颗粒物质分散成胶粒的分散法 用化学反应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粒的凝聚法。例如:将FeCl3溶液缓慢滴加到沸水中,反应为 FeCl3+3H2O Fe(OH)3+3HCl 生成的许多Fe(OH)3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透明的红褐色溶胶,二、溶胶的性质,(一)溶胶的光学性质,在暗室或黑暗背景下,用一束强光照射在溶胶上,从光束的垂直方向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

3、一条光带,称为丁铎尔现象(Tyndall effect),左边是溶胶,右边不是溶胶,树林中的丁铎尔现象,光通过颗粒直径略小于其波长的物质时,发生散射,Tyndall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真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粒子时刻处于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因而表现出扩散、渗透、沉降等与溶胶粒子大小及形状等属性相关的运动特性,称为动力学性质,1.布朗运动,因为介质分子不断碰撞这些粒子,碰撞的合力不断改变其运动方向和位置,成为无规则的运动,2.扩散与沉降,在重力场中,胶粒受重力的作用而要下沉,这一现象称为沉降(sedimentation)胶粒从分散密度大的区域向分散密度小的区域

4、迁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diffusion)沉降速率等于扩散速率,溶胶系统处于沉降平衡,(三)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和电渗,用惰性电极在溶胶两端施加直流电场,可观察到胶粒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定向运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电泳实验说明溶胶粒子是带电的,由电泳的方向可以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的性质,应用: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电泳法分离血清中各种蛋白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电 渗,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的定向移动现象称为电渗(electroosmosis),由电渗实验中分散介质的移动方向也

5、可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的性质,三、胶团结构,(一)胶粒带电的原因,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与胶核中相同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使胶粒带电。,(二)胶团结构,胶核,吸附层,扩散层,胶粒,胶团,Fe(OH)3m nFeO+(n-x)Cl-x+xCl-,胶核,吸附层,胶粒,扩散层,胶团,胶团结构中带电荷的部分:胶粒、吸附层、扩散层 胶团结构中不带电荷的部分:胶核、胶团 胶体溶液亦不带电荷!,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KI过量时,AgI胶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的简式:,(AgI)m nI-(n-x)K+x-xK+,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AgNO3过量时,A

6、gI胶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的简式:,(AgI)m nAg+(n-x)NO3-x+xNO3-,(三)电动电位,移动截面,讨论,电位越大,扩散层越厚,溶胶越稳定 电位越小,扩散层越薄,溶胶越不稳定 电位通常在绝对值上低于热力学电位 电位易受加入电解质的影响,其绝对值大小与吸附层中反离子的多少密切相关 电位等于0,胶粒不带电,处于等电状态,最不稳定,四、溶胶的相对稳定因素及聚沉,(一)溶胶的相对稳定因素,胶粒带电 溶胶表面的水合膜 布朗运动,(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将溶胶胶粒包裹起来,在胶粒表面形成保护膜,削弱了胶粒聚集的可能性,如微溶电解质MgCO3或Ca3(PO

7、4)2等,在血液中的浓度比在体外纯水中的浓度高了近5倍,这是因为它们在血液中被蛋白质保护的缘故。当保护蛋白质减少时,这些溶胶状态的微溶就会因聚沉而形成结石。,意义:保护作用在生命体中非常重要。,(三)溶胶的聚沉,聚沉:胶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导致沉淀的现象,临界聚沉浓度: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溶液的最低浓度,临界聚沉浓度越小,电解质的聚沉能力越强,SchulzeHardy规则 电荷相同的反离子聚沉能力几乎相等 反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急剧增强 对于给定的溶胶,反离子临界聚沉浓度之比,电解质聚沉、溶胶间相互聚沉,单位:mmol L-1,例题,为使10.0 mL某溶胶

8、聚沉,需加入AlCl3 10.5mmol,或MgSO4 0.031mmol,或Na3PO4 0.0012 mmol。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指出哪种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最大,哪种最小。指出该溶胶胶粒的带电符号。,Na3PO4聚沉能力最大,AlCl3聚沉能力最小溶胶胶粒带正电,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及其稳定性,高分子化合物(polymer)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在液态的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单相分子、离子分散系统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分散粒径在1100nm的胶体分散系范围内,所以也有一些胶体分散系共有的性质。,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溶胶的性质比较,

9、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一、表面活性剂,(一)表面能与表面张力,将相内部的分子移到表面上,就必须克服向内的引力而作功,所做的功转化为移到表面层的分子的位能,称为表面能,用 G 表示。G A,表面能,比表面能,表面积,只要有界面存在,就一定有表面能存在,在恒温恒压下,沿着液体表面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作用力,称为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用(Nm-1)表示。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多相系统表面张力越大,系统越不稳定,有自发降低表面张力的趋势,物质的分散度越大,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比表面能在数值上等于相界面的表面张力,讨论,通常自发降低表面张力有两条途径:液滴形成球状或分散

10、的微小液滴聚集在一起自发降低表面积;自发吸附(adsorbate)周围介质中能降低其表面张力的其它物质粒子填入表面层,使表层粒子的浓度大于液体内部粒子的浓度,以降低表面张力。,(二)吸附现象,吸附:物质在相界面上的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过程。吸附可发生在任何两相的界面上,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积无法自动变小,常常吸附其他物质以降低表面能。液体表面的吸附 液体表面会因为溶质的加入而产生吸附,液体的表面张力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吸附:能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吸附的溶质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溶质浓度,负吸附:增大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吸附的溶质浓度小于溶液内部的溶质浓度,表面吸附使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与内

11、部的浓度不同。,(三)表面活性剂,具有极高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产生显著正吸附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tant),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上的特征:既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亲水基,如OH、COOH、NH2、SH、SO3H等;又含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疏水基,一些直链的或带侧链的有机烃基,二、乳状液,将一种液体以直径大于100 nm 的液滴作为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分散系统称为乳状液(emulsion)。一相是水 另一相统称为油(包括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如苯),乳状液的类型,乳状液的类型有两类:油分散在介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 水分散在油介质中形成油包水型(W/O)乳状液,40,油,水包油型(O/W)乳状液,油包水型(W/O)乳状液,鉴别方法:染色法、稀释法、电导率法,小 结,溶胶的制备和性质 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溶胶的稳定性因素、胶团结构、电动电位和聚沉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征 与溶胶的对比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和胶束的形成 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判断方法以及两者的不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