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传统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传统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传统解读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选入了三篇小说,分别是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十回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俄国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这三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可以通过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林冲的性格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通过沙皇统治时期的时代背景结合别利科夫的形象特征看出作者对束缚自由人性的沙皇专制统治的抨击;但是,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传统解读小说的方法,从散淡的情节之中,从单纯如一的人物形象上,从优美恣意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探究出散文化小说边城的主题,对第一次接触到沈从文的作品的学生来说,却有相当大的难度。一、
2、从边城对情节的淡化处理中看作者对美好湘西世界的眷念。传统小说皆注重内容的起承转合,因此具有(序幕-)开端发展一鬲潮结局(尾声)的普遍性的情节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矛盾冲突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边城却似乎是我们学习过的小说中的一个异数,作者的叙述如浩阔而又平静缓流的大江,读者尽可以通过作者对风土人情的不吝笔墨去对“茶州r这个世外桃源尽情想象并醉心其中,也会对其中人与人的淳朴关系的描绘心生无限向往,但若想从中获得传统小说阅读中那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紧张体验,获得泾渭分明的人物性格牵引出的种种快意恩仇的酣畅淋漓,那就难免会失望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边城虽然是小说,但在叙事时却呈现了散文化
3、特征。沈从文先生曾在其短篇小说集石子船的后记中宣称,他的“文章更近于小品散文,于描写同样尽力,于结构更疏远了。照一般说话,短篇小说的必须条件,所谓事件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顾及到。我只平平的写去,到要完了就止。”这种说法反映到边城中,使得在茶崛这个地方发生的那几人的故事,似乎都是以翠翠的婚姻大事为中心事件展开的,作者也写了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但纵观全篇,二人的见面次数不多,对话甚少,作者为翠翠爷爷所花的笔墨,远远胜于对二人爱情故事的描写。加之小说中大量关于边城风俗人情的铺陈,更是冲淡了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边城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使整个故事中最大的波折-
4、一天保的死,也以散淡而极少的笔调向我们展示,甚至整个故事都缺少一个大结局式的交代:翠翠到底等没等到那个远走他乡的人的归来?如果那个人一直不回来,翠翠会永远这样等下去么?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当然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但这个悬念如何解开作者却没有在前面的内容中给予任何提示。这种对情节的淡化处理,使整篇小说中即使大悲大恸的事件比如天保的死、老船夫的死、翠翠的爱情悲剧也显得哀而不伤,非人为的悲剧缘由也更易让我们去深入探究在所有人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悲剧产生所反应出的创作者隐藏其中的情感:对和谐完满的世外桃源终究失去的隐隐约约的不安,而这种不安,正是基于作者对这里的生活的深深眷念。二、从边城中人物性格从始到终的
5、单纯如一看人生形式的健康优美。这里所要讨论的单纯如一,当然和文革时期盛行的样板戏中人物性格的始终如一不同。样板戏中忽略人物的性格会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忽略人物的性格可能会因为一些经历而改变,为了彰显出革命的力量,毫无根据的为戏中正面人物设定始终高大上的形象,从而使人物少了个性摇曳之美。而边城中的人,始终浸润在茶崛的青山白水之间,恪守祖辈传下来的规矩,这些都使得他们的性格带有一种古朴的厚道单纯和天真,并且并不会因为遭际的不同而突然黑化。美丽的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生气”她对爷爷依赖,即使爷爷无法理解她的心事也未曾改变;她因初识傩送时傩送让
6、家中长工送她回家的体贴周到而产生的爱意,即使傩送一句承诺没有也不曾改变。傩送爱翠翠,这种爱不会因为物质的引诱而变质,即使他因为兄长的死自责,远走他乡,也不愿在没弄明白他对翠翠的感情有多深时转投他人;天保傩送两人的兄弟情深,不会因为爱上同一个女子而心生a在人因物质而容易改变质朴本性趋向功利化的今天,这种性格的单纯专一,因有自然风物的烘托,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并难能可贵,进而也在读者心目中成了边城无限美丽的风景之一,更是作者创作“自然优美人性”的真实体现。在谈及自己的创作主旨时,沈从文曾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
7、“人性这里的人性当然指美好的人性,并且在湘西山水的孕育中,这些人性美好而不孱弱,强健到足够抵御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冲击和灾难而不变质,诚如作者所言“精致而又结实”。也唯有这不随波逐流的人性,才能配得上”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才与茶崛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共同为作者,为后世被庸俗的物欲私利困扰的人构筑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世夕卜桃源”O三、从边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风俗习惯看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边城是怎样的存在?是一个远到湘西边境、酉水流域内的小山城。并且这山城随处可见常年作深翠颜色摇曳生姿逼人眼目的细竹,春夏时竹影中又夹杂着家家户户均可见到的桃花杏花的艳影,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
8、位置妥帖,古风自存,使人得来的印象,非常愉快。因为边远,又因为山水环绕,边城得以在乱世中仍保得一份安宁。这也使得当地人民仍可沿袭古老的传统风俗,比如在端午节是年年都有划龙舟,泅水比赛捉鸭子的节目的,元宵节照例是有烟花的。这些风俗活动使得边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游戏时人们的尽情狂欢和隆重又向读者展现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地方人性的淳朴和豪爽。在自然风光和传统风俗的共同熏染下,我们便能很好理解故事中一些人物的言行举止了。比如翠翠的爷爷老船夫,既领了茶炯公家所出的工资,即使日子清贫,也断然不会再要渡客们因心中不安而偷偷掷于船上或非要塞到他手上的铜板。实在推脱不过,也要用那些钱去费尽心力买来上好
9、的草烟,看到有人需要必定慷慨赠奉,而且一定不给接受的人心里负担。茶叶随时熬煮,给路人随意解渴;再如傩送,虽然大家都觉得得到陪嫁磨坊的女婿有好福气,毕竟一座磨坊抵得过十个长工,但因为心中喜爱的是翠翠,所以始终坚持要那个破渡船。而茶响人知道他的选择,竟然不用功利的想法去评价这种选择的好坏,在他们眼里,仿佛人天生就该如此选择。翠翠是清贫的摆渡人的孙女,作为她方大族的顺顺家竟然从未想有过翠翠高攀了傩送或者天保的想法。翠翠在渡口痴痴等待心上人的归来,无人对她的等待进行劝说、嘲讽,似乎人的情感是天生要等那个符合心意的人的到来,至于等待多久,结局如何,完全无需考虑。也许只有边城这样的风光和风俗才能养育出这种遵从本心而有心性健康的儿女,也正是这样的山水自然风光,成就了边城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在这样健康优美的情调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全部寄托。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绘制出了一个如诗如画、如梦似烟的,充满田园牧歌式情调的美丽的湘西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湘西的风情梅和人性美。并在对湘西人爱与美的歌颂中,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这个边缘小城的和谐安宁和外界的动荡不安、唯利是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人生形式,即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