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09380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教学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资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本课中我设计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

2、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3、教学方式的分析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

3、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目标:探究目标:经历制造声音,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第二个目标:知识目标。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鼓,尺子,橡皮筋、钱、锣、音叉,米

4、粒教具。学生可以应用这些实验材料,经历让物体发出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这一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教法、学法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2、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活动探索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

5、有团结合作、观察法、实验法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教学主要渗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五、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一一针对问题多种猜想一一引导学生设计验证一一小组合作,实验一一交流评价形成结论一一联系生活实践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2、探究实验,得出结论3、运用认知,解释现象4、归纳总结,促进建构(-)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

6、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J(播放声音)生听后,汇报听到了的声音,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入手,创设了声音这么一个情景,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敲击铜锣与钱,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乐器,为新课教学创造了最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接着教师谈话:“关于声音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探究实验,得出结论1、使橡皮筋发出声音(1)做实验前谈话: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你能不能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来呢?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好了皮筋,请你想个办法让

7、它们发出声音。在没做之前,请大家共同来看一下要求。(课件出示)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开动脑筋想办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实验前讨论怎样做,并做好记录。做完一个实验再做下一个实验。仔细观察,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前什么样,发声时有什么变化?每个实验要重复地做几次,力求准确。用你喜欢的方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实验To(2)学生分组活动,想办法使尺子、小鼓、音叉发出声音。课堂上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这太简单了,于是他们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教师应提前提出要求:“我们不是看哪个小组同学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哪组能想更多的办法来使物体发声。”活动中填写记录表。然后

8、让学生自己来说,并且要进行评价,小组间互评,交流他们使上面三种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3)学生进行短暂的活动后,教师接着提出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学生们的解释可能会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当然,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探究到声音的本质。此段教学中,教师不能刻意让学生去观察物体的振动现象,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概括,将自己的解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2、观察发声物体(1)教师出示音叉;然后,教师谈话: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你听到声音了吗?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你能想一个

9、办法证明音叉在振动吗?学生有可能说让每位同学都来摸一摸,教师可以给予肯定,但为了让全班学生都看清,还是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一一把乒乓球靠近震动的音叉,看看乒乓球会怎样。让学生自由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之后教师给予总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师演示钢尺发音时在振动、皮筋发声时在振动)音叉在振动,这也是音叉发声的原因。让学生再做实验,仔细观察后交流汇报(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有可能会说“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时都会动J有的学生会说颤动。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更为准确。

10、板书:振动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一一先推测,再验证。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由原来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变,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个概念。师完善板书: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三)运用认知,解释现象引言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小天使听说咱们在这里上一节非常生动的科学课,也来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它想请同学们来试一试,看看哪一位同学能把笛子吹响。为什么笛子会响呢?(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L教师质疑:在实验当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问题?这里设计两三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谈谈在实验当中有哪些独特发现,并进一步想要了解哪些知识,意

11、在延伸,为后面的几课打好基础。2.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画重点标记)其实关于声音还有好多秘密呢,比如在我们人的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呢?学生用手接触喉结部位,感受声带的震动(声带)。六、板书设计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橡皮筋物体小鼓振动产生声音音叉采用了总分总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为给学生足够发展的空间,促使他们自主探索学习,我安排以下作业:1、在学校或家的附近找出“不想听到的”那些噪声,描述出噪音的来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减少这些噪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