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377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_商业银行2要点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商 业 银 行,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商业银行的产生,1.涵义,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2.起源 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是意大利。但最早的现代商业银行产生于英格兰。,货币兑换商,钱庄,早期银行,现代股份制银行,二、商业银行的发展,1.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2.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从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按照资本主义的组织原则,是股

2、份制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现代商业银行。,以短期票据贴现开展资金融通业务为主的英国银行发展模式。提供综合性信贷投资业务的德国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银行业务的全能化,2.银行资本的集中化,3.银行服务的电子化,4.商业银行的全球化趋势,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三、商业银行的职能,至下节,回本章,一、商业银行的性质,1.商业银行是企业,拥有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是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经营,并必须按公司法中的规定程序设立的经

3、济组织。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既是其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特殊。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从事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有关的或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关系特殊。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商业银行对社会的影响特殊。商业银行经营好坏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特殊。由于商业银行对社会的特殊影响,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比对一般工商企业的管理严格得多,管理范围也要广泛得多。,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企业,与中央银行比较,商业银行面向工商企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主

4、要目的是盈利。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其他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属于特种金融机构,而现代商业银行则是“万能银行”或者“金融百货公司”,业务范围要广泛得多。,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1、单元制。单元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单元银行制的优点是: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适度竞争;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和工商企业协调关系,集中全力为本地经济服务;银行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也较大;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管理层旨意的快速传导,便于管理目标的实现。,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单元银行制的

5、缺点是:不利于银行业运用高新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银行业务过度集中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行业,容易受到该地区经济的束缚,使经营风险过分集中,同时由于单元制银行的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地抵抗较大的风险;单元制本身与经济的横向开放性发展存在矛盾,使银行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使商业银行丧失竞争能力。,2、分行制。指法律上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的一种银行制度。分行制的优点是:有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便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便于资产在地区和行业上分散,从而也有利于风险的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便于银行实现合理的经营规

6、模,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便于金融当局对整个银行业进行管理控制,提高宏观管理水平,还可以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分行制的形式开始国际化,并有在全球普及的趋势。,分行制的缺点是:容易形成垄断。分行制不利于自由竞争,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增加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因为分行制银行规模庞大,内部层次多,机构庞杂,上级行(或总行)在掌握情况和执行重要决策时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而造成损失。,3、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某一银行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而建立的一种银行制度。持股公

7、司制的类型:非银行性持股公司。指由非银行的其他企业通过控制银行的大部分股权而组织起来的公司。银行性持股公司。指大银行通过控制小银行的大部分股权而组织起来的公司。,持股公司制的优点:可以成为回避限制、开设分行的一种策略,既不损害单元银行制的总格局,又能行分行制之实;能有效地扩大银行资本总量,做到地区分散化、业务多样化,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收益管理,增强银行实力,提高银行抵御风险和竞争的能力;可以兼单元银行制和分行制的优点于一身。持股公司制的缺点: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业的自由竞争,从而阻碍银行业的发展。,回本章,至下节,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连锁制银行,主要是由不同国家的大商业银行合

8、资建立的,也称之为跨国联合制。,连锁制的优点:垄断性强,有利于统一指挥,投资大型行业、事业单位,以获取高额利润。,连锁制的缺点:由于受个人或某个集团控制,往往不易获取银行所需的大量资本,不利于银行的发展。,4、连锁制。又称连锁经营制或联合制,是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三、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商业银行通过充当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中介,实现了资金的顺利融通,同时也形成了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通过执行信用中介职能,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资

9、本,在盈利性原则的支配下,还可以使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在执行支付中介职能时,商业银行是以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或支付代理人的资格出现的。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中介职能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获得稳定而又廉价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支付服务,节约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的投入。,2.支付中介,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

10、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或存款货币;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整个信用创造过程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完成的。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同时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商业银行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的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和货币流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使企业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货币业务转交给商业银行代为办理,如发工资、代理支付费用等。因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11、。,4.金融服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回本章,至下节,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股本。股本是银行资本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它构成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它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而且具有永久的性质。盈余。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和资本增值构成。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是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一种外源资本。债务资本的求偿权仅次于存款者。其他来源。主要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储备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损失准备金。,(1)活期存款。指可由存款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持有活期

