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09210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淳朴之情 民间美术》《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第一课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1 .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美版新教材高中美术鉴赏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展现了民间美术与生活最直接的关系。通过中国美术馆虎年新春国风有形一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了解民间美术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感知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为普通劳动者,引导学生感知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理解民间美术所呈现的关于农耕文化时期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从而引

2、导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加强文化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2 .课时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对于艺术审美及有了一定的认知、喜好与见解,但对美术文化缺乏系统的较深层次知识储备,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准确表述的能力较欠缺。学习主动性、自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是在这个科技急速发展的年代,有许多民间美术的形态已远离生活实际,不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当下的很多民俗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3 .课时学习重点:(1)掌握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关系。(2)民间美术如何丰富了我们的节日习俗。(3)守护这样的节日习俗对于我们的民

3、族和文化有什么作用。4 .课时学习难点:(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掌握民间美术中的原始思维意识,(2)如何正确地评价它对民间美术的创作所起的作用和影响。5 .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认识民间美术与农村生活的关系,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种类与形式。(对应核心素养要求:图像识读)2 .过程与方法: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以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为解析对象,深入感知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对应核心素养要求:图像识读、审美判断)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发展艺术多元思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能够做到自觉延续传承乡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对应核心素养要求:审美判

4、断、文化理解)5.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情境问题活动设计意图评价环节单元导入带领学生简单回顾前几个单元的学习议题后播放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的视频。教师抛出问题:(1)展览选择在春节期间是一种特殊的安排吗?(2)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举办这样“土”的展览有意义吗?(3)它和我们的生活有联系吗?(4)如何理解和解读民间美术作品?(5)展览的主题词“国风有形”是什么意思?(6)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美术藏品竟然占到馆藏品的近一半,说明了什么?(7)民间美术需要传承与保护吗?引出单元知识情境。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本次展览的这些作品与你熟悉的其他美术作品一样吗?学生观看视频,留意视频

5、中出现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于民间美术的意见和看法。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的核心素养能力。激趣导入环节单元概述以思维导I元将要学:阿目的形式牛的主要介绍本单内容。学生将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议题。强化学生的单元意识。通过直观图表,掌握大单元知识。S.-环节讲授新课引出课题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一、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一一普通劳动者回顾视频中所出现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剪花娘子歌(介绍库淑兰的身份及创作状态)为例,组织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创作群体的关系。补充六安地区的民间美术创作者:翁墩剪纸徐圣年、霍邱剪纸张玉柱、临淮泥塑田孝琴老师。你对视频

6、中出现的哪些民间美术作品感兴趣呢?学生自由回答:农村人、劳动者等。从学生了解的话题入手,建立学生的信心。师生共同探讨民间美术的乡土气息与创作群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二、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出示多样的民间美术作品(乡土类),引导学生发现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作品的题材有共性吗?共性是什么(农村、农多样的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有共性吗?共性是什么(农村、学生观察,并回答。探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与民间美术的关系。通过赏析民间美术作品,理解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的关系。利S问题和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民、农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民间美术的表现题材及出示的作品的共性,教师进行

7、补O总结: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农民、农耕)?强化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和文化理解等素养。突破教学重点分类,引发学生自主总结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的关系。三、民间美术对于民俗的传承有何作用?1 .这么多种类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大都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总结:节日。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过年的画,启发学生关注节日中的习俗活动。3 .补充春节中的其他民俗活动,并以年画门神神荼、郁垒为重点,带领学生从鉴赏四步法角度分析春节为什么会有贴门神这样的习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其中的文化意义。4 .引导学生讨论其它节日中的民俗活动,民俗活动中的种类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大都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春节

8、中都有哪些民俗活动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节日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出生、结婚利用节日、习俗等活动中出现的民间美术元素树立学生的正确认知: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密切,融于民俗活动的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应该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以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引发学生对于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的思考。民间美术因素以及它们在节日里的功用,完成学习任务单。并以端午节中的赛龙舟为重点,学生用鉴赏四步法小组分析赛龙舟的文化价值。教师强调民俗之于节日,节日之于民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明确民间美术对于传承民俗活动的重要作用。5.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节日还有哪些人生重要节点出现了民间美术

9、作品?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除了节日还有哪些人生重要节点出现了民间美术作品?解决教学难点环节五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说出民间美术的概念。2 .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知识,明确民间美术的价值、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3 .播放视频,强化学生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意义的理解。4 .出示年画连年有余,引发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造型元素是什么意义,主题内涵又是什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设置悬念。什么是民间美术?连年有余的造型来源与主题内涵是什么呢?总结。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解决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加深理解。7.课时教学板书设计: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一、民间美术创作主

10、体普通劳动者追求精神生活二、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三、民间美术与民俗的传承8 .课时作业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中)主题一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学习任务单中秋节节日中的民俗活动节日民俗活动民间美术因素在节日里的功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本课时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希望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研究都助学生明确课堂的教学内容,掌握本课学习的主要议题,自主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表现以及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课后作业学生的美术素养薄弱:用文字、图像、视频等任一形式采访身边的民间美术创作者,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

11、学生的美术素养较好:举办一次关于民间美术的研讨会,与班级同学一起研讨民间美术作品呈现的画面内容。学生的美术素养扎实:撰写一篇关于六安本地民间美术特色与现状的调查报告。9 .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课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加快,学生们接受的是现代化文明的熏陶,致使他们无法与民间美术表现的内容产生共鸣,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是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主动探索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点燃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课中:在授课的过程中某一些环节拘泥于在课前做出的教学预设,导致很多知识点本来是可以水到渠成地交给学生主动输出的,但也因为害怕课程中出现“对立”的东西,所以课堂的教学没有完全的放开。课后:在课程中融入了欣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讨论、提问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共同分析民间美术与传统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