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281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行为规范两方面: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情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情避免反社会行为;提倡亲社会行为,道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道德是由各种规则体系构成的成熟的道德两方面内容:1.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2.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德的基础。,主要研究方面: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2)对说谎和说真话的认识3)对权威的认识,(二)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1)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与感知动作思维相对应,所有的感情都集中于身体和

2、动作本身。(2)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与前运算思维相对应,从集中儿童自身,转向集中注意权威一父母或其他照料者。道德认知不守恒。规则来自父母就遵守,来自同伴就不遵守。,2他律道德险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2)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坏的。,(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4)儿童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5)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说谎:幼小的孩子常常不具有道德的成分。原因:想象与现实的混淆、幻想、维护自尊、

3、报复,希望,美丽的欺骗、智力游戏、引起大人注意、父母的谎言、逃避惩罚。,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ll岁以后)。(1)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2)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3)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4)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5)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2.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低年龄儿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1)认识上的局限性,自我中心(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和实在论(把主观经验同客观现实混同

4、,把梦境看成是现实存在的事物)(2)对权威的服从,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第二节 儿童德道行为的发展,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个体行为、周围环境、个体的认识(动机)共同起作用。,替代强化:个体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他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化或替代性强化。,观察和模仿:1)行为的获得,不是由强化决定,而是由观察(认识)决定。2)儿童对电视、电影、小说等观察模仿。3)模仿不是机械的复制,有两种观察学习。直接的模仿和反模仿(接受

5、教训,不做此事)。,4)自我强化:儿童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自己奖励自己,违反这个准则时就自己惩罚自己。儿童由此学会自我调节。,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一)定义:对人与事物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通过观察模仿、替代性强化获得。,(二)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1挫折2自卑、嫉妒与骄横3缺乏交往技能 4缺乏移情能力5模仿 6家庭影响,7媒体的影响1)电视暴力2)拳击赛、电子游戏、互联网,(三)攻击行为发展的理论(1)攻击性儿童对敌意性线索表现出偏向的注意;(2)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存在归因偏见;(3)攻击性儿童的行为反应和问题解决策略存在缺陷;(4)攻击性儿童对攻击行

6、为的后果往往抱乐观的期待。,(四)攻击行为的矫正1宣泄法2暂时隔离法3认识训练(移情训练)4游戏治疗,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定义: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帮助人、与人共享、合作、利他行为。例如:和别人分享东西,安慰倒霉的人,为了让别人感觉好夸赞他。利他行为是由同情他人或坚持内化的道德准则而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理论儿童出生后立即会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利他原则被内化并成为理想自我的一部分,儿童将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避免由于未提供帮助而带来的良心惩罚(内疚、羞愧和自责)。,社会学习理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

7、的行为,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习得三条途径:,一是移情反应的条件化,亲社会行为使助人者感到愉快或减轻了移情的痛苦因而强化了亲社会行为。二是直接训练,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在不期待即时报酬的条件下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三是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榜样。,(三)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1认知和情感因素2移情能力3自我概念2社会文化的因素3强化的作用,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一、良心与道德的内化:父母不在跟前的时候,也能按照道德规范来行动,抵御外界的诱惑。二、移情作用:儿童在观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他人感情的

8、能力。父母注重孩子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有助于儿童移情。三、羞愧感:人的良心受到谴责时的心理状态。,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定义:自我控制是指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儿童要避免社会道德不允许的行为,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必须学会自我控制。两项内容:一是抵御诱惑,二是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三、自我控制训练,1有意转移注意力2保持注意力3自我暗示4自我监督5积极鼓励、自我强化6榜样,四、自我控制度自我控制要有一个适宜的度。,1自我控制过低,常常表现为很容易分心,情绪表现自发性,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喜欢攻击别人。2自我控制过强,有很强的抑制性,经常与成人要求保持一致

9、。没有主见,不分心。过度延缓满足的儿童,对新环境缺乏探究兴趣,情绪表达很少,兴趣狭窄,刻板,不愿意直接表达应该表达的需要。在团体中不容易被注意,易焦虑、抑郁、不合群。3弹性儿童。自我控制适宜。管得住,放得开。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会学习,也会玩。,一、自我控制的内容,麦克拜区分了四种自我控制活动1运动抑制2情绪抑制 3认知活动抑制4.延缓满足,1运动抑制:儿童在自我控制发展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会停止、抑制某些行动。一些研究发现,要儿童对某种信号不作出反应比让儿童作出反应要困难得多。,2情绪抑制:幼儿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3认知活动抑制:凯根将人的认知方式区分为冲动型和熟虑型。研究发现,6岁之前的儿童倾向于对难题很快作出反应,而不考虑问题的难度。他们反应快,错误率也高。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放慢了作出反应的速度,改进了操作。,4延缓满足:为得到更大利益而学习等待,放弃眼前报酬。幼儿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是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