12、存款账户的存款者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取存款,活期存款账户又称为交易账户或支票账户。活期存款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存款派生能力。流动性大,存取频繁,手续复杂,存款成本高,风险较大,因此不付利息。活期存款中相对稳定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活期存款是银行密切与客户关系的桥梁。,2.各类存款,(2)定期存款。客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的特点:利率根据期限的长短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都要高于活期存款。手续简单,费用较低,风险性小。带有投资性。由于利率高、风险小,是一种较安全的投资方式,也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所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低于活期存款。,(3)储蓄存款。个人为了积蓄货币和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开立

13、的存款。储蓄存款的特点:储蓄存款多是个人为积蓄购买力而进行的存款。金融监管当局对经营储蓄业务的商业银行有严格的规定,以保障储蓄存款的安全。,(1)短期借款。指一年以内的银行债务,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其他渠道的短期借款。同业借款。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解决银行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二是再贷款。其他短期借款。主要有转贴现、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和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等方式。(2)长期借款。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主要采取发行金融债券的形式。金融债券可分为资本性债券、一

14、般性金融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3.商业银行的长、短期借款,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贷款的概念。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贷款的分类。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按照贷款期限、贷款保障条件、贷款用途、贷款偿还方式和贷款风险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贷款期限划分: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划分:信用放款担保抵押放款票据贴现等;按贷款使用的行业划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等;按贷款具体用途划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商品贷款资本

15、货物贷款;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按贷款风险度划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概念: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在证券市场买卖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的活动。作用:有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提高收益等作用。投资对象:主要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2.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1.中间业务的涵义,狭义的涵义:指那些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广义的涵义: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

16、务,除了狭义的中间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转移和分散风险。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商业银行自身的有利条件促使其发展中间业务。科技进步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2.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包括担保、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等。承诺。即银行对自身承担义务的允诺,包括不可撤销的承诺和可撤销的承诺。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指80年代以来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别,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

17、、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回本章,至下章,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流动性包含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通常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性的涵义:

18、,过高的资产流动性,会使银行失去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可能使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客户流失、丧失资金来源,甚至会因为挤兑导致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这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保持适度流动性的重要性:,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银行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危机;商

19、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应依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1.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

20、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基本观点:存款是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银行存款的大多数是活期存款,这种存款随时可能被提取,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与商业周转有关的、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有偿性贷款。银行贷款应该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商业票据为凭证。,(1)商业贷款理论。,局限性:这种带有自偿特征的放款理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长期资金的需求,也限制了银行自身的发展;忽视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充分利用长期负债;忽视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且使银行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周期及其带来的风险。,基本观点:为了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商业银行最好将资金用于购买变现能力强

21、的资产。这类资产一般具有以下条件:信誉高,如国债或政府担保债券以及大公司发行的债券;期限短,流通能力强;易于出售。,(2)资产转移理论。,局限性:证券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当银根紧缩时,资金短缺,证券市场供大于求,银行难以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顺利出售证券;当经济危机发生使证券价格下跌时,银行大量抛售证券,却很少有人购买甚至不购买,这与银行投资证券以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初衷相矛盾。,基本观点:银行的流动性应着眼于贷款的按期偿还或资产的顺利变现,而无论是短期商业贷款还是可转让资产,其偿还或变现能力都以未来收入为基础。只要未来收入有保证就可以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3)预期收入理论。,局限性:把预期

22、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而预期收入状况由银行自己预测,不可能完全精确;在贷款期限较长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债务人的经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到时并不一定具有偿还能力。,2.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存款理论。,基本观点: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银行

23、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额为限;存款应当支付利息,作为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付出的利息构成银行的成本。,局限性:没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没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关系的改善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2)购买理论。,基本观点:商业银行对存款不是消极被动,而是可以主动出击,购买外界资金;商业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流动性;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适宜时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抬高资金价格,是实现购买行为的主要手段。局限性: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

24、大负债,加深债务危机,导致银行业恶性竞争,加重通货膨胀负担。,基本观点: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顾客的需要,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该理论给银行负债管理注入了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即围绕客户的需要来设计资产类或负债类产品及金融服务,并通过不断改善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来完善服务。局限性:未能很好地解决如何使银行盈利性与流动性和安全性统一的问题。,(3)销售理论。,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该理论的主要特点:综合性。即资产和负债管理并重。适应性。即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加强动态管理。(2)该理论提出的基本经营原则: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